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执着的前提是证悟空性!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1-07-30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血脉论

获得已连载合集



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内在意识产生的嗔恨、欢喜,还有肉体上产生的疼痛、痒等等感受,本质上从来没有诞生过,从这个角度讲,跟木头人一样。“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各种各样的感受,用智慧去推究、观察,就会发现都是错觉,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不可得。


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嗔恨让我们堕地狱;欢喜或者慈悲,让我们投生为人或者天人。因果关系在世俗的世界里完全是正确的。


但是,“若知嗔喜性空”,如果我们知道这些情绪的本质是空性的话,“但不执”,只要我们不执著……禅宗里面经常讲:只要你不执著,什么都可以的。不执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然后说我不执著,这是不执著吗?当然不是了。


比如我们去扎下针,就知道自己执不执著了,其他的就不需要说了。自己找一个借口,说我不执著,完全大错特错。不执著是什么意思呢?前提条件是证悟了空性,深深地体会到没有什么可执著的东西,这种境界才叫作不执著、放下。


禅宗的放下和不执著,大家一定不能错误理解,不然就有很大问题。“即诸业脱”,如果我们真的证悟了空性,不执著就不会造业的。杀盗淫妄,有执著才会造业。


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如果没见性、没有证悟,然后去讲般若、中观,凭什么讲呢?没有讲经的依据,没办法讲。



说亦无尽”,没有证悟的时候,讲般若,讲中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只是讲一大堆的理论。古代的哲学也有一些理论,虽然没有那么深。像中观和《阿毗达摩》的很多理论,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方哲学里面也有类似的东西,现在更有这一类的思考方法。但顶多就是在哲学的层面而已,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意思,所以“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表面上的这些逻辑,没完没了地讲,没有用,抓不住核心。


略标邪正如是”,自己没有证悟,去讲中观、空性,顶多就是略略地表示一下,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仅此而已。真正的空性没有办法说出来,只能说一点很浅薄的东西,说不出来真正深奥的内容。


不及一二也”,如果自己没有证悟,说了很多空性理论,实际上只是简单地表示一下,就只能表达佛经中很少的一部分,还不到佛经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自己没有证悟,讲一讲善恶因果,比如不相信因果是邪,相信因果是正,这些方面可以讲;比如讲杀盗淫妄等等,什么是十不善,什么是善,劝人向善,这些当然可以讲。这里就是这个意思,顶多是讲一下正和邪,说一下因果善恶,讲一讲这些内容。


这些善恶因果的内容,还不到佛教的万分之一、千分之一。佛教真正的核心东西是佛性、光明和空性,自己没有证悟的话,没办法讲。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友伴不一定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但证悟的智慧一定会让问题不再是问题!

学佛修行的意义,就是当自己烦恼的时候,能通过一种方法解决烦恼。

物质的微观世界,谁知道?显微镜知道;意识的微观世界,谁知道?用禅定的力量、证悟的智慧就会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