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的自行车

镜报君 党史镜报 2022-10-14


出访时的飞机,阅兵时的“红旗”检阅车,参观“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时临时兴起试骑的平衡车,考察贫困山村由飞机转火车再搭坐汽车的出行换乘……习近平用过的交通工具有很多。在基层工作时,他还是最常骑自行车。 



01

用三轮摩托换手扶拖拉机


1969年1月,“知青专列”从北京出发,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梁家河村插队落户。那时候,村里交通全靠走。村部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到文安驿公社10多里路,就一条羊肠山道,得走一个多小时。所以,当北京给延川县一辆130工具车和一台三轮摩托车的时候,可想而知大家有多高兴。

三轮摩托车

示意图

“东方红”拖拉机

示意图

县上决定把摩托车奖给知青先进人物,其中就有梁家河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消息传来,大家都很高兴,但习近平却不高兴地说:“这个摩托车对咱有啥用!拉不了多少东西,又不能下地干农活,难道我天天开着它去兜风吗?”

于是当即委托梁家河的老支书梁玉明,到延安农机公司把这辆本来分配给他用的三轮摩托,换了一辆东方红手扶拖拉机、一台磨面机、一台扬场机、一台碾米机和一个潜水泵,都很实用。


02

从北京托运来老式“凤凰”


常年身着一身旧军装,脚穿一双军布鞋,斜背一个绿挎包,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说话不紧不慢,谈心透着亲切——这是很多正定人记忆中的习书记。当时,未满29周岁的习近平怀着“我要为人民做事情,要同人民唱一曲悠扬的《农家乐》”的情怀,主动请缨下基层,来到河北省正定县

正定是个农业大县,要了解县情乡情,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下乡”。当时,在正定下乡有两种交通方式。一种是坐车。县委、县政府有两辆吉普车,但除了出远门,习近平从来不坐吉普车,他把用车的机会让给县里的老干部。另一种是骑车。习近平有一辆老式的凤凰“二八”自行车,这可是他的宝贝疙瘩。习近平与它朝夕相伴,一道跑遍了正定的村村落落。


 这辆自行车有来头

到正定工作后,习近平第一次回京探亲,就通过火车托运带来了他在北京用的那辆旧自行车。

1972年

插队回京探亲时的习近平


为啥不在当地买呢?


当时自行车属于紧缺物资,需要凭票供应,虽然作为县领导,习近平完全可以领取一张自行车票,但是他主动放弃了这项福利,说是旧自行车骑着也习惯。其实大家都明白,他是艰苦朴素惯了,从吃饭穿衣各方面都能看出来:旧的能用,就不舍得用新的;私的可用,就不给公家添麻烦。


在正定工作那几年,习近平骑着那辆旧的老式“凤凰”,奔波在正定县的乡间田野。那时候正定县境内只有三条柏油路,下乡经常要走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正定县塔元庄村边有条滹沱河,当时没有桥,河里都是泥沙。去村里调研遇到滹沱河的“大沙窝”,自行车推也推不动、骑也骑不动,他就扛着自行车涉水前行……正定县当时有25个公社、220多个大队。习近平在短短三年内,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县所有的公社和大队。

他经常对大家说:“骑自行车有三个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接近群众,三是节约汽油。”他不仅身体力行,还把这种勤俭干事的观念向县里广为宣传。

习近平最关心农村的生产和农民的生活。一次,他到永安乡三角村调研。有个60岁左右的老太太坐在路边,一脸愁苦。他随即下了自行车,俯下身来和她打招呼。旁边路过的村民说:“这老太太无儿无女身体也不好,生活可苦啦。他随即从身上掏出20块钱交到老太太手里在20世纪80年代初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习近平作为县委书记的工资是50块钱左右,却拿出小半个月的工资给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

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

在县城大街上临时摆桌子听取群众意见

贫困群众要解决温饱,最重要的就是发展生产。他到了公社,就向公社抓生产的主任了解情况;到了大队,就向大队抓生产的干部询问实情。除了问生产,他还经常问社员家里的情况。群众有困难,他想办法解决群众有喜事,他为他们高兴。大家都觉得他很随和、亲切。

1984年,习近平和西柏棠公社党委书记一起,骑着自行车到塔元庄村查看刚刚实行的“大包干”情况。他穿着一身绿军装,骑着二八型自行车,没有到村委会听汇报,而是直接到了田间地头,详细问了村里的粮食种植情况。他一边听村民介绍,一边从地里抓起一把土细细地查看土质。他看得很细,对土质、种植都很了解。看了半天,村民想留他们在村里吃饭。他们说不吃了,还要到别的村子看一看。于是,骑上车又离开了。


03

骑着“武夷”上高山、下海岛


赴厦履新正值习近平32岁生日

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这年夏天,习近平风尘仆仆从河北南下赴厦履新,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当时的厦门,怎么建经济特区,尚无经验可循。在一次组织生活会上,习近平说:“我来厦门工作,用孙中山先生‘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来勉励自己,地位变了,作风不能变。”


载着秘书和群众打成一片

在厦门工作的第一年,习近平将工作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了调研上。当时交通不便,他对道路也不太熟,为了深入开展调研,他专门买了一辆当地产的“武夷”牌自行车,时常载着秘书一起,骑着车跑社区街道。调研时,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一坐下来,先沟通感情,然后进入正题,一点架子都没有。厦门的夏天比较闷热,群众看他工作辛苦,给他切一个西瓜,他也不管周围苍蝇围着嗡嗡飞,接过来就吃

习近平在福建深入乡村调研


第一次去同安调研时,那里交通不太方便,农村道路更是崎岖不平,他便提前一天晚上来到同安县城,住进县招待所。第二天一早七点半,从县城出发到农村和周边海岛开始深入细致地调研。厦门当地人喜欢泡茶喝,茶杯因常年使用,有一层黑黑的茶渍。村支书原本要拿新茶杯给习近平用,可他说不必了,就跟大家一起用黑茶杯喝茶。老百姓没想到,这个副市长一点不介意用黑茶杯,一下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骑自行车跑企业坐拖拉机进山林

习近平一次次上高山、进海岛、下乡村、入农户,骑自行车跑企业、坐拖拉机进山林,几乎跑遍了整个厦门。每到一地,就掏出本子和笔,认真听、仔细记。他指出:“当干部就三招,认路、认邻、认特点,那个地方什么特色、什么资源搞清楚了,工作就心中有数了。”

习近平还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我们特区不特在有什么特别的享受,而应特在特区建设者有特别高的纪律、理想、作风这些方面。”厦门的农村基本上都在山区,海岛又多,条件非常艰苦,所以大家都说近平同志是“上高山、下海岛”开展调研工作。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与大家一起坐小板凳,和群众亲切交谈。他深入田间地头、村前屋后,看到当时群众生活还很贫困,村容村貌脏乱差,就提出要重视房前屋后的卫生,还要重视兴办教育,挖掘交通潜力,把生产统筹规划好。他叮嘱大家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水土保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保护好


04

 结 语 


人们耳熟能详的是,在正定,习近平跑遍了所有村;在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到任浙江后,他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在调研之路上,习近平“趁热打铁式”的谋划布局令人印象深刻——现场“办公”及时布置,部署之后察看进度,以上率下弘扬务实之风。

从基层调研到治国理政,多年来,习近平的自行车和自行车上坐过的人,见证了他的工作历程、成长蜕变与始终如一的为民初心……


往期推荐

中共四大召开时会址所处里弄寻踪

《爱情神话》里老白画展的马利美术馆没去过?但黑白双骏马标志的“马利”颜料你一定要知道

这份曾以“上海”命名的报纸如同暗夜火炬

“上马指挥雄兵,下马锦绣文章”——儒将陈毅的爱书情怀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资料来源 /《党史信息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在正定》《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

编辑制作 / 周紫檀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