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板「壳价」 劲劈五成,创业板壳股无人要
来源 | 东网
香港证监会及香港交易所(00388)严打「啤壳」活动,同时中美爆发贸易战及内地银根紧绌,连累近年「壳股」大劈价!有券商表示,今年上半年主板「壳价」曾经跌至约3亿至逾4亿元,较高峰期「缩水」最多超过一半。不过,随着市况好转,最近主板「壳价」略为回稳,而内地启动科创板,更有可能成为「壳主」新出路。
投资银行界指,主板「壳价」再跌空间不大,因主板上市的成本已要5亿元,若买家以这个价格买入,可以说是超值。对于有「壳价」低于其资产净值,又或大幅偏离市价,他推测其中一个原因可能部分是「壳花」,即「金主」于相关「壳股」上市前已垫支所需费用,日后正式易手时,要从「壳价」扣回相关支出。
其次,计入资产净值的资产,除非是现金或是一些收租物业及可发展物业,否则可能根本不值钱,以致「壳价」低于资产净值,有时买方甚至会要求将相关本业售回原有股东。
壳主或私有化,转投沪科创板
香港投资者学会主席谭绍兴表示,不可以单纯看「壳价」,部分低于其资产净值,可能是有关公司尚有其他潜在负债或问题存在,又或是被监管机构「盯得很紧」,部分「惊青」壳主忧虑公司因业务不足而被港交所除牌,所以愿意「大平卖」。
他又表示,监管机构严厉打击「啤壳」活动,同时中美爆发贸易战及内地市场资金紧绌,上半年「壳价」确实较差,但部分「干净」的主板「靓壳」,「壳价」依然企硬5亿至6亿元。尽管目前「壳股」买家的议价能力依然较「壳主」高,但随着内地启动科创板,部分香港「壳价」估值有望被推高,个别有实力的「壳主」,甚至可能会考虑将在港上市公司私有化,然后再到内地科创板上市。
博大金融控股非执行主席温天纳表示,根据主板《上市规则》第十七项应用指引,因未能维持足够业务运作或资产的主板公司,分分钟有机会被纳入除牌程序,加上收紧注资审批,「要拣啱个壳都唔容易!」而且,现时市场有超过100只「壳花」,要全部消化之后,「壳价」才可望企稳。
创业板壳股无人要,1亿都嫌贵
他又称,现时主板「壳股」叫价已回落至4亿到5亿元,实际获承接可能再低1亿至2亿元,比起高峰期时7亿至8亿元,已低一大截。再者,自港交所取消创业板转主板简易申请程序后,创业板不再是转主板的「踏脚石」,连累其「壳价」急挫,而且乏人问津。他笑言:「以前创仔(创业板)壳价高峰期时有4亿至5亿元,依家跌到1亿至2亿元,甚至1亿元都嫌多,无人要!」
根据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已进入第十七项应用指引且停牌3个月或以上的主板公司数目达22家。此外,若主板公司连续停牌18个月或创业板公司连续停牌12个月,港交所可取消有关公司上市地位,港交所亦可视乎个别停牌公司具体情况,随时刊发除牌通知,给有关停牌公司一个时间较短的指定期限,表明如上市公司未能在该指定时间内复牌,港交所有权将其除牌。
「壳股」的几种买卖形式
「卖壳」即出售公司上市地位,「壳价」则是买卖公司上市地位价格。若「卖壳」交易单纯是全面收购方式进行,只需将每股收购价减公司每股资产净值,再乘以有关公司总发行股数,便得出有关「壳价」。
假设某「壳股」的每股收购价为0.4元,其每股资产净值为0.1元,以相关公司已发行股数12亿股计算,其「壳价」大约是3.6亿元。
其实买卖壳形式多样,部分是「金主」与某些公司「倾掂数」,由「金主」打本替相关公司筹办上市,但公司承诺上市后一段时间将上市地位售回「金主」,即所谓「壳花」,与买楼花相似。
若暗手卖壳则可透过多种财技进行,普遍是控股股东透过抵押股份进行。如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权的大股东,向有兴趣买壳的「金主」借一大笔钱,并以股份作抵押,表面上仍持有控制性股权,但实际上股票已由「金主」控制,最后原有股东不偿还贷款,「金主」顺理成章取得抵押股份。
另一种较常见的卖壳方法,是持有上市公司75%股权的大股东,透过配股形式将所持51%股权平均分配予十一名买方的「人头」,由于每名「人头」持股不超过5%,故不用披露,而原有股东表面上仍是持有公司25%股权的大股东,但控股权实际上已落入「新主」手上。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可供搜索、查阅,敬请浏览:www.ryanbencapital.com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拒绝的39个案例汇总(2013-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