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Nice Book』 纳达夫·坎德尔《长江 》
Nadav Kander (born 1961 in Israel) createsimages in an age of radical change: in a series awarded the famed Prix Pictetin 2009, he photographed a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revolution. Traveling alongthe Yangtze River, he took serene pictures of people haplessly facingoverwhelming change. In these pictures, the river-China's main artery-becomes ametaphor of constant transformation. The tiny figure of a mother with a baby inher arms leans against a huge bridge piling, and one cannot help but wonder whatthe country will look like when this child is an adult. There are still tracesof the old China, for whose spirituality the river was important, but theidyllic old buildings and houseboats have been replaced by colossal newapartment complexes that emulate Western architecture. As Kander himself says:"China is a nation that appears to be severing its roots by destroying itspast in the wake of the sheer force of its moving 'forward' at such anastounding and unnatural pace. A people scarring their country, and a countryscarring its people."
纳达夫·坎德尔(Nadav Kander),1961年生于以色列,创造了一个剧变时代的图像。2009年,他获得了著名的PrixPictet摄影奖,他拍摄了一个正在变革的中国。他沿着长江旅行,拍下了人们面对势不可挡的变化而不幸的安详照片。在这些照片中,河流——中国的主要艺术——成为不断变化的隐喻。一个怀抱婴儿的母亲的小身影斜倚在一座巨大的桥墩上,人们不禁想知道,当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这里仍然有旧中国的痕迹,对他们来说,河流的灵性是重要的,但田园诗般的老建筑和船屋已经被模仿西方建筑的巨大的新公寓综合体所取代。正如坎德尔自己所说:“中国以如此惊人和不自然的速度‘前进’,其纯粹的力量似乎在摧毁自己的过去,这似乎在切断自己的根。”一个民族伤害了他们的国家,一个国家伤害了它的人民。
»»»»»» 一次对话
是什么吸引你来中国的?是什么促使您创建这个系列?
我想在中国拍照,因为那里的气候非常糟糕,人们以如此快的速度前进,试图模仿西方;我知道它会给我我想要的——那是一种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一种不舒服的关系。然后我选择了长江作为这样一个伟大隐喻的前提——但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会拍出漂亮的照片还是工业照片。我只是去了。
你的影像传达了孤独和怀旧的感觉;大自然和人都显得遥远而冷漠。你如何将这些情绪与现代城市和进步联系起来?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纪实摄影师,所以我对中国及其进步的评论并不重要。但我知道,《长江》系列成为了一份档案,当然它在社会学上也变得很重要,因为它拍摄于多年前。在整个系列中,你可以看到一种惊人的变化感;你不知道什么正在被摧毁,什么正在被建造。
有趣的是,你使用“冷”和“孤独”两个词,因为当中国人看到这部作品时,他们脑海中浮现的词是“相当浪漫”。非常有趣的是,真正描述内心状态的词汇——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关于内心状态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如此的不同,尤其是在东西方之间。
我发现忧郁和孤独真的很美。我并没有真正的计划,但这就是为什么我发现自己在中国,退一步,真正感觉到我是一个局外人,我是如此的明显。因此,这部作品显得孤独而稀少。中国各地流动的农民工数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乎和美国总人口一样多的人是外来务工人员,这很令人惊奇。
你对生活在长江沿岸的人们与他们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印象?
我想我不是很明白。很明显沿河有很多交通工具,但我不会说中文,我去那里的目的不是采访人们,了解这条河。我真正意识到的是,它在中国人的历史和思想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长江上有很多很多的诗歌,几乎都在民间传说中。这是一个国家的财富,所以在这方面它与他们有很大的联系。
你是否觉得你的照片中所反映出的超然感部分是由于我们人类和我们正在创造的现代世界之间的比例差距越来越大?
当然,我认为你说得很好。透纳(Turner)和卡斯帕·弗里德里希(Caspar Friedrich)、约翰·马丁( John Martin)等曾经把人画得非常渺小,与大自然的力量格格不入。在那些日子里,他们真的离开了教堂,所以大自然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虔诚的宗教。就我个人而言,我只是看着它,然后突然意识到,我是在把人变得非常渺小,与人类思想的巨大反差——人类的渺小和我们思想的巨大。
这种“人的渺小和我们思想的伟大”是否与中国特别相关?
当我注意到这一点时,它变得有意义了——这就是我如何变得幸福地工作的原因。我注意到我从人群中抽身,我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退一步来证明这一点,与人类的博大相比,人类变得渺小了,或者是我们思想的博大,我是说,它很有层次感——国家的庞大,中国人真的没有我们西方人的“个性”“自我”问题。我们所做的,他们并不都想成为——他们并非都在为个人民主而努力,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整体更满意。
我觉得(以我个人的感觉)整个项目着眼于中国,但中国是如此地效仿西方,我们真正看到的是一个试图成为西方的国家。所以我更关注人类而不是中国。
我对你的图像中笼罩着神秘的光线是非常喜欢的,而你解释它是雾霾造成的。在整个旅程中,你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它们的影响?
我认为这是我工作的基础。我通常发现一些非常平庸的东西,并赋予它们一种美丽的氛围,所以拍摄的可能是另一些非常丑陋的东西,但却是以一种非常美丽的方式存在。我想这就是我所做的;这似乎是我使用的一种方法。所以光对我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看到这种具有讽刺意味的美丽的光,你知道,穿过很污染的地方,对这个项目很有意义。我意识到了吗?我怀疑——我想当我看到它的时候,那是一种氛围,非常有氛围,就像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场景中。
《长江》系列的柔和色彩体现了中国画水墨的技法。这是对您在中国的停留和当地艺术技巧的一种反应吗?
不是的,有时候你在雾霾中行走,你不的不去拿中国画去做应景,但这不是我打算做的事情。这让我想起了很多技巧,我并没有因此受到启发,但这是一个明显的类比。
您将长江描述为“不断变化的隐喻”,你觉得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在这一系列的图像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在个人层面上?
对于不断变化的隐喻来自东方:只要你一转身,这条河就已经是另一个地方了。水已经流动了,所以不是同一条河。这就是隐喻所在;那只是一瞬间,一切都可以改变。一切都是循环的——你看着水经过,它蒸发了,然后变成一朵云,然后下雨,又变成一条河,所以一切都是循环的。这就是隐喻的来源。
“我在火车上碰到一个能说一些英语的男人,他知道我是从英格兰来的之后,情绪略有气愤地向我诉说,为什么我们必须要用毁坏旧的来建造新的,为什么我们要把一切拆毁来满足向前进的脚步。你们在英格兰,可以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闻到那时的气息,见到昔日的故人,而我或者我的周围,没有人可以这样。”所以我发现这种漂泊感是最大的变化,而不是身体上的变化。
但我真正感觉到的是,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并历史的伟大国家。当我想到美国,想到移民,想到那些从船上涌进美国的人。我不会对美国持消极态度,但这是一个有趣的国家,因为它是一个国家没有根,或者刚刚开始有根,但他们还不够老,真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跑来跑去爱尔兰和英格兰寻找他们的祖父住在哪里。
这就是中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他们实际上是在切断自己的根,变得更像一个新的国家,更像一个美国,尽管中国有如此古老的文明。这就是这个摄影项目的意义,这是最大的改变,我想这是一个相当好的答案!
你认为你从旅行中学到了什么?
我想我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和我在那里的感受,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
Page Count:188
ISBN: 9783 7757 2683 2
Publisher: HatjiCantz
Language: English
Dimensions: 28cmx 35cm
编辑 | 乔建东
more
...
点击图片即可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