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撷珍∣天津金汤桥主题明信片
金汤桥位于天津市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上,桥长76.4米,总宽10.5米,始建于1906年,是天津市现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铁桥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钢制平转式开启桥。与此同时,金汤桥也是平津战役中重要的会师地点,是天津解放的标志性建筑。可以说,金汤桥具有通行、文物和纪念的多重价值。
在钢结构博物馆,收藏有金汤桥主题明信片一枚。明信片规格为15×10厘米,正面图案为金汤桥及周边环境,印有英德双语“Tientsin, Austrian Bridge/Tientsin, Oesterreichische Brücke”(意为:天津奥地利桥),背面为英文“Post Card”及使用指示。
钢结构博物馆馆藏金汤桥主题明信片
历史: 金汤跨海河,一桥证百年
在金汤桥建成之前,当地原有由13条木船联缀、桥面铺设活动木板的浮梁舟桥一座,初名盐关浮桥,又因桥建于东门外,俗称东浮桥。清雍正八年(1730年),长芦运司天津分司孟衍周为使大家渡河便利,捐薪俸修桥,因而又称孟公桥。
为方便电车在此通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津海关道与奥租界、意租界领事署、比利时电车公司合资,在桥南新建全长76.4米、用电力启动的永久性钢桥。桥面宽10米,用其中4米铺设单轨电车道,后改为双向两车道,于次年11月21日竣工并举行通车典礼。建桥耗银二十万两,由于坚固无比,始以“金汤桥”命名。从馆藏的这枚主题明信片看,该桥应该也曾经被称作“奥地利桥”。
20世纪30年代的金汤桥
金汤桥建成后,先后经历过几次整修。
1934年,金汤桥出现倾斜,工务局聘请桥梁工程师蔡君简承担整修事宜。由于原桥钢材硫磷含量远高于规定标准,可焊性差,故改用铆焊结合进行整修。
1970年,天津市再次对金汤桥进行整修,整体顶升1.2米,原有的开启设备被拆除,同时对桥梁锈蚀部分进行了修补加固。
金汤桥开启实景
2003年,在海河整体开发改造中,金汤桥得以恢复原貌,同时进行加固整容,原有的开启功能得以恢复,通航标准也得到提升,桥两头新建了钢结构的玻璃引桥。整修后的金汤桥仅供行人通行和游玩,车辆不再通行,成为集观光旅游和历史纪念为一体的步行桥。
纪念: 铁骑转千里,雄师会金汤
在解放战争中,金汤桥见证了天津解放的重要时刻。
1948年冬,辽沈战役的硝烟刚刚散去,东北野战军即奉命入关华北,准备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2日,东北野战军天津前线指挥部召开了作战会议,根据天津市区南北长、东西窄的地形特点和守敌布防情况,前线总指挥刘亚楼部署了“东西对进,拦腰切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东西对进的会师地点就是以金汤桥为中心的海河上下游地区。
油画《平津战役:会师金汤桥》(孙立新等作)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解放天津的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投入5个军22个师34万兵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同时向国民党城防发起猛攻。战斗开始后,解放军38、39军从和平门、西营门一线突破,由西向东推进,44、45军从民权门、民族门一线突破,由东向西推进,46军从崔家码头向北推进,宜兴埠也有一个师向南推进。经过东、西主力夹击,南北部队助攻,逐街逐屋争夺巷战推进,以及在金汤桥附近的碉堡等工事前的激战,终于在15日凌晨5时半,东西路大军按计划胜利会师于金汤桥,完成了拦腰斩断敌军的任务,并开始了分割围歼南北敌军的战斗。敌军陷于混乱之中,最后全部被消灭。整个解放天津的战斗只用了29个小时,敌军被歼13万人。1949年1月15日,天津获得解放,进而促成了北京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平津战役胜利的基础。从此,金汤桥成为象征天津解放的标志性建筑,1984年5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入选“中国工业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
通行: 匠心成开启,科技造新梁
金汤桥初建成时,主体结构为下承式全铆接钢桁梁,桥梁的桁杆由不同类型钢板在节点位置铆接而成,主桁架上弦呈曲线外形, 远观如波浪起伏, 突出其位于沿海的特征。全桥共分三孔,其中较大孔径为固定跨,净长32.8米,其余两孔为平转式开启跨,每孔净长16.85米,开启时平转90度,以满足通航净空需求。上世纪60年代,茅以升先生曾经著文评点天津的开启式钢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这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构。”
金汤桥活动跨及开启系统示意图
早期金汤桥有手动和电动两种开启方式,其活动跨的开启过程为:在行人和交通工具离开活动跨后,启动电动集中供油系统对各个主要支承部位加润滑剂进行润滑,之后,活动跨两端的四个桥端分离机构向上移动,碰到限位开关后停止。当活动跨两端的四个桥端分离机构与桥墩确定分离后,启动电动机电源或者转动手轮,活动跨在中心回转支承系统的支承下平转开启,单程开启至90度需要10-12分钟;复原时则反向操作。不过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到上世纪30年代,桥梁开启功能已经丧失。
今日金汤桥
2002年底,天津市通过海河综合开发总体规划,计划把海河建成独具特色的经济带、景观带和文化带。按照规划整体要求,相关部门对金汤桥在恢复设计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最新一次的加固整容:一是在连接方式上,采用了新一代铆接工艺,经过关键接头部位的性能需要测试和检验,证实构件的铆接连接具有较强的超载能力,抗疲劳性能也较好,可以满足日后使用要求;二是在开启系统的复原和改进上,针对原开启系统摩擦力大、主桥桥体定位稳定性差和动力系统设计过于复杂的缺陷,本着保持原貌的原则,采用新型高强度封闭式滚动旋转系统,并把新技术融入到复原工程中,从而使开启功能得到根本性的改进;三是增加了“引桥工程”,新建了右岸观光平台、过街天桥和左岸登桥楼梯三部分,使用玻璃铺装,形成通透明亮的立体感,使古老钢桥与周围现代建筑和谐统一。整修后的金汤桥成为融旅游观光和历史纪念于一体的步行景观桥,成为天津城市历史和风貌的独特记忆。
参考文献:
[1]天津经济课题组,孟力,刘雯凤,闫威,虞冬青,张丽恒,曲宁,仲成春.解放天津会师纪念地——百年金汤桥[J].天津经济,2014(11):73-76.
[2]《天津经济》课题组,仲成春,陈立芸,李艳磊,孟力,虞冬青,张丽恒.天津桥文化[J].天津经济,2010(03):24-27.
[3]吕少英,慕春暖.海河桥建设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文化寻绎[J].城乡建设,2009(02):52-53.
[4]奚鹰,宋木生,陈华,张炳安.金汤桥开启系统的复原与改进[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0):1378-1382.
[5]韩振勇,张玉明,侯清,金树法,张振学,井润胜.天津市开启桥的修复与加固技术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06(04):44-46+107.
[6]韩振勇. 天津海河开启桥的修复与加固[C]. 天津大学.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大学: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2006:369-374.
[7]韩振勇,张振学,井润胜,张显杰,汤洪雁,崔志刚.海河综合开发桥梁建设综述[J].天津建设科技,2006(02):41-46+48.
[8]陈佑棠.金汤跨海河 一桥证百年[J].天津建设科技,2005(03):45.
[9]贺东生.攻克天津[J].湖南党史通讯,1985(08):15-18.
(文中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钢结构博物馆)
- 完 -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钢结构博物馆
编辑:孙 茜
校对:彭 阳
审核:张利锋
要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