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论家长的教育学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论家庭教育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来源|守望新教育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向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家长学校的任务是不断的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


回到元点,面向未来——做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校长



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


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儿子或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


如果儿童只顾享受别人创造的福利,那么他长大了就会蛮横地对待别人——首先是对待自己,而他自己也会沦落为不幸的人。


我们力求让儿童从小就量力而行地为家庭的年长的成员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福利,并且在这种创造中找到快乐。


在家长学校的各组里,我们都要专门讲到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影响上保持一致的问题。这种教育影响的方向就是培养关心人、体贴人、待人诚恳、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抱善良的态度这些品质。如果儿童不在家庭里从事实际活动来加深和发展这些道德品质,我们学校是很难取得什么显著效果的。


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学校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智力兴趣的这种缺陷。

凡是道德修养好的、有自觉精神的劳动者,都是在对书籍抱着深刻尊重态度的家庭里长大的。
我们建议家长们,对于孩子们提出的跟他们对家庭收入和社会生产的劳动贡献“不相称的”要求加以限制。如果儿童单纯消费,如果他的一切要求都与劳动无关地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逐渐地变成好吃懒做的人。我们指出,由于家长不懂教育和教育无力,造成这种后果是必然的现象,并且进一步使家长们认识到:他们的子女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
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家长会则是连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不是意味着家庭的作用的减弱,而是意味着家庭的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家庭是一个人应该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家庭每日、每时都在和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相接触;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学校里集体主义的道德文明在许多方面,就是开在家庭里的许多花朵的果实。
新教育实验的家庭教育——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与孩子一起成长

人类环境对处于生活初期的

儿童来说,是如此重要

——论家长的教育学修养

原创|苏霍姆林斯基来源|《家长教育学》 
言语的魔力
不论我们的学前教育单位多么好,但是塑造幼儿智慧、思维的“工厂”仍是母亲和父亲。家庭、父亲、母亲以及其他长辈们成熟的智慧世界就是幼儿思维的基础。幼儿的思维基础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据专家学者在幼儿园所进行的观察,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同龄儿童(如三至四岁)相互间长期交往,当他们失去家庭长辈们一贯的、个人精神上的影响时,孩子们思维的发展是缓慢的。幼儿,只要每天让他与妈妈、爸爸、奶奶、爷爷、哥哥、姐姐交往,就能为他的思维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当然,我不否认儿童教育单位对幼儿和学前儿童带来的巨大的教育影响,但是绝不应操之过急,不顾儿童的接受能力,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装进孩子的脑子里。

现在我们集体的教育学修养已成为每个公民为完成社会义务的前提条件,这个社会义务就是培养年轻一代。所以首先应当关心那些有关提高父母教育学修养的问题,尤其要关心如何真正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我们这里,为几年之后要上学的儿童的父母建立了父母学校。对教师和父母来说,没有比发展儿童思维更为重要的事了。的确如此,为什么呢?例如,一个孩子聪明伶俐,做事用心,观察力强,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能很快掌握、记熟,而另一个孩子则思维缓慢,接受力差,理解听讲的材料很吃力,记忆力很不好,这是为什么?在我们还没有为未来的小学生的家长们成立父母学校之前,要弄明白这些问题,否则就像盲人一样,一直找不到探索的路径。
父母学校要讲授这些内容:解剖生理学的特征、神经系统、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儿童的精神生活。父母教育学修养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讲课,讲义内容生动,并配合真实可信的事例。我们尽力使家长明白自己在培养儿童精神生活的各个细节方面的责任。
我记得,有一次上课时,为使父母们清楚地了解人类环境在儿童智慧形成中的作用,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个皇帝,叫阿克巴尔,他要检验圣人们说的话是不是真理。因为圣人们说,印度人的儿子自然而然会说母亲的语言,中国人的儿子自然会说中国话,不论孩子的童年是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即使没有人教给他们自己祖先的语言。国王下命令,让准备一处与外界完全隔离的房子,住进了30个不同国籍的还处于哺乳期的婴儿。由几个割去舌头的仆人照顾生活起居。房子的钥匙由国王亲自收存挂在自己胸前。孩子们在那间房子里成长着,从来听不到人的语言。
就这样,七年的时间过去了。一天,圣人陪着国王打开房门。迎接他们的不是人的语言,而是号叫声、不清晰的类似猫叫声……。就这样,圣人颜面尽失。
从科学的观点来看,上述经验(假若这个暴行也可叫作经验的话)是对的。阿克巴尔展示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也被其他人证实):人类环境对处于生活初期的幼儿来说是如此重要。还有,由于特殊的偶然情况,幼儿们落到兽群里,并在它们之中生活了好几年。这样的“野”孩子,后来又幸运地回到了人间。他们中大部分人是十至十七岁。学者们用了许多年的时间试图教会这些孩子说话,但是希望和努力都是徒劳。个别的“野”孩子,在一年的过程中掌握了两三句话。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能被改造成人类社会中完全合乎要求的人,这是因为他们在野兽的环境中生活的时间,正是儿童对外界影响最敏感的阶段。二至七岁这个阶段是人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不知不觉地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许多知识、能力、习惯,所有这些都在他的心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思维和说话的能力、掌握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周围世界的态度,所有这些就在这个阶段形成。孩子们不停地感受新的、更新的知识,因而他的求知欲也在不断增长。当儿童长大时,这种欲望就变成对知识的一种有理性的吸引力了。
野兽没有像人类那种心理上的刺激素。野兽的生活由本能来指挥。生活在野兽群里的孩子,他的大脑半球皮层细胞还保留在本能的原始状态,而且这种状态终生不变。
若不懂得这些真理以及许多其他知识,父母的教育学修养则是不可思议的。父母,这个教养者的身份无论是什么,也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是不能改变的。我要对我们未来学生的父亲和母亲说:
“ 你们生下了孩子,一定要记住,从孩子能用自己的眼睛看见五彩缤纷的花朵或玩具时,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到树叶沙沙作响、蜜蜂嗡嗡鸣叫时,就应开始培养孩子的智慧。在这期间,你们用多少心力投入孩子的意识中,他将来就会带着相应程度的智慧进入学校。某些父母不关心、不注意培养孩子,有时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使得将来就连最聪明、最有经验的教师也无能为力……”
我们在培养父母教育学修养的工作中,力求系统性和连续性。除建议要注意孩子的劳动、休息保健制度和多方面的活动外,应更多地注意对孩子的精神教养;尤其是在发展孩子的感觉方面,我们给了许多具体的建议。我要着重指出:这就是培养智慧财富的重要基础之一。感觉,是通向周围世界的窗户。通过它,儿童可以认识外界的一切。我们要力求达到,使童年时代的每一扇窗户都是洁净的、透亮的。
感性记忆,在早期童年的感性认识世界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大量事实证明,孩子在童年时期对某种感受极深的形象,它的美妙能让孩子牢记终生。上学的孩子,若是个聪颖、伶俐、求知欲极强的儿童,那么他的记忆中可以储存许多通过感性认识而获得的形象。在形成、塑造父母的教育学修养的同时,我们也改进、提高了自己的修养水平,因为在教育中一切是相互联系的。瞧,一年级学生尤利·木所讲的故事,它的鲜明的艺术性使我非常感动。尤利描述了初春的清泉,描述了从屋顶流下的水滴如何滴穿了雪毯……,这再次证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带领孩子进入美好的自然界是多么必要,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带孩子去看看:花朵的盛开和凋谢,蜜蜂是怎样采蜜的,雪花又怎么像由神话中的巧匠雕刻出的。让孩子迷恋地去观看那些在晨雾中耸立在他面前的城市或村镇吧,观看那彩虹惊人的闪变和那波浪翻滚的金色麦田吧……
观察力、注意力、求知欲,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和成绩。经过我们多年对学前儿童的观察,得出结论:求知欲不是大自然赋予人的,而是在童年早期被培养出来的。


由感性认识得来的情感财富同样是孩子丰富语言发展的基础。
非常遗憾,我曾遇见过在二至三年级学习的学生,甚至连“黎明”这个词都不能唤起他任何的情感和概念,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这些孩子从来不亲自观察夜是如何结束的,白天又是如何降临的。这些孩子,只有当搜索他所需要的词汇和语言时,他脑子里才会飞出来一些。思维不清晰,言语不明确,没有连贯性,口齿不清,这是对一些孩子智力发展的鉴定,根本原因在于这类孩子在二至七岁阶段,记忆中没有印上某些鲜明的形象。
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孩子有很强的记忆力,而另一些孩子则是“一个耳朵听,另一个耳朵冒”呢?我们观察了学前儿童的智力发育,发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小学生记忆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在早期童年时代进入到意识中的言语的鲜明度和情感色彩程度。孩子在接受这些印象的同时也就锻炼了记忆力。
来源|守望新教育。文章节选自《家长教育学》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
做高质量的陪伴者——最好的教育是家校社合作共育
李镇西:好父母的15条标准,您有几条?
孩子的教养,“拼”的是父母的功底——家校合作的困境与突破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