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标签化的大码博主:比起美丽,我更在乎真实

贴了秋膘的 青年志Youthology 2021-03-22


本期「青年新鲜说」我们来聊一聊👱‍♀️
#这场全民参与的审美战争,最终目的只是修改关于“美”的定义吗?#

今年夏天,追求0码身材的BM女孩与CK的大码模特Jari Jones、转行做大码女装的杨天真都一同进入到了公众的讨论中。BM风虽然是遵循“白幼瘦”原则的固有审美产物,却依然让许多女孩对照BM尺码表挤进XS码的衣服里;大码模特被冠以“政治正确”的讽刺,也被视作多元主义对抗审美霸权的突破口。二者都指向同样一种现象:我们进入到了一个身体被全方位高度审视的时代。女性无论拥有何种身材,都会成为被“观看”的对象。

photo from: iamjarijones
 
一方面,我们受到“身材认同”观念的影响开始接纳自己的身体,以更为开阔的视角审视自身;另一方面,长期形成的审美观念使我们无法立刻挣脱,它依然躲在暗处,在特定时刻发挥作用力。观念的冲突也令我们模糊了对“美”的判断力,“什么是美”成为了一个似乎有答案,却也无法说清的问题。
 
很明显,如今已不存在绝对的审美权威,能够给出一份标准式的答案。然而,我们在乎的仅仅只是对于“美”的定义吗?

本期青年新鲜说,我们采访了两位大码博主,通过他们的经历与体会,我们能够极大感受到:审美平等并不是最终的目标,通过这场“审美之战”,我们在争夺的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尊重。接纳个体的差异性与真实性,似乎比探究“美丽”更为重要。


01 

“真实比虚假的好看,

重要太多”

01

Keely
微博@keely_姬
知名美妆博主

我叫keely,是一个在上海打工的香港人。我的本职是品牌策划,博主是我的第二职业。从七八年前开始在运营自己的社交平台,最开始主要集中在美妆产品的分享,后来又慢慢扩展到时尚穿搭与生活方式等领域。

做了那么久的博主,挺感慨大环境的变化的。最开始发美妆内容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的评测就会收获很多的点赞,但如果出现我的自拍或个人形象就会掉粉,甚至一些人会因为我的大码身材和黑黄皮肤质疑我美妆博主的身份,所以有段时间我也不怎么发自拍。直到有次我去伦敦旅游逛街的时候,一时兴起发布了一些试衣间里的穿搭照,结果收到的评论都非常积极踊跃。大家会称赞说,没想到大码身材也可以这么时尚,希望你可以多发一些穿搭分享。受到鼓舞之后,我开始更多的分享自己的穿搭,也会特意开辟这方面的内容创作,聘用专业的摄影师来街拍。

photo from: Nicholas Fols 

经常会看到别人吐槽一些博主为了在照片中显瘦,会虚报自己的体重。我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所以在穿搭内容的产出上,我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废片率也变得特别高。我希望我的照片传递的是真实的胖,而不仅仅是显瘦。合作过的朋友都知道我经常刻意强调不要后期把我P瘦或者把腿拉长,在照片的考量上,我不仅要考虑照片的构图、风格是不是满意的,同时也要考虑它是否能够真实还原我的身材。我不觉得大码博主一定要漂亮,因为真实比虚假的好看重要太多。

大码女装这两年爆发式增长,也有专门做大码女装的MCN想要挖我,希望我能够推出自己的大码女装品牌。但我觉得那种流水线包装出来的大码博主相对比较同质化,无论是从审美或是意识上输出的价值观也非常单薄。

感觉这些流水线作业的大码博主翻来覆去建立的人设和观点就是 “大码身材也可以很漂亮,衣服买买买”,但除去一个女生日常穿衣打扮化妆,TA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是有点模糊的。漂亮是很重要,市场也很关注,我也会注意自己作品的视觉质量,但相对于只是“永远漂亮”,我会更希望传递“不漂亮,也无所谓”。

photo from: keely

在早些年前,多元审美还没有被广泛讨论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追求漂亮,是为了有被爱的价值”。而虽然当下当大码身材能够得到「漂亮」的认同,但如果还在鼓吹大码身材“应该“怎么打扮穿搭显瘦变美,本质上这种价值观还是一脉相承的。

几年前有一个叫“最美女胖子”的微博热搜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拥有大码身材的售货员在一个综艺节目组的帮助之下成功减重,之后终于追求到了自己的暗恋对象。几年之后节目组再去回访,发现这位售货员又胖了回来,继续参与各种减肥节目,并喊话希望前男友后悔。其实我非常理解大码身材在生活中会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也不是想要批判她的人生选择。但她的个案的确很能说明「大码博主」这个垂直领域里面最大的矛盾之处。我不希望传递出来的只是大码可以美美的,我个人相信的是:无论漂亮与否,身材标准与否,都不应该成为我们能够被爱与自爱的理由。

photo from: Chloe Sheppard

我在香港长大,读的是国际学校,但后来进了一家本地大学,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在英美法等不同国家留过学,自我认知的建立也得益于经历过那么多不同价值观的冲刷。无论东西方,「胖」都是一个相对敏感的话题,胖子无可避免会遭遇不友善的经历和各种负面情绪,我也曾有过认为自己难看很胖的时期。成长至今,我不敢说我已经完全摆脱了自卑的情绪。但无论出于哪种时期,我并不想把争论点聚焦在好不好看。如何接受自己美好与不好的一面,建立一个健康正面的自我认知和人格,是我私心更关注更想传达的课题。

我不希望一味的给他人灌输鸡汤,因为并不是说大码女孩现在能够穿上漂亮的裙子,学会打扮自己,这个就是解决一切的方式。我也不敢说自己就是一个绝对正能量的例子,能够给别人绝对正确的引路。我只是想更真实的传递我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为他人带来一些共情,启发和宽慰。


●02

“我不想成为女性的标杆,

我不是”

01

邵姐

微博@邵姐美丽宝典
微博VLOG博主

我现在是一个互联网打工仔,之前抱着好玩的心态,拍了一些健身和化妆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随意发布结果收获了一批关注我的粉丝,成为了一个所谓的大码博主。
 
我没有把博主身份当成唯一收入来源,因此也不必为此去迎合所有观众的口味,所以我发微博的语气和拍视频的方式都非常随意。在拍视频前或发微博前不会做策划或者写一些脚本,而是想到哪就拍到哪,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在线下遇到粉丝聊天的时候,她们都不会觉得我是一个博主或有太多陌生人的距离感,更像一个身边的人在和你闲聊。

photo from: 邵姐
 

即使有时我的形象很糟糕或者有一些负面的情绪,我也会发在微博上,并不会刻意去回避。因为我不想传递一种刻意营造的精致感,当然也是我为“懒”开脱的一种说辞,但我更希望大家能知道我是一个“不太努力”的普通人,降低对我的期待,随缘结识一批志趣相投的网络好友。


之前拍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Nike广告,我觉得这个广告里想要表达的东西和我自身的想法是一致的。那个广告的主题叫「如何不跑步指南」:形形色色的人穿着运动鞋去做各种除了跑步之外的事情,有人举重,有人放风筝,有人在大街上跳舞。借由这个广告我想表达的是:撇开大码女孩的身份,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情,并不是为了去传递正能量和女性主义,只是恰好我拥有一个大码的身材而已。

 

我不希望被绑架成为一个标杆性的人物,认为自己没有义务做这些事。很早的时候有一些粉丝会发私信给我,分享他们的自卑情绪。刚开始我会逐一认真回复,但后来发现,他们自卑情绪的根源大多来源于现在并没有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这种问题不是靠私信的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比如有些丰满的女生她就是希望成为苗条的人,我回复的方式不是粗暴地不负责任地告诉她胖有胖的美要接纳自己的身体,而是鼓励她既然喜欢瘦的身材就先努力把自己变成理想的样子。他们想让我帮助解决的并不是情绪的问题,而是如何达到自己理想状态的问题,但我觉得这是应该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的事情,而不是我通过博主的身份喊两句口号就能帮助到他的。


 photo from: Marta Bevacqua

其实,我不太认同把大码博主划分为一个群体,因为当我们开始这样分类的时候,就已经从源头上忽视了这些个体之间根本的差异性。我在刷社交媒体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拥有大码标签的博主本身是专门跳舞或者做美妆分享的,我会觉得很疑惑,为什么她们的title不是靠这些垂直的内容领域来划分,而是要划分到大码博主这个群体里。这种对于身材的划分,本身就是就是粗暴的,因为没人会理解“中码博主”是什么玩意儿。


但我并不是在说想要销毁“大码博主”这个标签,我的期待是:有一天,大家看到一个胖子,看到的不再只是“大码”两个字,而是能非常自然地看到他身上的其他特质。就像当初美国种族主义盛行的时候,大家在路上遇到黑人,在别人眼里他唯一被记住的就是“黑人”的标签。但现在不同了,大家只会觉得黑人只是肤色不同而已,会开始关注个体自身的魅力,但也根本没有必要弱化“黑人”的标签,就像“大码”一样,它本来就是我的真实状态,为什么我们要去撕掉原有的东西?



 编者言:

近年来,“身材认同”的口号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无论是非典型身材的模特,还是大码女装,都成为了受到追捧的新兴潮流。但其中的一些迷惑现象却不禁令人反思:商业世界的推波助澜,真的能加速我们实现审美认同的步伐吗?因审美红利受到关注的大码时尚,似乎并没有如预想中那样为我们创建一个新的审美叙事。
 
当“显瘦”、“遮肉”等字眼成为了吸睛的主要标签,人们集中讨论的话题也主要围绕“是否能够修饰身材”展开。宣扬“自信与真实”的大码服装,依然难逃传统审美语境的“诱惑”。如今,大码女装似乎站在了一个令人尴尬的位置,吃着先锋审美观念的红利,却在传递着“虚伪”的价值。大码女装变得好看了,可这样的“好看”却仍需符合传统审美的评判标准。

photo from: Alex Prager
 
部分由大码经济催生的大码博主与大码模特也难逃“显瘦滤镜”。腰更细、脸更小、腿更长的大码模特往往更受青睐。一些大码博主为达到“显瘦效果”,会虚报体重数字,在实际体重上再增加几公斤,甚至更多。这样的操作不仅能使博主得到更多流量,也会源源不断收获粉丝的羡慕之情:“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重”、“同样160斤,我却比你胖多了”……表面在突破审美,实则进入了红利陷阱。

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指出,“我们知道身体的当代美学是如何浸泡在一个处于全面掺假的符号之下的,一个盛产产品、摆件、附件的环境之中的,从卫生保健到化妆,其间还包括晒黑皮肤、运动和多种对时尚的“解放”,身体的重新发现首先都要经过物品,唯一被真正解放了的冲动便是购物的冲动。”看起来,未能真正实现新审美体系的大码产业,或许只是又一次被解放了的“购物冲动”而已?

采访 | 青豆
编辑 | 青豆、Sharon
设计 | Sharon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还想读读这些 

《我们捕获了一批野生青年艺术家》

《为什么假装动物,让我们如此快乐?》

《共享公寓:年轻人的“邻里关系”修炼场。》


 青年志 Youthology 
呈现“不太一样”的青年看法

点个“在看”,关注我们,设为星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