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恩樵:“双减”能否减去基础教育之痛——“双减”需要标本兼治

刘恩樵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面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积重难返的深层次顽疾,但愿“双减”只是一个导火索,它能引爆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

要想“双减”真的见效,还要倒逼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倒逼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倒逼社会与政府切实回应百姓需求,拿出相应的政策引导,让普通劳动者有好的收入,有好的“面子”。——刘恩樵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双减”不减质,还需要学校“四改”
“双减”期待父母们“四增”
对教育规律再认识——“双减” 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重磅问答:“双减”要点,“十问十答”
......

 “双减”减不了基础教育之痛

作者|刘恩樵 
来源|魏书生研究院

先说两个笑话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军士在战场上受了伤,胳膊上中了敌人的一支箭,请外科医生医治。只见这位医生不慌不忙,打开医疗箱,取出剪刀,挨着军士胳膊的皮肤,“咔嚓”一声,把箭杆剪断,就说:“好啦!”军士和伺候的人都说:“医生,箭头还在肉里哪!”外科医生摆摆手说:“那是内科医生的事,找他们去吧!”

第二个故事:一个人因持续发烧去医院看病。医生得知病人发烧了,于是开了退烧药就嘱咐病人回家吃药就是了。病人回家吃了退烧药后烧退了。可是,不久又发烧了,又来到医院就诊,医生得知病人发烧就又开了退烧药嘱咐病人回家吃药。就这样,反复了多次,病人还是持续发烧不见好转。后来又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这个病人体内患有大疾。

这两个小故事说的都是医生,其实,不是在有意讽刺医生,而是借事说理:治标更要治本。


由此,我联想到当下教育上的“双减”政策,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一发布,可谓是“山雨‘既’来风满楼”,一时间,全国网民对此热议不绝,好评如潮,且各地政府与教育行政部分也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积极扎实地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其措施与方法不可谓不坚决、不果断、不强硬。据网传,有的地方竟然还像“扫黄打黑”一样查处教师补课,出现了“破门而入”、“卡住脖子”、“公开亮相”等现象。当下,可谓是组织补课教师谈“补”色变,校外培训机构岌岌可危,好像中国基础教育的摧枯拉朽之势已经形成,再加上教育部部长新近换人,这态势,简直就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形势一片大好,中国基础教育的寒冬已经过去,中国基础教育欣欣向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果真是这样吗?

这不仅让我又联想到关于治病的这两个小故事。“双减”的这些举措像不像那个外科医生“打开医疗箱,取出剪刀,挨着军士胳膊的皮肤,‘咔嚓’一声,把箭杆剪断”的做法?这像不像那个医生一遍又一遍地只开退烧药的做法?太像了!

由此,我又想起了我经历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那是在1996年吧,我去连云港市参加青年教师语文基本功大赛,其中有个即兴演讲的环节。我当时抽到的题目是:你是怎么看待有偿家教的?我记不得我当时是怎么讲的了,只是,我想追问:20多年前就在禁止有偿家教,20年后结果如何呢?有偿家教怎么如此青春不老?如此像不能根治的牛皮癣?

还有一件事,在我的记忆中,近些年来,甚至不是“近些年来”,而是“Long long ago”,从国家教育部到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作业)负担”的文件,可谓不知其数,多如牛毛。而结果呢?有时是“雷声大,雨点小”,有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有时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有时是“文件发不发是我的事,落实不落实是他的事”……这是不是很像是在不断地“开退烧药”?甚至连“把箭杆剪断”都不是。

中国基础教育近几十年的史实会证明,新一轮“双减”政策,还只是属于治标的行为,如果没有治本的措施配套,“双减”是减不了基础教育之痛的。一切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最终是不能有益于真实问题解决的。退烧药难道能医治白血病?剪掉箭杆,那么体内的箭头怎么办?


治标不治本为下策,标本兼治是良方。那么,既然说解决基础教育的学生学业负担的顽疾,“双减”只是治标,那治本之策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高端,很庞大,很复杂。这还需要“肉食者谋之”,我坚信“肉食者不鄙”!“双减”之后会有诸多的治本措施出台并落实的。我就不相信,“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中国人解决不了教育问题?经历了100年风雨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难道解决不了教育问题?

但是,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角度来看,匹夫也可“间”也。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就如何解决学生学业减负的问题,我就像是一个菜鸟级的棋者,看不出几步来。然而,还是想说说我的思考。想得对不对是一回事,而想不想又是一回事。我愿意积极地来想一想。

依我看,“双减”措施的落实与起效,要有两个配套的治本措施:近者,要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尤其是课堂教学的质量;远者,要转变民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以及提升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地位。

先说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这里不讨论具体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与方法,重点说说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益与“双减”的关联意义。

教师为什么要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作业?家长为什么要送孩子去补习班上课?目的还不就是想让学生多考几分吗?就是这么简单。

之前,一方面是靠增加学生课外训练的题量,就是所谓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是靠校外培训机构的补习,既增加训练的题量,又增加训练的时间。现在,“双减”把“箭杆”剪断了,增加训练的题量与时间被“减”掉了,留在体内的“箭头”怎么办?分数怎么才能提高?

在“双减”的政策下,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消极之路,就是对“双减”政策阳奉阴违,表面减轻,实际不减,等到这阵“双减”之风过后,依然是涛声依旧,拿着“作业多、上补习”的船票继续登上高分数的客船。另一条路是积极之路,就是真正地落实“双减”,而把提高学生分数的希望寄托在学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上。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势必会带来学生分数的提升。俗话说:“君子爱财,生财有道!”我们所期待的自然是后者的积极之为。

这里,顺延说两个问题。一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有没有可能提升?回答是肯定的。当下,改革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理念是有的,方法是有的,案例也是有的,但是,问题在于许多的学校以及教师不能很好地接受与实施,总是因为“等不及”、“怕麻烦”、“不习惯”等心态而拒之。课堂与其他一些事物一样,不改进,不求变,不创新,怎么能有新效益高效益?就连种田都讲科学种田提高产量,炒菜都讲烹饪技术,提高口味、丰富营养,课堂教学怎么能死守着传统?“死守”的结果就是“守死”。课堂效益不高,那就只能靠多布置作业、靠放学时双休日去补习机构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结,那将成为死结;“双减”也就会在不久的将来“流产”。毕竟,人民对美好“分数”的向往在当下还是硬道理。


另一个问题是,“双减”的“减”是“减少”的“减”,“双减”不是“双除”。这意思是说,作业还是要有的,不是废除作业;校外培训机构还是要有的,不是要彻底取缔。作业要有,但是要适量,要精选。适量以控制量滥,精选以控制质烂。当下的学生作业负担中,有很大比例是无效作业造成的。培训机构要整改,这是正确的。要严把入口关,严控过程管理关,取缔不规范的。这是必要的。现在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丛生,当治!但不是全部取缔,作为把校外培训机构作为学校教育从因材施教层面来考量与实施的一种积极补充,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再说,提升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对所有人都能有效提升的事情,也不一定保证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这样,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就是一种很好地补充了。

就提升学校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综合起来看,“双减”的积极的治本措施是需要切实提升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益,但是,俗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也很复杂,更需要过程,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也有其困难。因此,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也有其价值。总之,有效落实“双减”,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应该是治本之策,必须予以重视且尽快落实措施与行动,否则,“双减”或许短命。

“双减”政策下,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是近策,是浅层之“本”。远策与远层之“本”,在于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分数,让家长尽量地消除对孩子教育与未来地焦虑。


近日读到《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28期上的文章《教育改革与个性选择:中考定终身“》。文章中,记者以事实陈述为主要方式展示了湖北省仙桃市县域教育的生态,基本事实就是“学生想方设法择校,学校千方百计挖人”。这种教育竞争、家长焦虑的局面,可以说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缩影。家长们有一个基本的思维:初中毕业不能上职业高中,一定要上普通高中;能上普高,还要上更好最好的普高。试想,在这样的竞争与焦虑下,仅仅靠“双减”的举措,无论你如何严厉,都是无济于事的,甚至,“双减”政策根本就无法落地!

有人说,现在的中小学教育被家长绑架了。这话不是没有道理,事实就是这样。家长向孩子要分数,政府为了让老百姓满意也向学校要分数,学校对家长的高要求有时候也是无能为力的,只能拼命挤压教师,教师传递压力来挤压学生。这时,校外培训机构也就乘虚而入了。

我们不妨来倒推一下:家长与社会为什么如此看重孩子的分数?还不是因为想靠分数上普通高中,继而上大学吗?家长又为什么要让孩子上高中上大学?不就是期望孩子将来有好工作、高收入、有面子吗?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那么,问题来了,落实“双减”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回应家长的这些愿望。不然的话,人民不答应啊!对“双减”政策,人家老百姓不接受啊!

这里,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考量,家长对孩子未来所期待的实际上是两个层面,一是物质的,收入要高,二是精神的,要有面子。这也许就是长期以来左右中国基础教育的症结所在。那么,我们就要从这两点入手,治这个“本”,提出治本远策。

那么,远策是什么呢?就是要转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大力发展与优化职业教育。在初中毕业,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而在职业高中里,也有非常优质的学习环境与良好的学习秩序,在职业高中期间,能够学到与社会紧密结合的有用的技术。职业高中毕业后,社会用人机制也对其一视同仁,有适合的工作,且也能有较高的收入。另外,社会也要加大力度宣传与提升平凡劳动者的职业荣誉感。经过若干年的努力,让百姓真正看到上普通高中与上职业高中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一样的物质待遇与社会地位。

当然,这样远策的落实需要时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国家的政策引导。这是远话,也是后话了。

回到本文的题目上来。我说,“双减”减不了基础教育之痛,它只是捞痒。要想“双减”真的见效,还要倒逼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倒逼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倒逼社会与政府切实回应百姓需求,拿出相应的政策引导,让普通劳动者有好的收入,有好的“面子”。

面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积重难返的深层次顽疾,但愿“双减”只是一个导火索,它能引爆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转自 化言樵语)

“双减”后的新挑战,一线老师怎么做更好?
新学期,新起点,开启幸福完整的教育新生活!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