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转型中的华北乡村:定县追踪调查田野札记》

sociology 社会学之思 2023-03-2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定县追踪调查项目组开展田野课堂教学的结晶,记录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师生重返定县、传承定县调查学脉的轨迹,呈现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近年来开展“田野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做法和成果。本书作者是一群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年龄、不同学术水平和不同视角的青年学子,他们对同一田野点的观察和记录,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当代乡村社会拼图,对于了解中国乡村的历史巨变及当下图景具有独特价值。

人大社会学“田野课堂”人才培养改革成果系列

转型中的华北乡村:

定县追踪调查田野札记


冯仕政 黄家亮 主编

ISBN:978-7-5228-0830-7

2022年11月出版


主编简介

冯仕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社会治理与国家建构、社会转型与政治秩序;教学、科研成果分别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黄家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定州社会调查与教学实践基地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基层社会治理;教学、科研成果分别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等。


目录/contents

第一篇  田野观察

小派出所里的大箩筐

丁稚花

华北乡村农民的收入、婚姻与纠纷治理

郝孟哲

定州农民合作社剪影

何钧力

定州农村的婚恋习俗调查

韩佳

关于农业发展“第三条道路”的思考

汪永生

农村发展中的四个突出问题

张鉴

积极推进京津冀散煤燃烧治理

李阳

田野中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李阳

内生资源:历史文化名村的困境与重生

郝孟哲

从一个村庄窥探中国农村革新之路

杨思琪 刘斐

从城乡共融视角看乡村转型与发展

黄政

农村社会转型中的村干部与村民关系初探

赵汗青

关于农村调解的若干思考

郑绍杰

民调工作的界限、效力与民间智慧

潘桐

基层治理:一线干部共建基层和谐

丁稚花

当前农村纠纷及其调解机制调查

孙书彦

遭遇熟人社会的送法下乡

林聪

内外有别,以和为贵

——对农村矛盾纠纷问题的思考

曾倩倩


第二篇  方法自觉

到田野中去:初入田野者的震惊与角色转换

黄政

田野调查中信任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刘凌

天真的社会学入门人:理论、经验与田野现实之间

张琪琛

浅谈结构访谈法中的测量

——来自定州“法律与农民生活调查”的思考

郝孟哲

关于“想象不出来”的思考

陈安然

从田野调查中的“三不”谈起

黄恩陆

走进乡村生活

张珺涵

在农村开展问卷调查的困境及解决方式

郑平安

法律与农民生活:从问卷主题入手看农村

邹子晗

农村问卷调查中的问题与技巧反思

陈瑾楠

在田野实践中认识问卷调查

廖思华

问卷调查方法反思

邓淑丹


第三篇  田野感悟

田野之美

黄情怡

翟城行记

江沛

发现翟城

马颖

三访翟城

何钧力

“特殊”的普通人

谭芷晔

村史的书写与感怀

郝孟哲

实践者比研究者更有智慧

贾雯雯

“下乡”还是“上地”:田野调研的执着与放下

杨峥威

记我扎根田野的日子

刘凌

定州田野调查的认识与收获

刘伟

开放地走入田野

鲍卫平

初遇乡土:记一次与田野的对话

丁悦

田野调查的艰辛与冷暖

吴奔

田野调查的技艺

孙一鸣

用双脚丈量真实的农村

王源


第四篇  专题报告

地方戏曲的保护与发展

——基于定州(定县)秧歌的调查研究

团队成员:孙莹 姜如璋 曾倩倩 冯文昊 黄恩陆

百年变迁视野下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

——基于河北定州(定县)的实地研究

团队成员:陈晓粤 陈青妍 周凡杰

农村中的“法”:信息传播路径与法律形象建构

——基于河北定州六村的调查

团队成员:谭芷晔 蒋欣逸 贾秋韵 蒋雨 周涵

社会生态学视角下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研究

——以河北省定州市为例

团队成员:刘雯 舒辉 温馨 黄司琪 李宜炀




内容摘要


前言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学生田野调查札记和调查报告的选编,调查地点主要在河北省定州市,调查时间为2015年至2022年,调查者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学段的学生。出版本书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记录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重返定县、传承定县调查学脉的轨迹;二是通过年轻学子的眼光透视中国乡村的历史巨变及当下图景;三是呈现学院近年来开展“田野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做法和成果。



对中国社会学界来说,定县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地名。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著名平民教育家、社会学家晏阳初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在这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史称“定县试验”。作为“定县试验”的一部分,社会学家、社会调查专家李景汉先生领导了著名的定县调查。定县调查自1926年开始,最初由农学家冯锐先生主持,1928年开始由李景汉先生主持,前后持续十年之久。该调查是我国历史上首次运用现代调查统计方法对县域社会所开展的实地社会调查,其标志性成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社会调查的最高水平,也是中国社会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李景汉先生长期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与吴景超、陈达、全慰天、陈文仙、戴世光等老一辈社会学家一道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4年,郑杭生先生受命组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社会学研究所),正式建立人大的社会学学科,李景汉先生被聘为社会学研究所顾问。当时已经89岁高龄的李景汉先生对社会学学科的建立欢欣鼓舞、满怀期待,在短时间内不仅接受了郑杭生先生所组织的系统的口述史访谈,参加了社会学研究所举办的祝贺李景汉先生从事社会学教学和研究工作60周年暨90寿辰座谈会,而且不遗余力地整理自己所保留的各种学术资料并将其捐赠给郑杭生先生和社会学研究所,其中就包括当年定县调查的部分材料。


重返定县赓续定县调查的学脉,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师生的使命和不懈追求。2003年,时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的郑杭生教授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华北农村80年变迁”,启动了“定县再调查”。该项目志在以李景汉先生的定县调查为基点,采用追踪调查的方式,从不同方面揭示定县80年的社会变迁。该轮调查前后持续6年,产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培养了10余名博士研究生。2014年11月9日,郑杭生先生不幸逝世。为了接续定县调查传统,深入总结前两次定县调查的成果,并揭示定县农村社会百年变迁的轨迹,从2015年开始,学校依托“双一流”专项经费支持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治理转型——河北定县农村百年演变的调查研究”项目,启动了新一轮的定县调查,由时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社会学学科带头人洪大用教授牵头,黄家亮副教授主持调查的日常工作。


由于这一机缘,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到定州开展田野调查,其中既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有本科生;既有本院学生,也有校内兄弟学院学生。多数时候是由项目组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集体调查,也有时候是由学生自行前往调查。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项目组还派出多批学生到定州各个部门、乡镇长时间开展实习和蹲点调查。我们要求,依托该项目撰写论文的硕士生至少需连续蹲点调查一个月,博士生至少需连续蹲点调查三个月。本书所收录的就是学生们在调查过程中所撰写的部分调研札记和调研报告。这些虽然不是完备意义上的学术作品,但贯穿其中的实事求是的学风和精益求精的品格与前两次定县调查是一脉相承的,从中也可以窥见定县追踪调查系列学术成果的生产过程。



当前,我国乡村社会正在经历着数千年未有之巨变。相对于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传统乡土社会,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无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在不断地发生过程中。学界对此已有大量的讨论。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呈现了世纪之交这一代青年学子眼中的乡村社会。


本书的作者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甚至有部分是00后。他们虽然阅世不深,也没有成熟学者那样的理论素养,但他们对乡村是充满好奇的,他们的思想是活跃的、眼光是敏锐的、视角是独特的,他们眼中的乡村是鲜活而充满青春气息的!这是他们这一代人所独有的。他们的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不少来自城市,从来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甚至从来没有到过农村;有的虽然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但没有到过北方的农村;从学历来看,有训练有素的博士生,有刚刚踏入学术门槛的硕士生,还有高年级的本科生。这些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年龄、不同学术素养、不同视角的青年学子对于同一田野地点的认识,共同构成了一幅当代乡村社会的拼图。将它们记录下来,对于了解乡村的变迁和现状是具有独特价值和特殊意义的。



本书也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近年来大力倡导的“田野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为大学教学改革特别是社会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留下了一份生动的记录。


田野调查是社会学相关专业的看家本领,也是中国社会学的优良传统,在田野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真实社会的认知能力是社会学人才培养的不二法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多地停留于从书斋、从数据中认识社会,掌握的理论越来越深奥、统计技能越来越高超、分析模型越来越精巧,却与真实社会越来越隔膜。作为中国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却不了解真实的中国社会、不理解中国的民情人心,对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缺乏关注的激情和能力,无疑是一件让人深感忧虑的事。


正是有感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诸种不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在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提出了“田野课堂”的教学理念。“田野课堂”的核心要义是瞄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封闭性、内演性、松散性、静态性等弊端,大力推进“田野课堂化、课堂田野化、田野与课堂有机翻转”,在开放环境中开展实境教学、搭建实战课堂。在此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到田野去,让学生把双脚踩进泥土里,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创新知识。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田野课堂教学,重新建立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校园与社会、教学与科研、教育与实践等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连接,有效整合各种教学场景和环节,形成富有生机活力的人才培养循环。


“田野课堂”理念提出后,在同行和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好的反响。事实上,“田野课堂”这一概念正是在总结定县调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定县调查也是“田野课堂”理念的生动诠释。从本书收录的文章中,读者可以看到学生们在“田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成长历程。其中,有进入田野之前的焦灼与忐忑,有初入田野时的兴奋与惶恐,有田野调查受阻时的沮丧与绝望,更有经过艰辛的田野之旅后诸种困惑迎刃而解、书本知识得以激活、思路得以打开、论文进展势如破竹的畅快淋漓!正如有学生在札记中所写的那样,“田野是美的”,美就美在在田野中的各种不期而遇,美就美在在各种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美就美在历经艰辛之后的痛快与收获!



本轮定县调查还在进行之中,目前的成果是丰富多样的。已经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有40余篇,已经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有9篇、硕士学位论文有20篇,还有各类调查报告数十篇。此外,我们在2019年还整理出版了六卷本300多万字的《李景汉文集》。本书是基于本轮定县调查而撰写的系列丛书之一。相对于严肃的学术论著来说,本书文字更加生动活泼,更有田野质感,更能反映现时代大学生们对乡村变迁的观察和理解,也更能直观地体现我们田野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模式。


从某种角度来看,本书也是无心插柳的产物。对习惯于学术写作的我们,一开始并没有出打算出这么一本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的学术札记,只是每次调查都要求学生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思想火花、及时总结田野中的感悟。时间一长,这种文章就很成规模了。将这些文章放在一起阅读时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幅不错的华北乡村图谱,很好地反映了转型中的华北乡村样貌。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也将越来越凸显。


将数百篇各种总结、札记、报告一一阅读、筛选、加工甚至重写,最终整理成书,是相当不容易的。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书稿分为“田野观察”、“方法自觉”、“田野感悟”和“专题报告”四个部分。“田野观察”部分选取的是学生们关于乡村各种现象、各类问题的观察札记,反映了他们眼中的乡村社会的变迁和样貌。“方法自觉”部分选取的文章主要体现学生们在田野调查中对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反思。田野调查是一个知识应用和创新的过程,在该部分可以看到田野对学生的书本知识的冲击。“田野感悟”部分选取的文章主要反映学生在田野调查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心路历程。田野调查不仅是完成一项科学研究,也是锻炼能力、磨炼意志、养成人格的过程,特别是学会与人相处之道的过程。“专题报告”部分选取的是四篇本科生社会实践报告,主题包括定县秧歌、农村医疗、农村法治、乡村教育等,这些问题都是李景汉先生在当年开展定县调查时就特别关注的。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收录的只是部分文章,由于篇幅等因素,还有不少同学的文章未能被收录,但它们同样精彩。


本书的出版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首先要感谢本轮定县调查的倡导者和主持人洪大用教授,他不仅主持了本轮调查的总体设计,还曾多次赴定州开展实地调查,在2018调离学校后仍然关心和指导定县调查的相关工作。本书的出版得到2022年“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的支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洪君宝、张琪琛、黄政、马颖、潘桐、陶雁柳、陈晓粤、丁悦、姜如璋、刘雯、朱欣琪等研究生在稿件校对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最需要感谢的是定州的领导和父老乡亲们。本书的编者之一黄家亮从学生时期就跟随郑杭生教授开展定县调查,最近十六年来每年都要去定州做深度的田野调查,从未间断,从2015年开始又带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赴定州调查,得到了定州干部和群众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帮助,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因为涉及的人太多,恕不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收入本书的各篇文章多属作者的啼声初试之作,不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带有浓郁青春气息的文字也是别具韵味的。“干字当头,野蛮生长;争取成功、准备失败”,是本书主编冯仕政教授在倡导田野课堂教学中时常告诫学生的。本书的出版也是这种无畏精神的体现,期待读者诸君能够包容并多提宝贵意见!


(节选自本书前言)



拓展阅读

新书 | 《中国社会心理学文选1919~2019》

新书 | 《在幻想的冰山下:欧美奇幻文学的故事世界和文本系统》

新书 | 《本土文化的他者:浮叶女的底层叙事》

新书 | 《消费文化中的名人与粉丝》

群·学新书 | 《女性主义视角的社会学导论》


扫码加入社群,

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


欲了解详情或购买

保存图片打开淘宝扫一扫


策划:lzh

编辑:lzh

审校:myx

封面:photo by 12019 on pixaba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