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依止导师过程中勿随感性漂动‖需时时调整心态圆满信心【普巴扎西仁波切】

来源于网络 般若路 2021-04-16


居士:上师,我们刚刚接触密法,请问如何依止导师?


上师:首先,在依止导师的时候,第一时间要先观察好这位导师,这是第一个步骤,这样观察的目的,也是为了在后期修学和依止过程当中,不再产生出很多无意、没有必要的一些烦恼来。

 

当然我们在经书当中也知道这样一些公案,比如《普贤上师言教》当中,说往昔有一个老太太把一个狗牙当成佛牙做祈祷,最终在她的佛堂上也呈现了很多舍利子,最终凭借狗牙的力量,当然是她把狗牙当成佛牙的力量,最终这个老太太也获得了解脱。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我们依止导师的时候,哪怕不去观察他,只要站在一个清净的信心当中,无论对境是谁都不重要,好像就在传递这么一个信心一般。是,也可以说是在传递这么一个信心。

 

但是要记住,刚刚我们所讲解的这个公案就叫例子,从古至今就只有这么一例,一个老太太把狗牙当成是佛牙,最终得到了这一系列功德,之后就没有再听说过了。尤其是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更沉重了,这个时候,我们对一个不太了解的对境,生起无比的信心,恐怕更难做到。

 

能不能做得到先不说,我们先举个例子。对于在家居士来说,当你开始步入婚姻殿堂之前,你已经选择了自己一生的那个伴侣。我相信无论是你自己的眼光,还是家人的眼光,第一次都认为这个人不错,但后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烦恼呢?已经知道了这个人不错,后面还对这个人有那么多的烦恼,两人之间的分歧那么大。这充分地告诫我们什么呢?也可以说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呢?由于我们内心不太清净的缘故,若要是对境很不清净的话,我们的烦恼会更多

虽然有这样的一些公案,但后面我们所做的是要观察好这位导师。当我们已经观察好了这位导师,导师多方面也很清净的话,那我们产生一些不清净的想法就会少一些。在以下修行当中,为了能创造更清净的心,所以对境必须先观察好。


那么第一,先从具德方面观察这位导师,这位导师是真正的佛。那真正的佛很清净,平常我们在见到某一法师、某一位堪布、某一活佛的时候,都说他是最大的、他是法王、他是摩尼宝、他是如意宝、他是某某某某活佛的转世、他是某某某某本尊的转世等等,手里都拿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简介。仅仅凭借这上面的介绍,没得说的,这个对境已经清净的不得了。


除此以外,我们怎么去观察这位导师是清净的对境呢?先从具德方面去观察,尤其具德主要讲解信心和慈悲心,先观察这位导师的信心和慈悲心如何,看看信心和慈悲心是否圆满,若是圆满,那没得说,这位导师决定是一个具德上师。

 

若要是这位导师的信心和慈悲心并不圆满,(就不是具德上师)。比如说,张口闭口都在说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传承好,那个传承不好,这个导师好,那个导师不好,汉传佛教好,藏传佛教不好,藏传佛教好,汉传佛教不好,汉传佛教好,南传佛教不好,这个传承好,那个传承不好等等,只要这位导师张口闭口口中所说出来的一切还有分别心,就充分地断定了这位导师绝不是具德上师。由于他的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束缚的缘故,分别心这么沉重,所以当时他手中拿着的简介,恐怕也是蒙骗人的。

一个真正具德上师的信心是普遍性的。这两天我们一再强调,八万四千种法门是针对八万四千种不同的众生而讲解的,举个例子,没左手的人用右手提东西是对的,但是没右手的人用左手提东西就不对,这个太牵强了吧!因为你完全不了解这个人的条件,所以会产生这一系列过患。这也是因为当前很多人不太了解佛教的缘故,从总体佛教的角度当中,现前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佛教。


另一方面,导师的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束缚了,导师时时处于分别心当中,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这样的导师即便临时见见都不能依止。当这一系列条件具备了,紧接着还要看看是否是你具缘的导师。导师是一个功德者,看看你对这样的功德能否认可,你要是对这样的具有功德者生起了无比之信心,那就是你具缘的导师,有缘分。


这个缘分,不需要谁给你讲一个公案,说往昔某一个时候你就是我身边的谁谁谁,现在很多人都爱说这样的话,你可能就是我前世的父亲,你可能是我前世的母亲,你可能是我前世的哥哥,说成更糟糕的也有,你可能是我前世的孙子,你是我的妻子,你是我的儿子,你是我的女儿,什么什么等等。很多人都爱听,天啊,我是导师的前世亲人,太不可思议了!

 

这些公案真不好说,当然我也不是一直诽谤,说没有这样的事情,一个具德上师可能会讲出这一系列公案,但是人人都会讲这个公案的时候,就不知道这个可信度有多高了。这样慢慢慢慢就变成了诽谤的一些词,这很不好。至于是否是这样,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还是要把眼睛睁大一点去观察。这个自己去辨别吧!

 

平常类似这种事情,我倒接触的很少。由于我是一个病人,基本上就在家里待着,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医生的身边,其外很少去串门。到这边去看看这位导师,到那边看看那个导师,或者去参加这个那个法会等等,由于身体不允许的缘故,我也走不了,所以我不懂太多的事情。

 

但是,平常我也听到了类似这样的很多事情。有时候有些人问我:据说我是某个导师的父亲,你说是不是?我说,我不知道,我连“我到底是谁”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你到底是不是那个上师的父亲?无始以来可能是吧,不仅仅你是,可能我也是。


我们说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某一个时刻可能会做过,这是特定的。至于是不是前世的父亲,我就不知道了。我想,这位导师说这一系列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我也不太懂。

就是说,人要实实在在一些不要太虚荣。就这样去依止导师。尤其我们要实在,用汉地的一些话语来说,那时候不要过于太感性。现在很多人依止导师过于太感性,比如说我要去依止一个怎样怎样的导师,符合我的条件我就去依止,但这个条件可能仅仅是站在世间的角度当中树立的。


诶,平常这位导师带着我们四处去逛,我就非常喜欢这样走动走动,这位导师太好了。平常我要求这位导师什么,他就能做什么,这位导师太慈悲了。所以,他符合我的条件。(就这样)去认可这位导师是成就者。这个太勉强了!原因是什么?除非你自己是最大的导师,你最大,你比导师还大的话,那你依止导师干嘛?所以,有时候感性这个东西没有多大的意义。

 

如今在世上,也有很多年轻人,一出门见到一个感觉不错的人,好像就叫闪婚吧,好,第二天就开始步入婚姻殿堂了,第三天又开始到民政局去办离婚协议。这些都是感性在作怪,感性太容易变化了!


依止导师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哇,这个导师事业多么多么广大,平常名声多么多么大,这位导师符合我的条件,怎么怎么。我喜欢胖,这个胖符合我的条件,我要瘦的,我要……,我们依止的导师是修行经验丰富的导师,和他的长相没有关系、和他的事业没有关系,所以……。这些现象也是由于很多修行者太过于飘虚的原因造成的。

所以,人真需要实实在在一点。这样,后期你在依止导师过程当中,也不容易出现“像不清净的心、有很多杂念”等等问题,能创造出这样的条件。所以首先要观察导师,观察好导师以后,以后在依止导师期间(逐渐圆满信心)。


当然,由于个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平常心情平和的时候好像具有信心,有一天当自己情绪飘动的时候,什么都敢骂,什么都敢说,甚至当时自己的眼光也不清净,无论看见谁好像都不进眼,看谁都不顺眼,这时候难免会产生出一系列与信心相违背、与信心相反的一些念来。此时应该更加生起信心,当下应该知道这是“因为个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


讲个类似这样的公案,善比丘和提婆达多在释迦尼佛身边亲近了25年,最终觉得佛陀太不正常了,太骗人了,最终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还是站在这么一个角度当中去面对佛陀,后期两都堕入了三恶趣之中。

 

这充分告诫我们什么呢?当依止了一位具德上师以后,紧接着以下就要改变自己的心态,而不是仅仅凭借个人的感性(漂动)。因为感性充满了贪嗔痴烦恼的污点,所以所看见的一切,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不清净的。这么去做的话,那我相信以后就好办多了。

本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不当或侵权,请告知删除。

点击查看本平台近期推文:

有些病实在没法治的话,最好是做些善事【索达吉堪布】

从根本上去观察,痛苦是不存在的【法王如意宝】

佛陀可能就住在北京三里屯!【宗萨钦哲仁波切】

证悟是什么?它不过是认识了自己的心!男女都可以成就!【丹津·巴默】

佛、菩萨、天龙八部等的色身都是由修集福德而生【益西彭措堪布】

恢复到儿童的天真,才是真正的修养【南怀瑾】

如何做到心止念绝不起心动念呢?【学诚法师】

教你取舍吉凶,做一个懂风水的人!【索达吉堪布】

真实不虚! 文殊菩萨会迎接每位来五台山的人

伟大的萨迦女性行者

李嘉诚风水师陈伯的临终遗训!揭开荣华富贵的真正秘诀

刘涛透露她学佛的原因,竟如此简单

“上师知!上师知!上师知!”三次呼唤“上师知”的含义是什么?

生命的美,来自平静

花旗银行副总裁震撼人心的演讲:动物必须从菜单上撤下来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拥有正知正念,请关注“般若路”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