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华版)杨蕙馨等|知识网络动态性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合作网络的调节作用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02-05

❖ 自2022年5月18日起,《经济与管理研究》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jjyg.cbpt.cnki.net/

知识网络动态性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合作网络的调节作用

杨蕙馨 孙芹 王海花

►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10期

► 作者简介:杨蕙馨,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芹,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王海花,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将高校知识网络、高校合作网络和区域合作网络纳入同一个框架,运用2009—2020年长三角地区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负二项回归分析,探究知识网络动态性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知识网络动态性显著地正向影响高校协同创新绩效;(2)高校合作网络结构洞正向调节知识网络动态性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3)区域合作网络结构洞强化了高校合作网络结构洞在知识网络动态性与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知识网络与高校创新绩效的相关文献,同时为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实践指导

关键词

知识网络;网络动态性;合作网络;依存型多层网络;协同创新绩效

一、问题提出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提升创新效率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求“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重点在于加快基础研究原创突破、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而高校通过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申请专利、发表文章等途径正是原始创新的重要来源。202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明确指出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开辟科技成果转化的快车道,可见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因此,高校在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合作关系以及获取的异质性知识资源如何影响其协同创新绩效,是本文试图探究的重点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方面,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创新依靠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异质性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知识资源作为组织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在提升协同创新绩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质上是通过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作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建立社会网络关系,进行知识资源交流以实现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在与外界进行知识资源互动的过程中,高校既要维持现有知识资源库的稳定,又要向外界持续性地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以保证创新活力进行特色科学研究和拓展科研领域。这种知识资源的稳定和扩张体现了高校知识网络的动态性特征及其带来的创新优势,主要表现在高校对内建立并维持稳定的知识资源库,以实现创新资源深度开发,当知识资源不能满足其创新需求时,利用对外建立合作关系寻求异质性知识资源来获得更多的知识组合机会,进而源源不断地创造新知识。由此,从高校的角度来看,知识网络动态性对协同创新绩效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现有关于知识网络与创新绩效的研究多聚焦于企业主体,探究知识网络静态结构特征,如中心度、结构洞、多样性、独特性等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于高校知识合作网络的研究主要在于探究网络静态结构特征和演化趋势等内容。虽然有学者基于合作关系建立创新网络,并探究该网络动态性对知识搜索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但难以揭示更微观的知识资源稳定与扩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另一方面,创新主体通过与其他主体协同获得创新资源,由此嵌入由非耦合的合作网络和知识网络构成的多层网络中。因此,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绩效受到知识网络和合作网络的交互影响。其中,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高校合作网络是高校与其他产学研主体基于合作关系建立的网络,这一网络具有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嵌入式关系。区域合作网络则是高校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促进不同城市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而形成的网络。高校合作网络和区域合作网络分别为知识资源的流动提供了微观和宏观的外部环境,两者实际上共同影响着高校对知识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进而影响高校的知识协同和创新产出。而现有文献多从单一网络视角切入,或者将多层网络视作并行变量来探究社会网络对主体协同创新行为的影响,鲜有研究将知识网络和合作网络、微观网络和宏观网络纳入同一个框架探究多层网络对创新绩效的交互影响。综上所述,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将高校知识网络、微观的高校合作网络和宏观的区域合作网络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研究问题包括:(1)知识网络动态性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2)知识网络动态性与高校合作网络、区域合作网络位置特征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交互影响机制。本文预期能够丰富社会网络的研究视野,并为提升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实践启示。

三、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构建了协同创新依存型多层网络,以长三角139所本科院校为研究样本,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获取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数据,实证分析了知识网络动态性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高校合作网络和区域合作网络位置在其中的交互作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网络扩张性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网络稳定性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本文的预期假设一致,也与现有文献关于网络动态性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一致,即知识网络扩张性使得高校拥有多样化的异质性知识资源,促进高校新知识的创造,知识网络稳定性有助于高校深度挖掘和利用自我资源,因此具有更强的创新竞争力和更高的协同创新绩效。第二,高校合作网络结构洞正向调节知识网络动态性与高校协同创新绩效间的正向关系。当高校处于合作网络高结构洞水平时,知识网络动态性(扩张性、稳定性)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作用增强;相反,当高校处于合作网络低结构洞水平时,知识网络动态性(扩张性、稳定性)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作用削弱。该结论与现有关于社会网络位置的研究结论一致,即占据合作网络结构洞位置越多的高校,拥有越多的潜在合作伙伴,继而对外拥有更强的优势去获取多元化、异质性知识资源,对内有精力深度挖掘、重组已有知识资源,故而加强知识网络动态性(扩张性、稳定性)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第三,知识网络动态性和高校合作网络结构洞位置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受到区域合作网络结构洞位置的强化,即当城市占据更多的网络结构洞位置时,城市内高校合作网络结构洞水平对知识网络动态性和高校协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更强的调节作用。在区域合作网络高结构洞水平和高校合作网络高结构洞水平下,当知识网络高动态性(扩张性、稳定性)水平达到最高时,高校协同创新绩效也达到最高,区域合作网络结构洞的三阶调节效应得到验证。该结论也验证了现有文献中不同层网络位置之间的交互作用,即当区域占据越多的合作网络结构洞位置时,为高校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外部创新环境,因此高校在其合作网络中有更大的优势和权力来控制知识资源的流动、组合和利用,进而强化高校合作网络结构洞在知识网络动态性(扩张性、稳定性)和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二)政策启示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一方面,从高校的角度出发,探究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揭示了知识网络动态性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弥补了以往仅从知识网络静态特征或者仅立足于合作网络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从依存型多层网络的视角出发,探究宏观区域合作网络、微观高校合作网络和高校知识网络的交互作用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补充了以往研究中多从单一网络或者将多层网络视为并行变量来探究其对绩效影响的不足。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情境下,高校要紧跟市场技术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并积极拓展自身知识资源,加速知识要素的流动,提高科研产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一方面,通过实行科研成果多样化分类评价机制方式来激发人才创新动力,管理和维护自身知识资源库;另一方面,通过推出人才吸引政策、国内外专业研修等方式构建专业化的优质人才团队,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进而吸引多样化的异质性知识资源。

其次,高校应该把握自身网络位置优势,获取和控制更多的知识资源。

对于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的高校,要通过建立自身优势特色学科、因地制宜地打造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深挖自身知识库,发挥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带头作用;对于未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的高校,要积极联合其他强势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通过加入高校联盟、产学联盟等来提高自身创新竞争力,实现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政府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进行科学引导。

一方面,拥有网络结构洞位置优势的区域,对内通过加强资源投入为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对外通过政策引导打造开放的协同创新环境并积极辐射带动周围城市;另一方面,缺乏网络结构洞位置优势的区域,要积极联动优势区域地方政府建立和建设跨区域产学研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创新中心、创新示范区等,吸收外部优质知识资源,提升本地高校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吸引力。

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10期第68—80页。

  ※ 阅读提示 ※  


《经济与管理研究》电子期刊已上线,敬请扫码体验!



往期回顾

经济与管理研究

微信号 : REM_JJYGLYJ

官网:https://rem.cueb.edu.cn

版权所有,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RCCSE核心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精华版)杨蕙馨等|知识网络动态性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合作网络的调节作用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