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容之后,她走上人生(戛纳)新巅峰
往期播客:网飞股价暴跌 ,流媒体神话何去何从?
✦
第75届
戛纳国际电影节
17-28 MAY 2022
戛纳第六日,主竞赛单元亮相的是伊朗导演阿里·阿巴西新作《圣蛛》,以及演而优则导的代表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新作《杏仁剧院》。
《圣蛛》首映礼前,多位来自法国女权主义群体的成员来到红毯拉起条幅,上面记录着自上一届戛纳电影节以来法国 129 名被杀害的女性的名字,据报道称此次抗议行为并不是为了宣传《圣蛛》而进行的,抗议行为发生在《圣蛛》剧组到达红毯之前。根据《Challenges》网站透露,此次抗议活动与周日在戛纳放映的纪录片《女权回应》有关。
《圣蛛》基于伊朗的真实故事改编,2001年,一名驻德黑兰的女记者潜入圣城马什哈德最臭名昭著的郊区,调查一系列的女性谋杀案。她很快发现,当地政府并不急于解决这个案件。据称,这些罪行由一人所为,他通过在夜间捕杀妓女来净化城市的罪恶。
深焦作者yuwen认为,《圣蛛》在类型和形式上的探索是失败的,对社会和宗教的批判也流于表面。地域性、宗教压迫和父权社会问题沦为了奇观,成为导演剥削的素材。
本片的外媒评价也一般,法国媒体场刊虽然有两家媒体给到了金棕榈评价,但其他评价都相对偏低,《银幕》国际场刊的平均分也仅有2.2分。《TheWrap》影评人Ben Croll评价称,这是一部暴怒的、愤慨的,并有点直白的作品。尽管影片建立在暴力而行之有效的象征符号之上,但除了其自身的极端程度外,其他特点也没有什么可惊奇的。
法国媒体场刊更新
《银幕》国际场刊更新
另一部主竞赛的影片是《杏仁剧院》,本片得到了深焦作者于SQ和柳莺的推荐。在首映红毯上,除了导演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及剧组成员外,伊莎贝尔·阿佳妮和伊莎贝尔·于佩尔也惊艳亮相。《杏仁剧场》是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第二次杀入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也是首次她本人未参演的电影,虽然如此,本片却具有极强的自传特性,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将目光投回了八十年代的楠泰尔,她把摄影机对准了在法国戏剧巨擘和电影导演帕特里斯·夏侯创办的戏剧学校“杏仁剧场”里学习戏剧的十二名年轻人和他们的“老师”。
深焦作者于SQ认为,《杏仁剧院》是一部脸(visage)与肢体(geste)的电影,片中不同角色的面部特写镜头极多,但每个特写镜头都是呼吸着的,无论是无声的恐惧还是狂欢式的宣泄,都蕴含着一种真实自然的磅礴生命力。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欲言又止,每一句口是心非,都发自她或他的整个存在在特定时空与情境中的自然流露。
《杏仁剧院》剧组亮相戛纳
伊莎贝尔·阿佳妮和伊莎贝尔·于佩尔
一种关注单元此前一直表现平平,但克里斯托弗·博格利导演的《厌恶自己》打破了沉寂,本片获得了法国媒体场刊一种关注单元的第一个金棕榈评价,同时也得到了深焦作者2miao、胤祥和PeterCat的推荐。
《厌恶自己》的导演克里斯托弗·博格利是去年大热爱情片《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制片人。本片围绕着一个撒谎成性的女性展开,一段充斥好胜心的情感关系,围绕着自恋青年对目光和关注不加甄别的渴望大做文章, 用轻巧戏谑的方式与态度揭露当代青年的虚伪幻梦。
深焦作者2miao认为,影片的情节走向总是突破期待,夸张又贴切,让人忍俊不禁的时刻接连不断,在戛纳片单里看到这般想象力旺盛、根植当代生活的片子,总会感到特别愉快。深焦作者胤祥认为,本片不仅把“行为艺术/当代艺术”黑到死,而且很深刻地黑了某种代表社会进步的“礼貌/平等/正确”。本片的“脑内小剧场”很有特色,跟谢列都可以一比;在此基础上的不确定叙事和剪辑非常厉害。
《厌恶自己》剧照
虽然今年戛纳没有中国长片入围,但今日戛纳《银幕》场刊内页提及了还深陷疫情的上海,“我们在戛纳,心系上影节”。
戛纳第七日主竞赛单元迎来又一组重头戏:朴赞郁导演的《分手的决心》和大卫·柯南伯格导演的《未来罪行》,特别展映单元有谢尔盖·洛兹尼察导演的战争纪录片《毁灭的自然史》,导演双周有《艾娃》导演蕾雅·梅西斯的新片《五恶魔》,敬请期待。
深焦在戛纳期间会持续在微博、豆瓣等平台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报道,欢迎大家在各平台参与讨论,与我们共同见证新的电影史在戛纳发生。
戛纳Day 5 深焦口碑榜:《无限悲情》是爆款还是戛纳版《一出好戏》?
主竞赛单元 >
杏仁剧院
Les Amandiers
导演: 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
编剧: 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 / 诺埃米·洛夫斯基 / 艾格尼丝·德·萨西
主演: Sofiane Bennacer / Clara Bretheau / Baptiste Carrion-Weiss / Alexia Chardard / 路易·加瑞尔 / Léna Garrel / Liv Henneguier / Sarah Henochsberg / 奥斯卡·莱斯格 / 米沙·莱斯科特 / 法里达·拉瓦吉 / 瓦西里·施耐德 / 娜迪亚·特列什科维奇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2-05-22(戛纳电影节)
片长: 126分钟
作者:于SQ
巴黎三大电影学硕士在读,重新学习看电影
一支献给青春和表演的赞美歌
《杏仁剧院》是演员出身的法国导演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的第五部长片,被选入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其出演的影片曾N次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M次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均为自编自导,《杏仁剧院》前的四部长片均为本人主演。2003年,47岁的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初执导筒,拍摄《对骆驼来说做白日梦更容易》,其第二部长片《女演员》(2007)入围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6年后,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又携第三部长片《意大利城堡》(2013)提名金棕榈。《杏仁剧场》是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第二次杀入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也是首次她本人未参演的电影,虽然如此,本片却具有极强的自传特性,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将目光投回了八十年代的楠泰尔,她把摄影机对准了在法国戏剧巨擘和电影导演帕特里斯·夏侯创办的戏剧学校“杏仁剧场”里学习戏剧的十二名年轻人和他们的“老师”帕特里斯·夏侯(路易·加瑞尔饰演)和皮埃尔·罗曼斯(米卡·莱斯科饰演)。杏仁剧场是法国戏剧届的不灭传奇,这是短暂划过法国戏剧届的一颗流星,它只招收了两届学生,但却培养了无数优秀的戏剧演员——导演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就是其中一位。《杏仁剧院》描绘了这群处于躁动与迷惘的青春漩涡中的年轻人从入学选拔到第一场大戏落幕之间,在剧场内外的爱与恨、希望与恐惧,谱就了一支献给八十年代的法式青春和戏剧表演的赞美歌。
最懂如何拍摄演员生活的一定是演员,最懂得指导演员的也一定是演员。《杏仁剧院》虽以演员为表现对象,但全片却不见“演员”,只见一个个鲜活的人。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将一群最有表现力,也最会掩饰的人表面克制之下的每个细微情绪变化,每次情感爆发背后的狂喜与绝望,都以最坦诚、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了大银幕之上,这足见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作为导演的功力。《杏仁剧院》是一部脸(visage)与肢体(geste)的电影,片中不同角色的面部特写镜头极多,但每个特写镜头都是呼吸着的,无论是无声的恐惧还是狂欢式的宣泄,都蕴含着一种真实自然的磅礴生命力。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欲言又止,每一句口是心非,都发自她或他的整个存在在特定时空与情境中的自然流露。可喜的是,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并没有沉湎于她个人的怀旧情绪,也没有将影片局限于演员职业的排他性自嗨,相比于个人回忆,她更忠诚于片中角色的命运和对于表演这一职业的思考。《杏仁剧院》绝不是美丽面孔和无端情绪的堆叠,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成功地用脸与身体推动叙事,以帕特里斯·夏侯排演契科夫的《普拉东诺夫》为线索,串联起十二名学生的成长与生活。场景与场景之间,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不是一个个断裂的情绪胶囊,而是起起伏伏但连绵不断的水面。虽然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主要表现了剧院学生斯黛拉与埃提安的爱情故事,但却成功以寥寥笔墨生动塑造了十余个性格与背景各异的角色。最难得之处是,影片在角色塑造与叙事发展两方面都无所偏废,二者彼此推动,水乳交融,汇成了片中的一支支钢琴小调。
本片在描绘这十二个年轻人的生活成长之余,还得以令人一窥他们从入学面试到“演员工作室”的表演训练,从选角到剧本围读,从剧场排练到大戏首演的戏剧训练的各个环节。路易·加瑞尔贡献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他饰演的帕特里斯·夏侯,自负、忧郁、冷酷、易怒又神经质,完美地塑造出一个吹毛求疵、不可理喻,令人又爱又恨的戏剧狂人的角色。《杏仁剧院》以入学选拔拉开序幕,二十岁上下的男孩女孩们不知天高地厚,更不识表演为何物,他们在正襟危坐的戏剧权威面前各显其能。这些初生牛犊疯狂、自大、稚拙、真实,令对面的一众人到中年的戏剧前辈时而震惊,时而扶额,时而发笑,又时而有泪浮上眼角。一段表演罢了,或荒唐,或平庸,或动人,剧场经理皮埃尔·罗曼斯总会问上一句,“你为什么要表演”。从这个问题开始,影片用接下来两个小时的时间,用一出从排演到上映的戏剧,十二名年轻学生和两位老师的生活片段与情感碎片尝试回答了另一个终极问题:什么是表演。前者是每位演员职业生涯的开始,而每位演员历经的生活本身就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
那么,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对第二个问题给出了怎样的答案呢?简而言之,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给出的答案是:The show must go on,然而,相比鲍勃·福斯那无法逃脱的宿命式狂欢,瓦莱丽娅·布鲁尼·泰德斯基对此的理解更贴近演员职业的真相,对她而言,“演出必须继续”中的“必须”既是演员对于走进剧场的观众所负的责任,又是演员抵御来自生活的痛苦将他们吞噬的唯一方式。在《普拉东诺夫》首演前夕,饱受精神问题困扰的“疯子”埃提安因嗑药过量而死,学生与老师在首演前本该有的兴奋与紧张瞬间化作肃穆凝重的悲伤。此前,帕特里斯·夏侯曾数次向彼时尚且天真的学生们严正地强调戏剧演员应有的使命感。而在此处,当死亡的重负真真实实地坠落在每个人身上,这位老师最后一次——而这次是在剧场和排练教室之外,在不给人喘息之机的真实生活之中——教给学生们戏剧演员所肩负的责任。影片尾声,斯黛拉又回到了她爱上埃提安的纽约“演员工作室”的教室,向老师和新一批怀揣表演梦想的年轻人讲述了她和埃提安的故事。下课后,学生们陆续离场。独自在小舞台中央的床上蜷卧的斯黛拉却没有起身。突然之间,她开始与她想象中的埃提安交谈、打闹。表演老师坐在教室角落里目睹了这一幕,于是我们透过她在观众席中投出的目光,理想当然地将斯黛拉的行为当做一场表演,可是那位老师目睹的究竟是什么?斯黛拉是否在表演?在我们眼中,斯黛拉毫不留痕地从正常生活状态进入了以想象为支撑的无实物表演状态。可对一个演员而言,所谓正常的生活状态与表演状态是否真的存在边界呢?优秀的表演,是演员肉身与精神所受之苦经呕心沥血后开出的花朵。此刻,表演成为了斯黛拉重访美好回忆、面对不可承受之痛的唯一方式。我们有幸与教室角落中的表演老师一起见证了一位演员最甜蜜的痛苦,和最痛苦的甜蜜。
主竞赛单元 >
圣蛛
Les nuits de Mashhad
导演: 阿里·阿巴西
编剧: 阿里·阿巴西 / Afshin Kamran Bahrami
主演: 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 / Mehdi Bajestani / Arash Ashtiani / Forouzan Jamshidnejad / Sina Parvaneh / Nima Akbarpour / Mesbah Taleb / Firouz Ageli / Sara Fazilat / Alice Rahimi / Ariane Naziri / Sima Seyed / Farhad Faghih Habibi / M. Ali Nazarian
类型: 剧情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丹麦 / 德国 / 瑞典 / 法国
语言: 波斯语
上映日期: 2022-05-22(戛纳电影节)
片长: 116分钟
作者:yuwen
自《边境》(2018)一种关注大奖后,伊朗导演阿里·阿巴西携带丹麦、法国等多国合拍的「大片」《圣蛛》降临戛纳主竞赛。故事讲述2001年,一名驻德黑兰的女记者潜入圣城马什哈德最臭名昭著的郊区,调查一系列的女性谋杀案。她很快发现,当地政府并不急于解决这个案件。据称,这些罪行由一人所为,他通过在夜间捕杀妓女来净化城市的罪恶。
引子是一名不露脸的杀手,在夜晚狩猎。他将一个妓女带回家附近,掐死抛尸。当特写聚焦在杀手手指上猩红色的玛瑙戒指时,镜头被拉远,俯瞰马什哈德这座罪恶之城,片名出现。这时,观众等待着悬疑片和犯罪电影带来的类型元素享受,以及《边境》导演能够给予的形式上的放飞。让人意料之外的是,我们一无所获。故事在调查女记者和杀手两条线中展开,以最现实的方式,最直白的呈现,和最老套的桥段,把所有的悬疑摧毁。阿巴斯花费大量时间描绘一个脸谱化的连环杀人犯肖像:退伍老兵,执着于杀戮,以安拉之名,清除妓女们,这些街道上的渣滓。男演员迈赫迪·巴伊斯塔尼的表现相当出色,可惜的是,观众并没有对杀人犯产生任何同理心。女记者承受到的迫害得到一定的呈现。但不得不说,所有剧情都让人觉得陈旧。
在毫无惊喜的第一个小时的追捕杀人犯之后,第二小时进入了诉讼的阶段,呈现民众和对杀人犯的支持和官方模糊的态度。这个小时的意义在于进一步让人了解在伊朗宗教对人性的扭曲。杀人犯被行刑之前,阿巴西做作地想要创造一种悬疑,让人以为犯人可以逃脱,这样的手法无疑是拙劣的。
《圣蛛》在类型和形式上的探索是失败的,对社会和宗教的批判也流于表面。地域性、宗教压迫和父权社会问题沦为了奇观,成为导演剥削的素材。
首映单元 >
唐璜
Don Juan
导演: 赛尔日·波宗
编剧: 赛尔日·波宗 / 阿克塞尔·罗贝尔
主演: 维尔日妮·埃菲拉 / 塔哈·拉希姆 / 珍妮·贝丝 / 戴米恩·查潘 / 阿兰·尚弗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2-05-23(法国) / 2022-05(戛纳电影节)
片长: 100分钟
作者:于SQ
巴黎三大电影学硕士在读,重新学习看电影
《唐璜》是法国导演、演员赛尔日·波宗执导的第六部剧情长片,在本届戛纳电影节“戛纳首映”单元展映。据导演自述,他非常想在后米兔世界去重新想象唐璜——这个滥用女性的真情,不停地欺骗,再抛弃她们的男人。他想塑造一个传统唐璜的反面,相比以征服女人为乐的PUA大师,他想要呈现一个被心爱的女人抛弃的、一片赤城的唐璜。可见,导演的出发点也不过是想在女性团结一致站出来对着男性喊出她们承受已久的伤害和压迫之时,拍拍她们的肩膀,温柔体贴地说,要相信并非全世界的男人都是如此。这位导演是如此急切地想要为自己所在的男性群体辩白。
赛尔日·波宗的电影是对十七世纪西班牙剧作家提尔索·德·摩利纳同名戏剧作品的改编。这是是一部音乐电影,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正在大力支持法式音乐片的复兴发展,所以对这部电影也提供了不少支持。赛尔日·波宗已经足够令人皱眉的出发点和官方的大力支持最终得到了什么结果呢?一部呆板至极的音乐片、一部潦草尴尬的爱情片,一部简单到可笑的文学改编片。塔哈·拉西姆饰演的洛朗和维尔日妮·埃菲拉饰演的朱莉都是戏剧演员,朱莉因为无意看到洛朗盯着路过的陌生女人出神而取消了跟他的婚约。被抛弃的洛朗眼里看到的所有女人都是朱莉的脸,他无法忘掉朱莉,所以就不断骚扰着不同的女人。洛朗正在剧场进行《唐璜》的排演,他将饰演唐璜的角色,然而扮演艾尔维尔的女演员出了问题,导演不得不找朱莉前来救火。
导演显然想利用戏中戏产生微妙的互文,无奈人物和情节都浮皮潦草。片中歌唱的段落全都是固定机位进行拍摄,演员不是站着就是坐在那里,除了嘴巴之外一动不动,音乐片可以死气沉沉至此也属难得。去年凭借《圣母》大火的维尔日妮·埃菲拉在本片中的表现也惨不忍睹,她显然不是于佩尔那种可以令任何角色起死回生的类型的演员,非得要像《圣母》那样适合的角色才能散发光辉。
一种关注单元 >
回到首尔
Retour à Séoul
导演: 周戴维
编剧: 周戴维
主演: 吴光禄 / Guka Han / 金善映 / 路易多·德·朗克桑 / 约恩·齐默 / 许真 / 朴敏智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 比利时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2-05-22(戛纳电影节)
片长: 118分钟
作者:Maja Korbecka
柏林自由大学的博士生,独立影评人
在身份政治是公共话语中的热门话题的时代,寻根故事已经变成一种电影类型。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角色们去旅行以探索内心的自我,或返回家乡以恢复内心的平衡或克服创伤。All the People I’ll Never Be没有重复这个极其保守的主线。
在相隔数年的四章中,我们观察主角——20 多岁的韩国法国女人, Freddie。她在刚出生时被一对富有的法国夫妇收养。电影讲述她第一次和之后的韩国旅行中。一开始她对自己的出身毫无感兴趣。当她意外地到韩国时,她决定与亲生父母联络。结果父亲不断寻求接近她但是母亲却拒绝见面:这事实所困扰她。出乎意料的是,角色的转变和逐渐的自我发现并不以她作为韩国人的种族为中心,而是以被父母抛弃的事实为中心。
剧本写得很精彩,强调了每个人对主角的立场。尽管她的情况非常具体和复杂,但她转变的阶段与一些千禧一代成年后的记忆产生了共鸣:背包旅行、晚上出去喝酒、听黑胶唱片或在电子音乐俱乐部跳舞、奇怪的Tinder约会。她与男人的关系也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旅行中自发的浪漫、随意的一夜情、一段过于稳定的关系。初次登台的女演员Park Ji-min自然而然地承受着角色的重量:她的固执、顽皮、独立、残忍、力量和坚持。电影的英文片名 - All the People I’ll Never Be - 很完美地体现了主角对生活的态度。她直截了当地否认其他人可能对她施加的任何压力。一切都得由她自己选择。最终,Davy Chou的电影是一个有力地地描绘了一个女人与自己妥协。
一种关注单元 >
厌恶自己
Sick of Myself
导演: 克里斯托弗·博格利
编剧: 克里斯托弗·博格利
主演: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 Eirik Sæther / 克里斯汀·库亚斯·托普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挪威
语言: 挪威语
上映日期: 2022-05-22(戛纳电影节)
片长: 95分钟
❤️❤️❤️
深焦作者2miao、胤祥、PeterCat推荐这部电影
作者:2miao
优秀影视行业打工人
一个撒谎成性的女性,一段充斥好胜心的情感关系,围绕着自恋青年对目光和关注不加甄别的渴望大做文章, 用轻巧戏谑的方式与态度揭露当代青年的虚伪幻梦。网络时代的社交媒体强化着个体的自我意识,一个巨大的「自己」在暗中作祟,自恋和自恶进而是分不开的。影片的情节走向总是突破期待,夸张又贴切,让人忍俊不禁的时刻接连不断,在戛纳片单里看到这般想象力旺盛、根植当代生活的片子,总会感到特别愉快。
作者:胤祥
电影学者
很棒的喜剧,看好有奖以及可能费比西就这个。也只能是个生活极其富足之后的北欧故事,太黑了,鲁本奥斯特伦德加上约阿希姆提尔其实都得被这个片子在一定程度上打脸……不仅把“行为艺术/当代艺术”黑到死(嗑药致残求关注完全是个行为艺术嘛,还刻意设置了一个艺术家男友),而且很深刻地黑了某种代表社会进步的“礼貌/平等/正确”,同类还有IFFR的挪威片《Gritt》,不过为啥这3个挪威片里“作”出花的都是女性?本片的“脑内小剧场”很有特色,跟谢列都可以一比;在此基础上的不确定叙事和剪辑非常厉害。不过剧情还是有点小bug,比如那个药的效果除了女主其他人都搜不到么?
一种关注单元 >
坏孩子们
Les Pires
导演: 丽丝·阿科卡 / 罗曼·格雷特
编剧: 丽丝·阿科卡 / 罗曼·格雷特 / Elénore Gurrey
主演: 约翰·海尔登贝格 / Matthias Jacquin / Loïc Pech / Mallory Wanecques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2-05-18(戛纳电影节)
片长: 96分钟
作者:2miao
优秀影视行业打工人
一个中年男导演在一个社区内选择一些素人演员拍摄一部关于其社区的电影,导演想调用受过创伤的“坏孩子们”的亲身体验,但他们行为和情绪的不受控给摄制带来了诸多问题。从选角到杀青,戏里戏外,叙事跟随整个剧组不断演进和变化的人际关系,从而达成群像勾勒,多线交叉且不显冗杂。带着灰度的脏脏影调,个性和态度鲜明的小演员们,都让人印象颇深。看完会好奇整部影片的making-of,两位女导演如何协助、调度演员和完成拍摄。
比较遗憾的是,影片对社区整体生态的勾勒有所欠缺,镜头直接干脆地进入其中,但没有给观众足够的提示,为什么是这里,这些孩童怎样被他们生长的环境塑造及影响?被悬置的道德判断和暧昧不清的影片立意,与少女的笑容及男孩的眼泪一起,共同构成了对本片的整体印象。
作者:胤祥
电影学者
可能是今年官方入选最大方的片子,直接市场安排了三场放映。质量嘛……作为一个剧组片毫不意外地滑向了大型电影幕后花絮现场。(以及这类片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无视灯光部门)俩首作女导演的投射怎么选了一个50多岁才拍首作的老男人呢?(而且是比利时的,加上片里的各种问题儿童少年以及那个结尾,真让人想起达内)如果要讨论的是电影对低阶级业余演员(和低阶级社区)的影响(以及可能有的剥削/伦理问题),那么拉吉利看了这片大概会笑吧……
导演双周单元 >
猎鹰湖
Falcon Lake
导演: 夏洛特·勒·邦
编剧: François Choquet / 巴斯蒂安·维韦 / 夏洛特·勒·邦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加拿大
上映日期: 2022-05-22(戛纳电影节)
片长: 100分钟
作者:于SQ
巴黎三大电影学硕士在读,重新学习看电影
《猎鹰湖》是魁北克演员、艺术家夏洛特·勒·邦(Charlotte Le Bon)的长片处女作。影片灵感来自于Bastien Vivès的图像小说《A Sister》,被选入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并将角逐今年的金摄影机奖。这是一部杂糅了惊悚类型元素的青春片,讲述了14岁的法国男孩巴斯蒂安随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去魁北克的一处湖边度假屋渡暑假,并在那里遇见了16岁的女孩克洛伊的故事。14岁少年远离了他熟悉的时空,在大西洋对岸一个雨雾迷蒙的“异托邦”,被卷入了对女性的懵懂情欲和对被同性接纳与认可的焦虑之中。
巴斯蒂安处在孩童与成人、男孩与男人的世界的交界处,一切都混沌一片,生命的欢愉与陌生的死亡,情感依恋与身体情欲,对男性同盟的向往和排斥通通交缠在一起。导演对于处于青春期不同阶段的男孩与女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方式给出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加之16mm摄影和4 :3画幅,影片充满真实原始的生命力。两位青少年演员,Joseph Engel和Sarah Montpetit贡献了令人信服的精彩表演。影片以克洛伊口中一则青少年在猎鹰湖中溺亡的传闻贯穿始终,相关情节为影片增加了类型色彩,同时也表现了青少年对于死亡的暧昧感知。不可否认的是,类型元素固然为影片增强了可看度,但影片结尾显示出,导演对于类型的过分执着反而限制了影片的格局。
影评人周单元 >
晒后假日
Aftersun
导演: 夏洛特·威尔斯
编剧: 夏洛特·威尔斯
主演: 保罗·麦斯卡 / 弗兰基·科里奥 / 西莉亚·罗森-豪尔 / 萨莉·梅瑟姆 / Harry Perdios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2-05-21(戛纳电影节)
片长: 96分钟
作者:Maja Korbecka
柏林自由大学的博士生,独立影评人
人到中年时开始把父母看做普通人:考虑父母的私人问题、弱点,他们的童年创伤。Aftersun聚焦于父女关系。在Charlotte Wells的这部处女作中,故事设定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和有限的时间内:在土耳其度假胜地度过的两周左右的假期。女孩开始认识生活的混乱和性的懵懂。好奇中夹杂着焦虑,兴奋中混合着失望。导演把DV带作为记忆的轨迹:度假时候拍摄的视频与想象中与父亲的遭遇是分不开的。Charlotte Wells的剧本设计了微妙的细节。一开始父亲和女儿如兄妹般相处融洽,直到一个看似不重要的场景改变了一切——女儿心不在焉得提起内心正经历的黑暗的空虚。一听到这句话,父亲陷入沉默,似乎意识到女儿跟自己一样,内心深处有无法安慰的悲伤。Aftersun最抽象的场景反而让电影逼真起来:女儿在拥挤的俱乐部之中观察年轻的父亲在忘我地跳舞。当人到中年时,开始原谅自己的父母。
-FIN-
戛纳Day 4:《晴朗之晨》力压戴普勒尚,穆斯林版《无间道》空降主竞赛遭质疑
戛纳Day 3:法国人送《世界末日》四个金棕榈,韩国重磅类型片《狩猎》制霸戛纳午夜
戛纳Day 2:戛纳的俄罗斯闹剧还在继续,导演双周开幕片华丽又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