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年初10万粉丝的小团队,如何拿下1050万融资?| 新榜专访

王雅文 陈昶文 新榜 2018-11-14

你有多久没听到公众号融资消息了?

 

今年5月,一个只有13名员工的团队,获得了千万Pre-A轮融资。它们只有一个公众号,两年前开始正式运营,今年年初甚至只有10万粉丝。

 

这个团队名叫“运营研究社”,两年来深耕于互联网运营行业,从公众号内容延伸到社区和培训。如今运营研究社已覆盖全国10个城市,聚拢了35万运营人群。



10月15日,运营研究社宣布获得1050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FBS资本领投,前海母基金、源星云胤、合力资本、G20等机构跟投,投后估值7000万元。

 

近日,新榜和运营研究社创始人陈维贤聊了下他的创业历程和未来构想。

 


行业号半年涨粉20万

要做课程,还要找人脉

 

2014年,陈维贤大学毕业没多久,起初是小红书的早期员工,后来担任百度贴吧内容品牌运营师。他注册了一个名为“产品菜鸟汇”的公众号,日常发布产品运营技巧,也会邀请同行做求职分享。

 

“当时互联网运营岗不受重视,2016年之后,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来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借由运营‘拼后劲’的策略才逐渐被企业重视和采纳。”陈维贤表示,2014年大环境不好,再加上他缺乏从业经验,公众号并没有太大起色。

 

运营研究社真正走上快车道的节点是2017年4月。那时陈维贤拿到100万融资,从兼职转为全职,对公众号内容进行了升级,同时开始探索社群和课程服务。到2018年年初,公众号粉丝数量突破10万,目前粉丝已经积累到35万。

 

这一时期,陈维贤还出版了自己第一本关于运营的书《跟小贤学运营》。这本书为他在业界积攒了良好的口碑,“对运营研究社正面的认知和口碑帮助蛮大的”。



目前,运营研究社的全职员工只有13人,组成了内容、教学和社群三大业务部门。

 

社群方面,运营研究社目前已积累将近200个社群。起初,运营研究社的主要营收来源就是社群,收取一人一年299元会员费。官方每周确定主题,组织用户进行讨论。渐渐地,陈维贤发现话题越来越难找,用户活跃度下降。这才在积累2000多付费会员之后,选择停掉社群收费项目,集中全力打造教学课程。

 

今年,运营研究社开始系统化的课程运营,形成了内容、社群、活动、数据等通用技能的课程体系。为避免课程同质化的风险,陈维贤表示未来将从两部分着手:一是提高专业难度,比如用户运营和用户增长等课程;二是基于效果划分课程,例如以增长、转化为目的课程。

 

运营研究社的培训,可以说是半自治的。一些活跃的用户将被选拔为课程助教,鼓励和监督小组内成员,协助课程任务的推荐和完成。达成学习任务的用户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运营研究社数据显示,目前课程的完成率高达90%,复购率48%,学员升职率达到80%。



“与传统的大学教育不同,职场人往往对于技能提升的需求更为明确和强烈,这也是职业技能培训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的原因之一。”陈维贤表示,他们在用户回访中发现,购买付费课程原因中最常见的就是 “我想跳槽”、“想把目前工作做得更好”、“让自己运营工作更系统和条理”,而运营研究社做的事,就是为运营人提供学技能、找组织、涨薪资等服务。

 

目前运营研究社的人脉小程序已经上线,积累了2万多条用户信息,未来将把这些信息进行相互匹配。他们还计划开展基于同城的线下见面会,偏向于高端的社群和线下培训,为用户提供接触大咖的机会。

 


运营研究社的差异化:

上山下乡、深耕垂类

 

2014年,互联网运营可能不太流行。随着市场发育逐渐成熟,近年来做运营培训的玩家越来越多。像三节课、互联派、馒头商学院等,都有各自的发力点和差异性。陈维贤表示,运营研究社的突破点,在于更精细化和个性化。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上山下乡”和“深耕垂类”。前者即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分站,组织当地的运营活动。后者即围绕运营挖掘教育、区块链等细分行业。



陈维贤表示,他刚毕业时运营的知识体系很乱,现在市场上很多机构都在做这件事,但是都不同程度遇到了瓶颈。究其本质,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方法论不一样,一套通用的技巧或法则,很难应用到实际的运营工作中。

 

针对细分领域做社群和课程,是运营研究社的差异化打法。目前运营研究社已经开始教育和区块链行业的运营试水。陈维贤透露,运营研究社付费用户中,约40%都是教育从业者,需求比较多。而区块链方面,他们有一手的信息和资源,知道这个风口行业极度缺乏运营。

 

“我们最近还在关心新能源汽车,它也有普及的趋势,营销层面会有所改变。”瞄准一个新领域,就像投资一个新赛道。陈维贤讲了几个判断点:公司内部看用户结构和师资力量,外部看是不是风口,有没有需求,有没有饱和。

 

电商、金融的运营从业者多,结构体系比较成熟;医疗等行业技术主导、监管复杂,运营参与不够。这些行业没看到好的切入点,运营研究社短期就不会做。



数据显示,目前运营人才培养的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围绕这一市场的创业,既有面向C端的用户教育,又有面向B端的运营操盘。

 

“运营操盘的可标准性差,优质项目不多。”陈维贤表示,目前运营研究社的精力主要放在培训业务上,不太会给企业做整体的运营操盘和咨询。不过,企业培训每年有3000万预算,其中2%会划拨给运营。针对这一市场,运营研究社日后可能会发力。本质上,这和C端的用户培训类似,知识体系一样,只是具体执行上有区别。

 

营收来源上,运营研究社目前有三块:课程、广告和线下活动。本次融资后,运营研究社将加大招聘和市场方面的投入,同时进行教学系统、人脉小程序的开发。主要探索怎么更快地解决根本问题,一是增粉,二是付费用户”


 

融资之后,陈维贤在公众号上回忆起自己的创业之路:


最开始,运营研究社的需求是把社群组织起来;后来,需求变成了让公司活下去;现在,运营研究社开始思考能为行业做些什么。通过我们做的事情,希望可以帮助整个行业,挖掘稀缺的运营牛人。

 

这其实就是内容创业的典型路径。2018年,新媒体创业进入深水区,几年前动辄千万粉丝的情感、文摘大号,对投资人的吸引力已经没那么大了。相反,一些深耕垂直领域的行业小号价值凸显。运营研究社是一例,此前的“增长黑盒”、“增长官研究院”等,都是数十万精准粉丝获投的案例。

 

在陈维贤看来,这是市场理智的信号。运营研究社的精准粉丝代表了很多东西:第一,有产能的人和改变行业的可能;第二,互联网公司和它的资源;第三,行业重要的增长人群。

 

以前,新媒体商业模式以消耗流量的广告为主。而今,新的商业模式其实是放大流量价值。这对内容创业者的综合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是能让你早点下班的编辑器。

阅读原文

新世相采访

招聘集锦

摔倒挑战

DNA&算法

汽车报告

最新月报

新媒体锦鲤

老崔转移

年度榜单

微信短视频

社交焦虑

微信改版

口红控养成

内容认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