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鹏君,等 || 社会情感学习理念下的学校氛围创设

宋鹏君,等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9-02

导读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从物质环境、情感环境、课堂环境和校外环境四个方面探索创设有利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学校氛围。具体来说,包括创设安全温暖的物质环境,营造自信尊重的情感环境,构建激励参与的课堂环境以及营建开放合作的校外环境。

全文共5677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创设有利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学校氛围,是学校推进社会情感学习实践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氛围是指学校中为成员所体验到的、影响成员行为的、以成员的集体行为感知为基础的、相对持久的学校环境特性,包括物质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外部环境和教学创新。[1]温馨、安全、舒适的学校氛围,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健康的向上向善的力量,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2]作为儿童友好型学校,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近年来深耕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从物质环境、情感环境、课堂环境和校外环境四个方面开展实践探索,营造有助于社会情感学习的学校氛围,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积累了些许经验与思考。




夯实基础,创设安全温暖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即校园环境是学校氛围的基础。在安全温暖的环境中,学生会感到放松自在,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发展其独特性。我校基于“让每个生命绽放色彩”的办学理念,从软装布置、空间布局、标志色选用等方面着手,同时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环境建设,努力创设富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校园环境。


1. 着眼软装布置和空间布局,打造有安全感的校园环境


我们主要从学校的软装布置和空间布局两方面着手,打造让师生有安全感的校园环境。


一是做好软装布置。生态心理学认为,人类与自然的联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对此,学校在装修时特别选用了大量的天然材质,如木、竹、布、麻、陶瓷等,在各个学习空间布置了原木桌椅、亚麻色地毯、布艺沙发、毛绒玩具等,使整体环境充满自然温暖的感觉及人文生活气息,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建立安全感。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观察发现校园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绘制安全标识海报,并将其中的优秀作品贴在校内的相关角落,以指引师生的安全行为。


二是优化空间布局。适宜的空间布局有利于提升人的安全感。一方面,合适的距离能带给人安全感,促进人们在关系中的互动和情感表达,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学校物理空间不同尺度的划分。例如:我们在图书馆设计了多种尺度的阅读空间,其中大尺度的公共空间满足学生对开放自由活动的需求,中尺度的坐卧区域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需求,小尺度的“格子小山区”满足学生对私密空间的需求。另一方面,当空间的自然可视水平高时,其安全性也较高,对此学校在空间设计上尽量提高环境的自然可视水平。我们研究师生人流动线发现,Y字形教学楼的居中位置是一个多人流汇聚的点,为提高环境可视性,学校将教师办公区域设置在此,并以旋转玻璃门取代实体墙,将原本封闭的教师办公室变得开放透明。视线“打开”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也促进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学生间的安全交往,利于其安全感的提升。


2. 依托师生共创和标志色运用,营造有归属感的校园环境


通过共创学校环境和运用标志色,我们致力于营造让师生有归属感的校园环境。


其一,学生参与完成与学校环境建设相关的活动任务,是建立校园归属感的重要途径。对此,学校组织教师开发了“校园植物猎人”和“校园标识我做主”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建设。例如:在科学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校内100多种植物的习性进行观察记录,创作了《校园植物志》《二十四节气校园花开》《树叶画》等文创作品,这些作品被展示在校园的公共区域。另外,学校还特意购置素面的花坛并鼓励学生在上面作画,让学生成为校园环境的设计师和美容师。


其二,合理运用色彩,营造具有特定文化和归属感的氛围。我校选用红、绿、蓝三种颜色作为校园标志色,且每种颜色代表了学校的一个课程类别,同时与深圳不同的城市文化相匹配,如红色给人积极热情之感,代表学校的文艺类课程,与深圳市花簕杜鹃所象征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相呼应。将校园标志色与学校课程文化、本土特色文化等相结合,能够让师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学校文化,提升对学校的归属感。




突破关键,营造自信尊重的情感环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侧重于基础性的情感识别和表达,主要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和管理以及简单的人际关系处理等。对此,我们注重营造自信尊重的情感环境,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我悦纳,关照情绪,增强自信,同时学习换位思考,懂得理解、尊重并帮助他人。


1. 开发学科活动课程,提供展示自我和服务他人的实践场景


学校开发“四周四节四礼”学科活动课程,通过让学生承担不同任务,扮演各种角色,使其有机会当众发声、展现才华,从而增强自信,同时能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发展社交能力和社会意识。例如:在英语戏剧节和传统文化节上,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剧本创编、角色匹配、道具准备、服装设计、排练演出和总结评价所有环节,在其中主动思考、精诚合作、不断探索,并在最终的演出中得到同学和师长的认可,从而收获了自信。又如:在科创节上,我们专门设置了“小助教”岗位,安排高年级学生协助教师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在此过程中,高年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长身份,不仅积极提升个人的能力和素养,更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展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而低年级学生因为受到他人的暖心帮助,也在心里播种下了善意的种子,由此形成双向教育。


2. 创制情感支持工具,帮助学生提升情绪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力


让学生学会调适情绪和行为以适应环境及应对变化和压力,是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学校开发使用各种情感支持工具,以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如学校制作“和平每日三问”海报,上书三个问题:“今天有没有帮助身边的人?今天有没有提出问题?今天有没有为梦想努力?”通过引导学生每日反思,促使其积极行动并看到自己的改变,从而克服羞愧心理,提高自尊感。又如:学校在每个教室门口都摆放了两张“冷静椅”,其中一张的椅背上贴着“情绪奴隶”的纸条,另一张的椅背上贴着“情绪主人”的纸条,陷入情绪困境的学生可以选择一把合适的椅子入座,通过空间隔离的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两把不同指向的椅子有助于学生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进而提升自主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




抓牢核心,构建激励参与的课堂环境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需要重视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课堂环境。对此,我校在毛亚庆等学者提出的“唤醒-联系-体验-反思”社会情感学习四步教学模式[3]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对各学科提出的学科素养要求,创生激励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情感学习的理念及方法,着力营造积极开放、鼓励参与和交流互动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发展自我意识,同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 唤醒: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语言激发参与兴趣


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的心向即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为促进有意义的学习,教师需要唤醒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触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学语言是唤醒热情、激发兴趣的关键。经过研究实践,我们总结出激励参与的教学语言在内容上具有如下特点:激发好奇、肯定尝试、鼓励自主、强调合作、设定合适的挑战与目标、庆祝每一个小进步、鼓励问“为什么”、提供情感支持等。针对以上标准和要求,学校重视对教师的课堂语言的培训,提出教学语言要兼具艺术性和情感性的高要求,要求教师做到严格控制讲授时间,使用恰当语速,减少重复话语,增强语言的亲切性、积极性、激励性等,力求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语言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动机。


2. 联系:利用有意义的学习单导入课堂任务


教学中所使用的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以便学生同化、联系新旧知识。对此,我们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质和教学模式设计高质量有意义的单元或项目学习单作为课堂学习导航,向学生展示清晰的学习目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以及给予资源链接和评价反馈。依托学习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情境、学科知识、方法技能、成果应用等有机结合,将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进行多维度的连接,从而为学生搭建了主动学习、有效学习的支架。


3. 体验:使用适切的教学方法回应成长需求


根据《学习风格论》,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尽相同,分为直觉优先型、操作优先型和理智优先型。[4]小学生以直觉优先型和操作优先型为主,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对此,我校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合作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游戏式教学等相关教学方法,以适应小学生学习的认知和情感需求。


其一,合作式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尊重的需求。以音乐学科为例,为促进合作学习,我校的音乐课采用“课堂音乐会”的形式进行期末考核。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分别担当策划、导演、主持人、道具制作、演员等不同角色,并与其他角色积极协作,以确保音乐会成功举行。其二,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历中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感受,提升学习效果。例如:我校二年级师生共同改编演绎课文《青蛙卖泥塘》,学生通过戏剧演绎初步体验买卖行为,学习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并将其转化为学习成果,提升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其三,游戏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寓教于乐。如我校低年级语文教师通过引入多种字卡游戏进行识字教学。教师还可以在游戏中设定奖励系统给予学生正向激励,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4. 反思:借助过程性反思深化学习成果


反思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旨在从经验中学习,具有识别错误与不足、优化学习效果及提升自我理解和情感智力的作用。我校教师在教学的最后会带领学生就学习体验归纳学习方法,将所学知识整合为深层知识结构,以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学校倡导教师在这一环节给予学生正向反馈,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评价自己获得的好评,坦然接受来自他人的表扬。教师还可以组织推动学生为彼此提供建设性反馈和建议,共同营造深入交流、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强化支撑,营建开放合作的校外环境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了他们社会化的场所,三者皆是其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重要场域。对此,我校注重营建开放合作的校外环境,通过深化高质量的家校互动、引入高品质的社会资源,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确保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从而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获得稳定的情感支持和有益的行为指导。


1. 深化合作,建立互信共生的家校关系


研究表明,家校互动形成的支持性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促进其学业表现。我校依托家长学堂、《家校公约》和多层次家访等载体深化家校互动,落实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在学生成长中的支持力。


其一,学校整合社会情感学习的内容框架及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截至目前共举办65期线下“和平家长学堂”活动,发布300余期相关视频课程,内容涉及情绪情感识别与管理、大脑与认知科学、学段衔接、青春期陪伴等多个方面,指导家长将社会情感学习的理念及方法融入家庭教育,使其不仅能够理解尊重孩子,更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社会情感学习的榜样。其二,学校和家长经共同讨论,制定并完善了《家校公约》,以严谨态度、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来明确和落实家校双方在学生教育中所承担的责任。其三,学校采用多层次家访来增加家校联系频次,不仅保证家校交流覆盖每一个学生,而且提高了家校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家访中教师还会依据相关问卷关注评估家长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情况,以此评价学生在家庭中的社会情感学习效果。


2. 互通有无,建立合作共赢的校社关系


学校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与社区、行业等建立合作共赢的校社关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多元的社会角色,这有利于培养他们在人际互动中的积极性和适应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一方面,组建学习小组,服务社区。社区是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学习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我校各班按照居住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5~7人为一组,结合社区需要和特点组织小组活动,如参加环保清洁、二手书义卖、幼儿园小幼衔接助教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文化节庆活动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尊重共情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在接触不同家庭背景、年龄层次的人群中学会理解和尊重差异,培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搭建智库平台,导入资源。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此,学校搭建校园智库,邀请来自各行业的优秀家长及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民间艺人等走进学校,组织开展职业分享讲座、主题工作坊或短期活动课程,在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人士的交流中,学生拓宽了视野,建立亲社会意识,锻炼培养了倾听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张森,毛亚庆,李明蔚.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1):7-14.

[2] 毛亚庆,杜媛,易坤权,等.基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学校改进——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管理,201811):31-33.

[3] 毛亚庆.社会情感学习培训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4.

[4] 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69.



本文作者:宋鹏君、刘广慧、杨瑞华、刘天娇;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




6期文章回顾  



张志勇丨中小学要用好“规范管理”这把标尺

王定华丨规范管理 · 改进治理:夯实教育强国基点

谢小燕丨让梦想启动未来:办一所充满创造力的“梦想学校”

孙宏艳丨中小学生精神世界的困境亟待关注——基于对全国10省(市/自治区)24758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

毛亚庆,等丨培养有温度的学生:学校推进社会情感学习的实践框架及策略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6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黄子珂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在线购刊请点击↑↑↑

欢迎订阅 共同成长



为不“失联”,请“星标”我们:)如您没有“星标”本号,将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日常推送。按左图快速“星标”本号,让我们保持联系,感谢关注!1.搜索关注“中小学管理杂志社”2.点击左图所示三个小点,选择“设为星标”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十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8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