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存洪:教育决策要少拍脑袋多做实验;程红兵:中国当下的教育急需英雄担当

守望真善美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中国当下的教育急需英雄担当

作者|程红兵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英雄是一个久违了的概念,尤其是在教育界。通常人们认为教育从来就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教育就是平心静气地诲人不倦;教育与叱咤风云、金戈铁马无关,与英雄无缘。其实不然,任何行业都需要英雄,任何时代都会有英雄诞生。

何谓英雄?所谓英雄原是指品质优秀,武勇超群,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有超出常人能力的人,能够带领人们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当下中国的教育尤其需要英雄,因为当下的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和挑战:应试教育已经使中国的基础教育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功利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已经使得中国基础教育步入困境,教育发展遭遇瓶颈,课程改革举步维艰,犬儒主义盛行,实惠之风弥漫,课程改革形式化,学校教育同质化。

现在正是急需英雄的时代,我们期望英雄能以傲视群雄之气势、超乎寻常之能力,勇敢地打破僵局,破除旧框框,革故鼎新,取得突破性的贡献,使教育改革走向深入,使课程改革取得历史性的进展。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什么样的英雄,或者说什么人才能成为教育的“英雄”。笔者认为需要英雄具备如下特质:

人不能识之我则识之,这是一种见识

英雄要有思想见识。当下教育界众说纷纭,教育研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芜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混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分歧。在这样一个时代里英雄需要比别人具有更加清醒的头脑,保持更加明晰的判断力。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不能忘记教育的初衷。在纷繁芜杂的教育现状下,要拥有自己超凡脱俗的思想见识。

人不肯为之我则为之,这是一种信念

英雄要有教育信念。英雄在保持清醒头脑的前提下,对教育作出科学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要有持之以恒的教育信仰,庄严神圣的教育承诺,坚定不移的文化追求,这样的信仰、承诺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不是表现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言语细节之中,别人不肯做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就义无反顾地努力去做。

人不敢为之我则为之,这是一种魄力

英雄要有豪迈魄力。英雄要有英雄的胆略气魄,面对教育的困难常常是考验人的意志胆略的关键时候,一般人深怕因为改革而触及别人的利益,深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左顾右盼、权衡再三,结果大好时机一再错过,改革因此被耽误。英雄就是在别人不敢做的时候大胆去做,以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大胆拍板,勇敢践行,抓住历史性的机遇,豪迈而勇敢地迈出坚定的步伐。

人不能为之我则为之,这是一种才智

英雄要有出色智慧。英雄要有出色的智慧才能,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出色的谋略,以十分细致的策划,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课改的成功运行,在功利文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太需要成功,课程改革太需要以成功来进一步推动深入发展,因为不必要的失败将使课程改革更加艰难,不必要的挫折将使后来者遭受更大的挫折。

人不能忍之我则忍之,这是一种气度

英雄要有超常气度。课程改革需要向纵深发展,越是向深处发展,越要触动更多人的利益,也会带来更多的反弹、反对。曲高和寡,理解的毕竟是少数,不理解的是多数,有消极的,有对立的,这些不利因素总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有意无意之中会伤害英雄,英雄总是矛盾的焦点,他没有退路,他无法挥打太极,他只有直面矛盾与冲突,受伤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改革的深入必然会触及政策,要打破僵局,要突破性进展,触及政策也是不可避免的,于是英雄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种流言、各种传说都围绕英雄这一主角展开,英雄受打击是非常正常的,无法回避的,若坚持始终如一的实践探索,这就需要英雄有无限的气度,忍受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委屈、讽刺、攻击、打击,这是英雄必须有的气度,否则一打就倒,既成就不了英雄,也完成不了事业。

这是一个需要英雄而且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我们期盼着……


新教育实验的年度报告——为中国教育探路者,我们一直在路上

探路者——新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新教育实验二十年20本(套)典藏图书推荐目录

专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专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决策要少拍脑袋多做实验

作者|叶存洪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叶存洪,南昌师范学院江西教育评估院院长、教授。

 

教育实验,按照《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是指在一定教育理论或假设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教育规律的活动。通常根据研究课题的设想和一定的实施方案,在特定条件下有组织地进行。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与鉴别各种教育措施的实效,找出实据和规律,为教育改革提供可靠依据。


主要特征是: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实验过程被施行严格的、积极主动的控制,探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可重复性。通过教育实验,既可以检验现有教育理论和观点的科学性、先进性,也可以为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现实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或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最优化的互动策略。


近现代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开展了不少典型实验——

有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实验。比如,1929年,上海第一实验小学在全市19所公私立小学选拔天才儿童,为他们设计了更有针对性的课程,开展天才儿童教育实验。又如,燕子矶实验小学开展生活教育实验:国语课上,教学生写信、写田契;自然课上,带学生到长江边燕子矶岩石下,了解江水风雨侵蚀的力量;教农事时,带学生到农场亲手种植作物、畜养动物,把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

也有以区域为单位进行的教育实验。比如,晏阳初1926年起在河北定县开展平民教育实验,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农村存在愚、穷、弱、私“四大病”,相应地实施文艺、生计、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方面整体推进,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定县模式”。

又如,梁漱溟自1931年开始在山东邹平开展乡村建设运动,这是一个综合性改造中国乡村社会的方案,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概括起来四个字——“政、教、养、卫”。后来实验区逐步扩大到十几个县,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反观今天,很多教育决策不是从实验中得出,而是——

一凭经验决策。经验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是我们解决新问题的优势,也有可能成为束缚我们手脚的心理定式或思维定式。过往的优势此时说不定已经不是优势,彼处的经验此地说不定已经成为包袱,如果静止地看问题,以不变应万变,无异于刻舟求剑。

二靠权力决策。有的地方权力“一言堂”,谁官大谁说了算:“这事就这么定了,不用再说了!”“惊堂木”一拍,事就定下来了。领导是从优秀员工中产生的,不排除他比一般员工懂得更多,特别是当上领导之后,接触的领域广,锻炼的机会多,视野会更为宽阔,能力发展也更为全面。但即便如此,也很难保证单靠权力决策不出任何问题。

当然,也有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是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他认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在极其繁重的革命和建设工作中,他亲自做过无数次深入细致的调查。仅大革命时期保留下来的,就有《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至少七篇调查报告。他的调查费时数月乃至数年,身子沉下去,实情捞上来。再看今天的一些调研,不深入,似蜻蜓点水,如浮光掠影。虽然这样多少也能够了解到一些情况,但更多的恐怕只是面上的众所周知的东西。


今天有很多重大教育课题需要进行严谨、科学的实验——

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一贯”?20世纪80年代,强调教育界要“只争朝夕育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于是,1984至1989年,各地陆续开办小学和初中联体办学的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2021年6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各地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

现在九年一贯制学校越来越多,但事实上,很多学校有“九年”无“一贯”,“小学”“初中”两个学段学区划分往往不一样,部分小学毕业生会去别的学校上初中,而初中新生也有一部分不是本校小学部升上来的,所以无法开展管理、课程、德育等一体化实验,甚至连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都是分“小学”“初中”两拨进行的。

教育集团如何运作?而今集团办学成为一种趋势,一些区(县)规定,一两年之内全区(县)所有学校实现集团化办学,以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那么,集团化是不是一服“一‘集团’就‘优质’”的灵丹妙药?各个校区如何实现既有统一要求又有灵活自主?集团管理层的“县官”与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现管”之间如何有效协调?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普职如何融通?当下,“普职分流”引起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家长的焦虑也由原来的高考下移到了中考。分流的比例应该根据地方的产业结构、人才资源需求科学研判,不宜“一刀切”。普、职可否不那么泾渭分明,开展综合高中建设的尝试,探索育人的新模式、新路径?

超常儿童如何培养?人的智商有高有低、发展有快有慢,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不是把中学“少年班”取消,让智商高低有别的孩子坐在一起受教育就叫作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只要教育方式方法得当,智商高的孩子完全可以提前1—2年学完中小学的全部内容,并提前参加高考。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鼓励天才教育,通过《国防教育法》《天才儿童教育法》《杰维斯资赋优异学生教育法案》《授权教师给予天才和高能力学生帮助法》等,加强天才儿童的教育和研究。

学制多长合适?近年不时有人建议适当缩短学制,或调整“六三”为“五四”。2016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莫言在分组讨论时发言建议,将中小学学制从12年改成10年,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同年7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一场以“基础教育学制改革”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与会教育专家对莫言的建议表示反对,认为其观点缺乏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你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不要这么简单、武断地否定,可以开展实验。
……


当然,不是所有的教育问题都需要实验,也不是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可以实验,但上述问题或许大多可以实验为基础,先行先试,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领导要少签、慎签一些“全省(市、县)推广”之类的批示。各地土壤、水分、光照等都不一样,“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历史经验表明,凡是以“齐步走”“一刀切”的方式推进的教育改革,几乎没有成功的。等到不成功了,又“很大方”地宽慰自己“就当交学费了”,接着开始新一轮的“全省(市、县)推广”,希望以此纠正、弥补上一轮改革的问题和缺陷。我们还没有“富”到不需要考虑“钱”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钱动不动“交学费”,最为关键的是,培养人的事经不起这般折腾。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得好:“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所以,教育改革,少拍脑袋、多做实验为好。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下)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