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织密“魔都”抗疫防护网,基层战斗堡垒必须“硬核”!回望百年大党的支部建设历程

童科 兰剑 党史镜报 2022-10-14


“能不能打赢这场大仗硬仗,是对我们现实而重大的考验,唯有排除万难,去夺取胜利!”

4月6日,上海市委在致全市共产党员的公开信中写道,此时此刻,全市广大共产党员,要紧急行动起来,尽锐出战、持续奋战,全力投身到这场严肃的抗疫斗争中去。封控楼消杀、保供物资卸载搬运、救命药配送……在疫情防控最急需的一个个重要节点,驰援一线的党员们担起重任,集结力量攻坚啃硬,持续帮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截至12日,全市向社区报到在职党员达71.7万名30多万名报到在职党员已分9155组编入相关区、街镇和村居工作队伍,广泛参与小区封控、核酸检测、物资保障、垃圾清运、特殊群体关爱等工作。4月15日以来,按照“有序释放”的原则,符合条件的1.06万余名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分两批从原来的就地报到增援到有需求的社区,承担一线抗疫各项任务,汇聚起同心抗疫的强大力量。


遇到艰巨的任务

“我在”

遇到棘手的矛盾

“我来”

遇到需要人手充当劳力的时候

“我做”

遇到需要解释澄清的问题

“我说”

......


从防疫“小白”到“大白”

“双报到”党员志愿者队伍

越来越专业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

基层党组织战斗在最前沿

全力“织密”魔都防护网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中共四大将“支部”确立为党的基本组织以来,支部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位,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01

大革命时期

支部建设


创建初期,由于对发展自身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还缺乏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滞后,党的队伍发展相对缓慢。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由于全党只有50多名党员,人数较少,党纲没有规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首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

“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

“组”是当时党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最初形态。


1923年6 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把党的基层组织由组改为小组,人数调整为5人至10人。由此可见,从中共一大至中共三大期间,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如何设置,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指导下,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但由于没有在工人中较多地发展党员(如京汉铁路大罢工中全路共产党员不足50人),结果未能在各个基层单位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中国的工人运动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暂时进入了低潮。


鉴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工人运动遭镇压的教训,中共三大后,中国共产党决定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工人阶级和民主力量的联合战线,但在实际工作中过于注重帮助国民党发展组织,而忽略了自身的组织发展。从1923 年6月至1924年6月一年时间里,全国党员仅增长200余人。上海、武汉、广州三个区委由于党员人数少、党组织分布地域有限,被中共中央改为“地方委员会”



随着国民党右派反对、阻挠两党合作的浪潮不断高涨,中国共产党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判断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开始重视党的基层组织的发展问题



1925年1 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虹口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无产阶级“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是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而参加”。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为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取得与实现,大会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指出

“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发展党的组织,并将组织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支部建设上来;强调“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将原来章程中的“有五人以上可组织一小组”改为“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中共四大还对支部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了支部的设置原则、工作任务和职责、组织制度、活动方式。



中共四大把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本组织初步奠定了党的支部制度基础,由此成为党重视并加强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这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同时,对支部建设作出的具体规定,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支部建设理论的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工作的改善和加强,为推进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党的自身力量迅速发展,开始走上群众型政党的道路,党领导革命群众运动的能力大为增强。


中共四大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这场全国性的反帝怒潮中,党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影响,发展健全了自身组织,党员数量增长到近万人,在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党的力量如星火燎原般发展起来



1926年初,统一战线内部国民党新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同时工农群众运动和总的革命形势仍在继续发展。广东革命政府于7月9日正式出师北伐,开始了北伐战争


为加强对革命群众运动的领导,继续推进革命进程,1926年7月12日至18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会议认为,党只有扩大自身组织、加强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才能抑制新右派和反革命势力的日益增加,保证革命进程的顺利推进。


会议指出,组织工作是“党指挥群众运动的枢纽”,支部是党在工厂、矿山、学校及某区域的核心。为把党的基础真正建立在支部上面,会议提出了“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指出各支部里都应有全党的各样工作,并建立强有力的支部干事会,改造支部的性质,组织“部委员会”管理区域内的各支部工作。


时任中共上海区委组织部部长赵世炎,对该口号作了详细解释:

“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要使支部成为社会之核心;在支部中每一个同志所有的社会关系与工作,统统要聚集到支部里面来,由支部指挥之,这就叫做‘一切工作归支部’。”


在大革命洪流中,由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支部工作,到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开时,党员已超过5.7万,工人与农民已占全部党员的近70%。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从宣传小团体到群众性政党转变的伟大跨越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4月27 日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第一次在党章中把支部单列一章,对支部的组织设置进行了调整,并对支部的组织设置和工作任务作出了新规定。

02

革命战争时期

支部探索


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回湖南组织秋收起义。9月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当晚,毛泽东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对部队进行改编,在班、排设党小组,连建支部,团、营建立党委,全军由中共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同时,连以上设立党代表。在连一级,党代表由党的支部书记担任


三湾改编旧址


支部建在连上后,作为部队基层单位的连队直接处于党的领导之下,避免了因支部建在团上而造成的党的领导的断层现象。同时,支部建在连上,小组设在班排,与士兵群众直接联系,因而使部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毛泽东说:

“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湾改编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组织上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1929年12月28日、29日两天,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一致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八个决议案,第一次将“支部建在连上”规定为建党建军的一条重要原则,指出:

“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

古田会议旧址


古田会议后,红军的发展壮大为中央苏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931年11月1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中央苏区普遍建立了党的支部组织,基本上以乡为单位建立党支部,以村为单位建立党小组。据苏区江西省委统计,1932年3月底,全省共建有998个党支部。在中央苏区范围最大的时期,党员总数已超过13万人,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44%,占中央苏区人口总数的3%。


苏区中央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党的支部建设:

一是建立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作为健全支部工作、加强支部领导力的一项主要任务;

二是为了健全支部生活,开展支部改选活动;

三是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支部工作的条例法规;

四是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


党支部领导乡苏维埃、乡工会和乡贫民团的工作,积极开展经济动员、查田运动、宣传教育和文化运动。在党支部领导和发动下,“扩红”工作成绩显著,并成立了赤卫军、救护排等,均能随时调动作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使得国内政治局势发生急剧变化。1937 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但在经过残酷的国内战争后,党的组织系统在长期的白色恐怖下,多数地区基层党组织基本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很难进行有组织、有领导的工作。党的组织力量亟待增强,以成为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政党。


为了进一步总结抗战以来党的工作的经验教训,确定即将转入新阶段的抗战方针和任务,1938年9月29 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张闻天作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组织问题》的报告,对党的支部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指出有计划地发展党员和建立支部,使党成为全国性的党,这是党目前的中心任务之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队伍日益扩大。如何加强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时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撰写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与《支部》两篇文章。在《支部》一文中,陈云着重阐述了支部的地位、设置原则、主要任务等支部工作的基本问题,指出

“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是党的力量增长的主要源泉”

要从联系群众、发展党员、教育党员、领导工作四个方面切实发挥“核心的堡垒的作用”



《怎样做一名共产党员》与《支部》是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文献,它们的公开发表,标志着党的支部建设理论的形成


到1945年前夕,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党,它已有一百二十一万党员,它的组织与党员遍布全国各地”。1945年4月23日至6 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5月14日,刘少奇在大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

党的基础组织,一般称为党的支部”“在一个工厂、矿山、农村、企业、街道、机关和学校中,不论党员有多少人,从三个党员起,到几千个党员止,都只成立一个统一的党的组织,成为党的基础组织,成为党在这个工厂、矿山、机关和学校等等群众中的战斗的堡垒。”

总结了党自创建以来加强支部建设的实践经验,全面论述了党的支部建设理论,标志着党的支部建设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后,在理论上已经趋于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各新老解放区基层党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在党的工作有深厚基础的老解放区,公开建党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1948年2 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周恩来起草的《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决定“除尚未巩固的新区以外,一切党的支部,均应公开”。这是党支部工作的重大转折,标志着党的支部由秘密活动进入公开活动时期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了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后,在城市里公开建党,以及在新解放区根据新的建党方针展开党的支部发展工作,成为党的组织发展的一个重点。


03

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时期

支部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所处地位、工作环境、工作重心等都发生深刻改变,要求对党支部职责作出相应调整。党的支部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1949年底,支部增长到20万个,党员总数增加到450万,其中1949年一年就增加了140万。在党员人数迅速增加的情况下,为了纯洁和巩固党的组织,中共中央于1950年5月21日发出《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明确提出当前党的支部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整顿和巩固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各地党组织迅速作出调整,将党的组织建设的中心工作从发展党员和壮大党的组织,迅速调整为对现有党员的教育和巩固上,使党有充分的时间“消化”新中国成立一年来吸收入党的数以百万计的新党员。


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报告


1951年3月28日至4月9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刘少奇的报告和《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各地基本上用3年的时间开展了整党运动。经过整党,党的支部更加纯洁,加强了党和群众的联系,保证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各项任务的完成。


刘少奇报告的手稿


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1956 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八大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又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建设的特点,对党的支部建设作出了重要规定。中共八大通过的党章,确定了“党的基层组织”这一概念,把党的基层组织明确分为三类,还在基本保留七大党章原有的四项支部任务外,将支部的一般任务扩大为八项任务。新增加的四项任务为:


(五)领导群众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

(六)领导群众发扬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劳动纪律,保证完成生产计划和工作计划;

(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揭露和消除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同一切违法乱纪、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现象进行斗争;

(八)在党员和群众中进行提高警惕性的教育,经常注意同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进行斗争;


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作报告


中共八大党章对于党的支部建设作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反映了执政党地位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对党提出的新要求。

“大跃进”时期开展的支部工作评比竞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党的支部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随着“大跃进”运动的结束,中央决定调整基层组织建设的政策。1962年10月25日至12月8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国共产党国营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中国共产党商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这次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党要管党”的重要意见,以及制定的农村、工业、商业三个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对解决当时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965年中央组织部召开大区组织部长会议,形成了《关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的三个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如何抓住要领建设农村党支部的问题,使每个农村党支部都能过得硬,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这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问题。但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的支部建设陷入瘫痪。

04

改革开放时期

支部完善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导思想,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改革开放条件下,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要依靠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也使得党的基层组织处于一个崭新的环境之中,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经营形式的多样性,需要改进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

二是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坚决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恢复完善党支部基本规范,调整加强党支部制度建设。1982年9月6 日,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吸收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并修改了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反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


1986年2 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调整和改进农村中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意见》,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在乡建立乡党委,在村建立党支部,农村党支部组织形式也由原来按照生产大队设置改为按行政村设置。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企业党支部的功能定位、职责任务和工作方法等作出全面规范,有力推动了企业改革发展。1987年11月1 日,党的十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企事业单位党支部的职能定位,确定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按乡、镇、村三级来设置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开始探索如何在三资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并开展党的活动。1984年2月15日,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加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党的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出三资企业中的党组织要根据合营企业的特点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合营企业中得到正确贯彻。这一时期,深圳特区建立了第一家合营企业党组织——竹园宾馆党组织,其成功经验获得党中央高度肯定。

建设中的深圳特区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和世界形势的变化,使得党的建设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和执政水平。


1989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举行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建设这一重大任务强调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核心作用。1992 年,党的十四大党章明确提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1994年9月25日至28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点,提出,

“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用改革精神解决新问题、严肃党内纪律、立足经常性工作”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方针

作出以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布局,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会场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党的自身建设也取得新的进展,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十六大党章对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做了重要补充和调整,扩大党的基层组织设置范围,增加了在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中设立党的基层组织的新规定,并且强调,要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

党的十六大会场

05

新时代新使命

支部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长期存在而且日趋复杂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

党支部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进中发挥着工作托底、任务落实和组织保证的重要作用。


党支部是基层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引领带动地方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使命。必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组织功能,动员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真正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

“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014年1月25 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根据党内统计公报,截至2018 年底,党的基层组织总计461万个,党员总数9059.4万名,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活力持续增强,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巩固


党的十八大会场


为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2016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部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支部,突出日常教育,把“四个合格”党员标尺立起来,领导干部骨干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在深入总结成功实践的基础上,2017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作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大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抓手,是党的建设的一件大事。通过学习教育,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稳步推进,党的组织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大抓党支部建设的工作导向正在形成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这是我们党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界定党支部的职责任务,是对党章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功能定位及职责任务的具体化,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基层基础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新要求,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条例》全文共8章37条,涵盖了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其中,特别强调了党支部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条例》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是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基本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017年10月31日,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习近平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

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促进党支部强化功能、履行主体责任,使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末端落实。各个党支部和广大党员提高了知信行合一能力,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振了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强化了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涵养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消除了一些可能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的因素,对党统揽“四个伟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作者童科系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兰剑系中共四大纪念馆研究部研究员

 

原文刊载于《上海党史与党建》2020年第1期

文章略作删减,注释从略



平常时候看得出

关键时刻站得出

危难关头豁得出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

是一座光荣的城市

这份荣光

必须在一代代人的

接力中得到传承呵护


必须在一场场大仗硬仗中持续闪耀


保障一方民生

守护万家烟火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杂志编辑 / 刘 捷

微信编辑制作 / 周紫檀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往期推荐

READING LIST

“党有所呼、史有所应,抗疫有我、人人行动”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疫一线

致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全体党员干部及家属的公开信

众志成城,上海曾经这样战胜疫情!

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价值

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开路先锋”王若飞清明时节,缅怀英烈,为了最多数人之最大幸福,让我们以革命斗志投入到这场抗疫之战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