查看原文
其他

书香校园建设现状的反思——摒弃矫情与偏狭,五大元素造书香

余年初 施春燕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最是书香能致远”,是的,“书香”必须“致远”,不能“致远”的“书香”不过是柳絮飞扬和讨喜出镜的口红。“致远”的“书香”不是形象之媚的轻浮,而是深耕灵魂之美的厚重,这样的“书香”才具备温暖的人情和充沛的教育使命。

在教书育人的地方,“致远”的“书香”务必遵从教育文明的规律,真正服务学生的成长。能注入现实生活的能量,能滋养文明进步的力量。

书香校园是为了建设发展校园,不是欺世盗名地卖弄取巧,更不是迎合某些人口味的歌功颂德;书香校园是为了服务学生,不能仅凭老师个人的喜好摆一桌并无多少内涵的美酒加咖啡;书香校园还必须追随伟大时代的光辉,喷发出大江东去、走向未来的历史回响。——余年初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朱永新:阅读立校,营造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须具备三大要素
书香校园3.0建设模式
书香校园建设的五大误区
李镇西:学校明明就是读书的地方,为什么还要“营造书香校园”?
......

书香校园建设现状的反思

作者|施春燕
温岭箬横小学 

在聚焦核心素养,倡导全民阅读的当下,校园阅读推广已被这个社会广泛关注。无论城镇还是乡村,纷纷启动书香校园建设,其中小学无疑是主力阵营。然而,静心审视目前小学生阅读的现状,欣喜之余不免有些隐忧。有声有色的书香活动背后,实则存在不少问题:


一、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忽视阅读中快乐情趣的宣扬

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各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校园环境进行精心布置,图书室、阅览室等硬件得到充分改善。但由于对书香校园蕴含的本质领会不够,好多教师“大语文”的教学观没能在脑中植根,阅读热情不高。学生要看的课外书,教师也不去问津,没有静心阅读。种种原因,导致学生阅读的源头——图书室便会成为空摆设。即便借阅的都是经典名著,但对于缺乏引领的孩子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无法为他们打开更广阔的阅读空间,更谈不上兴趣的激发,快乐的体验。

二、重视功利性阅读,偏离学生阅读活动的本真

书香阅读虽得到了普遍重视,但也存在着轻视书籍的选择与赏析而急于完成阅读任务的功利性阅读。有些老师的眼中只有考分,只钻研解题思路和押题技巧,其阅读视野势必狭窄。一个不爱阅读的教师,又怎么培养爱阅读的学生?另外,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学生没有太多的主动性,教师和家长推荐的读物是学生“主食”。甚至部分家长和教师把优秀读物当作异类,把能不能提高学业成绩,当作要不要进行书香阅读的评判标准。阅读的功利性被放大和异化,致使学生没有自主性的阅读感悟。被动的阅读,严重偏离了阅读活动的本真。

三、重视阅读活动的开展,忽视有效的阅读指导

各校更愿意开展各类阅读活动,而忽视有效的阅读指导。各种阅读活动的确有效推动了书香校园的建设,但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活动松散,缺少序列性,不乏流于形式的现象,其阅读往往也是浅层次的,有效性也不强。不会引领孩子读书,就会破坏孩子阅读的胃口,甚至扼杀孩子读书的兴趣。反之,若加以有效的阅读指导,并将之运用到各类阅读活动中。那阅读就不再是“阅”而不“归”,“读”而不“至”。


摒弃矫情与偏狭,五大元素造书香
作者|余年初
来源|艺众校园文化

本文原刊于《学校品牌管理》杂志2019年2—3月合刊。

不错,“最是书香能致远”,可是,我们有否认真想过,“书香”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校园“书香”的积养和散发要指向什么教育目标?

并不否认当前一线学校和教师的学习热情,然而,在诸多书香校园的建设实践中,有些现象我们必须要加以认知上的深化,有些问题我们还要予以警惕性的矫正。

不然的话,校园的书香无非就是洒了几滴人工的香水,只有取悦的献媚和涂脂抹粉的矫情,甚至有可能出现把牛粪当面霜的荒唐。一阵风吹无痕无迹,油头粉面还甘之如饴。

今天的书香校园建设有太多需要厘清的地方。


花哨形式眼花缭乱

“每一扇墙壁能说话”的张贴是最常见的形象,不少学校的走廊和墙壁到处张贴着花花绿绿的口号式的标语,当然有各种名人故事和诗词内容的展示,可是,置身其中,却难以感受到应有的文化分量。

笔者参加多次书香校园建设的研讨会,曾问过好几个校长,墙上的内容是否真的有预想的作用?学校的老师有否全面地知晓和理解?如果说墙上张贴的内容多是文化的象征,岂不是广告公司最有文化?牛津、剑桥墙上干干净净,但放眼一望你就会感受到历史的厚重,难道你能说牛津、剑桥没有文化?

不妨走进建筑工地去看看,四周的围墙除了“安全重于泰山”的标语,还有很多图文并茂的“孝为百善之本”的宣传,是不是因此我们就要肃然起敬,觉得工地飞扬的粉尘都是文化的细胞?

肤浅认知固步自封 

不少自以为是的名师经常给我们的孩子列书单,还以霸王般的口吻称之为必读书目。经常有假期必读书目一百本,姑且不论能否读完和消化,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所谓的文学名著。

不隐瞒,《百年孤独》我至今都没明白它的价值,《红楼梦》我一直不得要领,作为一名中小学生能理解其博大精深?曹雪芹是看了《红楼梦》才写出《红楼梦》的吗?《科学简史》这样的书籍难道就没有阅读的价值?

文学很重要,但阅读不能止于文学。针对一谈阅读就请作家报告的现象我曾说过一句话:阅读不是文学的事,作家解决不了阅读的事。

视野狭隘的结果,不仅导致“书香”建设阅读化,而且导致了阅读就是文学化的倾向。更有甚者,今时今日,有些学校一头扎进似是而非的经典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等成为了文化的经幡,封建思想沉渣泛起,磕头拜师等不合时宜的复古礼仪成了文明的象征。

教育担当渐行渐远 

应试教育泰山压顶地存在,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其中的弊端。可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用学科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成长,请问我们津津乐道的“书香”到底在教育实践中有何效用?

还有,我们不少老师总在暗渡陈仓和培训机构合谋联手,有的老师甚至利字当头周旋在家长群间。前不久新闻报道“北京锤杀”学生事件,有个老师怒怼关心的家长少管闲事。如此昏庸冷漠,这样的学校和老师你能说他们有人性的“书香”吗?

“最是书香能致远”,是的,“书香”必须“致远”,不能“致远”的“书香”不过是柳絮飞扬和讨喜出镜的口红。“致远”的“书香”不是形象之媚的轻浮,而是深耕灵魂之美的厚重,这样的“书香”才具备温暖的人情和充沛的教育使命。

在教书育人的地方,“致远”的“书香”务必遵从教育文明的规律,真正服务学生的成长。能注入现实生活的能量,能滋养文明进步的力量。

面对世俗的浊流,没有挑战的勇气,何来“书香”的高亢?面对功利的诱惑,麻木不仁地回避迎合,这样的 “书香”还不如红尘欢歌的夜来香。

朱永新:阅读立校,营造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的五大元素 

书香校园是为了建设发展校园,不是欺世盗名地卖弄取巧,更不是迎合某些人口味的歌功颂德;书香校园是为了服务学生,不能仅凭老师个人的喜好摆一桌并无多少内涵的美酒加咖啡;书香校园还必须追随伟大时代的光辉,喷发出大江东去、走向未来的历史回响。

因此,书香校园的建设必须有“人”。它以博爱为灯,奉献为路,耕耘为媒,着眼于人的关怀,致力于人性的良善。不管应试教育多么地强大,我们都要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积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然的话,校园就成了工厂,“书香”就成了流水线上的机油香。

书香校园的建设还必须有“根”。我们不仅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还要承接人类文明的活水。没有传承,会忘记出身。单向传承,会框扁视野。培养走向世界的人才,就必须了解世界文明的轨迹。经典学习要兼容并蓄,顾此失彼会走进歧路,盲目排外就会鼠肚鸡肠。

书香校园的建设更要有“魂”。有魂,就必须追问教育文明的本质,不被喧闹的功利所蒙蔽:有魂,就不能低头于孤芳自赏的小家碧玉,还必须奋命于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个人功名的画地为牢无非浅薄的吟唱,人类文明的四海为家才能书香绵长。当我们带着孩子诵读的时候,必须要让他们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生命志趣,必须清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价值取向。

书香校园的建设亦要有“气”。不能推陈出新,就不能拥抱未来。做不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就会偏离正道,误人误己。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中,我们不能瞎子点灯,将地摊货当营养品。封建糟粕要敢于屏蔽,与时俱进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青春热血要时刻牢记,走向社会才不至于无能为力。

当然,书香校园的建设也要有“型”。但“型”不是花枝招展的形式主义,悦目之余要有爽心之灵。一言一行要有思想的含量,举手投足要能让人感受到精气神的流淌。经历了书香校园的熏陶,身为教育人要能春风化雨;浸润了书香校园的洗礼,我们的孩子也要有芝兰之香。胸有翰墨要顶天立地,腹有诗书就要意气风发。书香校园建设必须走出儿女私情的闺房,收揽人间真气,播撒雨露阳光。

古人曾说“书香剑气俱寥落,虚老乾坤父母身”。“书香”为什么寥落了呢?是人的“剑气”衰落导致了“书香”真谛的旁落。“书香”要化为生命的“人香”,没有“人香”的呈现,“书香”校园建设不过是换了春装再穿秋装。

作者,余年初,中国十大民办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理事长,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硕士生导师,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MBA客座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湖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湖南省教科院研究员。


朱永新:阅读立校,营造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须具备三大要素
书香校园3.0建设模式
书香校园建设现状的反思——书香校园建设的五大误区
李镇西:学校明明就是读书的地方,为什么还要“营造书香校园”?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