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小升初面试中那些“奇怪的考题”,到底在考什么? | 一石研究院
幼升小、小升初的面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非知识性的“奇怪”考题,而这些考题通常是决定孩子能否入学的关键。
在2016年的“一石研究院”的最后一篇文章中,杨院长根据自身带娃面试的经验为大家解析这些学校最看重孩子身上的什么特点,并再聊一聊我们和您说了一年的“学习力”。
”
又到了年末升学季,许多朋友来向我请教幼升小和小升初的经验,毕竟我这两年才带娃陆续经历过这样的升学面试。当时面试了好几所学校,其中——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当然都是孩子回来陈述的)的幼升小考题是:
---带学生走过一条走廊后,让孩子们在一间教室做游戏,老师问孩子们:谁记得刚才那条走廊墙壁是什么颜色的?
---将孩子六个人一组分成两组,每人手上一辆小汽车对着开,既要给对方设置障碍又要开到对岸,谁先到谁赢。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小升初面试题是:
---先口试再笔试,口试时每个人单独进教室与老师面谈,当时我儿子被问到的是:“你进校门时,注意到了什么?为什么它会引起你的注意?”
---另一所学校的口试,是让孩子们分成若干组,到不同的教室去上课,家长们可以旁听,有几位管教务的老师在后面给孩子的上课情况评分。(这个我参与了,所以,的确觉得,通过真实的上课,孩子会不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是否有积极的回应等情况都一目了然。)
相信大家看了这几道题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会对这样的题目印象深刻了吧,因为能够出这样非知识性考题的学校,也的确是令我们心仪的学校。
选拔目标
非知识技能
上学后,我私下里问了这其中一所学校的校长,学校的选拔目标到底是什么?他回答:
当然是选出有潜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学校都是希望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我们不会因为你客观题分数高就选你。毕竟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他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书本知识上势必会耽误学其他东西、以及积累生活经验的时间。
所以,我们在选拔孩子的时候,更看重的是孩子对于许多开放性问题的反应和思路。
另外,在试听课上是否回答正确是次要的,能否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才是重要的。
这令我想起可汗学院的创办者萨尔曼·可汗说的话:“未来世界是不确定的,因此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可汗学院的创办者萨尔曼·可汗
---观察力、注意力
“老师问孩子们谁记得刚才走过的走廊墙壁颜色”不是考核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是否是色盲,而是想知道哪个孩子到了陌生环境里还能保持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
---团队合作
“让孩子们玩小汽车”不是为了放松情绪,而是想看看孩子们在最放松的状态下的表现:有没有团队合作能力,是不是会自己想办法、动脑筋去赢得比赛。
---记忆力、逻辑分析能力
“问孩子在进校门时注意到了什么?为什么?”可以说是考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也可以说是在考孩子的应变能力、逻辑分析能力。
---探索能力
让孩子随堂上课看他们的反应,则是看孩子是否有好奇心,有没有跟随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而所有这些学校特别希望测试出来的能力,都被我们称为非知识技能,甚至可以称为非智商因素。
02广义学习能力
更能成就孩子
这些是广义的学习能力,因为学习不仅仅包括学习知识、学习技能,一切可以形成肌肉记忆或者神经记忆的过程都可以被称为“学习”。而我们认为:这种非知识性的学习能力,才更能够成就孩子。
有这样一个绝佳的例子可能大家都听过:
英国翰瑞公司开出非常优厚的条件招聘发报员,要求只有一个——精通国际通用的莫尔斯密码系统。许多专业人士前来应聘,都被安排在一间非常吵闹、并播放着嘈杂音乐的大厅里排队等候人事经理的召唤。
有位迟到的年轻人进来后就排在了队伍的末尾,可是不一会儿他就径直走入了人事经理面试的小房间,并且立即被录用了。当等待已久的面试者们群情愤怒的时候,人事经理却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大厅里持续播放的嘈杂音乐就是一直在用莫尔斯密码的电波告诉大家:“谁听懂了这段电波,就请直接进入到面试房间中来。”…….
当所有人都学过同样的内容时,靠什么能够胜出?当然靠的是非知识技能。这个抗干扰能力最强的年轻人显然是具备了比其他人更高一筹的能力,在学习新事物方面、接受新挑战方面也就独具潜能。
幼儿园小学化
超前学习后患无穷
我们“一石研究院”这一年来苦口婆心地讲述学习力,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这个能力的重要性。
可惜的是,由于我们看到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赢家往往是那些看起来好像非常聪明的人,所以,希望孩子拥有美好前程的父母对孩子的智力也就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把孩子的大脑发育看作是奥运会比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每个阶段都领先于其他人,孩子对于这样的父母更像是荣誉奖章,被过度培养着。
幼儿园小学化,已经在中国成为很普遍的现象。有的家长说,“我其实也不指望孩子比别的孩子好,就是想让他早点适应学校,让老师给做做规矩。”
可是,让孩子超前学习,就真的能够达到适应学校的目的吗?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1
2006年在我国第一次大规模进行注意力调查时,针对北、上、广等8个城市的2000多名大中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比例达50%以上。
2
2010年左右对于上海1000多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48.53%的家长反映孩子具有学习、做事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现象。
3
根据2015年上海市30所学校,近2000名一、二年级各科任课老师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将近34.3%的学生有较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将近60%的一年级学生有入学后的学习适应性困难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问题2006年存在于疲劳过度的大中学生身上,2010年是中小学生,到了2015年,直接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这说明了什么?
注意力是学习能力的执行层面最重要的能力,如果连注意力都没有,还谈什么学习?
超前学习,使得孩子上课不再有好奇心,久而久之,推动孩子探索的原动力就没有了;
过度培养,直接损害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在父母高压追求高成绩的韩国,青少年自杀,已经成为继交通事故后的第二大死因。
好奇心丧失
大脑受损
身心健康受损
自杀
越来越多的脑科学研究人员证明:“大脑最看重的是生存,而不是学习。”所以,在单一的以成绩为导向的压力下,会令大脑因感觉到“不安全”而遭到严重损害。孩子在达不到父母要求时选择自杀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们的大脑感觉生存环境不安全了。
提高学习能力
是一辈子的事
《纽约时报周刊》的资深编辑保罗.图赫(Paul Tough)在《性格的力量》中写道:“人类智商的发育在8岁左右会完全停止。但是,即便是在进入青春期、甚至是成年阶段之后,执行功能以及应对压力和控制强烈情绪的能力依旧可以继续完善,而且有可能会出现明显改善。”
如果真如他所说,智商发育在8岁左右停止,那么,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带领我们前行、成就自己的是非智力因素。
伦敦皇家学会发表的报告也证明了“神经的可塑性”,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终身学习者。
诺贝尔奖得主,神经系统科学家埃里克·理查德·坎德尔(Eric R. Kandel)在其著作《寻找回忆》(In Search of Memory)中提出,学习实际上是组成大脑的神经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某个细胞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个细胞就会生长。学习过程带动的神经元越多,学习的记忆就越生动,记忆的时间也就越长。整个过程与我们锻炼肌肉的过程大同小异。
由此可知,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锻炼的过程:
首先,有意愿获取信息;
其次,自己动脑来整理信息,总结规律;
第三,经过长期总结、探索规律的锻炼,最终内化为自己接受新事物、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另外,动脑提升学习能力的锻炼与体育运动类似,也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
一石研究院与学习力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一石研究院这一年来从《为什么要做一石研究院》开始,陆续发文:
《没有学习能力,考上再好的学校也白搭》,深度解读了掌握学习能力才是以不变应万变之道;
《记忆力》、《注意力》介绍了提升学习力的两个执行层面的能力;
《保护思维比超前学习更重要》、《翻转课堂》等文介绍了提升学习力的方法。
我们认为
独立思考力是学习能力提升的核心;
专注力与记忆力是构成学习能力的基础部件;
好奇心是推动学习能力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由于学习能力必须是一个自我升级的过程。所以对于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体验式学习——
比如体育运动、各种参与性的活动等;
当然最离不开的,还是游戏!玩游戏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生提升学习力最好的方式。
因此,今年4月以来,我们的一石研究院共分享了近40个切实可行的、辅导家长施教于无形的小课件(我们称它为“小菜谱”),这些课件的内容都是以故事、知识点为载体,以游戏或者表演等体验式学习的形式展现出来,目标都是提升孩子动脑思考的能力,并能够顺带培养专注力和记忆力,让孩子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中更好地成长。
我们研究能够提升学习能力的活动,不论是以学科为载体,还是以游戏、活动为载体,都衷心希望:通过提升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习成绩,让孩子们有个快乐童年的同时,使家长也能体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其实是与学习成绩正相关的,并使每个人都有信心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
输入“一石研究院”见更多本栏目精彩文章。
一石研究院
由“爸爸真棒”联合创始人杨捷主持,杨捷在大学任职过也曾在德国创办过双语早教班,本栏目致力于提升孩子学习能力,帮助孩子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以期培养“终身学习者”。
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教育平台
聚焦国际化教育和学习力研究
点击菜单栏,阅读我们为您精选的专栏文章;
或回复以下关键词找到您需要的:
国际教育 | 学习力 | 在美国 | 他山石 | 爸爸说
优学习 | 好习惯 | 特会玩 | 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