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海之南 木秀于林——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10)

2017-02-28 阿康 图说老电影

 我不知道,一个人要经历多少苦痛才算历尽磨难?一个人要遭遇多少挫折才叫百折不挠?一个人要承担多少清贫才能修成正果?一个人要忍受多少孤独才可抵达彼岸?

苦痛、挫折、清贫、孤独……这就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承受的一切吗?而南林,正是承受了这一切的一个执着而伟大的科学家。这个带点殉道者色彩的科学家,在王心刚的演绎下,带着不经意的触动,留存于我们记忆的天空。



南林是王心刚银幕生涯中第一个不带军人特质的艺术形象,也是王心刚饰演的角色中年龄跨度最大的一个艺术形象。影片《绿海天涯》中的南林,为了建立理想中的植物王国,奔波于绿海天涯,他的付出,已不是用执着可以形容的了。透过这个角色,我仿佛看到先生当时的创作心境。很难找到这部影片的拍摄花絮,但从影片来看,许多镜头是在原始森林里拍摄的,当时的拍摄一定是艰险的,相信先生也同南林一样,经历了山高林密的绿海莽莽、横空穿越的过河索道、变化莫测的高山气候……在经历了那场文化浩劫之后,步入中年的王心刚一定特别珍惜难能可贵的演出机会,置艰难困苦于不顾,以他惯有的认真严谨,为我们带来这个不一样的角色。



影片是根据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的事迹改编的,蔡希陶发现了橡胶树和宜林地的线索,证实了我国有适宜橡胶栽培生长的地区,结束了中国无橡胶宜林地的历史。蔡希陶的事迹本身有着一定的传奇色彩,但也许是文革结束不久,创作上还是有一些羁绊,影片在情节编排、人物性格、表现手法上都比较一般,整个故事没有什么特别的高潮,基本上就是平铺直叙,有些台词不太生活化,这些都会影响角色的感染力。影片初看时很平常,甚至觉得有点平淡。站在今天的角度看,《绿海天涯》并没有达到一个想象中的高度。但是,在细细的品味中,我还是被片中的一些细节打动了。无论影片的整体水平如何,南林都应该是王心刚中年时期一个标志性角色。在这部影片里,他基本摈弃了身上的军人气质,成功转型演绎了一位知识分子,这为他后来在《伤逝》里的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狭义地认为:因为有了南林,才会有了后来的涓生。



也许是王心刚身上军人的烙印太深,也许是我们习惯了他飒爽英武的军人形象,南林乍一出场,让我有些恍惚。角色的学者气质与演员的军人气质交织在一起,我不知道究竟是在看南林还是看先生。但随着剧情的深入,这种恍惚逐渐的减弱,及至消失,在我眼中,硬朗英武的王心刚蝉蜕为为科学献身的学者,一个执着、清贫、孤独的知识分子。



南林是执着的,历经别妻丧子的哀伤、土匪掳掠的磨难、标本被盗的痛心、贫困潦倒的落魄……但他始终矢志不移,执着于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分类,执着于植物群落的研究与建立,执着于植物志的整理与撰写。

南林是清贫的,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没有科研经费,靠着导师丘焕生先生的筹资,靠着自己的积攒,靠着妻子变卖家传古琴凑齐经费,他一次又一次踏上考察的旅途。一路上还要经历官匪的勒索掠夺,但他仍然坚持于植物的考察与研究。即使自己种花、种菜苦熬度日,也不卖掉用心血采集来的珍贵的植物标本。

南林是孤独的,为了采集植物标本,离开新婚燕尔的妻子,离开怀有身孕的妻子,行走在莽莽林海中,忍受着艰辛的环境、疾病的折磨。正如歌中唱道:“林海无边哟树冠蔽苍天,驿道上来了啊孤独的采花汉。采花汉啊采花汉,林莽莽啊水漫漫,可别去山那边,山那边有官匪有瘴烟;可别去山那边,荒林茫茫无人烟。”但是,他依然前行,依然跋涉,依然采撷。

非常喜欢伴随这歌声的一个远镜头:南林孤身一人手牵一马,行走在莽莽林海,镜头越拉越远,人和马的身影也越来越小,最后融化于莽莽绿海之中。意味深远啊——



南林始一出场,头戴白色太阳帽,身穿咖啡色小西领便衫,肩背双带登山包,斜挎黑色皮质小包,足蹬咖啡色长统马靴,这副行头,在今日看来也是非常时尚的。这样的扮相,再加上过河索道,一下子就把人物推上聚焦点。



纵观全片,南林的服装竟有十几套之多,有衬衣、长袍、中式对衫、西装、中山装、毛衣、便装……衬衣有短袖、长袖,毛衣有背心、开衫,便装有小开领、夹克。可以说,这部影片是王心刚在一部电影里着装最多的一个,服装很好地衬托了南林的处境与风采。比如,那套黑色中山装,突出了南林青年时的瘦削;又如,南林与妻子在月下谈心,身穿白色衬衣,外套湖蓝色的毛背心,特别表现出一种学者的斯文与睿智。服装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王心刚完成了对人物的塑造,但更主要的还是王心刚抓住了南林执着的内核,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演,表现了南林既痴爱沉迷植物研究,又深含眷眷柔情的性格。



看着他被土匪掳掠的悲惨落魄、拖着板车的土气装扮,我心里似乎一时的难以接受。特别是南林被迫给土匪做苦工那一段,头发硕长、胡子拉茬、衣衫褴褛、满身疲惫的南林,背着沉重的麻袋,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他在山路旁看见一种植物,习惯性的蹲下身去采撷,却遭到土匪的呵斥。看着他那么无奈不舍地离开,那么佝偻着身子艰难的行走,让我特别不忍心观看。但这种落难惨苦的憔悴疲惫,恰恰就是南林在那一特定环境下的真实呈现。此时的王心刚,不再是那个帅气果断的张敏、历练儒雅的洪常青、坚韧持重的杨晓冬了,此时此刻,他是被苦难煎熬、风餐露宿却依然执着的南林!

只是,感觉那个头套假了一点。谁让先生生活中是个军人,他恐怕一辈子也没留过那么长的头发,所以那段戏就只好戴头套了。(呵呵,猜滴,权当一个小花絮吧~~~~~)



影片中的南林,从二十五、六岁出场,到影片结束时五十多岁,年龄跨度近三十年,这在王心刚以往的角色里是绝无仅有的,这对他是一个挑战(《大河奔流》里的秦云飞也有年龄跨度,但秦云飞仍然是个军人角色,而且戏份很少,年龄跨度也远没有南林大)。从扮相上来看,南林的青年形象还比较自然,这要得益于王心刚良好的形体。有一场戏印象特别深,南林在冬夜的北平城,走在胡同的雪地里,他围了一条降红色长围巾,着一身黑色中山装,非常瘦削、挺板,很有青年人的朝气(奇怪的是,一年后王心刚拍摄的《伤逝》、《知音》,虽然也还是很挺板,但已然没有这样瘦削的身型了,这是后话)。影片中间表现的是南林的中年时期,这个阶段因与王心刚本人的年龄相近,演绎起来自然是驾御自如,无可挑剔的。这也是王心刚中年时期唯一一个同年龄段的角色了。而老年阶段的南林戏份并不太多,但我感觉化妆及表演都略显生硬了些。

我一直觉得特别的惋惜,中年是男演员最成熟最睿智最辉煌的年龄,但先生在这个年龄段里,竟然没能得到一个完全和他本人年龄相吻合的角色,以至我们无法看到王心刚尽情挥洒人到中年的成熟与睿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值得高兴的是,在《绿海天涯》里,我们看到另一对二王组合:王心刚与王馥荔,这大概是与王心刚搭档的最温馨的组合了。事实上,王馥荔的表演的确不错,她扮演的李敏淑,美丽、温柔、善良、贤惠,很好地衬托了南林这个人物。而且,王馥荔与王心刚的情感戏非常自然、默契、温馨,没有丝毫的做作感。



为了支持南林去西南边疆考察,年青的敏淑毅然决定与南林结婚,用坚贞的爱情支持南林的行动。这场戏中,王馥荔把敏淑的善解人意、温雅贤淑表现得非常到位。火红的喜字红烛,温暖着北平的冬夜,也温暖着南林的心。古筝一曲,用心灵弹奏,表达了敏淑对南林的依恋与深情,也表达了她内心的坚强。我是外行,但感觉王馥荔弹琴的手法与姿势都满像专业人士的。




南林去云南采集植物标本,被土匪掳掠,九死一生后回到花城,与敏淑团圆,俩人有了一段难得的温馨时光。月夜里,窗前一盆米子兰,淡淡散香。敏淑似小鸟依人,恬静地倚靠着南林,南林拥揽着敏淑,俩人互诉离别之情,憧憬美好未来。月光如水,才子佳人,一幅多么美丽、温馨、温情的画面。这样的镜头,在王心刚的影片里,实在是太珍贵了。



丘焕生去世的那一场戏,王心刚与王馥荔的表演相得益彰,互动互和。一个眼神,一个背影,一段独白,一段古筝。特别是那段古筝曲,先是沉缓、静谧的忧伤,突然一个停顿,接着是疾风骤雨般的狂澜,琴弦崩断,音乐戛然而止。这时,两人的眼神、语气、动作的沉缓都非常契合,将南林与敏淑的互慰互谅表现得恰如其分。



江边告别也是非常感人的一个场景。敏淑变卖了家传古琴,又一次将自己的爱人送上考察的孤旅。敏淑的离别情也被王馥荔表现的非常有层次。她先是平静地和南林道别,又羞涩而略带甜蜜地告诉南林孩子的事情,然后果决地支持南林的离去。南林被敏淑打断的那一声“那……”,特别显得孩子气,与敏淑的坚定形成一个对比反差。竹篙一点,帆船离岸,俩人相向无语,离愁牵肠。《采花汉》的主题曲又响起,幽幽倾诉,强忍忧伤的敏淑,望着载着南林的帆船渐行渐远,泪水终于滑落。江面上波光粼粼,只留一帆孤影。这时,观众的心,也随着敏淑担忧思念的目光,飘向渺渺未来。



 而江边悼念那个情景,却是令人感伤的。为了考察研究植物群落,南林离开了怀有身孕的妻子,将生活的孤独与负重留给妻子独自承受,以至于她为了保护植物标本,过早离世。夜色茫茫,胡子拉茬的南林,带着基诺族小姑娘敏卡,伫立江边。想起他临走时,敏淑含羞告诉他,等他回来,会有两个人来接他。眼前江水依旧,伊人已去,怎不令人唏嘘。这时的南林,满面沧桑,眼中嚼泪,隐而未落,悲而不发,却将南林内心的悲痛推向极致。回到空旷的屋内,窗前的米子兰已经枯萎,徒留下爱人的气息,一张两人的合影记录着逝去的时光。特别是在不谐世事的敏卡连问南林两个问题“谁给咱们生火塘、做饭”、“谁给我们缝衣服”时,听到南林用心痛而爱怜的口吻回答着“我给你生火塘、烧饭”、“我给你缝衣服”,那种心酸心痛的感觉真是无以复加。这里,没有较大的肢体动作,王心刚用凝重的嗓音,传神的表情,将南林的哀痛之情表现得非常真实与细腻,给观众留下挥之不去的深深隐痛,更在心中为敏淑洒下一掬悲伤之泪。



这部影片其实写了南林的两段爱情,一段是详写,他与妻子敏淑的爱情用了许多情节及细节来表现;另一段是略写,他与学生周芳的爱情则是点到为止,非常含蓄,只用窗前的一盆米子兰暗喻。周芳借工作调动之事试探南林,但南林却没明白过来,还特别高兴地鼓励周芳去新的工作岗位。周芳一句轻语“南先生,您真是一个植物学家,心里只有草木”,将她内心里的爱意与失落隐含地表达出来。米子兰在影片中成了爱情的象征,敏淑在时,精心护养着一盆米子兰,敏淑去了,窗前的米子兰也枯死了。而有心的周芳,又重新护养了一盆米子兰,她正是通过米子兰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当南林站在窗前的米子兰旁,听着周芳关于米子兰的话,终于明白了周芳的话外之音。他木呐呐地刚回了一句“我觉得、我的意思是,我们这儿很需要你”,俩人的情感发展,就被匆匆赶来的张永田的呼唤打断了(这是最中国式的表现手法)。南林那个羞涩木呐的表情感觉很不自然哦,但却歪打正着地表现了人物当时的心态。



汤化达饰演的丘焕生也很不错,丝毫看不出《南征北战》里政委的影子。他那句“怎么样,菜把式,买卖不错吧”,看似不经意的调侃,实际上是点出了当时的科学家生活拮据的窘境,同时也引出周芳这个人物。



大家发现没有,这个戏可是美女扎堆啊——王馥荔、朱曼芳、吴海燕、杨丽萍,她们各具不同的美丽与风采,也成为影片中一道亮丽的景色。影片穿插表现了南林与基诺族小姑娘敏卡的父女情、与丘焕生先生的师生情、与淑敏的夫妻情,这些人性化的细节刻画,在刚刚结束文革的那两年,还是比较超前的,大概也只有“洋派开放”的上影厂才敢这样表现吧。

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先生的几个非军人形象,都不是在八一厂拍摄的。他的两部巅峰之作——《红色娘子军》与《知音》也不是在八一厂拍摄的。前者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后者是北京电影制片厂,不知这是不是一种遗憾呐。



南林,史上最帅的植物学家,历尽孤独、艰辛、磨难,终于实现了梦想,建立起人工植物群落试验基地。他是莽莽林中的一株秀木,把一抹鲜亮的纯绿,融进绿海天涯。在塑造南林这个艺术形象的过程中,王心刚让自己融进绿色的海洋里,融进南林的灵魂里,也把南林这个植物学家融进我们心中的一片蓝天里。 


(写于 2007-06-08)




《绿海天涯》插曲:忧郁的采花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187i2cg4a&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相关阅读

穿越时光  记忆永恒|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1)

牧人之子 赤胆诚心——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2)

电波点点 独上危楼——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3)

勐垅沙畔 春风杨柳——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4)

海鹰腾飞 水天空阔——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5)

红色传奇 常青不朽(上)——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6)

红色传奇 常青不朽(中)——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6)

红色传奇 常青不朽(下)——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6)

古城谍影 玉树临风(上)——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7)

古城谍影 玉树临风(下)——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7)

秘密图纸 绿叶红花——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8)

侦察精兵 锐不可当——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9)

编辑:阿康


图说老电影|关注我  温暖你

以图文形式  诠释老电影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欢迎关注姊妹号:影视剧评


影视剧评|以我眼  观你剧

当代影视作品剧评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