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宏:高质量教育的评价迭代——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追问与实践

守望真善美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无限相信每个师生的生命潜力。——新教育实验核心理念之一

高质量教育的评价迭代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的追问与实践

作者|马宏

来源|中小学校长论坛


“评价”作为一所学校质量观的最直接表征,是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举措,经历了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酝酿,到2000 年初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步实施,再到 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健全综合评价”“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过程。巴蜀小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趋合时代,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坚实前行中不断思考实践,迭代改进。


教育是“做”的哲学,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校长马宏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所有的探索都从追问开始:一年级家长交给我们一个懵懂的孩子,六年后,我们将还给家长一个怎样的少年?面对高质量教育,如何才能实现从评价学生“是什么样的人”走向综合素质评价引领学生“成为怎样的人”的理念与实践的转变?
 
所有的追问都以实践回应:巴蜀小学校始终坚守育人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育人目标逻辑展开学校生活建构,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功能,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将评价贯穿学生完整生活;着眼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来回应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从“筛”到“泵”的综合素质“学力、活力、潜力”三力评价体系,并依此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干、学科育人为基础的支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注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面向人人,激发学生内驱力,打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课程学习评价的通道,真正让“三力”评价引领学生自主成长。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指标发布——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
为每一个生命颁奖——新教育学校的期末庆典和生命叙事课程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质量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巴蜀小学校始终坚守“教育是做的哲学”,把转化落地“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办学理念作为最大方法论,依托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有效手段,让评价导航并协同整个课程改革的全过程,自上而下进行顶层设计,建构“三力”评价体系,并与之匹配基础学力、生活实践、潜能开发三大课程体系,关注评价数据背后行为的分析及改进,努力提升课程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科组纵向集中研发标准,各年级横向常态实施,“纵横”双向交叉全覆盖,促进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
 
自 2009 年起,巴蜀小学校从真实反映学生实际成长情况的学生评价体系构建出发,形成了学生全人发展评价雏形的律动评价 1.0 系统;到对评价指标条分缕析,完成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以及各学科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研发,形成学生素养发展全指标体系的律动评价 2.0 系统;再到用信息技术赋能评价,借助评价场景简化操作,完成评价指标的系统化整合,特别是评价结果立体化呈现,为学生推出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可视化综合素质“数字画像”,以及基于班级、学科、学校的全面评价反馈系统研发,律动评价升级为 3.0 系统。基于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与实践,迭代升级不断指向高质量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培养“头脑科学、身手劳工、品质卓越的现代公民”(见图 1)。
 

图 1:巴蜀小学校学生综合评价素养体系示意图
 
学力评价,重点关注学生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评价,保障国家课程质量的权威性。紧扣“333律动课程体系”,主要依托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七个学科,侧重“头脑科学”特质。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将表现性评价和纸笔测试相结合,借助综合评价着力夯实学生基础学力。
 
具体以语文学科的评价体系为例,聚焦学科素养“一爱三会”(爱母语、会读书、会思考、会表达)的校本化表达,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三大关键能力——“快乐小书虫(阅读能力)”“小小书法家(书写能力)”“超级演讲家(思维和表达能力)”;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表现性评价(1-6 年级)和期末笔试(3-6 年级)。我们还增加了学科综合能力的测评,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状态(见表 1)。
 


例如:二年级期末综合素养评价是围绕主题“舌尖上的一粒米”开展闯关活动,同学们拿着任务单,依次参与制作米元素服饰、回答关于米的相关知识、完成一幅米粒创意画,并写上一百字左右的介绍、唱或诵读有关米宝宝的诗歌、自由组合创编关于米宝宝的童话故事等。教师基于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能力评价。
 
为了让小学六个年级的评价目标既成体系又有年段特征,学科组研读课程标准,分类梳理年段核心目标;研究教材教师用书,分类梳理各册具体目标;研读评价文献,梳理评价维度,拟定一至六年级评价系列量表,并且在实践运用中,根据巴蜀学生培养目标和发展状态,不断反馈修订。以其中呈现的“会表达”的“超级演说家”评价为例,分别提出了“言之有理、言之有趣、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法、言之有情”六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其中,第二阶段“言之有趣”,梳理出不同水平维度的评价细则:情感维度关注“乐于表达,喜欢交流”;内容维度关注“能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清楚、通顺”;方法维度关注“会使用连续、并列、总分等句群”。
 
活力评价,主要依托品德、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整合班队活动的德育权威性,重点关注学生在各真实生活场景中的精气神,激发学生灵动的生命状态,让生活充满活力,提升实践能力(见图 2)。同时,全面引导学生的“身体活力”和“精神活力”评价,重视学生“五自”管理——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律生活、自在家庭、自信成长。从每一学期开学第一课“假期生活我做主”的分享评价,到“规律生活我做主”的规划评价,再到“学习生活我做主”“艺体生活我做主”的主题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做好班级、家庭服务,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争当优秀值日生、小小卫生员、爱心小雷锋、小小宣传员、小小志愿者、小小实践家等,借助“活力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收获。
 

图 2:巴蜀小学校“活力评价”体系
 
潜力评价,重点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侧重自主评价中的个性化特质与潜力。通过选择、激发,特别是过程体验,让学生体认到自己面向未来的可能、可塑、可为空间,立足当下以驱动未来,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体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为例,在评价方法上,尤其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尊重学生富于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同时,在处理外界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关系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见表 2)。
 


目前,巴蜀小学校从“三力”评价体系构建到律动课程体系的迭代改进,从评价方式综合化到评价结果过程化,已初步形成了各个学科贯穿六年的《学科素养评价标准》,构建了跨学科主题情境表现性评价的六年一贯主题序列,创新设计了基于全人发展的评价反馈工具,用评价改革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改革,逐步实现评价对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引领。

钟启泉:如何借助“档案袋”,实现从“知识评价”向“素养评价”转型?
张卓玉:为什么要加强学校考试管理?未来对学习究竟如何进行评价?
 
提升专业水平,让“评价者”能评会评
 
要让综合素养评价落到实处,必须要关注教师这一伴随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重要他人”。经过多年实践,巴蜀小学校的老师早已养成了日常评价习惯,具备了善于观察学生,不断记录并激发学生的过程评价意识。
 
为提高教师作为高质量“评价者”的专业水平,巴蜀小学校开展各类相关培训,帮助教职工使用信息化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评价,同时借助后台直观了解各学科的班级受评统计数据,并细化到具体各指标的受评结果分析。这样的直观呈现,不仅能看到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成长水平,还能看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成长方式,发现每个学生的成长可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报告,有效了解学生在不同评价指标上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寻找“增值”空间,在坚持底线质量保底的评价基础上,根据教师自身优势,引导师生的多元特色发展。
 
以语文学科为例(见图 3),系统呈现的是全班学生不同语文素养的整体评价情况。除能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状态外,还能针对每个学月班级某一指标方面的具体表现情况,为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提供方式和策略的支持。比如,C 型反映的是班内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集中在“优秀和需努力”的维度,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分析、理解学生的表现,更好地因材施教,采取策略,制定改进措施,引导学生“一帮一”提升该指标水平。在新一学月的评价中,不仅会关注教学的结果、学习水平的显性评价,还会加大学习活动中呈现出情感与态度的隐性评价的变化,及时反馈,便于调整学习行为,让教师“融评于教”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图 3:班级语文学科综合评价的数据汇总及呈现
 
在教育评价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对学生评价的运用与反思性实践,成为巴蜀小学校教师的必修课;读懂评价结果,指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成为教师研究中的重点课题。巴蜀小学校结合“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创新学科内融合的课堂新引擎”项目,通过“追踪教育主体和产生的涵盖了各类过程性、终结性教育数据”,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运用中,借助面向全班学生、全面评价数据呈现,教师可以从班级层面,系统统计学生的获奖以及各类学习生活经历的表现情况,评价后台的对比分析图表,统计学生的获奖以及各类经历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在体测体检中哪些指标表现薄弱,进行预警,寻找学生擅长的劳动技能、热衷的体育活动,为“五自”教育提供资源。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巴蜀儿童成长档案》,根据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与分析,来形成对学生个性品质、专业特长、优势潜能的深度挖掘和专业判断,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真实成长。
 
未来,巴蜀人不会停下研究的脚步,期待通过完善“评价 - 诊断 - 改进”机制,激发教师在评价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借助评价系统的建构与实施,用教育评价的专业,实现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真正成为推动学校教育内部运行的动力“泵”,为孩子的可持续成长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对于一所基层学校而言,作为评价的执行者、创造者,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就是回到改革初衷,借力多元维度收集的大数据介入,建构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模型,从而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这是一所学校、一个校长的可为和可能,是高质量教育守正创新的可循之路。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发布——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

为每个生命颁奖——期末来临,@ 校长老师父母们,你计划怎样评价孩子?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下)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