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卓玉:为什么要加强学校考试管理?未来对学习究竟如何进行评价?

张卓玉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把孩子当做一个完整的“人”来评价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指标发布——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
为每个生命颁奖——期末来临,@ 校长老师父母们,你计划怎样评价孩子?
......

为什么要加强学校考试管理
作者|张卓玉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多年来,行政部门用考试来督查、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学校用考试来督促、评价教师的工作;教师用考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家长用考试成绩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突然的政策调整,人们会质疑和担心,未来对学习究竟如何进行评价?

作者: 张卓玉,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基础教育考试命题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基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和学校考试的现状,教育部出台文件,对规范学校考试秩序、减少学校考试次数、提高学校考试质量、完善学习过程评价等工作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落实文件精神、推进考试管理工作,最主要的障碍可能是认识问题。多年来,行政部门用考试来督查、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学校用考试来督促、评价教师的工作;教师用考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家长用考试成绩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突然的政策调整,人们会质疑和担心,为什么要大幅减压、严格控制学校考试次数?这样做是否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是否不利于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比频繁考试更好的办法又是什么?
  
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些看法与建议。
  
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行政部门对学校考试工作管理不到位、学校对校内考试功能认识不准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考试次数频繁、考试名目多样;重考试排序、轻试题质量;以考代教、以考代学,甚至不惜牺牲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为频繁的考试让道;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评价学生学业的最为重要、最被信赖的依据。这种做法似乎合情合理,也习以为常。实际上,这是违背规律、违背规范、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乱象。
  
这种现象首先源自对学校考试的性质与定位的错误理解。学校考试是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主要的功能是诊断学情、改进教学。这是学校考试与升学考试的根本区别。而目前一些学校的校内考试,在命题、考试组织、阅卷、结果使用等环节上,自觉不自觉地套用、模拟升学考试,把升学考试下移、平移到常规教学的全过程。这种做法极大地弱化了学校考试应有的诊断、改进功能,强化了升学考试的负面作用。
  
其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把对学生的考试评价作为刺激竞争、施加压力的教学管理手段。一些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在使用这种危害过大、成本过高的落后手段,来督查、推进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本来应该是学校层、教师层承受的压力,最后都传递到学生身上。学生成了压力的最后承受者。而恰恰是学生,尤其是未成年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不应该、不能够、不允许卷入这种竞争,承受这种压力。频繁的考试,给多数学生带来的是紧张,留下的是恐惧。对于学校考试,被关注的不是考试内容是否恰当,命题立意是否正确,成绩分析是否科学,反思改进是否到位,而是考试的分数,甚至仅仅是学生、班级、学校的排名位置。这样无节制、无底线地用竞争施压手段,在短时间内可能有督促学校工作、督促学生学习的效果,从长远看,紧张、担忧、恐惧、无奈等负面心情伴随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始终。学习、成长等目的性因素,让位于为竞争、为分数、为赢得表扬、为躲逃批评等手段性因素,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二,严重干扰教学秩序,制约教学过程,影响教学效果。凡纳入学校频频考试的学科,多数都是国家课程。国家对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长、教学方式等,都有非常专业和具体的要求。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保证教与学的时间、节奏、精力投入等,才能完成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和学业要求。而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挤占了应有的教学时间;随接而来的是以加课时、加作业等办法弥补频繁考试所带来的问题。这是对教学秩序的显性干扰。更为严重的干扰表现在教学过程。各学科的事实性知识、简单技能等,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记忆和掌握。而教育教学的更重要的内容,诸如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创新品质、价值观等素养的培养,是不可能做到所谓“堂堂清”的。然而,为了应对频繁的考试,以及基于考试结果的各种排名、奖惩,教与学两方面都不得不更关注知识点的讲解、识记与理解,不得不停留在低阶技能的训练上,不得不追求机械生产式的快速度、快节奏。长此下去,自主探究、深度体验、从容思考、系统梳理等真正能够入心入魂的学习,必然被挤到边缘地带。显然, 量多质低的考试, 无助于课程标准的落实,无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
  
以考试代教学、以考试促教学的做法,暴露了管理和教学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就学生学业而言,在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之间,一些人更愿意选择后者。人们无心去采取措施,激励、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更愿意用简单、粗暴的施压办法逼迫学生学习。就学习内容而言,在知识习得、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观念养成之间,一些人更擅长、更看重前者。于是,那些本应该在安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从容观察,静心思考,用心咀嚼的学习活动,渐渐地被强制灌输、被动记忆、机械训练所取代。与这种性质的教学相适应、相匹配的,正是低水平的考试。以考试代教学的现象背后,是落后的教育观念。
  
学校考试秩序问题,也与长期以来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缺失有关。在过去很长时间内,行政部门的关注重心主要在普及教育、校舍建设、装备配置等事关教育公平的工作上。随着教育新时代的到来,关系到内涵、质量问题的教学管理工作,必然被提上议事日程。学校考试管理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自然应该受到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如何加强学校考试管理?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出台与落实,将会成为一个重要契机:提出和实施学校评价能力建设工程。学校评价能力是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措施。
  
学校评价能力应该是一个新课题、新任务,需要做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这里就学校考试工作谈点思考与建议。
  
首先,要正确定位学校考试功能。学校考试有别于升学考试,必须在观念上和操作措施上做到:控制压力因素,增加激励因素;淡化横向比较,强化纵向诊断。应该让利益相关者,包括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在学校考试问题上建立共识。在教育过程,尤其是评价过程中,过分地、无节制地使用竞争手段,正是典型的不择手段。是对学生情感、尊严、人格的堂而皇之的伤害,是对学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误导,是有背立德树人宗旨、有背教育工作者使命与良知的。抽象的、冰冷的分数和排名,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远远大于动力。学校考试的诊断、指导功能,决定了这种措施的品性:必须是有温度的、建设性的、发展性的。任何的考试、评价结果,当落在学生身上时,不论哪种类型、哪种状况的学生,都应该感受到温暖、关爱、指点、方向、路径、希望。这种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尊重,需要有基于这种认识的命题理念与命题技术,需要教师、家长等对考试结果的理性分析,耐心反馈。每一次考试的落脚点,应该是教师、学生、家长一同努力而形成的有关下段学习的改进计划。这个计划的执行者既包括学生,更包括教师,还包括家长。
  
其次,比控制考试次数更为重要的工作,是提高考试功效。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既是规范的考试行为,也完全符合教与学的实际需要。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学校考试的功效。要改变简单购买试题、 使用现成试题的做法,根据本校的教学情况,命制或改进、重组试题。要以研究、审读的态度对待每次的阅卷工作,从学生的作答过程与作答结果中,读出每一个学生的学业状况,如知识获得、知识巩固情况,思维方式、思维品质情况,课内、课外学习情况等。要把对考试结果的研究,作为一个阶段主要的教研内容。通过教研,形成调整、改进近期教学工作的方案,科学精准地指导近期的教学工作。要组织协调家长,认真、细心地帮助学生分析考试结果,让学生从结果分析中得到近期学习的方向、重点、指导、鼓励。
  
再次,要统筹纸笔测试与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与纸笔测试各有优势,各有特色,缺一不可。要通过提高过程评价的信度与效度,确立过程评价的应有地位,从而使过程评价成为学校评价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测试独大、测试独尊的不正常现象。这个话题关系到新型教育生态的建设,需要得到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包括家长、社会。

  
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制度、机制的完善,确实把学校评价能力建设提到应有的地位。要研究学校评价能力的构成要素、指标体系。要建立学校评价工作的协调机制,统筹由不同部门所负责的纸笔测试与过程评价的内容、形式、结果使用等工作。要强化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合作与协调,真正把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业分析、学业指导,作为班级教学与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期用过程性的、定性的学生评价,补充或替代纸笔测试。
  
另一项需要行政部门和学校整体规划的工作,是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教师评价素养是目前教师职业素养的一块短板。由于职前教育、职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教师重如何教学,轻如何评价。或者,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会讲课就会评价。而事实上,评价的专业性与复杂性,绝不亚于备课、讲课。如何命制高质量的试题?如何读懂一道试题的命题立意?如何在学生作答中读出有助于改进教学的信息?学校考试与升学考试的区别是什么?如何从学生的自学过程、小组参与、课堂互动、课堂展示等学习活动来评价和指导学生?如何写一份好质量的学生学期综合评价,一份学生和家长都愿意看、期待看、看了以后有触动、有行动的评价?所有这些工作,都有赖于教师的评价素养。而教师评价素养的提高,需要行政部门与学校的政策措施支撑。如果学校评价能力、教师评价素养都有了整体的提高,次数多质量低的学校考试现象就有自然消失的可能。
  
有理由相信,国家层面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教育评价文件将开启教育评价工作的新阶段,评价能力建设将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新的发展点,学校评价能力将会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来源:教育部(2021-09-10)

张卓玉:项目学习是世界教育的大趋势
张卓玉:怎样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关注和培养的公共精神
张卓玉:没有分享就没有阅读——提升教学质量的几个着力点
新学期,新起点,开启幸福完整的教育新生活!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