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再叫“共产主义小组”了,“共产党”才是她的大名

董奇 党史镜报 2022-10-14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引言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5人在上海开会建立革命组织,初名“社会共产党”。8月,陈独秀就名称问题征求李大钊的意见,确定叫共产党。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一般称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或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又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不过“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这个名称也并不是开始就有的,而是有一个提出、接受、普及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还衍生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上海发起组”“中共发起组”“中共上海发起组”等不同说法。本文为了行文方便、避免歧义,均视为同义,并简称“发起组”。全文以“发起组”作为主语,个别情况也会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作为主语。


一、“发起组”相关提法的历史脉络

上世纪50年代,“发起组”的提法开始出现。1954年,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新青年》杂志时,在其“说明”中有这么一段话:《新青年》自第八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这是相关资料中“发起组”提法的最早出现。


1958年,文琪发表在《历史教学》的《从“五四”到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的党和革命主要报刊简介》一文这样表述:“马克思主义者,就不能不和无政府主义思想进行斗争,这种斗争在《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上都有若干反映,如《新青年》八卷一号(这时已改组成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发表的《谈政治》一文,便阐述了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在行文中已较为自然地使用“发起组”一词了。



1958年,文琪发表在《历史教学》的《从“五四”到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的党和革命主要报刊简介》一文


1958年7月1日,李达在《七一回忆》一文中说:“1920年8月,陈独秀等七人在上海发起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党的发起组,邀约北京的李大钊同志、武汉的董必武同志、长沙的毛泽东同志、济南的王尽美同志等分别在各地成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成员李达在回忆中,也自然接受“发起组”的提法。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起组”的提法逐渐普及。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史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大批研究论文出现,“发起组”的提法逐渐得到普及。与“发起组”这一提法同时存在的还有“共产主义小组”的提法。不同的研究者在表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时,往往将“发起组”与“共产主义小组”并用。

1979年,刘昌玉、任武雄、常美英、庄有为在《关于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活动》一文中直接提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是我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发起组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发挥了创建党的核心组织的作用”。1980年,周子信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史实》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就这样首先在上海建立了,这就是后来人们通常讲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或叫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上海党的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它虽然不是全国性的党,但肩负着发起、筹备和组织全国性的党的重任,是建党活动的中心,在筹备建党的活动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实际上起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筹备组的作用。”1982年,夏林根、丁宁在《建国以来上海史研究述评》一文中提出:“一九二〇年八月,由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陈望道、沈玄庐、沈(施)存统等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这是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83年,司虎春、刘诚在《<共产党>月刊在建党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根据列宁的建党经验,党的上海发起组(即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一九二〇年九月,首先将《新青年》改为自己的公开的机关刊物,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来,“发起组”的提法被广泛使用。在“发起组”这一提法被广泛使用的阶段,“早期组织”的提法逐渐取代“共产主义小组”的提法。“共产主义小组”不是一个“历史名称”。“共产主义小组”名称沿用后,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很多研究者对“共产主义小组”的提法提出疑义,认为应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相对于党的正式成立而言,“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前叫早期组织”,“早期组织”的提法逐渐被认可和接受,“共产主义小组”的提法逐渐被取代。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发起组”提法的使用依然比较广泛。如,1996年杨奎松在《中共党史研究》发表的《从共产国际档案看中共上海发起组建立史实》、华强在《空军政治学院学报》发表的《对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历史地位的再认识》等文章,金立人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在《党的文献》上发表的《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若干史实考(上)》《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若干史实考(下)》等文章,标题更是直接采用了“上海发起组”这一提法。

与时同时,一大批研究专著出现,对“发起组”进行表述和评价。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表述为:“上海小组作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李新、陈铁健主编的《伟大的开端》表述为:“一九二〇年六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开始筹建,七、八月间正式成立。”刘吉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1921—1991)》表述为:“上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推动了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特别是上海发起组从思想上和组织上给予各地以指导帮助。”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921—1991)》表述为:“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即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1999年,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史(1920—1949)》表述为:“从1920年6月建立起来的共产党,不是上海地方性的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简称中共发起组)。一开始就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上有中国劳动群众的地方,诚然,作为政党,在许多方面尚要完备。”尽管,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的具体时间上阐述并不一致,但“发起组”这一提法被非常明确地提了出来。

21世纪以来,“发起组”的提法逐渐被强化。进入21世纪,此阶段出版的专著虽然也使用“早期组织”的提法,但“发起组”“早期组织”两种提法逐渐并行使用。“发起组”的提法影响了中央有关部门的权威著作,地位逐渐被强化。如,2002年、2011年出版的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一版和第二版均表述为:“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201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创建与上海》表述为:“为了让全国各地尽早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写信联络、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建立同样性质的组织,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因此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又被称为‘中共上海发起组’。”2016年,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述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正式出版,相关表述为:“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二、“发起组”提法的意义与价值

     在“发起组”“共产主义小组”“早期组织”三组概念中,“共产主义小组”与“早期组织”在时间上是顺承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早期组织”已逐渐取代“共产主义小组”的提法。而“发起组”与“早期组织”概念是并列的关系,是独立的概念。这种独立性,与不同的作者在使用时想表达的重点有关。所以,几组提法普遍存在一篇文章里混合使用的情况,使用比较随意。

“发起组”与“早期组织”两组概念的比较。从词源上来说,“发起组”与“早期组织”属于不同的概念范畴。“发起”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语,有“倡议做某件事情”“提出”等含义;“组”即“组织”。“发起组”即“倡议做某件事情的组织”。“发起”强调一个动作,是对酝酿、筹备过程的描述,“发起组”是描述在党的一大召开前为会议进行准备工作的一个组织,类似会议筹备组的概念。“发起组”的概念强调为筹建全国性的政党的工作,侧重在准备活动。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是1920年6月陈独秀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在上海成立的,这一组织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建立全国性的政党。而在“早期组织”中,“早期”是“组织”的限定性定语。“早期”作定语使用,是相对于“后期”而言的。“早期”也有“临时的、非正式”的含义。“早期组织”主要是在时间上与党的一大召开后的正式组织进行区分。党的一大召开后的全国性政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共产党”,为避免混淆,召开前的组织必须另外冠名。


李大钊与陈独秀

因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的名称是“共产党”,而“共产党”这一上海早期组织名称是在1920年8月陈独秀给李大钊写信后确定的,正式确立时间是8月,因此“早期组织”又有8月成立之说。

从语境上的使用情况来说,一般存在并用、单用两种情况。并用的情况比较普遍。一种并用是把“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作为“上海早期组织”或“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同义语来使用。一篇文章中,存在无意识并用“发起组”“早期组织”两种称呼。两种提法在不同语境下可以相互转换。也有作者有意识地区分使用两种提法,使用“发起组”特指上海早期组织,使用“早期组织”泛指所有早期组织。另一种并用是,作者不认可各地组织平等的说法,想突出上海早期组织的独特性,以区别于其他的地方早期组织。在表述上海早期组织时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表述其他地方早期组织时用“早期组织”。在“早期组织”的提法未普及前,使用“共产主义小组”的提法。单用的情况比较少,主要是全文只有一种提法。单用“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情况比较多,单用“发起组”的情况比较少。

“发起组”的提法具有特殊性。尽管与“早期组织”在不同语境下可以相互替代与转换,“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提法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首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突出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地位。上海之所以被称为党的诞生地,是因为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发起、筹备的结果。所以,在这个语境中使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提法更为合适。其次,“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突出了上海早期组织的特殊性。“共产主义小组”“早期组织”有很多个,上海早期组织只是其中之一。而在“发起组”的提法中,“发起组”只有一个,就是上海早期组织。原因在于,上海早期组织与其他地方的早期组织的功能职能并不相同。上海早期组织兼有地方与中央的两重性,地方性就是与其他地方的早期组织一样,上海早期组织是上海地区的党组织,负责本区域的具体工作;中央性就是,上海早期组织还具有全国共产党组织的职能,负责为发起、筹建全国性的政党而准备,“上海小组被认为是中国共产主义组织中央局”。上海早期组织,即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发起组”极大地强调了上海早期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了上海早期组织的特殊性。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是后人基于其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而得出的称呼。“共产主义小组”“早期组织”“发起组”都不是当时各地早期组织的统一名称。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上海早期组织叫“共产党”;北京、山东早期组织叫“共产党小组”;湖北、广东早期组织叫“共产党支部”。从当时名称上来,只有上海早期组织直接称“共产党”,这是唯一的,其名称截然不同于其他各地早期组织。如果对包括上海在内的各地早期组织均以“共产主义小组”“早期组织”来称呼,就极大地削弱了上海早期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据包惠僧回忆:“中国共产党是于一九二〇年夏秋之交在上海成立的。紧接着党的成立,因为有特殊的人和事的关系先后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连上海全国共成立了六个支部。上海没有支部之称,各地党支部的成立都是由上海党发动组织起来的,各党员的物色工作的分配,党纲的拟定,工作方针的决定都由上海党负责,事实上它就形成了中央的作用。”李达也回忆,“上海的组织事实上成为一个总部,而各地的组织是支部了”。


192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上建党活动的开始。从组织的性质及在建党历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上来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确实起到了临时中央的作用。发起组的各项工作,几乎都是面向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起着指导、示范和推动作用,事实上担当了核心领导的角色,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坚实基础。所以,“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提法是合理、准确的,在党史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来源 / 《上海党史与党建》

编辑 / 刘捷

制作 / 刘捷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往期推荐

“渔阳里”: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百年伟业在此发起
法租界里的红色学堂:刘少奇、任弼时从这里走上留苏之路
建党伟业在这里奠基
10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渔阳里诞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