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线校长如何总结提炼办学经验?刘莉莉教授给您专业支招

刘莉莉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3-03-26

中管君导读

新时代的中国校长和学校应珍视经验,要科学认识办学经验的内涵、价值、提炼与传播。首先,要认识到经验作为对实践的理性思考,既源于实践又要超越并指导实践;其次,要遵循科学路径对办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要善于从日常办学的关联信息中找寻经验,从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中挖掘经验,从学校的创新性实践中提炼形成经验;最后,要把握借鉴传播办学经验的基本原则,不能简单复制照搬,要从模仿经验到创造经验。

全文共4430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bjie.ac.cn

任何个体或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经验的积累,校长和学校更应珍视经验的重要价值。尽管当前人们对教育领域有诸多不满,但我们仍不能否认中国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中国走向世界名校,不仅仅折射了民众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也凸显了中国学生知识基础的扎实和中小学校管理的成效。在此情况下,身处教育变革一线的中国校长,该如何总结提炼办学经验,让经验更有价值?如何分享传播办学经验,辐射带动更多学校的变革?如何以中国教育经验铸就中国教育范式,进而影响世界教育的发展?要想回答好这些问题,急需我们对办学经验的内涵、提炼与传播等进行深入研讨。

 

再认经验与经验的价值:经验是对实践的理性思考与超越


说起办学经验,很多人会习惯性地把学校厚重的发展历史、现代化的校园环境、各级领导的关怀、显赫的校友群像、耀眼的升学率等作为学校自身的经验,也有人将经验仅仅局限于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师生获得的各种奖项。笔者以为,上述内容都只是学校的办学成果,而非真正的经验,经验是取得这些办学成果背后的东西。


1. 经验是对实践的一种理性思考


黑格尔认为,“经验无非是意识在有关对象的知识方面的辩证运动”。有人把经历的所有体验作为经验。实际上经历与体验本身不能等同于经验,经验属于意识层面,它孕育于各种丰富鲜活的实践中,可以通过人的认知活动予以彰显,只有根植于实践的经验才有生命力。不同之处在于,有些经验容易被感知并且表达出来,有些则需要人们通过深层次的思维加工才能得以呈现。


2. 经验作为一种知识需要被上升到理论高度


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即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通常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隐性知识则是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校长的办学经验最初作为一种隐性知识,经常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被借鉴与模仿。但事实上,隐性知识是可以显性化的,其价值也必须通过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来实现,正是通过这种循环转化才真正有了知识创新与理论的重构,而理论的意义是促进思想的形成和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普适作用。正如黑格尔所说:“作为一种意识的经验可以成为科学,但科学不仅仅是意识的经验,它更不能停留于意识的经验,而是必须继续向上升,达到‘绝对知识’,才能成为理论。”


3. 经验的终极价值在于推动实践的再创新


办学经验作为一种认识,不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存在,不应该存在于教育活动之外,而是处于教育行动之中,是在教育者的办学与管理实践中不断获得的。从做法到经验再到理论,这是知识建构的过程。经验的价值就是让每个个体或组织不仅仅拘泥于经历已有的实践,而是要对这个过程有反思、有理解、有超越。因此,校长在拥有有效经验的情况下,仍需要多去探索新领域,尝试更多新的解决方案,让经验在实践中得以丰富。理论是经验的再次抽象,具有更大的普适价值,但最终也要服务于教育实践;经验作为在特定阶段基于特定情境成功探索的一种抽象,更不能局限于经验本身,而要在创造性实践中得到价值的升华。

 

重视经验的凝练:促进对办学经验的有效总结与提炼


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指出,基于工作实践形成的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它深深地植根于行为本身或受个体所处环境的约束,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和心智模式等。我们平时也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有些校长“习惯于扎实做事,而不喜欢或者不会讲出来”,越是经验丰富的校长越容易固守这种思维模式。事实上,校长的办学经验就体现在他们的战略选择智慧、危机处理机智以及对教育常识的坚守中。而如何将这些办学经验表述出来,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则需要遵循科学的路径。


1. 从日常办学的关联信息中找寻经验


校长的办学经验既体现在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也折射在他们的管理行为上;既存在于校内教职员工个体和各级组织部门的活动中,也通过各种标识与理念得以彰显;既浸润在学校空间环境和共享资源里,也弥漫于师师、师生、生生的交往方式中;既与学校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也与学校的当下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好的办学经验就蕴含在学校文化里,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因此校长找寻经验,既可以从自我感知得心应手之处出发,也可以从突破困境的难点出发,进而找寻相关的线索。


2. 从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中挖掘经验


首先,不能把现象当作经验,而是要找寻其背后的原因。挖掘与梳理办学经验的过程就是校长专业成长的过程,讲述经验的过程就是对实践再认识、再思考的过程。《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曾说,活着就是为了讲述,但讲述的并不是活过的每一个日子,而是那些能够让人记住的日子。校长要想讲好自己的办学故事,就要走出就事论事、在浅层次上讲述办学经验的误区。例如:在梳理学校的办学历史时,不能仅仅聚焦于某一个阶段谁做校长,学校在那个时期涌现出哪些优秀校友,而是需要追问为什么学校在那个阶段会人才辈出,哪些教育主张和课程设置让学生的成长与众不同;在讲到升学率的提高时,不能只显示数据本身,而要展示出学校如何看待升学率,如何实现升学率的提升。又如:校长的办学经历是经验形成的基础,但描述成长经历不等于写个人简历,而要讲述出校长在不同岗位任职时的教育思考与选择以及由此带给别人的启示。


其次,不能把做法本身当作经验,而是要揭示其内在规律。学校要想形成办学经验,就需要建立一种内省和反思机制,学会理性地审视办学实践,让学校的每一件事情不仅做了,而且要思考为什么做,如何做得更好。比如:北京十一学校取消班主任,实施选课走班,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鲜活的经验,甚至有人为此欢呼雀跃,可这并不是真正的经验。李希贵校长认为,“教育工作的最大特征是人对人的影响,一所学校产生效益的地方是师生相处的地方”。因此北京十一学校的经验是,他们认为师生关系的融洽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取消班主任是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担负起促进学生成长的更大职责。正因如此,他们才尽可能地增加师生相处的时间,让师生相处时产生最大效益。


再次,不能把理论或政策当作经验,而要在践行中选择合理路径。现实中,还有人把口号、标语、名人名言甚至是理论或政策当作办学经验。对此需要说明的是,经验不是一些辞藻的堆砌,对于经验的总结也不是搞文字游戏。比如:关于“文化立校”“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表述并非办学经验,真正的经验是怎么才能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文化立校中的“文化”是怎样的一种文化、如何被彰显和认同,立德树人中立的是什么样的“德”、落地机制怎样建构,只有结合学校办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出的回答才是经验。比如: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作为一所县级中学,以美育重构高中学生生活,把美的感受和美学精神融入校园日常,构建出“大美育课程体系”,让学生走出枯燥的学习,享受审美的课堂生活,在五育融合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让教育走向美学境界,让生命更丰富而有意义。


3. 从学校的创新性实践中提炼并形成经验


首先,经验需要有正确教育价值观的支撑。经验不是一再重复昨天的故事,更不是不择手段地掠夺与垄断资源。同时,经验应该是有灵魂的,是回归教育本原的,它不能缺失价值而独立存在,不能让文与化相脱节。有些学校习惯于仅仅把校园环境的改造、育人空间的优化或是书画雕塑的装点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事实上,这种器物层面的文化只是“有形”的存在,真正的经验应有灵魂的在场与对教育生命的叩问,应是立足于有限空间内构筑无限的学习场域,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的根本改变。


其次,经验的形成要经过对办学实践的系统化梳理。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但鲜活的经验常常在一些教育细节中得到彰显,有时会显得零散而琐碎,需要不断总结提炼,形成结构化与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就北京十一学校而言,其经验已经从课程建设、学生管理等微观领域的局部探索,走向整体性、结构性的学校变革。他们既着眼于学校系统,又合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从而透过现象看到管理的本质。反观当下,很多学校不仅需要反思自身办学理念与“三风一训”的自洽,还需要让那些或空泛或充满诗意的口号落地,要让经验与办学历史、现实环境、未来发展紧密联系,把经验变成系统的知识,而不是一地鸡毛。


再次,经验不一定都是光环照耀下的绚丽成就。很多人认为,只有名校才有谈经验的资本。事实上,经验既可以是名校在已有光环照耀下取得的绚丽成就,也可以是普通校甚至薄弱学校在改进中的艰难突围留给人们的思考,无论是对成功因素的汲取还是对失败教训的反思都可以让人少走弯路,都可以形成值得借鉴的经验。正因如此,经验有时候看上去是简单朴素的,但在这简单的背后常常蕴含着复杂的思想。

 

把握基本原则:推动对办学经验的理性借鉴与传播


人在成长中不仅要学会总结自身的经验,而且要善于借鉴学习他人的经验。需要说明的是,经验虽然具有借鉴价值,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无论传播自身经验还是学习别人的经验都需要科学理性地对待。


1. 经验的形成具有条件性,不能简单复制照搬


通过经验学习是组织和个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常常使用的方法,人们渴望从经验中获得智慧。但经验常常是在特定条件或场域中产生的,因此在学习借鉴过程中,不可以简单复制照搬,而是需要分析它产生的条件、形成的背景和适用的范围。詹姆斯·马奇(JamesG.March)在《经验的疆界》一书中明确指出:经验具有直观性、相对小样本等特点,和现实真相的复杂性、随机性特点之间存在着根本矛盾。他将人类从经验中获取智慧的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低智学习,是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的情况下,直接复制与成功相连接的行为;另一类是高智学习,是指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正如他所说,“经验是一个好老师,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有超越经验的学习能力。正因如此,对于前些年国内一些学校由于盲目移植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学校的课改经验而失败的案例,我们就不难理解其原因所在了。


2. 提高适应变化的能力,从模仿经验到创造经验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教育领域中的很多做法与其说是实践创新,不如说是经验学习中的“模仿”,是把已经证明可行的方法与手段加以应用或是完善。如今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与学习方式,很多固有经验在悄然失效。这迫切需要人们提高适应变化的能力,在实践中更新经验、建构经验。校长尤其需要具备适应这种时代变化的能力,并且在积极应变中缔造新的经验。


总之,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尤其是教育管理中的经验是一个宝藏,其中有很多值得总结提炼的东西,也需要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就世界范围而言,我们既有在大规模学校管理、多校区集团化办学等方面的成熟经验,也有在贫困地区小规模学校管理中的创新和坚守。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或是习惯于哀叹中国缺失像杜威一样的教育家,或是被分数、荣誉等显性光环所禁锢,而丧失了理性与深邃的思考。对此,我们需要具有反省意识、理性自觉,也需要有文化自信。而新时代的中国校长,尤其要肩负起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传播教育好声音的重要使命。


(本文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





9期文章回顾


宋   磊 | 激发教师领导力,开发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新动能

朱旭东 | 让教师成为专业领导者

褚宏启 | 教师领导力:让每位普通教师都有影响力

王    欢 金少良 王   伟 | 培育更多“领袖教师”!史家教育集团这样提升教师领导力

刘希娅 | 安全感·成就感·意义感:提升教师领导力的“谢家湾实践”

余    颖 | 聚焦跨界协同团队建设,这所学校这样培养“斯霞式”教师

陈德收 王学男 北京一零一中学:"卓越担当型"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赵德成 | 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到底难在哪?如何破解?

丁其永 王金栋 张丽军 | 各村孩子各村管!用村庄学习小组破解农村家教难题


本文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0年第9期 · 校长

文章原题:

让校长办学经验更有价值

文章编辑:王淑清

微信编辑:刘   姣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
邮      编:100120
网      址:www.zxxgl.com
投稿邮箱:zxxgl@bjie.ac.cn
邮件主题:姓名一手机号一栏目一文章主题一单位名
稿件查询:010-8208917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