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刷新三观的九零后导演横空出世!
友情提示: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优酷独家视频直播
第67届德国柏林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策划、采编 | 秋小墨、2miao(发自柏林)
编辑 | 柳莺
脏脏脏脏脏对此文亦有贡献
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令人频频失望,但在全景单元,除了口碑大爆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外,还有一部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的惊人首作。《肌肤》是西班牙90后导演爱德华多·卡萨诺瓦(Eduardo Casanova)的处女作,这部时长仅仅77分钟的电影让不少人惊呼下一个泽维尔·多兰已经诞生。在一副年轻帅气的面孔下,掩藏不住的是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一次与全景单元选片人Wieland Speck的对话中,他特地提到了这部处女作:
我们可以留意一部西班牙导演爱德华多·卡萨诺瓦的处女作《肌肤》(PIELES)……这是一部多性恋电影,会让你作为观众重新定义自己。
你会看到很多你不想看到的东西,但电影本来就是用来看的。这意味着,你被置于一种与电影直接的冲突和交流当中。更重要的是,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因为实际上每一个电影里的人物都是畸形人,所有人都与你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普通人不一样,在现实中畸形人都藏起来或被藏起来了……这部电影的料太多了,甚至很多在你看完后还会纠缠你。
年轻西班牙导演Eduardo Casanova
早在12岁时,爱德华多就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之后,他在2005年的西班牙本地电视剧《阿依达》(Aída)中饰演菲德尔·马丁内斯(Fidel Martínez)一角而被人们所熟知,当时他才15岁。2007年到2008年期间,他登上舞台,参演了《跳蚤日记》(Diario de Una Pulga)和《小王子》(El Principito)。
爱德华多·卡萨诺瓦个人网站
2011年,他参演了艾利克斯·德·拉·伊格莱希亚(Álex de la Iglesia)的电影《生命的火花》(La Chispa de La Vida)。同年,他指导拍摄了第一部短片《焦虑》(Ansiedad)。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陆续拍摄短片《我希望抽烟》(Fumando espero)和《母亲的爱》(Amor de Madre)。
这些短片都可以在他的个人网站http://eduardocasanova.es/es/上看到,色彩艳丽、主题张扬,并充满着各种先锋的奇思妙想。
2016年爱德华多·卡萨诺瓦执导拍摄了他的第一部长片处女作《肌肤》(Pieles),并且于2017年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正式亮相。
《肌肤》是导演之前短片作品的一个延续。运用可以别出心裁设计的人物形象,以及浪漫化的超现实场景构建,他试图探索受不安感侵袭的社会边缘人群的生活状态,其实他们的生活没有乍一眼看去那么的不堪,而所谓的“美”可以由他们来重新定义。导演为肢体畸变且怪异的角色建构了一个粉紫色的甜蜜世界,身处其中的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和悲伤被淡化,戏谑滑稽的桥段频频出现,视听语言复杂精致,猎奇有趣的同时却不失真挚的人性关怀。在影片最后,每个人都拥有了暂时的幸福,一切都不美,但一切都很可爱。
今日,深焦小分队在柏林对90后导演爱德华多·卡萨诺瓦(访谈中简写为EC)进行了专访。
《肌肤》剧组在柏林
深焦:《肌肤》里的人物设置非常奇特,没有眼睛的雏妓、嘴巴和排泄器官倒置的女人、还有面部扭曲和变形的情侣等等。这些想法是如何而来的,你在设计人物时进行了怎样的考虑?
EC:当我构思人物的时候,我最开始想的便是一种对比,我想用这种对比来诠释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我设计这些残缺的人物,是因为我不想去选择那些很美丽的面孔,他们已经被大众所接受所认知所喜爱,而我想创造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深焦:《肌肤》从开篇伊始便体现出一种新时代主义的活力和生机,里面的场景设计和摄影运动是别致得如同童话里的糖果,荧光般的粉色和梦幻感的紫色充斥着对应人物的房间、衣饰、车等一切。对于电影的结构和框架,你是如何搭建并塑造起来的,如此设计是想要表达什么样的美学理念?
EC:玫瑰粉代表着那种天真无邪甜美可爱,也更多的是女性主义的象征。我想把这种纯洁无瑕的颜色和一些看起来可能比较恐惧可怕的元素结合起来,造成一种视觉表象意义上的巨大反差。一方面,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太多只流于表面,所以我希望这样的设定可以打破人们常理上对于玫瑰粉色的理解,进而表达一种打破浮于表面的态度。另一方面,更加主观一点的想法是,我希望社会可以更开放更自由,人们可以更加包容更多理解的一种期待。
深焦:你说你想用这两种颜色和人物本身的形象融合去营造一种令人恐惧的感觉。可是我全片看下来之后,除了细微处的诙谐幽默之外,就是觉得这两种明亮鲜艳的颜色让人舒适喜爱。我会因为喜爱这两种颜色而爱屋及乌地喜爱里面的人物,甚至还被他们的单纯善良而感动。
EC:这一点其实正是我想要表达的。我用这些看起来很好看的粉色紫色去诠释人物发展故事,就是不希望人们只看它的表面。我希望观众可以深入故事,穿过这层颜色去看颜色之下隐藏着的思想。
深焦:《肌肤》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里面出现过很多次有关中国的镜头。你是对这种亚洲文化很感兴趣所以把它放在电影之中么?
EC:在西班牙,有很大一部分中国的移民以及他们的移民二代。这也是为什么你在我的电影里能看到中国人在大街上来往,因为他们就是真实存在的。中国超市、中国住宅、中国元素的很多东西都存在于现在的西班牙之中。
有一个场景讲的是主人公在街道上跑,他向一个拿着西班牙国旗的女孩的方向跑去,然后他撞倒了女孩,西班牙旗子掉落到地上。这个场景是很震撼的,它包含着文化冲击,是我想建立的一种当普通人见到那些边缘人时候的一个很象形的表达。
西班牙于我而言是一个很独特的国家,它独一无二的特性, 它与生俱来的那种热情,它情绪化强烈的社会氛围,都标志着这个国家的一种独到的艺术魅力。但与此同时,它也让我很难去看到西班牙之外的其他地方,看到那种同样存在的情感,有爱有恨有喜有怒。
深焦:电影里有一个人物是和其他角色完全不一样的设定。他是和我们正常人一样,却独喜欢有缺陷的脸庞。所以影片中有一个拷问是女生反问男人,你喜欢的是我还是我残缺的颜。对于这个人物的设定,是有什么特殊意味的考量么?
EC:这是我设想中未来社会的模样,而且我会很确切的感知这种形式即将出现的可能性其实很大。打个比方,未来的人们不想要脚就会像现在的我们不小心切到手指一样,人们会逐渐接受并习惯这些目前来说也许还很理想化的一些形象设定。这更多的是一种个人主义上的选择,而不是社会主流的时尚趋势,也不是工业产业化的一种必经之路。
深焦: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添加了很多人皮面具,你是对这种人造艺术很喜欢么?
EC:实际上,电影里的有些角色是完全真实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天生有些地方和常人不同。比如说那个粉色的卡通形象,饰演那个卡通人物的演员本身就是那么高,没有做任何的人工改变。
至于其他的,尤其是有名的那几个演员,我们用了无数个小时去给他们做这种特效化妆,而且每一次还要和上一次去对比,确保他们在镜头前拍摄的时候每一次的模样都是一致的。那个喜欢畸形脸女的毁容脸男实际上是一个很帅气的男演员。不客气地说,他的颜值在世界里也是可以位居前位的。但在这部作品中,他从始至终都是以一个毁容脸的形象存在的。
深焦:你自十二岁起就在西班牙电视剧里做演员,十一年中,你还接连演了很多电影、舞台剧、音乐宣传片和广告。可以说,你是一个一直活在电影产业里的人,在这部处女作《肌肤》诞生之前已经是一个很有经验的影视人。那么,你可以说说这些个人经验是如何影响你拍出这部电影的?
EC:十二岁开始,我就一直在我自己舒适区之外的地带茫然生存。我离开学校去做演员,到后来做导演去拍广告拍短片的时候还很小,因此看外面世界的视角还是很天真不太成熟的。这个算是激发我创造这部电影的一个根源吧。因为它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在试图去用他们的方式去理解世界,并努力在这个世界里找寻存在感。那个饰演卡通人物的角色就其实可以看作我当时演电视剧的一种情绪转化。
从演员到导演
深焦:《肌肤》在我看来是重新去定义“美”。 美客观来说是存在于旁观者眼睛里的,对你来说,你又是如何理解美这个定义的呢?
EC:美是无法去界定的。我能确定的是如果你想要发现美,那么你一定要深入挖掘,穿过表面看透内在。而当我们想要去说美在我们心中是什么模样的时候,我们也首先要深入自视自己的内心,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角度来审查自己。做自己其实很难,在这个世界里表现出美丽的自己,并且还要让别人认可你的美其实更难。但是,换一种角度去想,如果一切东西不用“丑陋”二字去形容的话,那么它自然而然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美。举例子来说,人们总喜欢去议论这个人好不好看,漂不漂亮,是不是化妆了之类的话语。我其实很喜欢看到人们去化妆、去打扮。在我眼里,戴着首饰化着妆的女士是很美的。
深焦:接下来 ,你有什么新项目么?是否也是这种很酷炫、很艺术的风格?
EC:我现在确实有两个剧本。一个是有关政治领袖人物的,一个是有关于母亲的,只是不确定是否会真的拍出来。能够肯定的是,我会继续做导演,因为做导演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同时,我也会继续沿用玫瑰粉和紫色,因为我真的很喜欢。
真的很喜欢玫瑰粉和紫色呢!
- FIN -
第67届柏林电影节深焦报道
Day1
Day2
Day3
Day4
Day5
Day6
这部入围柏林的五小时纪录片,告诉观众精神病人有时比我们更清醒
Day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