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佑生 || 基于主题引领的名师工作室运行策略研究

黄佑生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9-02

导读

名师工作室的价值和作用目前已得到普遍认同,但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整体运行虎头蛇尾、活动开展杂乱无章、名师依靠单打独斗、成果产出随意拼凑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提出常态研修线和主题研修线“双线并行”的名师工作室运行思路,在此基础上探索以主题为引领,系统构建聚焦研修主题、聚合团队力量、聚力系列活动、聚集成果产出的名师工作室主题式研修策略体系。

全文共6622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不仅是名师培养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名师作用发挥的基本方式。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指出,要“以工作室为载体,探索名师名校长培养和引领带动机制”。[1]当前,在国家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的示范带动下,各地依据本地实际需要和资源状况创建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学科(领域)的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从实践来看,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各种问题日益凸显。正视名师工作室运行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厘清名师工作室的运行逻辑,构建科学有效的名师工作室运行策略体系,对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名师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价值。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研究观察和管理实践,提出“双线并行”的名师工作室运行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构建名师工作室主题式研修策略体系,以期为建设高质量名师工作室提供一定的思路参考和行动借鉴。




正视名师工作室运行存在的普遍问题



名师工作室是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设置,由名师或名师培养对象领衔,吸纳同一学科(领域)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集教学改革、教育科研、专题培训、个别指导、教育帮扶和成果推广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自本世纪初诞生以来,名师工作室的价值和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同,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虎头蛇尾”“杂乱无章”“单打独斗”“拼凑成果”等现实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名师工作室作用的发挥及广大教师对工作室的参与和认同。


其一,整体运行虎头蛇尾。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周期一般为三年,很多工作室在运行上往往表现为第一年轰轰烈烈,第二年难以为继,第三年偃旗息鼓。有的一线教师出于对工作室名分及名师影响力的追崇,起初抱着浓厚的热情加入工作室,但因自身工学矛盾或在工作室收获有限等,参与学习研究的动力逐年衰退。许多工作室主持人本身就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面临着本职工作与工作室工作的冲突,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室的运行往往只能草草收场甚至不了了之。


其二,活动开展杂乱无章。当下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教学、研究、培训等活动普遍存在四个突出问题。一是目的不明,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对活动开展的必要性、目标和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缺乏清晰的认识;二是面面俱到,活动涉及方方面面,似乎什么都在做,但没有哪一项做得到位、做出成果;三是交叉雷同,工作室开展的研修活动与教师成员参与的校本研修及自我研修活动等在内容、形式上并无根本不同,没有起到独特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零敲碎打,活动散点式、碎片化分布,逻辑性、连续性缺失,缺乏系统整体的规划。由于活动开展浮于表面、杂乱无章,名师工作室的职责和使命难以有效落实。


其三,名师依靠单打独斗。名师工作室固然应该以名师为中心和龙头,但有些名师将个人影响力过分放大,将工作室变成个人空间,在工作室的顶层设计、活动策划、工作开展、考核评价中搞“一言堂”“一人演”。名师是演员,成员是观众,这样一来导致工作室主持人疲于奔命、身心劳累,而教师成员无事可做、袖手旁观,名师工作室失去其创设的价值和意义。


其四,成果产出随意拼凑。有的名师工作室在顶层设计时没有很好地聚焦问题和预设成果,在建设期满时就随意收集拼凑所谓的“成果”,只要是工作室成员的成果,就都算作工作室的成果,可谓“工作室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因这些“成果”大多没有经过工作室的论证指导和反复打磨,其科学性、创新性等存疑,更遑论可复制、可推广。




提出名师工作室“双线并行”的运行思路



基于现实问题,厘清名师工作室设立的目的和意义,是形成科学有效的名师工作室运行思路的基础和前提。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设立名师工作室的目的是以名师再成长辐射带动优秀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并通过共同攻克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一线学校和教师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教学成果。对一线教师来说,加入名师工作室一是“慕名而来”,为向名师学习;二是想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希望“不虚此行”。为实现名师工作室的组织意图和个人目标,在建设名师工作室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工作室主持人与教师成员在长期的交流对话中实现教学相长这一条暗线,又要突出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这一条明线,以“双线并行”推动工作开展和落实。


1. 建构常态研修线,以“育己+育人”落实教师培养职能


教师培养是名师工作室的首要职能,名师工作室要切实落实名师再成长和优秀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双重目标。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和成员之间并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主持人对成员的影响主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专业魅力等,二者间应是互教互学、同行同升的关系。这种健康良好关系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因此工作室建设更要注重常态化研修工作。


工作室主持人一般具有副高级、正高级教师职称或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在相对安稳和缺乏考核的环境下,他们容易撞上职业“天花板”,因此需要通过主持名师工作室工作进行“育己”,完成再成长的发展任务。同时,主持人要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专家”和“关键明白人”,指导和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各方面影响成员的成长发展,此为“育人”。而教师成员的成长发展和经验智慧也会对主持人有所启迪和激发,促进主持人“育己”。


在共同研修的过程中,工作室主持人要以系统学习和修炼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专业水准,努力成长为师德示范旗手、学科育人高手、教师研训能手和教育帮扶推手,当好工作室的精神领袖和专业领袖;同时引领工作室成员成为终身学习的模范、教学教研的模范、改革创新的模范,让他们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获得持续发展、享受职业幸福、实现人生价值。在此过程中,除了名师对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影响,更有二者的双向奔赴——互教互学、众筹众智、共生共赢,工作室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己育人,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2. 建构主题研修线,以主题引领解决教育教学关键问题


有研究者提出名师工作室应具有三大价值和功能:教师成长功能、教学活动功能、系统性功能。[2]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一个基于教师刚需的媒介,即“解决迫切需要、有可能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名师工作室开展的研修活动与校本研修、自我研修活动的最大区别是可以依靠团队的力量攻坚克难,以专业态度和科学精神寻找解决问题的理念、方法、策略等,解决教师个人及其所在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名师带领工作室成员定位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聚焦关键问题进行集体攻关并形成成果,在此过程中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钻研精神和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名师工作室的运行形式本质上是行动学习或行动研究,主要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培训等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循环、迭代,做到“学做用合一”。其中的具体过程包括制订计划、分配任务、开展活动、组织考核、提炼成果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行动学习或行动研究,保证各个环节和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关键是要找到贯穿名师工作室建设始终的一条主线,即聚焦关键问题、明确研修主题,以主题引领工作室的各项工作,使工作室建设成为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机整体。此外,由于教师的工作任务普遍繁重、工学矛盾日益突出,名师工作室要坚持“少就是多”的原则,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问题,通过主题式研修透透彻彻地解决一两个真问题,扎扎实实地取得几项真成果。




构建名师工作室主题式研修策略体系



主题式研修是落实名师工作室功能、实现工作室建设目标的有效路径。对此,以主题为引领,构建聚焦研修主题、聚合团队力量、聚力系列活动、聚集研究成果的名师工作室主题式研修策略体系,有利于切实提升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1. 聚焦研修主题,一体化设计课题研究路线


准确定位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研修主题、设计研修路线,是开展主题式研修的前提。对此需要把握如下要点。


一是找准关键问题并凝练研修主题。首先,工作室主持人要坚持民主与科学精神,发动、引导、鼓励教师成员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共同确定工作室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定位关键问题上,名师工作室要有大格局,要聚焦党和政府关心、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重大教育问题,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育人方式变革、未来卓越工程师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时代命题。其次,工作室团队要对关键问题进行论证,对照学科课程标准及相关论文、著作等论证关键问题的意义价值,根据关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室的整体实力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最后,基于关键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室主题式研修的具体指向、内容并进行专业表达,形成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研修主题并确定研修目标。


二是一体化设计研修的各个环节和活动。名师工作室要以研修主题为引领,将研修主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明确研究内容、路径和方法,并统整各种力量和资源,对主题式研修任务和活动进行一体化安排和一条线管理。工作室成员围绕研修主题和研究课题,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研究、实践等资源和活动,自主掌控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进程。在此过程中,可以预设工作室建设的关键成果,即应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明晰工作室周期建设要取得的成果数量和质量,然后以成果为起点逆向设计成果产出的流程、方法、评价等,为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持续赋能。 


2. 聚合团队力量,精细拆解落实研修任务


采取动车式管理法,有利于最大程度凝聚团队力量,将主题式研修落到实处。动车组列车之所以跑得快,是因为其不仅有机车牵引,而且车厢本身也具有动力,会“自己跑”。名师工作室应如动车组列车,每个成员就是一节车厢,在名师这个机车的牵引下自主学习、研究、反思,实现“群人致远”。


动车式管理的关键是将研修主题解构转化为研修任务,并将任务层层分配至个人。名师工作室团队要对研修主题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拆解,将研修主题解构成系列子主题,再将子主题分别解构为小专题或小课题,由此形成一个立体式、结构化的研修任务系统。工作室还可以将研修主题及课题研究内容分解到每个年度,做到“三年一体化,年年有主题”。在此基础上,工作室可对成员实行单元化管理,根据成员的发展方向、优势特点和个人意愿,将他们分成几个研修单元即研修小组,将研修主题解构后形成的系列子主题分配到各小组;小组再将子主题解构后形成的小专题、小课题分配给个人;每个成员分别开展项目式学习研究——关注一类小现象,解决一个小问题,进行一些小分享,提出一些小策略,产出一批小成果。在共同愿景和“关键事件”的催生下,名师工作室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专题,人人出成果”的良好生态,成为一个同心同向、共生共赢、知行融合的优秀团队。


工作室主持人要引导教师成员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坚持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在任务驱动中磨出教育情怀、责任担当,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复制推广的成果。在具体工作中,主持人可以采用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研修启动时下达“任务书”,中途摸底时使用“进度表”,定期推出“复盘图”,结束时收集“总结单”,以工具和支架对每一位成员进行任务指引和约束,切实挖掘每个教师的发展潜能和成长可能性。


3. 聚力系列活动,形成问题解决路径闭环


围绕研修主题,名师工作室可以设计实施“学习-初建-展示-复盘-评价”系列活动,在工作室成员的参与、对话、合作中形成问题解决的活动闭环,让教师在系列活动中落实课题研究、得到磨砺成长。


一是组织专题学习。工作室围绕研修主题和任务,拟定专题学习和分享清单,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组织文献学习、案例研习、专题培训、经验分享等学习研究活动,为制定问题解决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型做好准备。为避免泛泛而学,工作室可选择与研修主题相关的、能指导问题解决的专业书籍进行共读。此外,还可以创建“自读-分享-引领-应用-成课”专业阅读模型,以小组共读推进个人阅读和分享交流,以专家引读突破阅读难点,将书本知识和前人经验应用于实践工作并形成培训课程等成果。


二是提出初步模型。工作室主持人组织成员开展头脑风暴、世界咖啡等焦点研讨活动,在汇集、创造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制定工作室团队行动方案,初步提出系统解决问题的理念、原理、步骤、方法、策略等。主持人不仅要关注整体的团队行动方案,还要根据每位成员的个性化需求,指导教师明确制定自己的研修路线和成长策略,助推工作室成员学有所获并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三是组织课例研磨和展示。主题式研修要以课例研修为基本形式,立足课堂教学情境,紧扣研修主题组织开展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教学竞赛等活动,搭建教师展示交流平台。在课例研修中,教师通过刻意练习发现、验证和发展新的认识,掌握新的工具、方法和技能,并通过反复展示和改进实现对初建模型的迭代升级。在方式上,可以适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教师成员参与研修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四是进行定期回顾和复盘。工作室在开展研修的过程中,要定期对照研修主题、目标和任务反思得失,查漏补缺,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对解决问题的其他可能性和新方法进行补充。


五是开展综合评价。评价是行动的指挥棒,直接影响工作室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题式研修工作开展的成效。评价旨在检验研修主题及目标的落实水平和达成程度,检验工作室成员的研修任务完成情况。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以采用积分制评价办法,实行清单制管理,对研修开展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对教师的表现和成长进行完整记录和充分鉴定。


4. 聚集成果产出,带动一线学校教师发展


产出研究成果,辐射带动一线学校教师发展,是主题式研修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也是彰显名师工作室价值作用的“最后一公里”。在这一环节需要把握如下要点。


一是明晰成果的特征和标准。研究成果应具有实践性、长期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视化、可复制等基本特征,并非工作室成员提交的各种资料都是研究成果。名师工作室产出的关键成果,应是聚焦研修主题、经过反复指导打磨、能体现或揭示教育教学规律且可复制推广的核心创新成果。


二是建立成果梳理的思路。工作室要围绕研修主题,按照“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怎样”的系统思路,组织成员对主题式研修进行全局性、结构化的反思和总结提升。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在理论视角下对工作室的研修实践进行解释、纠偏、呈现和表达,重视用科学理论指导改进实践,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来回修正、完善。


三是明确关键成果的主体内容。凝练名师工作室的关键成果要坚持术道结合,既要提炼出能落地执行和提升效率的工具、步骤、手段、途径、方法等“术”,又要凝练工作室内蕴的制度、模式、学理、规律,以及名师的教学模式、教学主张、教育思想等“道”。经过成果凝练,名师工作室最终可生成解决问题的理念、原理、方法、策略等,构建系统化、学理性的问题解决体系,形成课程改革、育人模式变革等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本。


四是组织成果展示交流和应用推广。名师工作室的研究成果的生命力在于交流和应用,辐射带动更多教师、学校和区域发展。工作室主持人要带领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送培送教、教育帮扶等活动,展示工作室的研修过程和成果,为教师成员提供进一步成长和展示的机会,扩大名师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将名师工作室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教育教学一线,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干货硬货”,有助于广大一线教师切实实现工作的减负、提质和增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EB/OL.2022-08-12[2023-07-01].http://m.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2208/t20220819_653904.html.

[2] 韩爽.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名师工作室运行研究以吉林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为个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本文作者系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师德建设与师资培养科科长、全国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成员



相关文章推荐↓

黄佑生  尹 川丨“强师计划”乡村实施的湖南经验





8期文章回顾
 


代蕊华丨探寻名校长工作室高质量发展之路

潘权威丨基于“尊重教育”的育人方式变革实践

李更生丨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研修的价值、理念与机制

龚孝华丨“三诊定案”:名校长工作室个性化培养方案的研制策略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3年第8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黄子珂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为不“失联”,请“星标”我们:)如您没有“星标”本号,将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日常推送。按左图快速“星标”本号,让我们保持联系,感谢关注!1.搜索关注“中小学管理杂志社”2.点击左图所示三个小点,选择“设为星标”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九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7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