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克兰战事未断 但当今世界潮流仍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50年前《中美联合公报》依然给人启迪

周紫檀 党史镜报 2022-10-1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期,乌克兰战事仍在持续,战争?和平?未来世界发展格局将会怎样?回顾50年前,《中美联合公报》发布地的往事,或许能给世人以启迪。  今天是《中美联合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启了被称为“破冰之旅”的中国行,中美两国关系从此揭开新篇章。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布地,曾被誉为“政治活动重地”的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从这里起步”的历史记忆闻名遐迩。


28天建成 

周恩来亲自审核方案


锦江小礼堂正面主入口和门廊


  1959年,适逢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即将召开,中央决定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考虑到会议对安全性和保密度要求高,而当时上海没几个能举办大型会议的场所,2月份春节刚过,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便专程赶赴上海,经多番综合考量,选定了上海的锦江饭店——决定在饭店北楼与中楼之间盖一座小礼堂,并点名由建筑专家陈植负责设计。陈植经验丰富,此前曾参与过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延安饭店等重大工程项目。


1959年落成时的锦江小礼堂外景


  小礼堂建设规划面积1200平方米,虽不大,但工期紧、规格高,4月初就要使用。接到任务后,陈植夜以继日投入工作,与工人们并肩奋战。根据中央对礼堂建造提出的“庄严、朴实、适用、保密”八字方针,由周恩来亲自审核设计方案。方案通过后,上海市政府立即组织沪上的能工巧匠推进施工。短短28天,一座砖木结构、外形简朴大方、多功能的小礼堂便伫立在锦江饭店中央。会前,周恩来实地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时,对锦江小礼堂工程赞不绝口:“不错嘛,这样短的时间能盖起来,布置得很好。”


“乒乓球”续缘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1972年2月21日,一架蓝白相间的专机,降落北京机场。舱门开启,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帕特走下舷梯。尼克松快步迎向走上前来的周恩来,中美两国领导人震惊世界的握手长达1分钟之久。


周恩来和尼克松检阅仪仗队


  周恩来说:“您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
  尼克松说:“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第一次握在一起,打破了两国持续22年的隔绝状态。此前,两国关系的转机出现在1971年3月,当时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应邀来华进行友谊比赛。之后,基辛格2次秘密访华,确定了尼克松的访华行程,促成了尼克松与周恩来在北京机场握手的历史性一幕。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受邀访华,中美乒乓球运动员一同训练,切磋球技


  尼克松此次访华代表团共有391人,是新中国有史以来接待的规模最大的外国代表团,囊括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因此,尼克松这次访华所涉及的面相当广泛。
  按照国际惯例,尼克松访华期间,钓鱼台18号楼既是他的住地,同时也是他的会谈主场。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中美两国的重要会谈也将在这里举行。除尼克松和周恩来的首脑会晤之外,还有两个会谈也在同步进行着。一个是美国国务卿和中国外交部长之间关于双边贸易和人员往来的谈判;还有一个就是基辛格与乔冠华之间对《中美联合公报》的讨论和起草。


公报发表 

中美关系“坚冰融化”


  经北京谈判、杭州磋商,尼克松在周恩来的陪同下于27日来到上海。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成为当时锦江饭店有史以来接待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外国代表团。尼克松率领的代表团约300余人,加上中央及上海地方工作人员659人全部入住锦江饭店。
  锦江饭店档案室内,至今仍保存着一份发黄的1972年3月4日写就的《“接尼”工作的情况汇报》。当时,除了锦江饭店,还从和平饭店、国际饭店、华侨饭店(今金门饭店)和静安宾馆等上海著名饭店总计抽调超过400名服务员参与此次接待。“不冷不热、不卑不亢、待之以礼......”,是当年外事部门提出的原则。服务人员在接受包括外事纪律、礼仪等专门培训的同时,又特别加强了外语训练,进行了充分准备。

锦江小礼堂主入口和门廊的侧面照


  锦江饭店拥有5栋建筑,分别为锦北楼、贵宾楼、峻岭楼、锦楠楼和锦江小礼堂。2月27日,尼克松夫妇入住锦江饭店贵宾楼。贵宾楼原名格林文纳公寓,是英国人沙逊于1935年投资395万银元建造。格林文纳公寓于1958年由锦江饭店接手经营管理,改名“贵宾楼”,这栋楼里的中式西式套房是真正的总统套房,只有国家元首才能够入住。
  2月28日,世界各地赶来的数百名记者挤满了小礼堂。在万众瞩目之下,周恩来和尼克松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在公报中,美方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公报还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至此,中美关系走上新的历史起点。


  左图为周恩来与尼克松的合影,右图为上海锦江小礼堂


  公报发布当天,尼克松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启程回国。离开锦江饭店时,尼克松写下了“上海锦江饭店是我住过的世界上最好的宾馆之一”的留言。其实,来访时尼克松甚至带了生活用水,原本也并没打算在锦江饭店用餐。锦江饭店的工作人员曾回忆,饭店出于礼节主动提供了菜单,经过他们介绍后,尼克松饶有兴趣地点了三道菜——沙盘鸡、鲜菇蚕豆和炒明虾球,当色、香、味、形、器俱佳的菜端上桌时,尼克松边吃边说,“very good!(非常好!)”没想到中国菜这么好吃,他赞扬道。


1972中国行

“改变世界的一周”


  锦江饭店曾接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尼克松、蓬皮杜、里根、田中角荣、撒切尔夫人等著名政治家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尼克松和锦江饭店员工合影


  1993年,尼克松再次来到上海,特别提出要回到当年发表公报的地方看看。当时的锦江饭店副总经理程荣目睹了尼克松故地重游的过程:当尼克松总统走进锦江小礼堂时,当年接待过他的那些服务员全都列队相迎。那时,很多媒体都在现场,尼克松非常兴奋地对媒体说:“当年《中美联合公报》就是在这里发表的,中美关系就是从这个地方起步的。”


宴会中尼克松使用筷子非常自如


  2002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再次来到锦江小礼堂,回忆起当年签署完《中美联合公报》后,住在锦江饭店的尼克松和他交谈时曾说,希望他们在这里所做的一切能够改变一切。基辛格感叹,事实证明当年此举确实“改变了一切”,《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意义深远。尼克松在他撰写的回忆录中,也自豪地称1972年初春的中国之行,与周恩来总理谈判《中美联合公报》的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周恩来和尼克松会谈


  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锦江小礼堂从功能上无法满足更高的接待要求,同时由于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先后于1998年、2006年经历过2次改建。在广玉兰和香樟树的掩映下、深红色砖墙的锦江小礼堂散发着庄严、大方而典雅的气质。今天,我们仍旧可以从保存在锦江小礼堂贵宾厅的全景模型上,看到它50年前米黄外墙、咖啡屋顶的建筑模样。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微信号 : dsjb2020


来源/《党史信息报》
编辑、制作/丁  达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盘点见证尼克松访华的那些上海老品牌

一栋楼,一部中国百年金融工商激荡史

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建始末:“三人小组”成员龚浩成亲历回忆

30年前的今天,邓小平去了上海的这两个地方

100年前,丁玲她们在这所女校里享受“与男子同等的教育的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