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菩萨既不生心也不灭心,只是看清心的本性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悟性论”
获得已连载合集
“自寂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是什么意思呢?心的本性,它本来就是自己自然的寂灭,所以它的本性用语言去描述的时候,能不能用“有”这个字去形容呢?不可以。
如果不可以用“有”来形容的话,那能不能用“无”来形容呢?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常识是什么呢?直接矛盾的任何东西当中,不会有第三者。比如说有和无是直接的矛盾,在这当中就不会有第三者:不是有就是无,不是无就是有。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是用日常生活当中的这种思维方式来思考空性,那如果不能用“有”这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应该是“无”,因为除了有和无,还有什么呢?但是,达摩祖师说不是。
既不是有,又不是无,那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说,我们的语言只是日常生活当中沟通的一种工具,那么这种工具在表达空性的地方它能用得上吗?用不上的。比如说4S汽修店用的这些工具,在制作高科技芯片的地方能用得上吗?这个用不上的。同样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这些思维的方法,在空性当中是用不上的。
所以,不是有,也不是无,那到底是什么呢?真的是需要自己去体会。最后用语言实在没有办法表达了,在前面就加了一个“大”字——对空有执著的时候,为了打破对空性的执著,就说“大空性”。
意思就是说,超越了语言的范围,所以就加了一个“大”字。如果能够证悟的话,加不加都没关系。如果没有证悟的话,加一个“大”字,那不也就是大小的大吗?也是在语言的范围之内,所以这也是没有办法表达的。
禅宗也讲:不可思,不可言。为什么不可思、不可言呢?不可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可思。因为我们的语言,是心里想,然后才可以表达;心里没办法想到的,语言也是没有办法表达。语言,就是表达我们内心的这种想法,心里想不出来的时候,语言当然也没有办法表达。所以,真正的空性是这样。
中观或者是般若佛经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不是空性,这个它完全可以做得到。但是什么是空性?那语言没有办法表达。它怎么用语言来给我们讲,什么不是空性呢?比如说,我们认为,有我的存在,有万事万物的存在等等,那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语言告诉我们,你现在的这种见解是错误的,这个不是空性,这个跟空性是相违的。
所以,我们所有的这些邪见,它一个一个否定,全部否定完了以后,那到底什么是空性呢?那它没有办法说出来。所以,佛经也就讲了,这个就是不可思、不可言。那不可思、不可言,我们怎么证悟呢?那就是要通过修四加行、五加行。
另外,虽然语言不能直接表达,但是也可以给我们指一个方向。禅宗、大圆满也经常讲,比如说有人问,月亮在哪里?我们可以用手指去指,月亮就在空中。那么提问题的人,就通过这个人的手指往天空看,他就看到了月亮。这个人的手指,不可能碰到月亮,但是它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同样的,语言也没有办法直接表达什么是空性,但是语言的引导能让我们往这个方向去思考,最后我们自己就找到了语言背后的真正内容,就只能起到这一点点的作用。
所以它说,心就是非有亦是非无,两个都不是。“何以故”,为什么呢?“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凡夫一直都是产生各种各样的念头,念头不断,这叫作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小乘说,念头是不对的,不能有念头。
我前几天也讲过,达摩祖师在这个地方讲的小乘,不一定是大乘、小乘当中的小乘。为什么呢?小乘它虽然也讲要灭掉全部的念头,但是,大乘佛教里面,讲佛性、如来藏以外的这些派别,也讲要灭掉念头。所以,达摩祖师有可能把这些派别全部叫作小乘。
小乘就是一向灭心。它就觉得,最后要证得阿罗汉,要成就、超越轮回,那就是要进入灭定,就是全部的念头都要灭,它一直都在强调灭心。
凡夫的念头,就叫作有。小乘的这个进入灭定,叫作无。
“菩萨与佛未曾生心”,一地以上的菩萨以及佛,他们从来都没有生心。这个心,就是念头、执著的心,佛、菩萨当然是没有这种念头。然后也“未曾灭心”,他们也从来没有灭过心,他们只是证悟了,更加看清楚了心的本性而已,所以,“名为非有非无心”,就是这个意思。
“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这个就叫作中道或者中观,我们平时讲的中观也就是这个。凡夫一直都有各种各样的念头,这个就叫作有;然后小乘就把念头灭了,入了灭定成了阿罗汉,这个叫无;但是大乘佛教的菩萨还有佛,既没有有,也没有无,也不是生,也不是灭,他们只是证悟了心的本性而已。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