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整本书共读:播下最美妙的种子——整本书阅读,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吴建英 徐杰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童年是最美好的岁月,童书是最美妙的种子。引领儿童共读一本本书,就是在他们的童年播下一粒粒最美妙的种子,那是文化的种子、语言的种子、审美的种子、思想的种子……这些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新教育人相信,会有奇迹的发生!——吴建英

整本书阅读,还是要回归到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规律,从而探究整本书阅读的基本策略和操作方法,拿单篇阅读思维和阅读策略,去读整本书的做法,无异于“挂羊头,卖狗肉”。——徐杰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新教育实验年度报告》《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我们向天理宣誓——我们是儿童阅读的领读者吗?那么请我们先领读自己!》)

整本书共读:播下最美妙的种子
作者|吴建英
来源|《人民教育》第10期
 
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现今,《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如何引领儿童进行整本书阅读?朱永新先生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倡导“共读”,即通过共同阅读,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价值,从而实现真正的共同生活。我校在新教育整本书共读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阅读之路。“整本书阅读课程”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卓越课程”,并获江苏省校本课程评比最高等级奖。

共读经典,
让学校成为开放的图书馆

朱永新教授说,要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还要“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此时此刻他最适合的书”。为了能让儿童共读经典且又契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书,新教育研究院的新阅读研究所研制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附录有),为中国小学生提供了一份有水准、有品位、有眼光、有趣味的专业性书单。

在“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一至六年级整本书校本课程体系。在书目选择上,注意了以下四点:

第一,绝对是经典的。把最经典、最美好、最优秀的书籍带给孩子。这样,在儿童精神成长最敏感的时期遇到好书,就可以形成好的“胃口”,好的品味。


第二,必须是儿童的。尽量选择适合儿童的,他们喜欢读的书。如选择与学生心灵息息相通的书,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书,学生读时会感到特别亲切,可以从中寻找到“自我”,还能从他人的经历中体验到生命的成长。


第三,强调是分层的。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我们以阶梯阅读的相关理论按照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来推荐,给学生更切实的指导。


第四,应该是全面的。所选的书以儿童文学为核心,兼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其他优秀读物,让学生获得全面的营养。

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其实,学校就应该是图书馆。为了促进共读,我们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阅读生态。除了校园里设有形式多样的“书吧”“书亭”“书站”外,每学期都要举行一届“阅读文化节”,每一届都有鲜明的主题,如“文学,让儿童的心灵柔软起来”“在语言中狂欢”等。节日中,开展作家面对面、班级读书会展示、童手写童心、我为名著写书评、书本剧表演、诗词诵读会等精彩纷呈的系列读书活动,为儿童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日常,还会开展“你讲我听”、“持续默读”、“主题阅读”、“学科阅读”等活动,使学校成为一所永远开放的图书馆,让广大师生浸淫于清朗而高贵的读书生活中,让共读成为师生真正的生活方式。


共读对话,
在“三步曲”中拾阶而上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共读”、“共同生活”理念,是基于教育与学习是建立在一种有效对话基础上的理解。最好的阅读应该是充满魅力的书籍与阅读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书籍、教师、学生多向对话的过程。在共读对话中,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导读,而且是和孩子们一起共读,就像哲学大师卡缪所说,“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

我们每周开设一节共读课,师生每月共同精读一本经典,独创了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推进——延伸”三步曲的模式,并出版了《给孩子们上的阅读课》一书,使阅读指导更好地适合儿童的心智成长和精神发育。

第一步,导读,开启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等,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重视阅读期待,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导读部分充分利用阅读期待,或从书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几个鲜明的形象,或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或以书中精彩的内容、情节,或用书中的插图、故事里出现的音乐等,激起学生对新书阅读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比如,《绿野仙踪》的作者弗兰克·鲍姆本人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导读时给学生讲讲作者的故事,尤其是他创作《绿野仙踪》的经过,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导读部分,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兴趣浓厚。同时,为后面推进部分的主题探讨做好铺垫,有目的地阅读比漫无目的地阅读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步,推进,这是共读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是分章节的讨论,也可以是通读全书后若干小主题的讨论。此时的共读讨论,需要带着一定的指向性。教师要做好引领,提出一些重要话题,让学生带着话题进行阅读、对话。

比如,儿童小说、故事的共读推进,可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文学意蕴等方面展开。以《蓝鲸的眼睛》为例,这本书语言优美抒情,意境空灵神秘,人物角色身上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推进中可引导学生品味“蓝鲸献出眼睛”这一段文字,在品味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特点与魅力。书中的经典段落形象地刻画出角色形象,反映出角色的内心情感和精神内涵,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描写主人公的主要段落,并引导想象、交流,谈对角色的印象。在诵读与交流中,学生不断丰富和铭记角色形象,感悟到书中深厚的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给喜爱的角色写颁奖辞,来呈现他们对角色和内涵的理解,在写话中提升阅读品质。这样的共读推进,学生不但能理清困惑、深化理解,还能分享快乐、分享经验,使阅读走向深入。

第三步,延伸。一本书读完,并不意味着阅读的结束。相反,在推进部分结束时,学生由于观点的碰撞、心得的交流而获得的阅读体验正激起新一轮波峰。此时,应把握这一时机,巧妙整合资源,进行拓展延伸,顺势将阅读活动引向更为广阔的时空,深化读书感受。

可以共同拓展阅读作家的其他作品,如读完米切尔·恩德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补充阅读他的《毛毛》《犟龟》等;可以共看电影,如读完《草房子》《夏洛的网》《城南旧事》之后再看电影,别有一番滋味;可以排演书本剧,如读完《一百条裙子》之后演书中的精彩片断,学生会有更深的感同身受;可以进行延伸的写作活动,如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模仿书中的作者用假想收信人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心声;还可以画画、讲故事等。总之,只要巧妙安排,延伸活动能使学生对书中的情节、人物、内涵的了解更深入全面,感受更具体。

此外,我们还摸索、总结出共读交流的基本课型,如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语言积累课、大声朗读课、经典诵读课、读写结合课等。通过不同方式的共读,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获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共读手册,
让阅读向更深处漫溯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理论认为,阅读能力包括六个能力元素: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如果要培养“理想的读者”,就需要我们根据阅读层级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为此,我们通过设计《共读手册》详细指导儿童如何阅读整本书。

《共读手册》以经典的儿童文学为范本,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现代的阅读观念,全方位挖掘书中的语言、人文、美学等价值,设计了相配套的形式灵活的阅读指导与练习,这些练习包括讨论、想象、表演、多形式读、剧本创作、动手做,甚至游戏等,把读书与听、说、议、讲、想、编、写、画、演、做等相结合。如中年级的《〈夏洛的网〉共读手册》,里面有“人物点击”游戏、分享感人片断、探究话题、仿写摇篮曲、给主人公威尔伯写一封信、与好朋友分角色朗读表演等综合练习。这样的《共读手册》,既便于课堂中师生高效优质的阅读指导和讨论,进行阅读“互动建构”;又便于学生自主深入阅读,“自读建构”,提升阅读质量,提高阅读能力。《共读手册》成了儿童的阅读“地图”和“指南”。



如《〈草房子〉共读手册》设计片段:

1.这本书的题目是《草房子》,书中第一章就用生动的文字在我们眼前搭建了一个由十几幢草房子组成的美丽校园,找到这段文字了吗?摘录下来,并把它画下来,别忘了那些草房子之间的“安排”哦!

 2.充满诗意的景色描写是《草房子》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你来摘录几处,细细品味吧!

3.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内容想想,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让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呢?(《用心陪伴,用爱共读》)

再如《〈时代广场上的蟋蟀〉共读手册》设计片段:

1. 在和玛利欧分别之际,柴斯特为他举行了一场独奏会。书中这样写到:“蟋蟀抬起了翅膀,轻轻地拉出了一声低吟。在这一声鸣叫里,它献上了它的一切爱,它代表了它的惜别。”这一声鸣叫包含了柴斯特想说的许多许多话,你听懂它在说什么吗?请写下来。

2. 试着在某一个空气清新的早晨,或者是某一个万籁寂静的夜晚,用心聆听风声、雨声、虫儿的鸣叫声……你一定会发现,大自然就是一位演奏家。模仿本书的描写也来写一写你听到的美妙音乐吧!

以上设计,引导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摄取特定信息,回味感悟到文学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蕴美,并迁移模仿。其中,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文学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扩展能力等均能得到提升。我们充分利用《共读手册》一起阅读、分享、探讨、思考、感悟,将阅读的积淀融注到一个个生命个体中。这样的精读、共读,更深入,更持久,更有效。

同时,我们还辅之以《阅读评价手册》。根据阅读书目,学生每读一本书,在得到老师、家长或伙伴的认同后,可得一颗星,积满20颗星,就可获得“阅读奖章”。“阅读奖章”共七枚,依次为“水星奖”“金星奖”“火星奖”“木星奖”“土星奖”“天王星奖”“海王星奖”。读完140本,就能获得最高奖——“海王星”奖。之后,还可继续挑战,新的阅读奖章就以学生的名字来命名。通过阅读挑战、星级评比,引领学生以持久的热情拾级而上,欣赏一路风景,享受最美童年。

童年是最美好的岁月,童书是最美妙的种子。引领儿童共读一本本书,就是在他们的童年播下一粒粒最美妙的种子,那是文化的种子、语言的种子、审美的种子、思想的种子……这些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新教育人相信,会有奇迹的发生!
  
(作者系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文章转自《人民教育》,转发未经本人审阅,版权归作者所有。)



新教育整本书共读专题系列讲座信息——
3月26日—30日 今晚开讲,敬请关注!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牵手美醍思,相约智慧爱——幼儿居家生活学习指南【开讲啦】
教育的真正落地,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站立——聚焦学科教学,相约深度学习
重磅推出!最新统编语文教材配套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
家长应知道自己的“三个第一”——领跑家庭:学校成功的秘密
......


整本书共读参考——

整本书阅读,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原创|徐杰

来源|杰哥的精致语文


随着统编教材在全国中小学的广泛使用,体现编者意图的“整本书阅读”,被纳入了阅读教学体系,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得到一线教师、学生家长、有识之士的认同,这是好事、幸事。


统编教材阅读体系中的“整本书阅读”,与之前其他教材版本的“课外阅读”或者“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并不是一个概念,具体来讲,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整本书”。


这就对一线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们发现,在推进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问题之一:以练代读,用做题目背答案代替阅读过程。


这个“经验”最初来自于一些高中语文老师,他们为了节约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把高考命题涉及的名著,压缩成“精装本”,或者提炼为若干个简答题,这些简答题涵盖了整本书的主要情节以及主题探究、人物形象理解,背背答案,也能应付考试。于是,有些初中、小学老师也就纷纷仿效,到网上下载题目和答案,让学生做题目背答案。
这样做,即使能应付考试,但后果是很严重的,因为阅读过程的缺失,导致背诵的结论成了无源之水,浪费了时间,败坏了口味。


相信随着真阅读真考查的研究,越来越成熟,这样的以练代读的阅读方式,最终将连应试都对付不了。


问题之二:以点代面,用选段精读代替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内容丰厚,一时难以下手,怎么办?我们有些老师的应对策略就是:选段精读。在一本书里,选一些精彩的章节或者语段,拿来作为教材文本,上成精读课。比如,我就亲见有名师上《朝花夕拾》导读,只读了“长妈妈”一篇,对这一篇的处理,相对是容易的,课堂阅读活动也设计得不错……然而,这个课,不能称之为“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为什么?他并没有从这个章节的内容勾连延展开去,这个章节的阅读,是一个独立的“斑”,窥这个“斑”并不能见“豹”。阅读“长妈妈”并不能窥见《朝花夕拾》整本书的端倪。如果我们追问一下:你在其他章节的哪个细节中,能感受到长妈妈对我的影响?甚至我们还可以设计这样的阅读活动:长妈妈如果出现在其他章节,如《五猖会》,她的表现可能是怎样的?结合具体情境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这样,就把一个相对独立的章节,放到了整本书的阅读视域,就能引导学生的阅读思维朝着更为开阔的方向去,“眼里有章节,心里有整本书”。


问题之三:以偏概全,窄化了整本书的阅读空间。


整本书阅读,就主题理解,应该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作者意义、个体读者意义、群体读者(社会)主流意义,尊重这三个层面的阅读,才算真正读懂了一本书。


时下,我们不少语文老师在指导整本书阅读的时候,容易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标签”,一旦有了“标签”,就容易窄化名著的阅读价值。


比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总是围绕“炼钢”做文章,仿佛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身上,都是钢铁般的意志,忘记了他们首先是“人”,有人的七情六欲,也有人性的弱点。所以,我在指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时候,设置了三节导读课:


第一节:回忆保尔的成长经历,哪些人对他的成长起过重要作用。第二节:保尔遇到了哪些考验?他是怎样面对这些考验的?哪些是必然,哪些是巧合?第三节:读保尔三段恋爱经历,并做简要评价。这三节课,设计意图就是想突破一种阅读革命经典著作时的固化思维,把革命英雄当作“人”来读。


当然,我们在倡导多角度多层次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也要避免走极端,出现跟名著主流价值“对着干”的现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这话不假,但前提和基础必须保证是“哈莫雷特”,而不是李尔王,更不能是猪八戒。


问题之四:以写代读,阅读方法单一枯燥。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适当动动笔头,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是好事。但是我们有不少语文老师,把这句谚语理解成“动笔是推动读书的唯一方式”,无论读什么书,一律要求“圈点批注”;一律要求写读后感……仿佛“写”是万能的。


其实,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写”只是推动阅读的一个方法而已,我们应该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比如:对主人公说话,制作读书小报,话题讨论或辩论,对比分析,假设情境……


即使是“写”,也要判断“写”的时机,选择“写”的形式,不能让“圈点批注”、“写读后感”包打天下。比如:《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可以圈点批注式读书,而有些章节,略读即可。一本书的阅读,应该精读与浏览相结合,非要在无关紧要处圈点批注,那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强人所难了。


即使在非要“写”的环节,也是可以考究“写”的形式的,同样是“写”,可以缩写、扩写、续写、改写、仿写……在读完整本书后,即使要“写读后感”,也还是可以考究怎么写的。以《水浒传》阅读为例,可以把“写读后感”化为:分类写一写梁山好汉们的不同结局;写一写梁山英雄们造反失败的原因;以鲁达的口吻,对宋江说几句话;想象一下,宋江临死前会有怎样的内心独白……(另起)推动阅读的形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行为才能真正被推动。


问题之五:以考代导,考试只能检验阅读结果而不能提升阅读品质。


整本书的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领着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慢慢地走完全程,在这个“行走”的过程中,巧妙指引,让学生去探究和发现书中的旖旎风光,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提升阅读品质”。考试,除了偶尔的“整本书重读”,大多数情况下仅是检验一本书的阅读效果而已。


对于整本书阅读来讲,考考考,并不是法宝。


读《西游记》,我上了6节导读课;读《水浒》,我上了10节导读课;读《小王子》,我上了2节导读课;读《夏洛的网》,我上了3节导读课……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觉得,整本书的阅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去的,“过程”有了,方法就有了,“过程”有了,积累就厚实了。


我们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把考试这个指挥棒乱用,不仅无利,而且有害。有的老师考学生,问格列佛来到小人国,一口气吃了多少只鸭;有老师考学生,傅雷家书中,一共有多少次提到了“赤子”,更有甚者,把学生当作昆虫学家,要求写出某种稀有昆虫的习性……这种纯粹考查记忆能力(且是对犄角旮旯的记忆)的方式,并不适合考查整本书,用这样的方式考多了,就会带偏学生的阅读关注,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并不是真正的学问,同理,记住了猪八戒的钉耙有几个齿,也不是真正的阅读。


考试可以倒逼学生的阅读,但是真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要在阅读过程中着力。开学初扔一本书给学生,中途不管不问,学期结束时考试打分,发现他没好好读,只能手里拎着缰绳,眼看着牛已经过了河。


即使要考试,我们也要好好研究,整本书阅读,怎么考,怎么考更科学,怎么考能对下一本书的阅读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这个话题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整本书阅读,还是要回归到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规律,从而探究整本书阅读的基本策略和操作方法,拿单篇阅读思维和阅读策略,去读整本书的做法,无异于“挂羊头,卖狗肉”。


(文章转自杰哥的精致语文微信公众号,向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致力于新教育美文和与新教育观点一致的好文推送,公号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小编做删除等处理。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陈东强(《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新教育究竟是什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学年,新征程|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让梦想开花!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2019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实事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