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颠覆癌症治疗?最新技术有望攻克癌症治疗耐药性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今日,由耶鲁大学蛋白降解先驱Craig M. Crews教授联合创建的新锐公司Halda Therapeutics浮出水面,宣布获得7600万美元融资,并且将在本周首次公布其主打在研疗法的实验数据。这家公司一亮相就获得多家行业媒体的关注,因为它的抗癌策略与众不同,并不靶向与癌症发生和进展相关的驱动因子,有望克服多种癌症耐药机制,为难治性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癌症是世界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它之所以难于治疗,原因之一是很多疗法虽然能够杀死大部分癌细胞,让患者进入缓解期,但是残存的癌细胞会产生突变,让疗法失效并且卷土重来。复发的癌症对原来有效的疗法产生了耐药性,随着一次次的复发,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少。如何克服肿瘤的耐药性是抗癌领域需要解决的重大挑战之一。
Crews教授的团队在蛋白降解领域已经耕耘了几十年,试图利用细胞内天然的“垃圾处理系统”构建抗癌疗法。在2001年,他和合作伙伴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设计了一种具有两种不同功能的分子,一端可以与靶点蛋白结合,另一端和E3泛素连接酶结合。这种称为PROTAC的分子通过让泛素连接酶与靶点蛋白拉近,给靶点蛋白打上泛素标签,让它们被细胞的蛋白酶体系统降解。
在蛋白降解领域获得成功之后,Crews博士创建的Halda公司想再进一步。在接受行业媒体BioPharma Dive采访时,他表示现在业界已经意识到PROTAC的潜力,这让他有机会开放创造力去思考还能做些什么。
包括蛋白降解疗法在内的多种靶向疗法都基于同样的开发策略,那就是靶向癌症的驱动因子,这些蛋白因为突变或者过度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抑制这些驱动因子的活性或者将它们降解掉,就能够杀死癌细胞。这一策略无疑在癌症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它也是促发癌症耐药性的的因素之一。针对这些靶向疗法,癌细胞会通过产生突变或者激活其它信号通路,让它们不再依赖靶点蛋白的功能,从而产生对靶向疗法的耐药性。
不过虽然已有的靶向疗法对这些靶点不再有效,这些靶点蛋白仍然在癌细胞中高度表达,比如在产生耐药性的前列腺癌细胞中,雄激素受体的水平仍然很高,但是靶向雄激素受体的药物却不再起作用,有没有办法利用这些在癌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的蛋白,开发出新的抗癌疗法?
这正是Halda公司的研发策略!该公司的在研疗法称为调节诱导接近靶向嵌合体(RIPTAC)。它的一端可以与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的蛋白相结合,而另一端与细胞内和细胞生存紧密相关的蛋白结合。它们构成的三元复合体会抑制维持细胞生存蛋白的功能,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而健康细胞因为蛋白表达水平不高,不会被RIPTAC分子杀死。
▲RIPTAC分子的作用机制(图片来源:参考资料[4])
今年1月,Crews教授团队在bioRxiv上发表论文,描述了RIPTAC的概念验证研究结果。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设计出一系列的双功能分子,它们的一端可以与细胞系中高度表达的重组蛋白相结合,另一端可以与不同维持细胞生存的细胞内蛋白结合,包括BET,PLK1,CDK等等。实验结果显示,这些分子在高度表达重组蛋白的细胞系中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为RIPTAC分子选择性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概念验证。
本周,Halda公司将在2023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癌症研讨会(ASCO-GU)上,公布其靶向雄激素受体的RIPTAC候选疗法的最新结果。新闻稿指出,这款口服疗法与目前的标准治疗恩杂鲁胺相比,在对恩杂鲁胺不敏感的小鼠前列腺癌模型中表现出更强的抗癌活性。
Crews教授表示,Halda公司的RIPTAC治疗模式是他实验室在双功能性药物几十年耕耘的最新进展。它有望解决目前大多数药物模式依赖肿瘤驱动蛋白的缺陷。“这种治疗模式提供了一种口服、特异性、应用广泛的癌细胞杀伤机制,它有望克服耐药性,可用于难治性晚期癌症,并具有在早期癌症中应用的潜力。”
大家都在看
▲如您有任何业务需求,请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业务对接平台,填写业务需求信息
▲欲了解更多前沿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应用,请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访问“药明直播间”,观看相关话题的直播讨论与精彩回放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分享,点赞,在看,聚焦全球生物医药健康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