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建英:让儿童成长为最美的自己——崇美立人,新生活教育的理想追求

守望真善美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崇美立人:新生活教育的理想追求
作者|吴建英
来源|强国号发布 扬子晚报

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创办于1992年。三十年来,学校扎根于“新生活教育”的沃土上,以“崇美立人 • 追求卓越”为校训,以“共建卓越的美丽学校,共筑完整的美好生活,共创幸福的美妙人生”为愿景,以课程美、教学美、师生美、环境美、治理美为基本途径,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美好新生活。学校荣获“全国书香校园”“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学校”等百余项殊荣。

作者,吴建英,南通市海门东洲小学总校长。

“崇美立人”的教育思考

一提出背景

一是基于中国传统的教育之美。“美”这个字跟中国传统文化大有关系。周朝时,学校叫“庠”,意味着:人们集中在学校中追求美好、和顺的活动。所以,从本源意义上说,学校本来就是美的。

二是基于美好生活的时代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教育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与组成部分。关注教育之美,正当其时;投身美之教育,时不我待。

三是基于教育之美的现实问题。目前,学校教育之美弱化、窄化现象突出,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缺少可行实施路径,教育文化生态之美无法落地,课堂教学缺少审美立意……忽视学生美的素质的培养,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

四是基于“人之初”的教育必需。如果教育能在“人之初”就提供真正美好的事物,唤醒儿童的“美之初心”,这种美好就会潜移默化在儿童生命里生根发芽,甚至会伴随他终生。

五是基于美之于教育的重要价值。教育之美,对儿童的生命成长有着重要价值:美能育德,美能益智,美能健体,美能激美,美能养性……可以说,一个人的审美层次决定了他的人格结构与智能结构,也决定了他的文化品位与人生境界。


二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将人的认识对象分为真、善、美三种形态和境界。其中,美内含着真和善,是真和善的和谐统一,是真和善的综合与升华。美是教育的本质,教育之美无处不在。“崇美立人”的“美”不是仅指艺术教育,而是指一种大美教育,蕴含着全面、全程育人的理念。

“崇美立人”教育就是要回归儿童本身、回归自然本性、回归艺术本真、回归文化本源,用审美、立美精神架构起“崇美立人”的思想体系和实施战略,以培育美丽生命为核心,以追求美好生活为目标,让学校走向审美境界,让师生各美其美。


“崇美立人”的教育行动

一、“五育共美”课程群:让儿童成长为“最美的自己”

课程,应带给学生幸福完整的美好生活,让他们成长为“最美的自己”。“五育共美”是在“崇美立人”文化理念统领下对“五育并举”政策话语的理论提升。共,指的是共融、共生、共创,实现“五育”之间的有机包容、交汇、渗透、补充、融合。通过“五育共美”,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成长”。

我们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宏观要求,结合学校“崇美立人”办学理念、课程哲学,形成了既有本校独特追求又符合国家要求的“东小学生素养模型”——以培养“幸福完整的人”为价值追求,发展东小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担责任、乐学习、善审美、尚健康、会创意。聚焦此素养模型,围绕“公共生活、智识生活、艺术生活、健康生活、实践生活”五大领域,通过对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整体规划,形成了层次分明、关联融合的“五育共美”课程群的结构谱系(见图)。


“五育共美”课程群以五大模块全面铺开:“公共生活课程群”育美德,培养学生担责任,向上向善;“智识生活课程群”启美智,培养学生乐学习,好学好思;“艺术生活课程群”养美性,培养学生善审美,尚美尚雅;“健康生活课程群”健美体,培养学生尚健康,会动会玩;“实践生活课程群”践美行,培养学生会创意,乐做乐创。这种模块式的整体规划,让学校课程更加立体、丰满,更有选择性、适应性,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素养发展的需要。

学校课程成果丰硕:“整本书阅读课程”获江苏省校本课程评比最高等级奖,三个课程蝉联2013、2017、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个课程获评“全国卓越课程”。机器人、合唱、民乐、舞蹈等课程多次获全国、省市最高等级奖。出版多本专著、编著。

吴建英:整本书共读:播下最美妙的种子——整本书阅读,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二、智美课堂:让教学成为“美的历程”

我们把美学引进课堂,构建智美课堂,顺应儿童内在情感成长与认知成长的规律,用美的形式和规律展开教学,通过知识之美的挖掘、人文之美的营造、艺术之美的感染、智慧之美的激发等,把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发现、美的体验、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的“美的历程”,进而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醉心其中,身心愉悦,实现教学活动最优化。

“智美课堂”主要特征概括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综合为策略,以审美为境界。“智美课堂”通过充分挖掘学科内蕴的“美的基因”,并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让学生真正喜欢并享受美的学科学习。同时,以审美精神改造课堂文化,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教学过程转化成为一种审美享受、审美历程。课堂教学的审美化改造,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成就学生生命幸福的审美空间,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切实的关照。

近五年,在省、市教师教学技能、上课比赛中百余人次获奖,教师执教县级以上公开课或作讲座近600人次。多次承办全国、省市教学研究活动,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考察团上万人次。学校的语文教育改革两次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三、卓美教师:抵达生命的卓然美境

我们确立“教师立场”,通过塑造美的形象、美的人格、美的专业,成就“卓美教师”,既“各美其美”,又“互成其美”,形成一个具有“教育情怀、开阔视野、专业理性、扎实行动”的卓美教师团队。

学校推行“卓美教师培塑行动”,除了组建团队、分层培养、卷入科研等行动外,还通过卓美形象设计塑造,搭建“东小形象我代言”展示平台展现卓美形象;通过开设“卓美讲坛”,开展“美丽生命叙事”,进行“美妙思想风暴”,举行“卓美教师宣誓”,让卓越成为老师共同的朝向;通过创设文化阅读、文化聆听、文化欣赏、文化沙龙等活泼多样的文化生活,开阔教师眼界,满足他们的精神诉求;通过多元评价,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发现、赏识教师,增强教师的成功体验,达到“赋能增值”的效果。

学校先后培养了9名江苏省特级教师、2名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3名正高级教师、60多名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等,拥有名师工作室省级2个、市区级7个。2022年,“崇美立人”“四有”好教师团队获评江苏省重点培育团队。多个课题获评全国教育部重点课题、江苏省重点课题,3个项目获评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省内涵建设项目。


四、丰美空间:打造诗意栖居的校园

校园空间是“崇美立人”的重要“教具”,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性格形成和审美品位,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以“让校园成为美好成长的乐园”为目标,从学习中心、基地场馆、建筑环境、完美教室、廊道文化、生活场景、智慧学校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使校园成为“一个自然生态园,一个浓郁书香园,一个快乐健康园,一个创意探究园,一个情趣审美园”,让儿童在校园随时都能与美相遇。

学校建有“蒲公英”母语学习中心、“月亮河”生活学习中心、“小天鹅”艺术学习中心、“北斗星”科创学习中心、“蓝精灵”体育学习中心“五大学习中心”,有展美戏剧馆、醉美青花馆、天籁合唱厅、智能机器人馆、莲心岛心理室、南通非遗文化馆、美丽母语馆等60多个基地场馆,学校处处是图书馆,处处是艺术馆,处处是探究室,处处是学习的地方、展示的舞台。

“崇美立人”学校文化,让校园学习、生活美成一首诗,让学生产生审美的愉悦和发自内心的热爱,进而沉淀为他们生命中的一种美丽的文化符号。



新教育榜样故事汇:以行动书写,用生命言说——新教育是由无数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教育叙事组成的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