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区域开展作业改革的系统性思考与专业化推进
导读
上海市长宁区初中学段将作业专项研究作为撬动教育改革的支点,聚焦作业设计、实施、评估反馈三环节,促进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作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学生和社会感受度最高的课业负担来源。为了实现减负提质,作业质量的改进势在必行。上海市长宁区初中学段将作业作为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资源,认为作业不仅是知识学习的帮手,更应该是学生成长的载体;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还是学科教学的补充,更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基于这种认识,长宁区从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反馈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并将作业专项研究作为撬动教育改革的支点,促进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效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让每一个学生被看到、有支持、有空间。
关注“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基于培养目标的分层分类
义务教育阶段讲究优质均衡发展,更加注重教育公平的实现。上海市长宁区是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我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不仅要实现有教无类,还要实现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的作业是长宁区因材施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避免学生作业时间过长、心理负担过重的有效措施。基于这样的思考,长宁区充分利用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学校三层组织,通过“核心团队—教研员—骨干教师—全体教师”的工作推进路径,以及“达成共识—合作编制—汇总分层—筛选优化”的初中作业开发流程,共同设计开发《上海分层作业》,凸显作业有层次、内容可选择、执行有弹性,并于2016年正式出版,供全区初中师生使用。作业设计开发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长宁区以“针对性”为关键词进行了三方面研究。
1. 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
在上海市长宁区,学生作业从类型上主要分为学科作业、跨学科作业、社会实践类作业三类。学科作业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以尊重学科特点为主要原则,除了每节课知识的训练还强调单元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知识联结,除了基础性练习还强调学科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如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计算汽车转弯时的内轮差等。跨学科作业是为克服单科知识的局限,让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茶叶为什么大多数生长在长江以南的山区等。社会实践类作业打破学校知识教育的界限,让学生走出校门拓宽视野,在实践中锻炼综合能力,如让学生与社区合作设计小区环境改造方案等。
2. 针对不同的知识特点和掌握要求,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学科作业、跨学科作业、社会实践类作业三种类型均有偏重的作业形式,如社会实践类作业偏重于研究报告、展示模型、汇报演出等形式。就学科作业而言,虽然各学科有不同的常用题型,但通常选择、填空、简答、动手做等题型能够代表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区分和思维含量的不同要求。在具体的题目中,作业设计又可以通过对单点知识或多点知识以及“陷阱”的多少来体现练习强度。
3. 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基础,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
就学科作业而言,难度体现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多项知识的联结、综合上,深受学生学习基础的影响。因此,我们首先研读课程标准,了解学习基本要求;同时通过调研和经验梳理,了解区域学生的学习基础,建立区域各学科作业难度的常模。然后,从学习基本要求和学情出发,将作业所针对的目标大致分为知道、理解、运用、综合运用四个层次。最后,进行作业的设计和分类,将作业分门别类地放置在四个层次之中,尤其在“理解”一层,还要做进一步的细分。最终,初中作业被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探究题三类。学生在教师的建议下,选择性地完成作业。
目前,分层分类作业已在全区初中范围内推广使用,有力地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推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选择。不仅如此,发动教师共同设计开发作业的过程,有效推进了教师间的互动,为教师隐性经验的外显化、组合化、内隐化、社会化提供了契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的教师总结了从知识能力培养和学生基础出发进行作业定位,选定作业形式和难度,进而开发作业并优化的一般研发流程。有的教师在思考家庭作业和课堂教学的联系和匹配。总之,作业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科知识更深入地认识的过程,也是命题能力提升的过程,更是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转变加深理解的过程。
彰显“开放性”的作业实施:基于多元素养培育的开放自主
作业作为教育的载体,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还可以是学校教育的增进和延伸。上海市长宁区在作业实施过程中,以“开放性”为关键词,彰显作业在更广范围内和更大意义上的育人价值。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以“学校”为主体,教育局和教育学院分别作为行政支持和专业支撑单位,用规划引领、调研指导、展示交流等方式推进作业开放性研究,形成了“初中作业开放性研究成果汇编”等系列成果。在作业实施过程中,长宁区从以下三方面发挥了“开放性”的教育意义。
1. 结果开放:激发学生探索的学习欲望,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即使是在学科作业中,我们也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甚至鼓励学生猜测出题人的“用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曾经有一道数学作业,学生一共发现了24种解答方式。教师带着学生集体评选出最简便答案、最有趣答案、最富创意答案等趣味奖项,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对一道题的多种解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积极思考,而且在过程中增进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彼此间的有效联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了知识的美,真正给予孩子学习的美好体验,让他们拥有伴随一生的学习内驱力。
2. 资源开放:给予学生广阔的学习时空,实现资源运用中的赋权增能
在社会实践作业、跨学科作业,甚至一些学科作业中,我们尝试设置长周期、多主体、打破校园围墙的作业,如把作业的实施搬到社区,以学生小组为单元为小区设计美化方案,再如团队合力设计验证一项物理知识的实验方案。这种作业的完成需要更多元素和资源的加入,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沟通、合作等社会性交往能力,调度、统筹等资源整合能力等。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提供学习支架,也提出学习要求。例如:为了充分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社会性交往、信息沟通方面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深度参与,几乎在作业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学校和教师都对小组合作提出了要求和指导,如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和报告框架,每个成员都要发言,小组展示阶段展示成员分工以倒逼成员投入小组作业等。
3. 全程开放:培养学生自己的学习节奏,实现素养在自主实践中的自然养成
我们开始尝试学生作业的全程自主完成,有些学校已经形成了“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指导把关—作业发布—学生解答闯关—作业展示评价”的基本流程。首先,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好问题”,问题可以是学科内的题目,也可以是对生活现象的困惑,目的在于让孩子习惯思考“为什么”。然后,教师将这些“好问题”作为作业发布,请认领的学生或独自完成,或招兵买马组成研究小组。接着,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的时间安排、任务分工、方案设计、过程监督等,教师只能运用“作业实施要素提示表”等工具,或是在学生遇到疑问时给予支持。最后,学生在班级或者学校范围内以海报、讲述等多种形式展示作业,同学就是评委,同学的好评就是最好的奖励。作业全程开放的过程是向学生赋权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学生自己做主的同时也必然承担责任,他们会调动所有可能的力量,全力以赴地完成作业,并且在过程中时时监控、处处思考。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换来的是全面的成长。
就像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使用条件一样,作业的开放性实施也受制于作业的类型和设计,以及师生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但是,我们坚持认为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体验作业开放性实施的机会,享受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目前,作业的开放性实施已被全区所有初中接受,成为长宁区初中教育的一大特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总能发现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身上意想不到的闪光点,更加信任孩子,敢于放手。学生之间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更加认真地倾听、了解对方的观点和成果,使学习上的争鸣和互助成为增进同学情感的重要媒介。总之,作业的开放性实施让学生的学习自己做主,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欣赏,使孩子多方面的素养在多样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养成。
聚焦“有效性”的作业评估:基于指导激励的有效反馈
作业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的跟进指导才能发挥更大的意义。教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精心的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中的支持,还体现在有效的作业反馈上。作业的评估和反馈在学生的个性化学情分析和指导上有其优势,对作业的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的有效反馈需要做到有针对性、有指导性、有激励性。长宁区通过主题征文等方式开展作业有效评估和反馈研究,从中提取有效反馈的典型案例和模板,再以成果推广的方式从教研和学校两条线,号召教师进行更有效的作业反馈。从研究结果来看,长宁区形成了作业有效评估反馈的三大策略。
1. 及时评估反馈:做到事半功倍,学习薄弱环节不堆积
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正向或者负向强化,与行为的时间越接近则效果越佳,学习的强化也是如此。因此只有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才更能起到或激励、或纠正的效果。对于偏重巩固知识的作业,作业完成后及时批改、讲评、订正、跟进练习,这是长宁区所有初中学校的一致要求。对于偏重持续发展能力的作业,教师也可以基于分析发现和反馈具体的闪光点和不足,作为该生下次长周期作业时注意的重点。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长宁区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试点运用“互联网+”对作业进行更加及时的反馈,即使在课后也做到师生互动无缝衔接。
2. 指导评估反馈:发挥教育意义,师生个体化交流成常态
作业反馈的意义除了鼓励和肯定,还有提示和纠正的作用。因此,反馈不能只是简单地判断对错,更要发挥个性化指导的功能。无论是书面批改还是面批,长宁区基本形成了“整体评价+优点评述+不足点评+改进建议”的作业指导反馈模式,同时也形成了反馈的若干原则。比如:彰显鼓励的意义,优点的阐述遵循以小见大、从具体到笼统的原则;批评中有期待,缺点的阐述要具体,不可大而化之、全盘否定;改进建议可操作,视条件允许甚至可以推送一些同样类型的题目以帮助巩固练习。这样,作业成为教师与每一个学生个体对话的契机,每一个孩子都被看到,都能体验到自己在教师眼中的独特和唯一。
3. 跟踪评估反馈:描绘学习画像,建立对学生学习的全方位认识
作业完成情况是学生学习状态和状况的真实写照。长宁区正在尝试推进各学科多类型、多主体的作业评估反馈,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全方位认识。进行作业的跟踪分析,可以形成学生学习情况的历史痕迹;进行各项作业的综合分析,可以形成学生学习的整体描绘;通过展示等方式进行作业的多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和同学)评估和反馈,可以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多角度认识。事实证明,将这些评估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全方位清晰的认知,对学生有巨大的冲击。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开始习惯于有意识地反思和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真正做到融评于学,从自我意识、自主控制等方面实现了自主学习的本意。
目前,长宁区初中作业有效评估反馈的机制正在建立,相关成果正在全区范围内逐渐推广。通过有效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补足学习薄弱环节,长宁区逐渐建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认识到自己是教师眼中独特的个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增进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对学习建立历史性、整体性、多角度的全方位认识,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认识和反思的习惯,推进自主学习。“十四五”期间,长宁区还将借助信息化建设平台,为每个学生建立跨学段成长电子名片,利用信息技术更加彰显作业反馈的意义。
作业的变革影响着课堂教学等其他环节的改变,也更受其他环节的影响。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从作业开始,上溯下追。长宁区有计划地在进行初中作业专项研究的同时,分主题带动课堂教学研究,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作业专项研究的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变革。今后,长宁区初中学段将更加关注作业为支点的前移后续工作,将作业专项研究的思想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行高效课堂和开放课堂的实践探索。
周 群 | 从西南联大附小走来:老校如何实现血脉传承与文化赋能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1年第8期 · 区域
文章原题:《区域开展作业改革的系统性思考与专业化推进——上海市长宁区推进初中作业专项研究与改进的实践探索》
文章编辑:崔若峰
微信编辑:杨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