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李晶:高质量教育的学校样态
生逢伟大时代,我作为一名中学校长,能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深感荣幸也深受鼓舞,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至高荣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这意味着,基础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基于“五育并举”的推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那么,如何将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到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对此,我想从以下几个维度谈谈我的体会。
其一,构建“立德树人”的学校发展框架。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学校管理者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将立德树人贯穿办学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此,学校要将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青少年把“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的爱国情升华为“祖国的需要就是最高需要”的强国志,使青少年学生树立起与党和国家要求同向同行的理想信念;要在推进“五育并举”融合发展上取得更大突破,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建立起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育人体系,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担任校长18年来,一直坚守教学一线,探索以“润泽教育”理念办优质的教育,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高中教育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其二,实施“五育并举”的课程教学变革。课程是育人的通道,好的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保障。一方面,学校要构建一个既体现立德树人要求又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发展需要、规定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同时要引导教师深研教材内容和意蕴,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发挥好各学科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自主适宜的学习环境。课程要真正落地,还需要学校有不破不立的勇气,需要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改进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成就高质量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沉下身来,与学生一起大胆实践、小心求证,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研究新教材的内涵外延,不唯高考,赢得高考,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其三,描画新时代教师的角色画像。高质量教育需要落地于教师教书育人的行动中,因此亟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新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应该是胸怀“国之大者”的爱国者、高尚道德情操的示范者、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者、改革创新奋进的奉献者。具体到实践中,教师既是教育理念的落实者和发展者,也是课程与课堂的具体实施者。好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画龙点睛之巧、点石成金之妙,能够把抽象的学科理念转化为清晰明确的培养方案、课程计划,从而知道应该在哪里用力、往何处用心以及如何精准实施;好教师能够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由此助力每一个学生激活学习潜能、点燃学习热情、启迪学习智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研究、勤勉学习,与时俱进提升专业素养。
其四,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生态。高质量的教育,其实质是人人享有公平而又使自己有更好发展的教育。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能够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为此,学校要通过特色课程的设置,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特长,找到自己喜欢的学科领域,更好地发展自己;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师生生命的幸福完整,帮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完整的人;要重视体育的育人功能,培养“终身运动者”,让学生拥有热爱生命、坚持锻炼、健康生活、自信乐观的品质;要重视劳动对学生品格的历练,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学校和教师还要注重以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开展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以高质量教育润泽每一个生命。
教育是点亮人心灵灯塔的事业。作为教育人,我们既要怀揣梦想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敢想敢为又要善作善成,让教育始终为人的发展助力。面对新征程,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以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科技赋能,为创新增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12期 · 卷首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