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IRST日记 DAY1|逃离火炉,以影迷身份重新相遇

2017-07-22 深焦 深焦DeepFocus




2017

FIRST日记

DAY 1


文|全钲子

(发自西宁FIRST电影节)

编|尼侬叁(杭州)


当当当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这么有趣的电影展自然少不了我们深焦DeepFocus小伙伴的身影,这里就是大家最期待的“深焦FIRST日记”(你们的尖叫声在哪里),下来这十天我们会带你从另一个角度看第十一届FIRST青年电影展。


7.20号深焦DeepFocus小伙伴就从全国各大“火炉“城市逃跑出来,来到清爽宜人的西宁避暑,还顺便在机场大巴上偶遇两个影评界大V,原来今年“影评人大迁徙”的运动又拉开了序幕,各位媒体人、影评人、不断陆陆续续到达西宁,这时才感受到一丝电影节工作氛围,因为这里的每一位媒体人都抱着将最好最新鲜的电影资讯带给你们的心情聚集在一起,这份热情让西宁似乎也变得不一样起来。深焦DeepFocus小伙伴面基之后打开电脑发现三位的电脑屏幕都是同一部今年超热门的浪漫爱情电影(你们猜猜是哪部哦)。第一天经历了《深焦著名爱猫人士在参与影评人大迁徙活动中遗失钱包》和《震惊!深焦三位女编辑记者证照片竟是这样…》两大事件之后,正式开启了FIRST之旅。



7.21日下午,影迷万众期待的FIRST开幕影片《猎凶风河谷》正式开场,在电影开场之前,作为本次FIRST训练营导师的贝拉·塔尔老爷子先为训练营举办了开营仪式,贝拉·塔尔导演为这次训练营公布了“午餐晚餐”的命题,这时候应该为老爷子准备几大箱土豆(机智脸),据说在其他国外训练营中,贝拉·塔尔导演的要求可是十分严格,严谨著称的德国学员在导演的严厉要求之下都因压力过大放弃拍摄,不过越是严苛的指导越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期待今年的训练营~加油!

 

碰巧今天也是贝拉·塔尔导演的生日,在开幕式上现场观众也为老爷子送上一首生日快乐歌,老爷子也是猝不及防懵懵的样子很可爱呢。


还记得去年我们深焦DeepFocus微博上发过一条“贝拉·塔尔昨天说,他二十多岁拍第一个片子时,很愤怒,有很多话要说。他试图用力踹开面前的门,而不是轻轻敲响它。他想改变这个世界,一步一步,用一个一个作品。后来,他发现有些问题不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而是整个宇宙的问题。到了现在,他觉得他要表达的都说完了,不想再重复自己,于是也就不拍了。”


这段话很触动我,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都像曾经的贝拉·塔尔一样想要去改变这个世界,踹开世界的大门,FIRST的青年导演也是一样,他们就是怀着对电影的热爱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讲述自己的内心,我想贝拉塔尔导演也许在这些年轻人身上看到曾经自己,想帮着这个年轻人一起踹一脚。现在的贝拉·塔尔导演他不再去挑战世界改变世界,他做的就是不断挑战自己,挑战自己其实是更难得一步,因为是在不断的否定之前的自己。



下面说回开幕式影片《猎凶风河谷》,这部电影是到导演泰勒·谢里丹的处女作,导演泰勒谢里丹也是由编剧专做导演,之前编剧作品有《边境杀手》《赴汤蹈火》,所以在这部影片里也充满了西部片的味道。在这个FIRST放映的版本与之前戛纳版本有所不同,这是导演为了FIRST特地剪辑的一个版本哦,从影片整体来看泰勒谢里丹的导演技法已经很成熟,制作上有“鹰眼”和“猩红女巫”加入也是增色不少。影片放映结束后,影片发行方好莱坞独立电影公司Bridgegate Films 首席执行官安东尼·科恩与观众也一起进行了交流,安东尼也为大家讲了许多电影幕后故事,比如因为大部分是雪地戏份,“猩红女巫”伊丽莎白·奥尔森得了雪盲症,以及导演在下一部作品中也会依然关注社会边缘类题材。



在看完开幕影片之后,我和Irene吃完辣条味的 土豆片抱着超大杯奶茶(不懂为什么在西宁买的奶茶都超级大杯)去看《分贝人生》,这部电影从台北金马创投会走出来,还有张艾嘉助阵,这部带有马来西亚风味的虐心电影获得了我跟Irene的小心心。在今天的观影中我们还碰到了深焦DeepFocus的好盆友张大磊导演,去年大磊导演带着《八月》以创作者的身份来到FIRST,今年他则是一个穿梭在各个影厅之内的电影爱好者,在FIRST,无论你是创作者还是媒体人,又或是普通观众,我们都有着同一个名字(不是雷锋噢),是影迷。


次日看点

7月22日,FIRST第二日。


我们决定向贝拉·塔尔导演学习,去挑战自己,观看长达286分钟的纪录片《囚》,以及竞赛单元的《川流之岛》,除了竞赛单元,FIRST其他单元的电影同样十分有吸引力,明天还会放映张律导演的《春梦》和深焦口碑榜第一部登榜首的纪录片《持摄影机的人》,这简直逼死选择恐惧症患者!


我们明日再会!



分贝人生 Shuttle L

导演: 陈胜吉
编剧: 陈胜吉 / 梁秀红
主演: 张艾嘉 / 陈泽耀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Irene

4

影片聚焦于马来西亚的底层群众,地域色彩感强。在无望的生活里,有着患精神病的母亲和生日那天被撞死的妹妹,生活于阿哲而言太过残酷。两次车祸仿佛命运的轮回般荒谬的设置很棒,对于生活的刻画也很足,但贫富差异的尖锐的社会现实通过砸车和找议员揭露的方式显得刻意,整个片子的戏剧冲突有些过激。喜欢最后的结尾,阿哲载着犯病已经忘了亡故的妹妹的母亲在大雨里开往更深沉的绝望之中。



全鉦子

4

一部将绝望一丝丝渗透进观众内心的电影,当人生面临一次次绝望时,导演并不刻意描写出内心痛苦或无奈,而是让男主一直让自己“努力”去生存下去、“努力”的将情绪压在内心,这些“努力”却是一种最大的绝望。看似正常的社会秩序对底层人民来说却是一把把无形的利刃,一点点割除对生活的希望,导演讲述一个亲情故事中表现的是马来西亚底层人民和社会的现状,虽然情节设计有过去刻意的痕迹,但在平实的表演中却让影片一气呵成,刻意的设计也会打动你。影片中马路上的广告牌写着“吉隆坡与你同在”,可当命运抛弃我们的时候,这个社会还会与你同在吗?亦或是下一场雨送你离开。


车小爷

3.5



更像是完成度极高的学生作品,短时间内多米诺骨牌跌落般的连续戏剧化情节总是很容易拍出忘乎所以的“自以为是”感。整体卡司发挥较高水平,男主角在结局处有点破功;表达社会议题和道德困局力度尚可以算均衡,没有太多过分感;故事节奏和情绪发展同样也在导演控制之中。整体完成度很高,撑不住背后深意,多处戏剧性太强的巧合竟然增添了错误的黑色幽默感,加长后去掉浮躁感,或是干脆拍成短片都会更好看。





*打分标准:以5分为满分

5分为 年度杰作

4分为 击节佳作

3分为 平庸

2分为 糟糕

1分为 失败






文 / 徐楚翘

对于笔者来说,《分贝人生》与“学院精神·短片集”的放映时间相撞了是相当选择困难的事,也许是运气很好吧,映后交流会上有位观众说这是他看了四年学院精神短片的经历中都几乎看懂的一次,笔者对当晚体验的五部短片都很喜爱。如果对于大多数长片来说,故事高潮只有一两个,那如果选择五个短片,你懂的。



短片按照推荐程度排序

《当灰是一种颜色》

荷兰


这部荷兰导演Marit Weerheijm执导的短片是笔者的心头好,故事讲述的是患有抑郁症的哥哥难以面对生活,父母弟妹都积极所能地帮助他走出灰色心境,然而哥哥还是选择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该片以妹妹卡托的视角来看哥哥,她与观众一样不理解哥哥的心境,毕竟完全体会他人的情感目前来说是不可能的体验;但卡托能看到这个奇异的天使角色,这个天使或是《柏林苍穹下》的丹密尔,但他又像有些不靠谱的见习天使。他就像是小女孩幻想中的朋友,他也是带走哥哥灵魂的天使。



末了,当哥哥选择走向尽头,我们再次跟随小女孩的背影,先在右边停留:父母抱在一起哭泣;走到哥哥生前的房间:不谙世事的弟弟在床上玩耍着;最终卡托打开门,哥哥也坐上天使的摩托车后座离去了。故事的留白恰到好处,以小女孩的视角来看自闭症患者很巧妙,全片平实温暖,却也不禁暗自郁郁。



《这不算什么》

西班牙


也许是调节上一部《当灰是一种颜色》的情绪,该片作为短片集的结尾是不错的选择。该片讲述的故事与家庭的性教育有关,片中的外婆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她的外孙是一个热爱手持拍摄DV的青少年,长辈们以为拍摄片段中外婆擦身体乳的带有“性暗示”场景是外孙拍摄的,便需要与他“解决”这个微妙的问题。


外婆到底裸露了多少?


这个拍摄片段中的令人好奇的真相达到了一个延宕的效果,外婆最后也以真人示范了真相的惯常状态。然而长辈们回放片段时,还发现了更加出乎意料的结果,这个短片并不是外孙拍摄的,因为他也入镜了。

导演在短小的体量中容纳了这么多内容,驾驭能力是很成熟的,该片的诙谐讽刺效果在结尾的家庭聚餐中再次得到展现,大家都互不交谈地拆礼物,桌上桌下,心怀鬼胎,还是坦然的外婆最可爱。



《Pria》(印尼)

&

《不过是把枪》(美国)


《Pria》由一个印尼少年的生活展开,Aris喜欢上了自己的外教小哥,但他也迫于家庭的压力不得不与他不喜欢的女孩完婚,他就像一个溺水者挣扎、困顿,无人拯救,而“Pria”在印尼语里是男人的意思,笔者认为以此为题眼其实是为LGBTQ群体最好的发声,性别终究是这个社会对每一个人的界定,带有他人的眼光与价值评判。导演Yudho Aditya也说道,拍摄此片是“为了那个我身体中被排挤、被孤立、被噤声的孩子;那个从没有在任何地方真正找到归属感的孩子。”全片整体风格清快舒畅,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是Aris与外教告白的场景,镜头在两人面孔之间移动着,两位面对镜头表演十分自然。笔者想起了2010年的巴西短片《爱,牵手》,似乎这类的题材还是适合短片的呈现,有留白与空余,胜过太直接与完整的故事。



《Pria》与《只是一把枪》合在一块儿是因为笔者在两部连续的短片中发现了一种互文关系,《只是一把枪》是来自查普曼大学Brian Robau的学生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无意中拾得一把枪后的失控后果。导演由“一把枪会经过多少人”的想法出发完成了该片,试图展现美国社会中暴力泛滥与枪支管理的问题。笔者联系到了一位目前在查普曼读书的朋友,他认为该片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片子,叙事手法比较偏好莱坞化,以一个“伪长镜头”开场展现一把枪在形色各异的人手中流转的过程。该片的手法并不是纯粹现实纪录,还加入一些放大情感的配乐、慢动作处理等,达到了观众的“唤起”效应。



《只是一把枪》中,小男孩最后拿着枪指着欺负自己的少年,问他:“现在谁是男人?”也许小男孩也是长期处在家庭听惯父母争吵、在学校受到高年级欺凌的环境中,他需要自己的声音被倾听,需要掌握话语权,需要他人认同,导致枪在他手中的失控行为——他打伤了曾欺负自己的人,也被警察打上。两个片子都涉及了对性别、自我-他者的讨论,笔者认为这似乎有意无意的排片顺序构成的互文关系的观影效果很惊喜。



《无路可退》


相信大家还记得2015年有一个叙利亚小男孩的遗体被冲上海岸的新闻,着实触目精心,惋叹不已。《无路可退》是一个虚拟的故事,聚焦叙利亚难民逃难的过程,一对母女希望逃亡希腊,女孩患有疾病,母亲为了救她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献上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短片以“无路可退”为题,展现了逃难路上的求生状况,带领我们以参与者的身份亲历一场生死攸关的逃亡,影片本身的意义已经大过形式了。


-FIN-


日本实验电影 | 男妓三部曲 | 蓝白红三部曲 

伯格曼十年 | 华语电影兄弟情 | 奥斯卡掌门人

威尼斯电影节 | 丝路电影节 | 欧盟电影展

金马影展 | 华语电影大观 | 多伦多电影节

伦敦电影节 | FIRST“在场” | 釜山电影节

威尼斯惊喜与失望 | 食物片单 | “枪击”片单 离婚片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