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场直击】袁桂林:教育是一个百年工程,校长的规划不能功利化

2016-12-23 校长派 校长派
点击上方“校长派”可订阅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教授袁桂林

袁桂林

教育是一个百年工程。百年树人,校长应该长远地规划学校,不能功利化!


12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教授袁桂林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了2016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创新教育分论坛。

 

论坛上,袁教授阐述了他对目前教育创新和核心素养的看法,同时,针对目前学校热衷开展的“特色学校”建设,袁桂林也指出:学校特色建设是百年工程,要把链条放长远,要关注学生毕业后五年、十年、二十年后的发展情况。

 

以下内容根据袁桂林部分口述整理而成。

 

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

的创新发展不是今天提出来的,上个世纪甚至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思想。


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创新,落实到个人身上无非有两种模式:

 

一个人有天赋,后天也有很多机遇,甚至有些偶然事件激发了他的创新思维,并有了长足的发展,进而获得了很高的成就,这是一种模式。

 

还有一种,是常规稳步的发展。在学校或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有兴趣作动机,有意志品质和能力的参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强化,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样坚持下来,就容易出现创新。

 

所以,出现创新无非是这两种模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都是后一种情况。

 

作为教育者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的兴趣志向,让他们在学校获得充分的发展,另外要培养孩子坚韧的道德品质、意志品质,才能实现创新。

 

课程横竖联系是核心素养时代的要求



核心素养时代,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下的学校已经表现出了课程融合的趋势,所以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信息化之初,就有STS教育(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教育)这样的概念,也就是把科学、技术、社会进行整合。

 

最近几年出现了STEAM,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整合。上个月,STEAM在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了16所学校,2017年很快就要建设正式的联谊组织,推动STEAM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核心素养时代的标志。


STEAM在国际上流行了很多年,美国的初、高中都有STEAM联盟和排行,但STEAM不仅限于美国。STEAM在中国可以说是姗姗来迟,但是这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点:没有边界束缚,科学、技术、艺术等很多东西都被融合到了一起。


我们现在的核心素养是从人的主体来看的,不是从学科课程的概念来看的,我们不应该说哪个素养对应哪个课程,它对应的是整个知识体系,要融合、整合、综合、打破边界才能实现相应的素养要求。


人员的类型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也不是单一的,因此,建立在STEAM和STS教育之上的特殊人才,应该是某个行业的专家,或者某个领域的专家,而不是某个学科的。


对老师的启发:


横向联系:老师备课要拓展,不能仅仅拿着一本教材,还要看同时期学生们在学什么课程,建立横向联系,进行学科间的融合。


纵向联系:纵向也要打开,不能因为自己是初中老师,就忽视其他学段的知识,小学学了什么,高中要学什么,老师都要有了解。


学校的大学科概念,以及设计的项目、开展的活动,都要进行综合,活动和项目不应该是对应一个学科的,应该是全方位的。


学校特色教育要从长远角度来看


关于学校的特色,不同学段要拿出更有力的证明。

 

学校的特色不是现在正在做什么,而是当培养的学生以后走向社会,他们所反馈的信息是否跟学校培养的过程相互融洽、相互印证,这样才能证明学校的培养方式是否有效。


但是小学可能面临的问题是,学生日后还会接受初中、高中的教育,因此在这个学段主要以活动为主,用活动本身的效果证明学校的特色。


学校不仅要用活动,还要用活动的效果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证明学校的特色。


总而言之,学校的特色链条要看得更长远一些,高考入学成绩不能证明什么,要看学生到大学后发展的后劲如何、品行如何、是否被退学。学校不能只关注入学通知书,而不关注学校培养了多少被退回来的学生。链条放长一些,校友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的反馈信息,才能证明学校的特色。


教育是一个百年工程。百年树人,校长应该长远地规划学校,不能功利化!

 

现场直击


【现场直击】顾明远: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

【现场直击】石国鹏:核心素养时代,培养幸福的普通人是我们脚下的路

【现场直击】杜毓贞:中学科技教育最重要的,是保护和鼓励每一个孩子

【现场直击】于伟:在“率性”中传承、思考、发展

【现场直击】魏锐:如何取走名校的“科学教育经”?

【现场直击】吴晗清:核心素养时代“人”的核心素养

| 校长派王乙琨整理编辑

| 来源:校长派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