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特别专题 ||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中小学怎么做?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基础教育阶段是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关键时期。本期特别专题,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邀请相关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撰文,澄清认识误区、分享育人经验,呈现关于新时代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全文共922字,阅读大约需要2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拔尖创新人才这一概念是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下,在知识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深层危机中,伴随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而出现,并一再成为政策和学术热词,近年来各种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也随之展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集中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的联动发展,其培养模式也迫切需要从拔尖模式向普育模式转型,以在丰饶的土壤中孕育创新的种子,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大计,更是教育当下的重要任务与使命担当。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代表,拔尖创新人才及其早期培养始终是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热点话题。多年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一直注重开展相关探索,一方面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与成长规律,另一方面积极营造适宜的环境、创设适合的教育活动,为学生及其创新潜能的发展筑牢持续终身的重要基础。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12期 · 特别专题
文章编辑:谢 凡 王淑清 黄子珂
微信编辑:黄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