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使自己与挚友的情意长久、始终不渝?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
无论与任何友人交往,如果总是以审视的目光观察他的缺点过失,对他的优点功德却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并且在其他人的面前也是口若悬河地说他有如是如是的缺点,谈论朋友的许多过失。这种人就根本不懂得如何交友。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你在其他人身上看到的到底是功德还是过失?如果经常将目光放在别人的过失上,那是不合理的。
人还是有一种差别,有些人虽然修行不是很好,但对于说别人的过失特别不喜欢;有些人一开口就是别人的过失,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多功德,也有一些过失,我们不应该对别人的功德视若无睹,对他的过失却津津乐道,假设别人根本没有这种过失,那你随便诽谤会产生很大过患,而且你的清净心也会逐渐退失。因此希望各位道友最好不要说别人的过失,听者也不要听,这对你来说没有很大意义。
札嘎仁波切说:这些经常口若悬河说别人过失的人,根本不懂结交道友的方法。我们毕竟生存在人群当中,应该与人和睦相处,不要经常到处宣扬别人的过失。一些人根本不懂这个道理,跟这个不和、跟那个不和,最后自己生存的天地越来越狭窄了,这样唯一是在危害你自己,因为到一定时间,所有人都看不惯你的行为,人人都把你当成敌人,人人都对你恨之入骨,那时你肯定会特别苦恼的。
所以,希望大家不论在学院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尤其作为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一定要与其他人和合共处,这一点非常重要。
擅长交友的人则与之恰恰相反,即使明明看见对方的过错,也会立即想到这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我自己的错觉。
真正比较好的、擅长交友的人,虽然亲眼目睹了别人的不如法行为,但是他认为这根本不是别人的错,而是自己的过错。
举个例子来说,自己照镜子时,面容会清清楚楚地现于镜中,如果看到眼睛瞎盲、满面皱纹等缺陷,理应知道那显然不是镜子的错,而是自己面部的缺陷。
这个比喻的意义非常深。札嘎仁波切在这里的很多比喻与以前很多经论中的说法不太相同,因为他老人家对这些比喻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作了解释,真正思维时,感觉确实是受益匪浅。
这里说,看见别人的过失时,不要认为这是别人的过失,其实就像照镜子一样,由于自己心不清净的缘故,见到外面的一切都是有过失的;如果自己的心很清净,见到外面的众生也都是佛菩萨,非常清净。由此可以了知,自己所见到的一切过失,都是自己的缺陷,是自己心不清净造成的,根本不是别人的过失。
这样观清净心,对你具有非常大的利益,不会产生任何危害。但我们很多人一开口就说:“这个人是坏人、那个人是坏人……”好像全世界除了他老人家以外没有一个好人,这时候口才、辩才等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让他解释《入菩萨行》或者《大圆满前行》的时候就开始结结巴巴,好像舌头已经用绳子系住了一样。不要这样,大家应该打开有关经论方面的智慧,如果提到别人的过失,就应该关着嘴巴、闭着眼睛,什么都不知道了。
如若自己从不去寻视朋友的过患,而唯一观察他的功德,那么就决定不会出现不恭敬的态度,如此也就会避免恼羞成怒、生竞争心以及瞧不起对方等类事情的发生。
如果整天观察别人的功德,就不会出现对别人不恭敬的态度。
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应当懂得如何才能使自己与挚友的情意长久、始终不渝。
这个道理,只要是稍微有点儿知识的人就应该懂。但是,本来很多人从人格、智慧各方面还算不错,可在交友过程中,跟任何人都合不来,隔壁的人都不愿意跟你说话,这样的话,你的修行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呀!
如果在与道友相处的过程中,一直将注意力放在对方的功德上,那么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会倍加慎重、格外严谨,处处小心翼翼而不敢毫无顾忌为所欲为,因为深怕同修道友耻笑讥讽。
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观想别人的功德上,你也就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于所作所行了知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一来,对自己的修行会产生极大帮助。
点击查看本平台近期推文:
除了解脱轮回之外,还有没有能一直能永久生于善趣之中而不堕落之策?【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