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之旅再回首】学校的特色改革,如何真正让学校师生受益?
学校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当各个学校都喊出学校“特色”的时候,我们如何找到那份能真正让校长、教师和学生们受益的特色?
12月16日,2016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特色学校分论坛上,有一群教育人,在这样迷乱的时代,他们依旧保持冷静思考,在他们的领导或指导下,学校不止构建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也锻造出了特色校园品牌。
专家
点评
▲教育学部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楚江亭
现在中国各地很多老师倦怠,校长说没办法,老师倦怠,一个月给他涨两千快钱还倦怠。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各行各业的老师职业的人都会有一些倦怠,千万不要觉得老师怎么会倦怠。
我曾经在调研了部队、企业、工厂等一系列的部门之后画过一个曲线图,一个人前五年工作都不倦怠,都是上进的;5-10年,逐步倦怠;10-15年是人生最倦怠的时期,15-20年倦怠期,20年以后不倦怠了,快退休了。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校长一定要引领老师。学校教师产生倦怠问题一定是学校没有做到很好的引领。怎么引领?现在很多校长都有顶层设计和思路。但有了理念和校训之后应该先搁置,然后转过头来踏进课堂,一定要让课堂变得自主、高效。
一个校长如果长期不进教室,一定会走偏。校长一定要高度关注教育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在课堂当中,我不倡导校长上课,但校长应该常听课,会听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
学校创新、变革、特色发展,到底应该怎么做?我给大家建议三个字——形、神、魂。
“形”是表面的,甚至形式化的东西,仅仅是简单的一个特征上的差别而已。而“神”,就要想想这套做法怎么来架构,有没有特定的一套规则体系,或者这套校本课程有没有一个开发程序、步骤,甚至特殊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偶尔要想想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什么,表现形式上面有没有一个体系和结构,甚至是有没有能够产生出炫的效果的一种表现形式,以达到一种多彩的高度,这是所谓的神。
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字叫做“魂”。能不能从表面的一些形式上,探寻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能不能从审美角度来反思和批判所有做法、观念、原则、模式,这就需要从魂的角度思考。
校长
发言
▲石油附中校长孙玉柱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人逐渐将铁人精神遗忘在历史的风尘当中,然而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始终坚定不移高举着铁人精神的大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人艰难不断地前行,在发展当中不断地探索。
因为铁人精神不仅是60年代石油人的精神理想,更是浓缩着一种爱国主义、忘我拼搏、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民族气概,也是学校立德树人之根本。
▲山东潍坊四中校长韩忠玉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切莫迷失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基础教育的工作重心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今是一个教育改革百花齐放、群星璀璨的时代,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况下,教育管理者一定要冷静的思考,冷静冷静再冷静。
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育思潮、教育理论、教育模式上切不可盲目地跟风,好的方面可以借鉴,不可以复制。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山东北海学校校长汤善香
很多学校都在做文化立校,但是不一定成就于此,为什么?因为我们做文化很容易成为务虚,成为功利化、形式化,没有走到更深处。仅有外显一大堆内容挂在墙上、写在墙上、说在嘴上,这些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
真正的文化应该实现内化,实现校园文化价值引领的关键环节是内化。而文化的内化要抓住两个重要载体,那就是课程和课堂。
▲陕西曲江南湖小学校长穆怀宇
我们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要尊重一些常识。常识是什么?常识就是每个学校最终一定有自己的特色,常识就是我们办学,先办教育后办学,办学核心是办教育、办学校,不是把学校打造成名校,这是客观结果,最终别人给予的。
乐学并不意味着学习不辛苦。乐学是以兴趣为前提,引导孩子做一件事情,让他们对学科体系产生兴趣,通过兴趣,通过我们的课堂、工具、教学手段进行改变和创新。
课堂的改变与创新,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兴趣发生自主性的学习,主动地去学习,然后提升他的学习效率,提升他的学习以及最终掌握知识的效果和能力。这是乐学的本质。
现场直击
【现场直击】袁桂林:教育是一个百年工程,校长的规划不能功利化
【现场直击】石国鹏:核心素养时代,培养幸福的普通人是我们脚下的路
| 来源:校长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