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什么不看好多抓鱼

大树Steve 书箱门递 2022-04-17

过去两年,被问了太多次小木屋和多抓鱼有什么不同,所以我就把自己的看法整理写下来好了。

多抓鱼部分启发了我做小木屋,所以还是要感谢它的创办人和投资人。

我最不屑的就是只做个笔杆子的预言家,就像几年前写“为什么我也在逃离知乎”,写“果壳之后,行色匆匆”,很多事情都不幸言中。

但大部分人都只喜欢看当下和表面,不喜欢去深挖趋势和核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事情,大多数人总能在那个当下头头是道,或奉承跪舔,或唾弃不屑。


#1

2017年底,我在看书这件事上纠结到了极致

Kindle已然成了一个很久不充电的电子垃圾,得到上的专栏也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听,已经不打算续费,初中时候用的贝塔斯曼早已经成为回忆,大学时每周必逛的海淀图书城和北大西门书摊也早已销声匿迹,毕业后再去泡图书馆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Amazon成了高中以来唯一继续可以陪伴我的精神生活方式的最重要的媒介。但也因为已经很多次买下的书翻过后觉得没有收藏必要,囤了越来越多的闲置书。进而让我每次在Amazon上选书都变得愈加谨慎,平均每次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看评论,看晒单,看电子版预览,再决定是否结算购物车。一次极端情况是我收到的书翻开不到十分钟就一股火上了撕碎扔到了墙角。

2017年底一位朋友向我介绍了多抓鱼,我很开心地打开它的小程序,眼前一亮。但也是废了好大力气,才勉强找到几本自己或许会感兴趣的书,太多书都是缺货状态。

我扫了扫自己的囤书,大部分不回收,小部分可以回收的,价值几乎等同卖废纸,我不如去捐给希望小学了。

主要是一本一本扫下来,是真的很麻烦。

于是我开始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2 

解决闲置的根本办法是消灭闲置,而不是交易闲置

既然电子书发展了这么久还没有像数字流媒体取代DVD一样取代纸质书,那与其一股脑拥抱数字化,不如先回过头来看看纸质书的生产效率和交付体验有没有可以大幅革新的地方。

在体验了多抓鱼和其他若干二手平台后,除了孔夫子,我并不觉得这些二手交易解决了根本的问题。

二手平台本质还是一个交易货的平台,在商业模式和技术能力上并没有任何创新。它只是交易闲置,但不能减少甚至消灭闲置。

在一次循环经济国际论坛上,和我圆桌发言的几位都是做二手交易的。他们夸夸其谈说自己解决了什么产能和消费过剩问题。我当时的看法是,解决闲置的根本办法是消灭闲置,而不是交易闲置。

这个事情没什么商业系统设计上的壁垒,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多抓鱼花最大力气在做的是品牌势能,因为这是它唯一能和像闲鱼、转转一类的巨头PK的事情。

很多多抓鱼的粉喜欢痴迷于他们的仓库回收处理流程,那也不过是有资金就可以堆起来的事情。

二手交易平台最大的问题是供需的不匹配。这和20年前起来的拍卖网站很像。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年前的ebay一度异军突起,赶超亚马逊,因为它看上去更轻,更性感,更可规模化。亚马逊当时看上去则更笨,更重资产,像一个持续吸血又持续流血的怪兽。

事实上几乎所有撮合交易平台,只要它没有自建的b2c的供给,大概率都很难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最终只能占据一小撮靠兴趣和品牌调性攒起来的死忠粉。他们一边在精神上喜欢着你,一边把钱包开放给了那些更能全面而稳定地满足他们需求的综合平台。

缺少b2c的基础设施作为中央军,只靠调动游兵散勇和志愿者,是断然无法建立新的秩序和系统的。

当时亚马逊最低谷的时候,一位Bezos非常信任和尊敬的投资人,在eBay和Amazon之间最后选择了抛弃亚马逊,all in eBay。

当时的amazon很惨,投资人退出,高管出走,媒体疯狂唱衰,连年持续亏损。

但如今再看,Amazon才是真正地在沃尔玛之后,建设起了全新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系统的基础设施。

eBay不过是个兴趣驱动的,偶发性交易的地方。市值甚至远不如当年巅峰时刻收购的PayPal,更不用和Amazon比较了。

同理,为什么PayPal今天这么值钱,原因也是它构建了一套互联网时代的支付方式,成为了数字时代的金融支付的基础设施。

创业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并非短期一时的态势,而是创始团队对商业系统的设计,以及偏执狂一样的执行和穿越经济周期的坚持。

我这里说的商业系统不仅仅是怎么赚钱的商业模式,而是你如何通过产品、技术、服务、品牌、组织文化五位一体的商业系统创新,为未来10年乃至更久的时间创造了什么从根本上革新社会生产效率和用户体验的事情。

这个商业系统的设计,直接决定了这家企业是否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甚至是跨越时代的创新实践。

有的人会说,我就没想做那么大的事情。那很抱歉,在今天的商业世界里,中长期来看,没有小而美的生存空间。

工业化时代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催生了分销这些规模化和标准化产品的新分销平台,在Amazon之前的集大成者就是沃尔玛。

这里推荐感兴趣的同学去看山姆沃尔顿的《富甲美国》。

你会发现阿里、京东、拼多多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沃尔玛在上世纪60-90年代完成的之于美国人的消费升级,以及之于产业的零售业变革。

多抓鱼在传统的c2c基础上,为了能把从用户手里用情怀低价回来的二手书卖个好价钱,加了个中间环节,便成了c2b2c。

但是其实这些花了很多钱投资建设的翻新、塑封,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尤其是在图书这件事情上,非但利于环保,反而降低了社会化的生产效率。

我从高中的时候就有逛旧书摊的习惯,大学也经常跑去海淀图书城、北大西门、地坛书市、正阳书局这些地方淘二手书,包括去图书馆借书,我并不会在意那书是不是被翻新过,塑封过,甚至大多数时候拿起来的时候里面还有些尘土。

如果我真的喜欢,拿回去首先我并不会在意它古旧,如果实在古旧,我自己会把它进行简单修复,然后像小时候包教科书一样给它也包上一层树皮,并在封面写上书的名字。

二手书最大的价值并非二手和便宜,而是稀缺性。所以中长期来看,只要不涉及政策问题,唯一有价值长期发展下去的二手书平台,其实只有网。


#3 

订阅是真正用户中心的商业系统,是真正有可能通过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革新商品的交付体验和生产效率的

纯粹商品本身的交易系统,线下的沃尔玛,线上的Amazon,阿里、京东、拼多多,已经做的很极致了。

下一代新消费平台,不应该是继续做商品的交易系统,而是要重新定义商品的交付体验,并基于此去重塑生产和供给的效率。就像上一个时代沃尔玛和亚马逊做的那样。

在这一点上,有几家公司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线下的代表是沃尔玛之后于上世纪90年代崛起的Costco,线上的代表境外有Netflix,境内有拼多多。他们有这样几个共性:

1、商品服务化。

简单来说就是不再把商品本身的交付作为商业价值的核心,而是仅把商品作为服务的交付载体,对服务进行商业化设计和交易。

比如Costco和沃尔玛,表面看上去都是大超市,但从财务报表上,Costco98%以上的收入利润都是会员费,沃尔玛则是商品的进、存、销的交易差价。

这类平台因为是对服务进行定价,因此他们核心的商业模式收入不再放在商品的交易差价上,所以可以做到以几乎成本价把商品销售给需要的用户。物美价廉不再是唯一用户价值。

2、服务智能化。

上一代消费平台是人找货,而下一代的消费平台是货找人。所以推荐、选品、提案,就变得至关重要,用户的搜索行为应该远低于浏览行为。

同时因为这类平台大多采用订阅和会员制的商业模式,导致它的用户粘性、忠诚度、使用频次和使用场景也都远高于纯卖货的平台。

用户从价格驱动转变为了服务驱动,物美价廉只是其中会员订阅的服务之一,而不是全部,甚至都不能算第一/主要因素。平台也因此得以沉淀更全景的用户数据,进而为每位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交付体验。

3、生产智造化。

这类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将渠道和终端变成了一件事。

在传统的电影产业链里,影视公司负责生产和制作电影,电影院作为渠道负责卖电影,卖票的平台作为终端负责向用户出售电影票。生产、渠道、终端是完全分开的,数据是完全断裂的,没有任何一方掌握全产业链的数据,因而生产电影的不知道用户喜好和反馈,卖电影的也全凭经验,卖票的也对渠道和内容一无所知。

Netflix则从一家DVD订阅公司起步(在其起步的前10年里,相当长一段时间都被很多人看作是一个很愚蠢的生意),彻底颠覆了这个产业的用户交付体验和生产效率,进而彻底革新了全产业生命周期的数据流通效率。

在Netflix这里,它先是为用户提供了服务,进而将渠道和终端集于一身,在积累了数千万的订阅用户和海量数据后,它开始向内容的生产端进军,很快便凭借纸牌屋创造了行业的新壮举。

关于订阅,我写过两篇文章给大家参考:

为什么订阅会员制会彻底重塑消费和生产的方式

小木屋与拼多多有什么异同

这里不就更多细节讲太多了。

总之,我所坚信的,是订阅subscription会成为Amazon之后的新一代商业系统的核心商业模式。是真正用户中心的商业系统,是真正有可能通过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革新商品的交付体验和生产效率的。

这也是小木屋的愿景和努力的实践所在。


#4

未来的新商业系统,一定是更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力的,一定是更环境友好且可持续的

我们看到虽然国内的女装订阅领头羊衣二三已经折戟,但在西方世界正有越来越多的时尚大牌在拥抱会员订阅。

当我们流连于各种时尚shopping的快乐中的时候,你或许也已经了解过一些,时尚行业早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全球范围越来越多的时尚巨头,以及新兴设计师品牌,越来越多地开始拥抱可持续时尚。

我记得在商场里最早看到回收旧衣物的就是H&M,去年还看到一条新闻,H&M新任全球CEO在可持续时尚方面给公司制定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希望成为可持续市场的领导者,从品牌使命以及商业系统设计上都在全力向可持续和订阅模式的转变。



除此外,今天的消费还在发生着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新世代的消费群体,不再追求用消费定义阶级,而是用消费定义身份。他们越来越偏好小众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

但是现在整个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分销系统仍然是工业化的极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极具创造力的个体开始从组织中脱离出来,他们首先成为了ins、b站等各类新内容社区的kol,他们极具创意能力,但目前受限于供应链产能,他们大多还只是去选择一些商品来带货。


#5

用户需求和AI驱动的新计划经济

拼多多在这方面做了极其有益的创新。虽然看上去是和淘宝一样的在线杂货店,但拼多多的第一单是和淘宝就是有本质不同的。

淘宝的第一单供给是创始团队把自己家里的商品放在网店上相互交易,后来的淘宝店主也基本是去批发市场进货开店卖,还是在扮演整个工业时代的产供销中的一个环节。

而拼多多的第一单是先在微信生态里聚拢了数十万的拼单需求,然后他的供应链人员是直接冲到了田间地头找货源直销。在2019年初的一次YC office hour上,Colin分享到拼多多的本质是重新链接了碎片化的产能和碎片化的供给。

这点给我的启发是巨大的,这是一套全然不同于工业化产销系统分销渠道的新商业系统。在Colin的公众号里,我们看到过他关于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的思考。事实上,今天我们要着力建设的,不是一个occasionally 发生的二手平台,而是一个数字经济生态下,用户需求和AI驱动的新计划经济。

这里推荐大家去看一本书《第四消费时代》。美国人用了100年的时间完整的走过了这里面描述的4个消费时代,日本从战后开始用了大约60年的时间走到了第四个消费时代,中国则从改革开放之后,用了40年的时间交叠重合着走到了书里面描述的第四消费时代。

沃尔玛创立30年后有了Costco和Amazon分别在线下和线上开启了全新的商业基础设施,现在又近30年过去,中国也基本通过大规模的电子商务和商业中心的发展完成了工业化产销能力的追赶和补课,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也从三十年前的供给短缺进化到了消费过剩。

而解决消费过剩和产能过剩的方式,不是搞个二手商店,而是要像那些前辈一样,去用新的技术、产品、服务、品牌和组织的创新,建设适应未来世界的更用户中心,更智慧智能,更可持续的新商业系统。



---正文结束的分割线---

邀请你加入我们的梦想家读书会,和更多实干梦想家一起分享梦想和实干的智慧。⬇️⬇️⬇️

梦想家读书会
分享我在创业过程中的阅读、实战心得,一年带你至少看完50本科技、商业、历史、哲学和人文领域的大作。部分书单举例如《毛选》《乔布斯传》《洛克菲勒自传》《西方哲学史》《名人传》《复盘网飞》《香奈儿》《史记》...
已经有67位实干梦想家在里面了!
领读人
大树Steve(据说百度百科能搜到姚树奇),小木屋woody.club创始人CEO,自学编程先后创办两家互联网公司,2018福布斯中国U30,陆奇投资亲选YC W19。喜欢产品、技术、品牌、商业模式设计和摇滚乐,崇敬所有实干型的梦想家。


加入【梦想家读书会】的传送门⬇️⬇️⬇️

如果不是微信好友,付款后记得在这个公众号后台回复您的微信,我会拉您加入梦想家读书会的群,同时会给您发送知识星球的免费加入链接。


---
read more:
读《不拘一格》:被误解的开放、自由和坦诚
创业公司从打鼓新场风波里应该学习到什么
图解小木屋的进化史:一个关于梦想走进现实的故事
读《将心注入》:我不做小梦,我做大梦
为什么大多数投资人投不出伟大公司
共克时疫,致小木屋全国用户的一封2020开年信
小木屋与拼多多有什么异同
为什么订阅会员制会彻底重塑消费和生产的方式
我为什么选择YC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