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前线,是谁在定义真相?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小宇宙APP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微信播客订阅 深焦艺文志Spotify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第36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2023.11.8 - 11.19
作者:Ruby
碎碎念的伪艺术家
十一月,阿姆斯特丹迎来以多雨著称的冬季。
在地标性影院图申斯基剧场(Tuschinski)的大厅,雨具和外套的湿漉气息裹挟着热切的交谈。伴随着最后一场影片公映的结束,第36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正式落下帷幕。
IDFA现场图 Photo by Ruby
在疫情终于已成过去式的这一年,苦难的叨扰却未曾远离片刻:战争与恐怖、疾病与贫困、差异与不公……或许这一切是后疫情时代重建秩序所必经的新阵痛,又或许,只是人类的长期积弊于疫情突袭后的继续发酵。无论如何,这些熟悉又陌生的沉重话题占据了本届IDFA的舞台中心,在这个据称为荷兰近年来最潮湿的冬天,被凝视与叩问,拥抱与释放。
IDFA现场图 Photo by Ruby
复调:创伤记忆与现实回响
过去一年中,俄乌战争始终是聚光灯下的头条新闻;与此相应,本届IDFA的各个单元都不乏相关话题的影片。开幕影片《A Picture to Remember》即是以祖孙三代女性的人生经历折射俄乌历史和战争的散文式纪录片。通过家庭录像、新闻资料、通话视频、生活影像的拼贴与融会,新人导演奥尔加·切尔尼赫(Olga Chernykh)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了一部破碎中不乏温情、感性中交织深省的家庭与社会史。
《A Picture to Remember》剧照
展映单元的《20 Days in Mariupol》来自于美联社记者姆斯季斯拉夫·切尔诺夫(Mstyslav Chernov),以高清的现场画面记录了乌克兰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在轰炸与枪击下的遭遇,自首映起便一直领跑观众选择奖。此外,入围展望竞赛单元的《Mud》,以及展映单元的《We Will Not Fade Away》、《Waking Up in Silence》、《In the Rearview》等影片都聚焦于俄乌战争中的平民故事,充分反映出IDFA对纪录片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重视。
《20 Days in Mariupol》剧照
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Nagorno-Karabakh)的冲突为背景的影片《1489》摘得了国际竞赛单元“最佳影片”的桂冠。导演肖加卡特·瓦尔达尼扬(Shoghakat Vardanyan)将镜头对准自己和家人,记录了他们寻找在战争中失踪的哥哥索戈蒙(Soghomon)的过程。片名“1489”是索戈蒙作为“行动中失踪人员尸体”的匿名代码,也是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一个有血有肉的家庭时带来的不可承受之轻。影片中,导演真诚而勇敢地袒露自己与家人的悲伤、失落与脆弱,与观众共同思考如何消化无以复加的时代创痛、填埋战争留下的生命缺口。正如评审团所言,这部影片“让我们直视我们所不愿看见的事物,并最终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案例,宣告电影可以是一种爱的行动。”
《1489》剧照
过去与当下、叙事与生活总在微妙互动。影展第六天,在《A Picture to Remember》进行第三场公映时,不远处的阿姆斯特丹国际剧院(ITA)门前同时上演着由巴勒斯坦电影协会发起的呼吁巴以冲突停火的集会。时局之下,巴勒斯坦电影人的作品在本届IDFA备受关注。来自加沙地区的导演穆罕默德·贾巴利(Mohamed Jabaly)凭借记录自己因加沙边界关闭而被困异国经历的影片《Life is Beautiful》拿下了国际竞赛单元的“最佳导演奖”。
《Life is Beautiful》剧照
同时,展映单元内由巴勒斯坦导演莉娜·苏阿莱姆(Lina Soualem)带来的《Bye Bye Tiberias》讲述了自己家庭中的女性成员跨越时空、追寻理想生活的故事。两部影片都充满了与当下互文的挣扎与困惑,但也不谋而合地贯穿着幽默和乐观主义精神。在首映后的交流环节,导演莉娜被问及影片带来的多次集体笑声时,简单自然地回答:“巴勒斯坦人确实都很有趣。”拥抱沉痛,但不止于悲哀;直面残缺,但不搁置向往,或许正是我们在残酷现实已经让人身心俱疲后,仍愿在银幕上再度体味创伤的理由。
《Bye Bye Tiberias》剧照
虚实:日常诗学或多维宇宙
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的爱沙尼亚影片《桑拿房的女性私语》也现身于此次IDFA的展映单元。片中反复出现的沐浴仪式、布光精美的身体特写、诗意的空镜,以及灵动的配乐将魔幻现实主义的魅力挥洒得淋漓尽致,使一间狭小的桑拿房成为承载女性生命哲学的奇点。
《桑拿房的女性私语》剧照
在表现风格之外,本届IDFA的诸多选片更是在形式上跳出了对“真实”的刻板定义,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尝试。展望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的归属《Canuto’s Transformation》是一部突破传统的迷人作品。导演阿里尔·库拉伊·奥尔特加(Ariel Kuaray Ortega)以居住在巴西与阿根廷边境的姆比亚-瓜拉尼社区村民为演员,呈现了当地一个关于名叫卡努托的村民变成美洲虎然后悲惨死去的传说。这种贯通纪实与虚构、生活与表演的叙事实验,也出现在了展映单元的《The Island》、《The Castle》、《This Woman》等影片中。区别于保持距离的观察,邀请被摄对象表演或许是一种反向触及现实的手段,让演出者也在戏剧间隔中看见自己的生活,从而成为讲述者的一员。
《Canuto’s Transformation》剧照
同时,具有先锋意识的IDFA也一如既往地在DocLab板块展出了众多数字叙事(Digital Storytelling)、沉浸式非虚构(Immersive Non-Fiction)以及舞台融合艺术(On Stage)作品。在城市中心的De Brakke Grond文化馆,来客可以免费参观以“超凡摩擦力”(Phenomenal Friction)为主题的一系列数字艺术、AI装置、游戏、VR影像和舞台表演。最终,DocLab的沉浸式非虚构大奖由艺术家本·约瑟夫·安德鲁斯(Ben Joseph Andrews)的作品《Turbulence: Jamais Vu》拿下;该作品通过VR耳机向观众传递艺术家所患的慢性病带来的一种叫做“Jamais Vu”的神经现象。
《Turbulence: Jamais Vu》剧照
DocLab的数字叙事大奖则颁给了塔玛拉·肖高卢(Tamara Shogaolu)的动画混合现实游戏《Anouschka》。在这部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各种小游戏帮助黑人少女阿努什卡研究自己的家族史,体验几代移民传承与保护自身文化的方式。在情感与事实的边界逐渐模糊的后真相语境,在数字记忆与肉身生存不可分离的智能时代,策展团队呼吁观众,在看到技术带来的效率与便捷的同时,也与艺术家共同发现可以推动创造力发展的阻力和揭示生活复杂性的冲突。
《Anouschka》剧照
华语:回溯荣光为铺陈梦想
在本届IDFA上,导演王兵的个人回顾展和线下对谈堪称是备受瞩目的环节。他于今年杀入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纪录长片《青春》也来到了IDFA,其多场公映的门票都提前售罄。在与IDFA的艺术总监奥尔瓦·尼拉比亚(Orwa Nyrabia)对谈时,王兵讲到生活中的偶然相遇带给他的触动与灵感,并透露拍摄《青春》的起因就是在云南村庄偶遇了几个想去浙江打工的年轻人,于是便请求同他们一起上路。他也正式宣布,《青春》系列纪录片的第三部分已经完工,第二部分正在最终的后期环节,完整版成片预计明年与观众见面。
《青春》剧照
在王兵的推荐下,10部中国纪录片在专门的TOP 10单元展映,呈现了中国21世纪以来的急速社会变迁中处于边缘位置的个体声音。此外,不少其他中国纪录片人也在今年的IDFA中崭露头角。王伽莱导演的作品《波罗揭谛》入围展望竞赛单元,陈东楠导演的作品《历历如画》入围短片竞赛单元,阿烂导演的作品《这个女人》和叶先开制片的作品《午夜出走》则入围展映单元。而在项目提案单元,郭容非导演的《征妈启事》、陈思毅/林晨晖导演的《皇后舞厅》,以及赵佳制片的《喀布尔,零年》也均成功入围。
《波罗揭谛》海报
可以看出,中国女性纪录片人的潜力正在激烈释放,她们不仅正推动中国与世界女性话题的交融与碰撞,还在以细腻的女性视角触及更多全球性议题,如流散经验、亚文化、战争、城乡差异等。如果说TOP 10单元的女性导演让我们看到了世纪之交时女性声音在本土的生长,那么这批新一代导演则让我们看到全球化浪潮中作为世界女性之一员的中国女性的观察与思考、情感与理智、光荣与梦想。
IDFA现场图 Photo by Ruby
第36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获奖名单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国际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
《1489》
Shoghakat Vardanyan
最佳导演
Mohamed Jabaly
《Life Is Beautiful》
最佳剪辑
Anand Patwardhan
(剪辑师)
《The World Is Family》
最佳摄影
Anirban Dutta and Anupama Srinivasan
(摄影师)
《Flickering Lights》
--
Envision Competiton
展望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
《Canuto’s Transformation》
Ariel Kuaray Ortega and Ernesto de Carvalho
最佳导演
Kumjana Novakova
《Silence of Reason》
杰出艺术贡献
《Canuto’s Transformation》
Ariel Kuaray Ortega and Ernesto de Carvalho
--
IDFA Competition for Short Documentary
短片竞赛单元
最佳纪录短片
《At That Very Moment》
Rita Pauls and Federico Luis Tachella
最佳纪录短片-特别提及
《My Father》
Pegah Ahangarani
--
IDFA Competition for Youth Documentary
青少年纪录片单元
最佳青少年纪录片(13岁+)
《Sister of Mine》
Mariusz Rusiński
最佳青少年纪录片(9-12岁)
《And a Happy New Year》
Sebastian Mulder
最佳青少年纪录片-特别提及
《Boyz》
Sylvain Cruiziat
--
IDFA DocLab Competition for Immersive non-fiction
IDFA DocLab沉浸式非虚构竞赛单元
最佳IDFA DocLab沉浸式非虚构作品奖
《Turbulence: Jamais Vu》
Ben Joseph Andrews and Emma Roberts
评审团创意技术特别奖
《Natalie’s Trifecta》
Natalie Paneng
--
IDFA DocLab Competition for Digital Storytelling
IDFA DocLab数字叙事竞赛单元
最佳数字叙事奖
《Anouschka》
Tamara Shogaolu
评审团创意技术特别奖
《Borderline Visible》
Ant Hampton
特别提及
《Despelote》
Julián Cordero and Sebastian Valbuena
--
Additional Awards
特殊奖项
最佳长片首作
《Chasing the Dazzling Light》
Yaser Kassab
费比西奖
《1489》
Shoghakat Vardanyan
最佳荷兰电影
《Gerlach》
Aliona van der Horst and Luuk Bouwman
最佳荷兰电影-特别提及
《Mother Suriname》
Tessa Leuwsha
图像与声音ReFrame奖
《Selling a Colonial War》
In-Soo Radstake
图像与声音ReFrame奖-特别提及
《Milisuthando》
Milisuthando Bongela
NPO IDFA 2023 观众选择奖
《20 Days in Mariupol》
Mstyslav Chernov
--
IDFA Forum Awards
IDFA论坛奖
最佳提案
《Son of the Streets》
Mohammed Almughanni
最佳粗剪
《Coexistence, My Ass!》
Amber Fares
DocLab论坛奖
《Turbulence》
Ben Joseph Andrews and Emma Roberts
- FIN -
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后续来了
十年最佳动画,烂尾与否还重要吗?
大卫·芬奇新片,扑了
英国最伟大的电影人去世,一生因酷儿身份被排挤
专拍神片的拉美团伙,在中国影展只拿最大奖
失去他后的世界电影,从此少了一种色彩
第36届东京电影节获奖名单,万玛才旦《雪豹》获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