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务院总理李强的“法治声音”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央路知事 Author 雨牧遥

来源:中央路知事;作者:雨牧遥


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党中央重要的领导人。根据宪法,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名李强为国务院总理人选。2023年3月11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宣读了习近平的提名信。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提名,经过投票表决,决定李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一号主席令,根据大会决定,任命李强为国务院总理。

李强,男,汉族,1959年7月生,浙江瑞安人,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李强做过工人、团干部、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省级机关处长,41岁升任浙江省工商局局长,成为正厅局级干部。2002年,他再赴地方任职,时年43岁出任温州市委书记,至今仍是温州建市30多年来上任年龄最小的一位市委书记。2004年底出任浙江省委秘书长,一年后进入省委常委班子,46岁时成为副省级干部。2011年起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秘书长、政法委书记,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2016年首次离开浙江出任江苏省委书记,2017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从43岁主政温州至晋升省委领导,尊崇法治一直是他孜孜不倦追求的价值目标。李强担任温州市委书记期间,以法治保障国际轻工城建设和“效能革命”,为温州这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他担任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期间,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浙江成为全国社会最平安、法治最清明的省份之一。李强担任省长三年多,以互联网+思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法治政府建设上也是高招迭出、好戏连台,政务公开“四张清单一张网”、三顾网络公开征求为民办实事意见、省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先学法等举措有力地推进了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2014年2月8日下午,新春上班后第二天,省长李强把浙江省法学界8位专家学者请到省政府常务会议室,面对面倾听他们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会上,多位专家学者指出,行政程序是制约权力、维护权力、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手段。鉴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颁布《行政程序法》,浙江能否参照其他省份的做法,先行先试,起草一份关于行政程序的地方规章呢?李强听罢,略作思考,即表态,“我看很有必要,我们浙江省发展市场经济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也理应在宪法法律许可范围内先行先试、敢为人先。”就这样,在李强重视下,《浙江省行政程序办法》列入当年的省政府立法计划,李强树立起浙江省新一届政府民主、法治、务实、开明的新形象,广获点赞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2016年6月30日,中央决定,李强任江苏省委书记。据大公网消息,新任江苏省委书记、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曾作为“两位省里的领导同志”之一,参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起草工作。李强有着担任省委政法委书记的经历,这些对于他的法治思维都有着重要影响。在任江苏省委书记的当年9月,李强出席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暨政法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李强在讲话中提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为省委书记,李强倡导并引领江苏坚持改革,激荡法治建设澎湃动力,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江苏司法改革蹄疾步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进行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在全国首创“9+1”环境资源审判机制,建立企业破产处置省级协调联动机制。江苏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积极推进“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新模式,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江苏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开发全国首个线上多元调解平台“苏解纷”,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176个省级以上园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进驻全覆盖,全面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首套“城市法规全书”应用系统、首份“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首个“基层依法治理共同体”、首批“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大都市上海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进程中涌现出多个首创。2017年10月,李强主政上海,担任市委书记,他出席并主持的第一次上海市委全会,是十九大后的第一次上海市委全会,放在2017年的倒数第二天,是上海多年来距离新年最近的一次。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李强提出,使法治成为“上海制度竞争力的核心标志”。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李强反复提醒上海干部们想一想,上海要怎么样纪念40周年?而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上海要当“新时代的排头兵、先行者”,也需要谋求“新作为”。在当天下午的分组审议中,李强提出了上海需要构筑的四个战略优势、亟待打响的“四个品牌”。
再度明确了2018年需突出的四个着力点:强化创新驱动、突出制度供给、扩大服务功能、创造品质生活。而其中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还是制度供给。以2018年为起点,未来10年、20年的上海,亦需要用制度供给的突破和优化,来赢得发展空间。李强郑重表示,优化制度供给首要在于全面依法治市,使法治成为“上海制度竞争力的核心标志”。

2021年12月30日,作为上海市委书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李强主持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上,作出“让上海法治名片更闪亮展现善治效能”的决策。

2022年7月5日,在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上李强提出,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筑牢法治之基、彰显法治之力、厚积法治之势,更好使法治成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上海始终坚持做深做透强化制度供给这篇大文章,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以法治引领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瞩目浦江两岸,上海努力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大程度把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群众手中,最大限度规范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法治正成为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城市治理的闪亮名片。
立于潮头,方知浪高风急。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依法治省的进程中,江浙沪的每一位公民成为“法治中国”的亲历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最后想说的是,从李强身上人们看到,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与选任具有法律背景、尊崇法治观念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老百姓不信法,是因为干部不守法”。据2015年人民网载,习近平近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法治不彰,话讲得很重:“所有领导干部都要警醒起来、行动起来,坚决纠正和解决法治不彰问题。”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设法治国家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法治不彰,必须从领导干部身上找病根。可以说,从李强、从江浙沪我们看到,法治是理想,是规则,是程序,是政绩,法治也是道德,是情操,是胸怀,是民声。


往期回顾

法律人那些事法律控的自媒体关注 “阅读原文”进入法律人书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