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戳心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家长作业”!!
小编发现,现在70后、80后的家长是真真不容易,每天下班回家做饭收拾屋子后又多了N项任务!
检查孩子作业,逐题纠错,大脑每日被掏空;
字迹潦草、眼花缭乱,为孩子书写不认真抓狂;
为了让自家娃抓紧时间写作业而甘当“陪练”:一起写作业、背课文;
你以为周末就可以轻松度过?怎么可能!各种辅导班大军涌来,“陪读”、“陪练”双管齐下。
家长变助教,这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家长的真实写照。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前记录作业的本子已经消失了,老师每天在家长微信群、QQ群布置作业,孩子的作业已经成了家长的功课。而且作业签字的方式也逐渐“高大上”,有语音签字,也有视频签字,家长通过语音或录一段视频说明孩子作业完成情况。
部分家长认为,帮孩子检查作业是应该的。也有家长吐槽,批改作业、辅导习题是老师的教学范围,家长本身也有繁重的工作,下班后还不得“消停”,身体实在是吃不消。
毕竟大部分家长不是专业的教师,劳心劳力地“陪练”,对孩子学业提高真的会有很大帮助吗?本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是学校负责管教的,为什么家长成“助教”了呢?家庭教育为何“跑偏了”?什么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呢?
▌家长过度监管或不管 都会让孩子心生无力感
柏燕谊(百诚释心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
首先,写作业的任务到底是家长的还是孩子的呢?
父母的过分监管意味着孩子应该独立承担的责任被分担,让他们将本该自己负责的事情转嫁给家长,本来认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是一个学生的本职任务,现在却扭曲地成为家长的包袱。而且被监视就意味着孩子是没有自我管理能力的,这种潜台词的传递会让孩子内心感觉自己无能,会引发自我放弃和反感、愤怒,从而完成作业变成了敷衍、应付。
孩子写作业磨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觉得“我即使都会了,作业也完成了,爸爸妈妈还是不让我玩”。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有些家长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孩子,看不得孩子的空闲,认为玩就是浪费时间,总是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让孩子没完没了的学习、做题。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故意的拖拉、边玩边学。
还有一种就是家长缺管,孩子用磨蹭以获得父母的关注。有的孩子磨蹭就是为了让家长陪,因为他平时就得不到爱的滋养。父亲常年出差,母亲只关注工作。“你们不是在乎我的学习吗?那我就让你着急,让你陪着我。”家长如果没有弄清孩子的心理,不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就会永远磨蹭下去,家长就只有永远地陪读下去。
所以除了知识没掌握好,很多孩子写作业敷衍和磨蹭,是有他们特定的心理需求的。家长首先要关注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需求。
家长如何做好“助教”角色?
▌分清主次 不能越位
曹萍(中国青年研究会副秘书长):
在孩子完成学业的过程中,需要家长配合老师做一些工作,扮演好助教这一角色,这也是家长的一个任务。
但目前,家长的助教角色做得太辛苦了。辛苦之余又有很多抱怨,抱怨的情绪又传递给老师和孩子,结果闹得不欢又不散。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做助教时,角色不清、主次不分。
老师如同教练,孩子如同运动员,家长只是协助教练,让运动员完成他的训练任务而已。我们既不能做教练应该做的事情,也不能做运动员该做的事情。因此,老师对于家长的“助教”要求一定要把握好度,否则会成为家长的负担。
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理解了老师的讲课内容,就应该去做作业,这是他们的工作。如果孩子实在完成不了,可能作业难度过大,最典型的就是家长带孩子在外上数学培训课。家长跟着上课帮着记笔记,甚至请教老师争取弄懂,以便辅导孩子。但如果老师讲的没有问题,孩子的智力没有问题,孩子却表示听不懂,说明它难度大,超越了孩子可接受的程度。孩子接受得很困难,只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失去自信心和好奇心。这比孩子上不上辅导班问题大多了。
每个助教都有自己的“血泪史”。助教没有做好,除了越位,也有没看清楚现象背后的本质。比如,磨蹭是因为作业难度大,还是孩子内心的需求没有满足。
要做好一个助教,就要分清角色和主次。好的助教,不会让教练下课;好的助教,不会让运动员退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惰性难免,很容易缺少责任心和自觉性,家长有责任和义务督促、指导、帮助孩子学习。家长陪写作业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学会时间管理,提高效率。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家长的认可。如果家长有不情愿的想法,则会对孩子有消极的暗示,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
三四年级是孩子由依赖父母到自立能力增强的转型时期,会开始主动积极地接收知识,很多机智的表现会不时地让父母惊叹。此时,家长应该适当地放手,和孩子事先约定好,如果孩子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家长就不再给孩子额外增加学习任务了。剩下的时间由孩子自己支配,可以干他喜欢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去管理时间,做自己的主人。
▌关注孩子人的成长 而非分的提高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现在很多人认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主导下的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一起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服务,这是一种误解。
家庭教育本身有它独特的价值、空间、方式。
实际上,家庭教育主要是依据父母或家庭成员的独特身份,和孩子进行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进行教育,这是家庭教育的本质。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品德,学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果把家庭教育仅仅当成帮孩子孩子做作业、提高分数,就会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帮衬,就丢掉了家庭教育原本的价值,也丢掉了家庭教育的优势以及应该实现的目标。
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讨厌这种家庭教育,感到这种家庭压力太大,觉得这种家庭氛围不可亲不可爱。孩子可能会逃离家庭,与家庭隔阂会越来越深,导致家庭教育效果越来越差,导致家庭教育失去了它的话语权。
所以,我认为很多家长应该更理性、更超脱地去思考:家庭教育究竟应该做什么?然后再来看看怎么去实施。不能让家庭陷入了为学校服务,为孩子提高分数服务。学校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应该把家长绑在考试的战车上。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教育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孩子怎样与人交往、与人分享、与人相处,这个是最关键的。
北京市171中学副校长罗红燕认为,家庭教育一定要把握大的方向,应该首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别让惰性贻误孩子终生。在此基础上,家庭教育还应该立足于培养孩子的一种求知欲。从小以鼓励和赞赏的眼光去看孩子,慢慢地孩子就变得阳光、自信、爱探索。
很多人喜爱娇艳的花朵,殊不知水浇多了肥施多了,花同样无法盛开。所以,家长们不要急于以量的堆积想求得质的变化,量一定是在有效的计量里。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成功,实际上我们应该放平心态,更加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以及孩子的学习经历和感受。
文 / 本报记者王小艾、现教君;
图片来自网络,
由现教君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