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之道,是赋予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

彭凯平 守望新教育 2022-04-2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大数据告诉你:什么是更加适切每个孩子的教育
父母陪伴的五个“坑”——孩子需要这五种高质量陪伴
做“四有”父母:有修养,有原则,有格局,有远见
杨帆:家庭环境是怎样影响小学生学习表现的——基于对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行动效果的调查
......

父母之道,是赋予孩子
获得幸福的能力
作者|彭凯平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人生,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从咿呀学语开始,父母就牵引着孩子踏上了寻找幸福人生的旅程。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大约会有22 万中国同胞因心理问题、生活压力、自我伤害等遭受痛苦。这或许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伤害。而令我们痛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用各种方式伤害自己。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16%,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大约占2%。更糟糕的是,这一数据在全世界都不乐观,每年甚至有将近100 万人死于心理疾病。这比任何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危害都大。
  
很多父母都不清楚,究竟哪些因素决定了孩子的内心感受?是什么能真正让孩子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为什么自己竭尽全力地为孩子创造富足的生活,却仍然挡不住孩子的叛逆、冲动、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甚至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哭着喊着闹自杀。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环境下长大,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幸福中的孩子更出色

事实上,仅是从人类或者人类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所谓的成绩远远比不上幸福对人生的意义。更为关键的是,那些活在真实、自由、幸福中的孩子,他们的成绩往往更加出色。
 
近几年,我的一位学术助理每年都会对新入校的清华学子进行随机采访,并且和之前采访过的清华毕业生进行比对,调查结果十分有意思。
 
他发现,大部分清华的优秀学生与优秀的毕业生在被问到他们当年高考的状态时,都不是那种“头悬梁,锥刺股”,学得天昏地暗、悲从中来。
 
相反,这些优秀的学子在高考前相当放松与自信,并兼顾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或兴趣爱好。也就是说,他们的心态很放松,学习态度很积极,对知识的系统性与规律性有着清晰的把握,“乐此不疲,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就是我提到的一种积极投入状态下的心花怒放与物我两忘,其结果是驾轻就熟、挥洒自如。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真正拥有大智慧与大幸福的人,才是拥有大气运的人,才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实现伟大梦想。相反,那些处于压抑、郁闷、封闭、无力状态下缘木求鱼的人,更容易遭遇人生的冰河而无法自拔。
 
幸运的是,今天我们有了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学恰恰是一门研究如何获得幸福的学科。它让我们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和欲望,让我们时刻感知生活的愉悦与幸福。


积极教育是运用幸福的科学拥抱幸福的教育,实现超越理想的教育科学。
 
积极教育从来与好的成绩不冲突、不矛盾,虽然很多人会担心甚至误解积极教育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但科学实证已经表明,积极教育会极大地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学习成绩、创造力、同理心等。
 
其核心是,积极教育点燃了孩子学习生活的活力,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动力与朝气。
 
积极教育会带给孩子巨大的幸福感与意义感,这个过程将从内到外地造就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而
 
拥有优秀的品格、优秀的成绩、多元的爱好与亲近社会的能力,将会使孩子更有能力把握住机会,取得超出预期的成就。
 
父母学习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对于父母来说,学习积极心理学,对孩子进行积极教育,无论是对于自身的完善还是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NO.1
父母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孩子周围的重要人物,是他成长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对他影响最深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一丝一毫的情绪变化,都会被孩子看在眼中,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孩子。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父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怎样为人处世,都会影响孩子的选择倾向。
 
比如,在文学、艺术及各种体育活动中,孩子就能从父母身上看到什么叫投入、专注和热爱,自己也会自然而然地向这些活动靠近,并且愿意投入足够的专注力去挑战,发现乐趣。所以,父母的行为状态就是孩子的成长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
 
父母心态阳光、积极、乐观,做事专注、认真、负责,对自己当下的生活感到满意、幸福,孩子就能从父母身上看到和感知到这些状态,继而自己也向着父母的状态发展。
 
NO.2
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父母的关注

如今,社会压力增加、就业形势严峻等因素,都在影响着社会上的各个阶层,而孩子正处于心理敏感和独立意识增强、人格要求独立的阶段,心中有很多的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必须时刻关注和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一次,一位高三的学生家长找到我,说孩子患了抑郁症,突然不愿意上学了,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谁不也见。家长用了各种办法,都说服不了孩子。
 
通过家长我了解到,这个学生原本十分出色,不仅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是班长。他不愿意去学校,只是因为一位老师在谈论毕加索的画作时有些调侃地说:“毕加索的画没什么了不起,连小孩子都能画出来。”
 
当时班里很多学生也附和这位老师。而这个学生觉得老师不尊重画家,不尊重历史,更是不尊重自己的教学工作,这让他十分愤怒。同时,他也为那些跟着起哄的同学感到深深的悲伤。


可是,当他和老师、同学们说这个事情时,大家都觉得他很无聊、很奇怪,认为小题大做、没事找事。回到家后,他又把自己的想法跟妈妈说了,没想到妈妈也不理解他。
 
后来,我看过这个学生的作文。他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看法,非常优秀。
 
同时我还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平时都是妈妈带他。一直以来,母亲都有一种危机感与压力感,所以从小到大一直对他十分严厉,母亲几乎从未跟孩子深入地谈过心,孩子做什么都要遵照母亲的安排与要求。
 
在这种成长环境下,一个原本很出色且有同理心的孩子,却逐渐走向了消极与负面。
 
这些本来不该出现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关键原因就在于父母对孩子的不了解、不关注。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引路者,而不应该是孩子的生活监工。
 
如果父母完全不懂得积极心理学,不研究健全的人格如何养成,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就一味地用惩罚和高压政策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甚至造成心理残疾。

 
NO.3
家庭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师,父母必须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特征,无论是观念还是行动,都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从而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与当今时代不同的声音:
 
“我们小时候,父母都不怎么管我们,我们也顺利长大了。”
 
“我们小时候哪有那么多事儿?犯了错,父母揍一顿,转眼就忘了。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有心理问题,真矫情!”
 
经常说这些话的父母往往忽视了时代的变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踏上了信息的高速公路。在这条“公路”上,每天都有潮水般的信息涌来。这些信息有好有坏。
 
好的信息可能会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新知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一些不好的信息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如赌博、吸毒、校园暴力等。
  
所以,时代不同了,孩子面临的环境不同了,我们看待问题的观点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为家庭教育指引了科学的方向,同时也向父母们传授了更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学习积极心理学,父母会更有能力、更有方向地引导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伟大的恩典,同时也是我们最好的“原材料”。
 
作为生产线上的技术人员,父母该怎样做,才能让这件“产品”更优秀、更出色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技术人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术和素质——提升教育能力,然后用最有效的方法培养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让孩子能够学会以积极、阳光、正面、乐观的态度看待世界。
 
这样的孩子不仅会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还会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未来也会拥有更加精彩且幸福的人生。

新教育,智慧爱|与孩子一起成长
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