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忠华: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挑战与创新 | 聚焦年会

政治学人 政治学人 2021-04-25


2021年1月8日,由政治学人团队策划的“政治学基础理论:坚守与创新”大学问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本次年会有众多国内知名政治学人倾力加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B站直播实时在线观看人数超2万人,嘉宾会议演讲产生了广泛影响。政治学人平台将陆续发布专家观点,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嘉宾介绍  



 郭忠华,江西万载人,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公民身份、国家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当代中国政治以及社会科学概念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Citizenship Studies》等中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20余部,代表性著作包括《解放政治的反思与未来》《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公民身份的核心问题》等。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主要社会思潮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批判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10余项。


  内容速递  

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挑战与创新

图|年会现场


      郭忠华教授的发言主题为《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挑战与创新》,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什么是政治学的基础理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对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展望。


      对于第一个问题,郭忠华教授指出,理论是人类认识的一种形式,理论建立在概念和判断的基础上,是一种脱离了经验直观的认识形式。理论认识旨在揭示世界的内在矛盾,是从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理论具有抽象性、本质性、全面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学科基础理论即是在学科目标的规范下,使一门学科得以建立的基础概念、基本判断和基本原理。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称作基础理论研究。具体到政治学基础理论而言,它是在良善生活目标的引导下,对政治学的基础主题、基本价值和基本原理所做的理论研究,它旨在深化对政治生活的认识,具有研究主题根本性、研究层次基础性、知识倾向普遍性和研究方法思辨性的特征。


      郭忠华教授认为,中国政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面临着四种挑战,即本土化挑战、普遍化挑战、科学化挑战和实用化挑战。第一,本土化挑战。长期以来,中国政治学基础理论主要建立在移植西方理论的基础上,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也主要是对西方政治理论的研究。但近二十多年来,出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导向,那就是“本土化意识”的崛起。学术界开始出现不少怀疑的声音,即西方理论在中国语境下到底具有多大的效度。在很多学者看来,当西方理论横移到中国时,不仅出现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而且还影响了本土学者的议题选择、价值判断等。如何基于本土语境来涵化西方理论?这是中国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第二,普遍化挑战,即如何将基于中国语境的研究成果上升到普遍知识层次,中国政治学理论如何进入国际大家庭,能够为其他国家的学者所听懂和接受,为人类政治学知识共同体提供知识增量,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现在的很多理论基本都是在回应或者印证西方理论,如果把人类政治学看作是一棵知识之树,那么,在这棵树上,产生于中国的基础理论非常有限。第三,方法方面的挑战,即实证研究越来越处于霸主地位,基础理论研究则越来越遭到削弱。近年来,很多国外或海外博士回国就业,以及大量研究方法培训班的开办,带来了国内政治学研究实证化、科学化的发展。但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是以阐释、思辨的方法为主,随着实证研究方法越来越变得主流、重要,传统思辨式的研究方法显得相形见绌。在实证方法的影响下,很多人的研究开始转型,做起了实证研究。第四,评价方面的挑战,即近年来政治学研究越来越倾向于实用化,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导向。比如,每年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基本上都是中国政治、社会中各种非常微观的问题,基础理论研究的选题则非常有限。另外,在成果的实际评价中,很多时候也以有什么用、能解决什么问题作为导向。基础理论可能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但它决不是没有用的。


对于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展望,郭忠华教授认为,首先是研究定位的问题。往后的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将越来越指向基于本土历史和情境的问题,越来越面向时代问题和越来越偏重于理论创新对于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而言,理论创新是灵魂、是最根本的问题。提出某些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或者说更新现有的理论将成为学术评价的标准。在理论原创性的基础之上,不仅体现在与西方理论的对话和修正上,而且体现在能够提出一系列建构性的理论上。随着本土意识对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反思性进一步彰显,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将越来越指向本土。在既有的政治学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以本土历史和现实问题来创新政治学基础理论。

      在发言的最后,郭忠华教授提到研究方法多样化的问题。传统的政治学基础理论主要集中在通过思辨的方式或者通过解释的方式来研究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上。但随着实证方法的冲击,很多跨学科的方法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将形成学科交叉和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当前,政治学基础理论面临诸多挑战,本身也在变化和转型,这并不是说基础理论将变得不重要或者变得衰弱,而是说它将从以前简单的理论移植转向以理论创新为中心,从追随和仿效西方政治理论转向立足于本土的政治学理论创新,从阐释和思辨的方法开始转向多元化和跨学科的方法可以期待,政治学基础理论将在新的价值导向、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获得新生!

政治学人微信平台将继续对政治学人学术年会暨“政治学基础理论:坚守与创新”大学问研讨会其他参会嘉宾的发言报告进行总结和推送,敬请期待!

徐勇:用历史和理论拯救政治学 | 聚焦年会

张贤明:找回“责任”— 寻回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议题 | 聚焦年会

佟德志:当代西方政治学理论的主题、困境与趋势 | 聚焦年会

刘伟:何为政治学的基础理论?| 聚焦年会

彭亚平:视觉如何塑造政体?——西方治理思想的技术源流 | 聚焦年会

吴佳:公共行政的语言:问题与意义 | 聚焦年会

相关阅读

公民身份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关切——对话中山大学郭忠华教授

“2020年度最受政治学人欢迎的专业著作评选”启动仪式举行 | 聚焦年会

大学会开贴!一起谈年会

权威发布 |“政治学基础理论:坚守与创新”大学问研讨会会议议程

2021,这场政治学思想盛宴不容错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