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如观音》第5课丨理解经典,入佛之心,才能找到修行的门径
丨今日共读内容丨
《大悲如观音》 第5课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还未加入共读群的师兄,可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加入共读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0264xji1&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没WIFI?听音频,省流量~
《大悲如观音》第5课
昌乐法师·讲述
- 理解经典,如佛之心,才能找到修行的门径 -
第三部分再讲一下读经的方法。读经的方法,分为读、诵、写、讲、习、证。
读就是照着上面读,诵是背诵,读跟诵是不一样的。写,抄经,我们也有抄经的课程。讲,交流,把你的感受跟别人分享,从别人的分享当中获得进一步的认知。习,练习,把自己能做的、能理解到的、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场景当中。证是两点,一是用结果来验证自己修行的过程,如果结果是欢喜的,修行过程肯定是棒棒的,如果结果是痛苦的,那修行过程肯定出问题了。还有一个证,就是到底有没有像佛陀那样自在?如果有的话,那可能就是不错的一个方向。
在学习方法上,我们态度上是要虔诚,并且懂得坚持。在虔诚这个阶段,我们就像玩游戏一样,每天不知疲倦,无论念多少佛,天天跟菩萨睡在一起,你都会很开心。但在坚持这个阶段,就是虔诚那个阶段的热情在退失,你已经要放弃了。修行很多时候就是攀岩,攀岩这个运动与其它的运动、与走路不一样,走路你不愿意走,你可以坐地下,不会退转;攀岩则不然,攀岩是你忍受住了不能忍受的那一点点疲劳感、极大的痛苦的疲劳感,你就能再上一个台阶。但如果你上了一个台阶,就忍不住了,那你不是掉到下一个台阶,而是归零,这让人特别沮丧。
修行完全是挑战人生,是挑战无极限,很多事情它不是在一和一百之间的加法,而是零和一之间,你做到了就是你真的进步了,没做到,就是生死。所以祖师们也说:“一清净,一切清净;一解脱,一切解脱”。这个一是什么?就是那个我们需要去明了的东西。在时间上,要有规律性和长效性;在方法上,从信解、理解、行解、证解,用佛法理解生活,用生活来验证我们所学的佛陀的教义,看看我们是不是有了进步。
此前的导论当中,说了大乘经典的特殊性。经典跟论典还有一个问题不一样的地方是,经典涉及到的问题特别多。论典是单一性的,讨论某一个方向,让众生去发觉。经典不是,它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常常一笔带过。比如说,“若人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临命终时,持佛名号,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一个心不颠倒,你没记住的话,所有修行白费。为什么?
因为我们90%以上的人,对死亡这件事情都是自我能力高估,你觉得没问题,我到时再修行,心不颠倒就行了。心不颠倒是功夫成片才行,不是心情好的时候功夫成片。心情好的时候谁都会功夫成片,而是疼痛难耐的时候,你要修,你要修身苦心不苦的法门,你才能功夫成片。当四大分裂的时候,你能泰然自若,你才能够对生死有把握,否则的话很难啊。
所以它涉及到的问题特别多,重要的问题不表述,不重要的问题说不停。为什么?众生需要。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不经常说呢?众生害怕。凡是有条件的幸福人都不想要,于是我们都把有条件的那个最宝贵的东西都丢了。
幸福从来都是有条件的,任何没有条件的幸福都是具有蛊惑性的。
还有,经典的表达方式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这种错综复杂,我们常常会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这需要一些方法论。
再有就是,经典跟论点一样,它没有完整的解决方法,它是提醒式的,是座右铭式的,甚至是心灵鸡汤式的,关键是在于我们的学习能力和消化能力。我们读经基本上像牛在外面吃草,吃完了草到了肚子里面,咀嚼到了什么程度,你吃进去的食物有多少真正转化成能量?不一定的,要看自己的消化能力。
当然对经典,特别是大乘经典,我们如何读它、了解它?诠释一部经典,基本上跟周公解梦一样,变数特别大,你随便说什么都可以说。但是梦它是来自你心灵深处的一些变形,总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可是你不能照着梦上面去解梦。
你说梦到了你不想梦到的事情的时候,你就觉得,好像很多灾难性的事情要来了。不是这样去理解的,它有它的内在规律,它是寓言式的表达方式。寓言式的表达方式里面有一个东西,就是它不能较真,只能会意。看动画片的时候,你总觉得熊大、熊二不存在的话,你是没办法领略它其中的乐趣。你只有从故事人物的特性传递出来的情感来了解这个故事的本身的含义才行。
所以寓言故事它不是用来求证人物的,而是用来会意的。经典也是这样,这次讲的经和我最拿手的《阿含经》不一样,《阿含经》就是你有什么问题就用什么方法,你有这些问题,都是瞎整出来的,所有问题都归结成我爱、我痴、我慢、我见,逃不出这个,所有问题都来源于贪嗔痴,痴爱。你要放下,从五根六尘着手,它不跟你讲那么多,没用的,你只要静心观察,入人性,即达佛性。
还有就是,大乘经典常常表现出来戏剧性。你如果念过《法华经》的话,它是一幕又一幕的话剧。人物角色特别多,场面非常宏大,还有幽默感,人物个性特别鲜明。它是话剧,有时候也像水墨画一样,需要你去品。我们如果把经典当成工笔画,你去追求它每一个线条当中的感觉、笔者的用心,你就不能够去感知到经典当中的深意了,它要去会意,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方式。
所以读经,大乘经典,我们今天提出来这些灵验的问题,经典应该怎么读的问题,经典的表达方式的问题,都是接下来理解观世音菩萨这一系列经典的核心问题。我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当中能获得一种理解经典的方法论,在这个方法论当中,我们入佛之心,找到自己修行的门径。
所以,以上作为思考题,或者说进修、修行路径当中的展示,也可以作为未入门者备用资料。
导航仪对我们常常有两个提醒,请按实际路线行驶,以及请遵守当地的交通规则。我们读经,常常忘记了“如是我闻”。如是,是符合实际情形的、符合生命真实存在状态的修行方式,这是导航仪里面说这两句话,对我们学修佛法来说,也非常重要。
▼▼▼▼▼▼▼▼
觉物商城双十一
活动截至11月14日24点
共读专属优惠
在共读打卡页面点击“福果兑换”按钮
100福果兑换5元无门槛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