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E WEEKLY COLLOQUIUM活动回顾 | 2023理工学院系列研讨会第四十九讲
2023年11月24日上午,理工学院Weekly Colloquium迎来了第四十九场系列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嘉宾为陈仲欣教授。陈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Understanding Chemical Reactions at the Atomic Level”的学术报告会。让我们一起看看本期讲座内容吧!
一
讲者简介
陈仲欣博士于2011年本科、2014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系,2018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并留组从事博士后工作。师从新加坡总统科学奖获得者罗健平(Loh Kian Ping)教授,在其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提出并发展了单原子催化的复杂液相反应方法学,通过在原子、分子层面调控活性金属中心的配位环境与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辅助以多步串联、多组分反应等策略,实现了从基础化学品出发定向合成高附加值医药中间体和衍生物,并通过搭建基于单原子催化的一站式流动合成系统,为精细化学品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一种智能化、连续化和可持续化的解决方案。近五年内,陈仲欣博士已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包括Adv. Mater.(5篇),Nat. Commun.(2篇)等,并以并列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5篇,包括Nat. Commun.(2篇),Sci. Adv., J. Am. Chem. Soc., Adv. Mater.(2篇),Adv. Funct. Mater.等,包括高被引论文4篇。合作发表论文80余篇,论文共计他引5200余次,h-index 40(Web of Science),并提交6项国际专利申请、2项新加坡专利申请。
二
讲座内容
本次研讨会中,陈仲欣教授介绍了如何“在原子层面理解化学反应”(Understanding Chemical Reactions at the Atomic Level),以此介绍了“单原子催化”的理论与实践。
在如今的化工生产中,催化剂的选择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要素。陈教授介绍了“单原子催化”(Single-Atom Catalyst, SAC),讲解了其机理与在选择催化性上的独特性。促成SAC独特催化机理的因素有二,其一是它的“结构动力性质”(structural dynamism),其二是“金属相互作用”(metal-metal interaction)。
接着,陈教授介绍了SAC研究的主要设备与研究方式。通过隧穿电子显微镜(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我们可以实现SAC原子结构的可视化。通过特定的合成流程,我们可以稳定特定载体上的金属原子个数,从而实现SAC催化的调控。而通过operando X光吸收(operando X-ray absorption), 我们可以监测到诸如“动态聚集”(dynamic aggregation)一类的动态结构演化。
最后,陈教授介绍了领域的挑战与最新进展,如规模生产与商业化问题,以及AI辅助的高通量扫描平台(AI-assisted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platform)的实现。陈教授也介绍了其团队在复杂有机反应、原子层面调控等方向取得的进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次讲座的录播回放。
三
下期预告
理工学院致力于营造校园科研学术氛围,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热烈讨论相关学术内容。小编也愈发期待下期12月1日由Ayman Kachmar教授带来的精彩学术报告!我们不见不散哦!
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如果大家对本系列活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发送邮件至sse@cuhk.edu.cn,你们的建议将对本活动的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文案 | 周诗璟 理工学院 逸夫书院
点击以下链接,进入理工时刻:
活动邀请 | 翔龙鸣凤科学论坛研讨会系列:IEEE Satellite 2023国际卫星计算大会
喜讯 | 理工学院黄建伟教授和韩晓光教授荣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研奖
喜讯 | 理工学院李怀光教授团队项目荣获2023年中国(宁波)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银奖
喜讯 | 热烈祝贺理工学院唐本忠教授和张瑞教授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