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纽约时代广场—大乘菩萨的静处 ​​​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1-11-12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悟性

获得已连载合集



2017年我发了一个微博,是什么呢?就是说,纽约时代广场——大乘佛教的静处。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大乘佛教的静处根本就不是没有人的地方。


像纽约时代广场,号称是全世界的十字路口,来自于全球各个地方的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信仰。人来人往,白天晚上都是这样非常热闹的地方,很乱,也很脏。如果这个地方都可以作为大乘佛教的静处,那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城市,它都有可能是大乘佛教的静处。


所以,大乘佛教的静处,不是以有没有人、有没有事来衡量,它是要看你有没有自私心。如果你是为了自己,比如说像小乘佛教这样心里装着满满的自私,然后坐在山洞里面修行的话,那是不是坐在静处呢?不是。


你的身体虽然是处在外在的静处,但是,你心里面已经根本就不是静处了,因为心里全部都是自私。所以,大乘的核心目标就是利他,一切都是围绕着利他或者是菩提心。


我们必须要知道,并不是说,你自己到没有人的地方去,然后想修行的时候就打坐,过没有任何牵挂、没有任何压力的生活,这个就叫闭关、修行。实际上,在修行和闭关这样的名义下, 自己过一个很空闲轻松的生活,这个叫修大乘佛教的法吗?不叫修大乘佛教的法。



比如说忙着做各种各样的事情,非常忙碌,但是一切都是为了利他,这么多的事情当中,没有一件是为了自己,那这就叫作处于大乘佛教的静处。这是最重要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错误理解,这也并不是说,初学者就不需要去闭关,不需要到静处去修行,这个也是需要的,尤其是初学者是很需要的。但是它更重要的意思就是以这样来衡量。


这个地方,达摩祖师讲的更高一个级别,不仅仅是没有自私,还没有贪嗔痴。他讲的空闲之处,根本就不是一个外面的静处,他讲的是内在的静处。那内在的静处是什么呢?就是没有烦恼,没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的心,就叫作空闲之处。


贪为欲界”,贪嗔痴这三个也叫作三界,贪就是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包括地狱、天人,六道轮回当中的这一部分叫作欲界。为什么呢?


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他们的欲望是比较突出的,有太多太多的想法,有太多太多的追求,心根本就不平静。对外在东西的欲望很强烈,生下来的时候就没有禅定,这种众生的心自然就静不下来,所以叫作欲界。


色界就是说,他生下来的时候,他的心是不向外追求的,是向内的。他没有太多的思考,如果他一思考了,他的心立即就会进入到禅定当中。闻思修这三个当中,色界就只有两个。要不就是闻,他有这种感官,所以他可以听;他也可以修,但是他不能思考。



为什么不能思考?因为他向内一思考的时候,立即就进入了禅定,就比如说我们有些人一听课或者思考、看书,立即就睡着了,就是这种感觉。色界的众生,他们是没有睡眠的。


无色界的众生,闻思修三个当中,就只有一个,他只能修。他没有办法听,他也不会有思考。需要有一个比较不平静的心,才能够去思考。他是一下就进入了禅定,没有办法思考。


所以,色界和无色界,生下来的时候,他们的心先天就是非常平静的。这里我们顺便就介绍一下这个三界。


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我们心的本性是佛性、光明,在这个光明当中产生了念头,就是我们现在的这种意识,能去思考、判断、分析,然后也能感受痛苦、快乐等等。这种意识一产生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这个世界。


比如说古筝,这些乐器上的弦,只要我们的手指或者是其他东西不去碰它,它不振动的时候就没有声音。一旦有什么东西去碰了这个弦,它就会振动,然后就会产生声音。


振动的时候就产生了声音,不振动的时候是没有声音的。同样的,我们的佛性、如来藏,它平时是非常的平静,那么就像弦振动一样,在佛性当中产生了我们的念头,然后我们一念出来了的时候,这个世界同时也就出来了。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修行人的真正静处是哪里?

听上师的话是要结合上下文,不可断章取义

没有烦恼的时候,心的本性就是道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