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维演化中的美国梦:价值分裂与阶层嬗变

文/宝木笑 雅众 2019-10-31

赫德里克•史密斯在其新作《谁偷走了美国梦》的开篇指出了一个很有家国情怀的事实,那就是帝国的灭亡不是一蹴而就的,“历史,往往具有隐匿的开端”。这确实是历史研究的一处颇值得玩味的地方,罗马帝国灭亡的开始,肯定不是指的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的那一天,也不是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破君士坦丁堡的那一瞬。按照赫德里克•史密斯的逻辑,一个国家和文明的兴衰早在真正出现“症状”之前就已经显现,经济基础、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仿佛三驾马车,一同将一个国家或一个文明拉向那个注定的终点。


作为美国当代时政记者的领军人物之一,赫德里克•史密斯两次获得普利策奖,特别是当年其参与的“五角大楼文件事件”成为导致尼克松政府垮台的一记重拳。赫德里克•史密斯在《纽约时报》服务了26年,后在美公共广播公司继续“服役”,虽然其在民权运动、越战、冷战、恐怖主义、医疗保障、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无数次向政府“开炮”,时间跨度一直延续到新世纪,但从根本上说,赫德里克•史密斯一直带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爱国者鲜明的印记——热忱、执着、独立、原则和理想主义。所以,《谁偷走了美国梦》并不是部分人想当然认为的那样,是一本美国新闻界老愤青的吐槽之作,是唱衰美国的“左派文学”。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全书后半部分,赫德里克•史密斯认认真真地列出了“十个步骤,让梦想回归”,非常详细地提出重新振兴美国的建议,不由让人联想到当年辛弃疾的《美芹十论》——这是一本情怀深沉的调查报告和沉思录。




美国梦:美国的核心价值

赫德里克•史密斯经历了上世纪50-7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梦幻般的“繁荣伟大的时代”,也看到特朗普上台前美国整个国家已经出现的种种问题,这位充满着理想主义情怀的老人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说到底,老人不想看到白宫的新主人成为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莱奥古斯。一个国家或文明的深层变化往往通过其核心价值的演变显影,赫德里克•史密斯纵览美国上世纪“黄金年代”至今数十年的历史之后,选取的研究切面或者说总论点则是美国梦,这是美国的核心价值,是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轴。这显然是很精准的切入,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从建国开始只用了两百余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无到有、以至问鼎世界,与其说是其政治经济发展的爆发,倒不如说是美国梦的胜利。


在这一点上,赫德里克•史密斯的《谁偷走了美国梦》显然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汤因比在研究了横跨六千年历史的二十一个文明之后,得出了罗马帝国衰败的根本原因其实来源于“社会解体”和“灵魂分裂”。汤因比实际上说的就是阶层嬗变和价值体系的分裂,赫德里克•史密斯则直接化用林肯总统“一栋分裂两半的房子是无法维系的”的名言,认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我们已然成为了两个美国”,“今天,再没有哪个共同的敌人,能够把我们团结成一个国家,再没有哪个共同的事业,比如西部拓荒或者登陆月球,能够激发我们全民族团结起来”。


汤因比


说到底,这就是说作为美国核心价值的美国梦分裂了,而美国之所以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梦成为了众多美国人普遍的信仰。遥想400年多前,一群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清教徒离开了等级制度和继承制度盛行的欧洲大陆,近乎是将自己放逐到了“世界的边缘”,那种几乎是原教旨主义的感情让这个国家从建国开始就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建国后的美国艰难走过“制宪之路”、“三权之争”最终成为“共和之国”,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核心的美国梦让美国人相信机会平等是他们国家与欧洲旧大陆不同的地方。时至今日,美国的强大仿佛指的是这个国家超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然而成就这种种强大的根源,却基于一种民族内生活力的全面而持久的激活——众多美国人在今天仍然相信自己的国家鼓励社会等级纵向流动,相信一个人可以凭个人能力,而不是家族关系而取得成功。


正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确认,以清教徒宗教信仰为渊源,以启蒙运动关于国家政治和公民权利设想为基础的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基点就是机会均等,那就是美国梦的灵魂。对此,经历了战后三十年美国梦最为辉煌岁月的赫德里克•史密斯感慨万千,他承认任何文化和文明都是一个多维演化的过程,但作为一个爱国者和媒体人,他感到深深遗憾的是美国梦的这种多维演化夹杂着令人极为担忧的趋势。即使是在美国经济上升的2004年,美国社会依然出现了违逆美国梦的潮流——“底部淘汰”,赫德里克•史密斯选取了一名普通的美国蓝领麦克•休斯作为实例。为了降低国际贸易成本,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大幅裁员,五十岁刚过的麦克•休斯突然成了无业游民,即使他在美国无线电公司有着长时间的技术经验,但现实却是他多方申请,却依然找不到工作。而麦克•休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普通民众对于美国梦的这种演化的情绪,麦克•休斯说:


“我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曾经能拿到很不错的养老金——我多少也是在美国梦里真正生活过。他们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我给抛下了,他们把我的美国梦给切断了。”


当然,很多人会说这应该仅仅是个例,或者说美国梦作为一个面向全体美国人的价值系统并不应该承受这种似乎“以偏概全”的抱怨。然而,“新闻斗士”出身的赫德里克•史密斯本身就算是一个怀疑主义者,他对自身的论点论据都是按照怀疑的眼光进行审视的。所以,《谁偷走了美国梦》的成书基础是大量的人物采访和资料搜集,近乎做到了“无一字无来历”。因此,这本书才会多出400多条注释,甚至书籍文章引用也达到75余册,赫德里克•史密斯更是走访了卡特、克林顿、索罗斯等美国政界、商界大佬和几十位典型的美国中产民众,通过大面积的数据和实例搜集来支撑全书的论点。



“从中产到新穷人”的美国困境

美国梦虽然渊源颇长,但正式提出的时间并不十分遥远。1951年,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其《美国史诗》一书中首次提到美国梦一词,他这样定义:“它(美国梦)并非仅仅是拥有小汽车和高工资的梦想,还是对一种社会秩序的梦想,在这里每个男人和女人无论出身贵贱、地位高下,都能够实现其天赋能力所允许的最高成就,并得到他人的认可。”由此来比对赫德里克•史密斯书中的数据和实例就显得很有针对性,《谁偷走了美国梦》谈到2011年底,“美国人得到的就业机会比十年前更少,典型中产家庭的收入持续减少,甚至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还要低”。赫德里克•史密斯援引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报告称,2010年,又有260万美国人滑落到官方发布的贫困线以下,贫困线以下的总人口达到4620万人,这是52年以来的新高。而来自拉斯姆森报告所发布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有37%的美国人坚信美国即将迎来最辉煌的时代,而认为辉煌时代早已远去的人达到了47%,“价值分裂”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更为遗憾的是,虽然所有的价值演化在时间轴上当然是线性的,但在内容上一定是多维的。多维分裂正是美国梦多维演化的主要表现,其中还包括价值观、家庭观、人际观、两性观等多个方面,这更造成了社会治理和文化整合的难度。于是,犯罪率开始上升,传统价值观念的家庭衰落,离婚率开始上升,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人们对组织机构及其制度的信任和信心持续下降,特别是人们相互间的信任感降低,交往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弗朗西斯•福山在其《大分裂: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为此一锤定音:“虽然尚无证据表明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少了,但相互间的关系却不及以前那样持久和紧密,而且相联系的人数也比以前少了……这些变化本身使20世纪中叶工业社会中流行社会价值观念形成了大分裂。”



这就引出一个核心的问题:美国经济并非一些人一厢情愿认为的那样处于病入膏肓的衰退,相反,自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美国的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并成功利用互联网经济将日本等上世纪80年代的超强经济体牢牢压下一头,那为何反而在核心价值上却出现了问题。对这个问题,不管是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还是弗朗西斯•福山都有过预言或定论式的共识,那就是赫德里克•史密斯这本书的副标题“从中产到新穷人”的美国困境。“国富民强”并不是一个逻辑自洽的真命题,事实上很多时候国家富裕并不一定代表着人民的普遍幸福和民族精神的进一步提升,开篇我们提到的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即使是在其灭亡之时也不可谓不富裕,那些文明衰败的开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核心价值的分裂甚至轰毁。


进一步说,这种核心价值的分裂甚至轰毁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其实“从中产到新穷人”表述的正是一种阶层嬗变的情形,历史上这种阶层嬗变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顶层阶级开始更多地占据社会资源和财富,并毁灭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底层民众的数量激增,并明确感受到阶层上行通道的狭窄甚至封闭。前面提到麦克•休斯说的那段话中,我们应该尤其注意到最后一句:“他们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我给抛下了,他们把我的美国梦给切断了。”这个“他们”到底是谁?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泛指了。按照赫德里克•史密斯的说法,“他们”既指富豪阶层包括新型富豪,更是指“华盛顿-华尔街共生体”,最终指向美国的“新种姓制度社会”,他引述社会学家茱莉亚•伊萨克斯的研究报告为此作结:“出生在家庭收入位于前五分之一区间内的孩子,最有可能成为人上人;出生在家庭收入位于后五分之一区间内的孩子,最有可能自己也滞留底层”。


占领华尔街运动里收据标牌的美国民众


既然这种“新种姓制度社会”初现雏形,那么作为其牺牲品的其他人必将感受到这种违背社会核心价值的恶意。而这种意识往往伴随着自身生活水平的每况愈下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不平。赫德里克•史密斯“从中产到新穷人”中的“新穷人”并不是来自原本贫穷的阶层,而是“中产阶级淘汰者”,说到底就是来自阶层的嬗变。这些“新穷人”往往在人生的后半段被淘汰了下来,而这些婴儿潮一代出生的“新穷人”却正是上世纪美国梦最为坚定的信仰者,他们当年虽然也许青少轻狂,玩摇滚、蓄长发、爱游行,但他们也见证了登月成功、民权运动、冷战胜利等一系列美国梦的胜利,这样的阶层嬗变和生活变故怎能不让他们心寒万分,怎能不深深撼动美国的核心价值?



“新闻斗士”的战斗檄文

其实,不管在何种国家和制度下,“自由民主”和“机会均等”都是最强的凝聚力。我们不妨试想,如果在一个国家和社会里,每个人经过不懈的奋斗都可以获得成功,过上美好的生活,即使出身贫寒,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也可以一步步向上层流动,用汗水换来荣光,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怎能不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谁偷走了美国梦》其实对我们同样有着警示的深意,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已然十分强大的美国,仍然需要警醒核心价值的裂变和阶层的嬗变,更何况各方面都才刚刚有所起色的我们?赫德里克•史密斯从未唱衰自己的祖国,《谁偷走了美国梦》恰恰是一位一生捍卫美国梦的“新闻斗士”的战斗檄文,这里我们不妨以全书的结语去感受他内心仍然深燃着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并以此共勉:


“我们正处于决定美国命运的紧要关头。不应允许缓慢且后患无穷的两极分化现象持续下去;不该任凭我们伟大的民主制度继续分裂下去。我们必须勠力同心,积极采取行动,振兴我们的祖国,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公平与希望。我们很清楚前路不易。不过,现在是时候了:我们美国人民,必须给出回应。”




《谁偷走了美国梦:从中产到新穷人》

[美] 赫德里克·史密斯 著 /文泽尔 译

雅众文化 & 新星出版社

联合出版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



往期回顾

──────

最好的电影永远在下一部 | 新书上架

安东尼奥·马查多 | 他会引导风暴,也会带来充满蜜的蜂房

我独自走着,忧伤,衰老,疲惫,思绪万千……

破碎的美国梦是否依然值得追求?


主理人:方雨辰

执行编辑:赵磊

雅众文化

微博: @雅众文化

豆瓣小站: 雅众文化

长按关注

感谢关注雅众,转载或其他合作请联系后台

投稿邮箱:1002585833@qq.com(小雅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