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展珠峰探险,生态保护要未雨绸缪丨光明时评

2018-03-28 于平 光明论

只有未雨绸缪,把垃圾处理作为珠峰探险产业规划中的重要考量,我们才能避免重蹈尼泊尔的覆辙。


于平丨媒体人


据报道,因尼泊尔对珠峰探险乏善可陈的管理和珠峰南坡(尼泊尔境内)人满为患的现状,多家登山团体和攀登珠峰者已开始离开尼泊尔,进入中国。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打造一条从北部攀登世界最高峰的竞争线路,将修建登顶基础设施、拉萨登山培训中心等,并计划从2019年起允许在珠峰北侧开展直升机营救业务。不仅如此,中国还在每个登山季开始前固定相关登山缆索,这是全世界大多数著名顶峰管理机构的通行做法,但珠峰尼方一侧并没有这么做。


珠峰探险一直以来受到全球登山爱好者的追捧,作为一项生态旅游产业,它的“钱景”无限:一位登山爱好者攀登珠峰的费用一般需要数十万人民币。在尼泊尔,攀登珠峰的登山者只占全部登山者的6%,但他们的开销可以占到该国旅游业总收入的65%到70%。



在登山装备较为落后的时代,从尼泊尔的珠峰南坡登顶要比从北坡容易,所以,久而久之,登山者大多养成了从南坡登珠峰的习惯。但随着登山装备的逐渐现代化,从北坡登珠峰的难度正越来越低,也越来越安全,也就是说,中国完全可以占据珠峰探险产业的更多份额。尼泊尔对于珠峰探险乏善可陈的管理,更给了中国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发展珠峰探险,固然要完善基础设施,做好服务和安全保障,但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环境敏感地区,珠峰的旅游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生态友好之上。我们决不能透支生态环境,来追逐短期利益。


这方面,尼泊尔其实殷鉴不远。近几十年,尼泊尔经济虽然受益于珠峰探险,但探险产业也给珠峰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一年又一年,如潮水般涌向珠峰的登山者给当地留下了大量垃圾。许多废弃的登山装备、人类排泄物和有毒垃圾大量堵塞于山道,约有十吨左右的废弃物原封未动地躺在包括“死亡地带”(最接近珠峰之巅的山段)在内的山区上,许多登山者的遗体也无法运送下山。



最近,有媒体报道,为解决珠峰上这些深受困扰的垃圾问题,尼泊尔近日宣布,计划在2018年从珠峰地区清理、回收20万磅(约合90吨)垃圾。而清理珠峰垃圾绝非易事,需要人力捡拾垃圾,放到牦牛背上,驮下山去,运送一趟垃圾,至少花上一个星期。


显然,对于珠峰探险中的垃圾污染,倘若等到问题积重难返时再来处理,成本非常高昂。只有未雨绸缪,把垃圾处理作为珠峰探险产业规划中的重要考量,我们才能避免重蹈尼泊尔的覆辙。


这样的未雨绸缪,包括许多方面。例如,尼泊尔对于全球游客来者不拒,才使得珠峰变成垃圾场,所以,我们应当评估珠峰的环境承载量,设置相应的门槛,对登山者进行规模上的限制,让珠峰探险产业更为健康有序地发展。


例如,政府要完善相关政策的制定,更要严格监管。尼泊尔政府此前曾要求珠峰攀登者下山时必须额外带走18磅垃圾,不过,该政策却未能有效执行。我们在发展珠峰探险时,要把落实环境监管和执法当作重中之重。



例如,要建立登山组织、登山者、本地居民共同参与的机制,共同来面对垃圾污染问题。可与一些登山组织积极合作,加强对登山者的环境教育,让登山者和登山组织共同清理珠峰高海拔处的遗留垃圾,等等。


2018年,是人类征服珠峰65周年,但世界之巅沦为垃圾场的现实,正使珠峰陷入危机。地球只有一个珠峰,我们在发展珠峰探险产业的同时,更要以对子孙万代负责的态度,全方位保护珠峰环境,让世界屋脊回归纯净,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更多推荐

桃江肺结核事件深圳叫停青桔单车投放

高校严查男女生交往晒闯红灯者个人信息

煎饼馃子霍金去世3·15当当售股

老年代步车让文物“活”起来流量降费

减负提高个税起征点大数据“杀熟”

返乡文红楼梦署名山寨赛事海南堵车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张扣扣案年夜饭

“扇贝跑了”space X城管撤梯案



(文章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