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正的政治民主什么样,还得看这位中国导演的纪录片
2016
我要参选
导演: 邢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日语
片长: 78分钟
写在前面:
《我要参选》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纪录片,在一众沉重色调中添了一丝亮色。该片讲述了曾为风化工作者的李小牧参选地区议员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华人在日本的生存状态,日本对华态度以及参选的艰辛。影片全程用轻松的语调去讲述看似尖锐的问题,也更关注于李小牧个人本身,同时,正如导演所说,这是一部拍给中国和日本看的电影,里面反映的种种问题都值得两国人民思考。
全片是由导演一人拍摄耗时8个月完成的,甚至在连收音师都没有都没有情况下,一人背着一台小小的索尼dv穿梭在歌舞伎町中,只为向我们呈现在日本边缘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据导演的日本朋友所说,没想到是一个中国人告诉了他们,在日本什么才是真正的政治民主。
我们有幸在FIRST观看到了这部影片并约到了邢菲导演的专访。她是一位如西宁晚风般温和又睿智的女性,我们从她的个人经历聊到纪录片创作,短短三十分钟轻松愉快。25号的时候,《我要参选》在影节还有第二轮放映,在西宁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这部优秀的影片。同时导演透露出该片可能会上院线的计划,也让我们一起期待它能走到更多人的面前。
采访| 钲子,Irene
(发自FIRST青年电影节)
Q: 在我们观看完电影之后,好奇您为什么会选择这样小众,特殊的题材去拍摄?
A: 就是因为小众特殊啊(笑)。主要是因为他身份特殊,案内人嘛。但是案内人从政,就像他说的那样,会成为第一个在日本从政的华人。所以就这两个点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
Q: 那是有什么契机呢?还是说您之前就认识他?
A: 我之前一直就知道他,但是没有互相认识,因为我觉得歌舞伎町跟我也没有什么多大的关系(笑)。我做节目可能也涉及不到他,所以也就是知道他。但后来呢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朋友,那个时候其实我刚刚从英国回日本,之前在英国刚读完一个纪录片的硕士。所以那个时候我工作不太忙,也听朋友说起来他要去做这么一件事儿,然后作为纪录片人的这种嗅觉,觉得这会是一件好玩的事,我就让我朋友带着去找他。他那人很open的,于是当天晚上就决定拍了。
Q: 那您这一共是拍了多长时间?
A: 从开始拍到结束拍了八个月。
Q: 那您一直呆在日本跟着他拍嘛?
A: 我就住在日本,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是这样,我大学在内地学的是日语,我硕士是在北海道大学读的传媒硕士,毕业之后就进了日本的节目制作公司。在那边工作了五年,一直在给nhk做节目,做了十多部快二十部。中间有一个倦怠期吧,想调整一下,就去英国又读了一个硕士。2014年,我刚回日本,就听到他要竞选的消息。
Q:那您为什么想要投FIRST呢?
A: 我平时也不在国内,了解的也不多,听朋友说起这边还不错,就投来试试看。
Q: 您这部片子感觉在FIRST本次入围的片子中很有特色,您片子中反映的问题有沉重和尖锐的,但您用一种轻松的语调去表现它。
A: 他本身也是个有趣的人,所以在其中的采访也好,交锋也好,看完了都有哭笑不得的感觉。这是一部政治题材,但我没有拍的很政治。其实我一直把它定位为一部人物纪录片。
Q: 您在拍摄过程中有刻意规避政治内容吗?
A: 我没有刻意去推它也没有刻意去回避,我就是正常的去拍他在选举过程中遇到的这些事。按照情节,按照节奏就把它剪进去了。没有刻意去回避什么。
Q: 我们发现您夜景调色很特殊,相当日系,这样是有什么目的吗?
A: 是我在哥伦比亚的朋友做的,这是他的建议,说你这部片子是要上大银幕的,就得跟电视上不一样。在nhk调就不是这种调色,可能就是更nature一点。你看这次调的就有些偏蓝。每一帧都有精修过,因为它这个是color collection嘛。你仔细看的话,它为了强调,比如说李小牧哭的时候,在他人像的地方打了一层光上去,周围其实是有点弱,是为了突出他,这也是后期的一种特效,并把它做的很自然。打和不打这个光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些很细微的地方真的是一个cut一个cut的在剪。
Q: 您这部电影有计划在国内上院线吗?
A: 我要先试试怎样能拿到龙标。拿到的话我想先试一试小众的院线或者点映,因为我很喜欢范俭的方式。(焦:是众筹这种方式吗?)对,有关注的观众就会一直在关注,其实一个好的电影节之后,公众号都会推广,让我们有上院线的机会或者是更多人看到的机会。不然你在国际得各种奖,国内观众也都还是看不到。所以first是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可以看到更多的片子,就像是《塑料王国》是在国外拿了很多大奖的还是来first,关键的还是要有一个平台。
Q: 如果上院线的话,会不会有更多的话题性?
A: 这部片子是不可能不动剪子的。现在是78分钟的版本,剪完之后能剩下70分钟就不错了。我不打算做加法,就做减法就好,比如说在湖南老家那一块肯定得减。
Q:那一段我们都感觉特别感动。
A: 那一段会让大家明白这个人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件事。如果没有这一段,可能会觉得他是在玩闹,为了出名,甚至是一个小丑在演戏。你会发现每个人做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他可能是有童年的记忆或者是经历促使他成年之后他为了争一口气也好还是为了梦想也好,你会发现他做这件事不是单纯为了名利,他是有缘由的。
Q: 你想通过这部纪录片让观众感受到什么?
A: 其实里面的点很多,我把它们打碎了放在里面,我自己没有刻意的说一定要传达什么或者主推什么。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的日本朋友看过之后说他们最大的感触是一个外国人让他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民主和选举,他们太不珍惜自己所得到的这些东西,这些政治权利。但对中国人……你们两个看过之后最深的感触是什么呢?
Q: 李小牧在中日这种夹缝之中的关系想做出自己的东西,这种挣扎让人很感动。而且在他父亲因为政治原因被咒骂之后他还能投身到政治之中去,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也很触动到我们。但是在这部片被推出来之后,很多人也许会对他这种特殊的身份感兴趣,会不会有一种噱头的感觉?
A: 其实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说难听点,是皮条客。其实我拍到了大量的素材,包括他跟黑道,跟警察,喝酒啊这种场面我都有,把这些场景加进去的话会很吸引眼球,但会弱化他选举的过程。所以这些东西我全部都扔掉了。所以我在开头就一笔带过他以前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经历,然后在你了解到这个人的背景之后,才能更了解他所做的事情。因此前半部分主要是介绍他的背景,但在介绍背景的时候我并没有强调他过去的身份或是他在黑白两道之间的那些事情。他自己说成龙的电影中周旋于警察和黑社会老大的角色就是自己的原型,他自己已经提到了,那就点到为止吧。
Q: 您一般都是在日本创作嘛,那您觉得在国外创作纪录片和在国内创作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A: 其实我还没在国内创作过,但我在nhk拍摄的纪录片都是以中国为题材的,并不都是尖锐的社会议题,比如以前中国都是独生子女,现在变成两个孩子了,该怎样面对两个孩子或者中国剩女问题,都是社会化问题,但都不是很尖锐的问题,这些的话都是正常描写就好了。
Q: 现在国内的纪录片上院线很难。
A: 嗯,我这部片子也是。说白了我这部片子就是做给中日两国的观众看的,在日本上小的院线也是需要自己去谈,其实也很不容易,而且国内的坏境也逐渐变好了,现在有大象点映,瓢虫映像等组织,在坏境上已经变得很好了。纪录片没法收益,还是比较小众,这是哪里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Q: 那您这部电影成本是多少呢?
A: 几十万吧,都是我自己的钱。
Q:那您拍摄的时候也是自己一人吗?
A: 是啊,连个收音的都没有。就这么大小个机子。(笑)就是背这么小个机子在歌舞伎町里穿梭,没人知道我是干嘛的。
Q: 那您有没有担心上大银幕之后效果会有影响?
A:我时刻都在担心,感谢我的后期团队。
Q: 拍摄之前有没有刻意设计一些......
A: 没有,他这人没法设计,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在干什么。
Q:那在拍了这么多素材之后,您是如何选择的呢?
A: 那就是做减法咯。
Q: 您一直在日本生活,有没有体会过像您电影中表现的那些事情?
A: 我是比较幸运。我是去了之后一直在大学读硕士,拿着奖学金一路走过来的。我的大学教授都是懂中文的,对中国文化都很热爱。我周边的人也都是很喜欢中国文化,所以当我听到那些,我也很难受,原来中国人在日本人心里是这样一个形象,所以当一个人在你的镜头前那么赤裸裸的批判你的同胞时,你不会觉得置身事外,你会觉得尴尬难受。
Q: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嘛?
A: 这我很难说,我也不能说我是属于象牙塔顶端或者是精英层,因为环境不同。我只能说这些事情的确有发生。比如在贴海报的时候采访的女人,说中国人在这边经常做坏事,因为她的职业是比较低层的所以遇到这样的事情也比较多。
Q: 下一部有想要在国内拍摄的计划吗?
A: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Q: 方便透露一下吗?
A: 因为现在还在立项,可能暂时还不能透露。
Q: 还是会像这部一样选择小众的题材吗?
A: 其实我什么题材都会去尝试一下。就像这次,几十年才会出一个李小牧,说几十年难遇一次这样的题材也是可以的。
Q: 我们很是期待。
- FIN -
FIRST青年电影节报道
Day 1
Day 2
这部关于精神病人的纪录片,从柏林一路震撼到西宁 | FIRST日记DAY 2
Day 3
参加高强度媒体打分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FIRST日记DAY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