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39)

史学研究 2019-04-23
2018年历史学新书(39)

史学研究公众号定期精选历史学类学术著作进行推介,本期内容是我们编选的2018年第39期新书单。欢迎大家推荐好书!(公众平台服务号微信:modentime | 公众号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 新书资料发送至该邮箱即可)

01

权力与媒介

作者: 马建标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出版年: 2018-10
页数: 300
定价: 68.00元

本书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并通过此种变迁来审视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信仰的变化,以及此种变化的观念如何影响政治权力的运作。本书认为,近代中国社会与文明发生巨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既往已为大家所熟知的国家外患和政治变革等显著的“历史事件”外,尚有隐现在这些“事件”的历史深处,引发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思想结构变革的媒介。


马建标,1979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UCSD分校)访问学者,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30余篇论文。主持的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课题,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等。曾出版专著《冲破旧秩序:中国对帝国主义国际体系的反应》,译著《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误读异邦:20世纪的美国人与中国、俄国的关系》等。

02

佛陀相佑

作者: 侯旭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信仰
出版年: 2018-10
页数: 408
定价: 89.00元

本书主要依据铭刻资料,并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五六世纪高僧大德与知识阶层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们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进而探讨佛教对普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在重新考察佛教流行北方的历史背景后,根据1600种有纪年及纪年可考的造像记,借助统计分析,辅以例证,具体展示了民众信仰对象的兴衰变化;剖析了民众对佛教的认识与追求,涉及生死观念变迁、大乘起义的心理基础、民众的社会观念等;还考察了部分民众对法、佛、像与觉悟之途的理解。同时还揭示了造像供养与中土传统祭祀的关系,分析了兴福造像流行的历史意义,探讨了佛教信仰广及朝野的时代意义与影响。


侯旭东,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先后从事东晋南朝经济史、北朝民众佛教信仰与乡村社会研究。近年关注文书类简牍,并致力于探索汉魏六朝的国家形态与统治机制。出版论著数部,论文六十余篇。

03

晋南龙祠

作者: 周亚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黄土高原一个水利社区的结构与变迁
出版年: 2018-7
页数: 340
定价: 65.0

龙祠水利社区的结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间阶段性和地域特殊性,且每一个重大的变迁节点都是国家力量介入的结果了“地水夫钱一体化”原则、水利管理的精英化、上下游利益关系等要素的“固化不变”则是水利社区实现长期稳定的基本保障。本书充分利用田野调查中新发现的碑刻、水册、契约、档案等文献,从环境背景、水利开发、水利组织、水权形态、水利制度、水利技术、水利景观、区域互动等多个角度透视龙祠水利社区的结构,并在千年尺度中探求其变迁发展发展。将水利社会史的研究时限下延至集体化时期是本书的另一个鲜明特色,本书深入探讨了这一时期国家在水利工程、技术方面的成绩和对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积极探索,同时也对工程质量、管理方式、传统文化等予以深刻反思。


周亚,山西长治县人,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史、历史地理、环境史。出版专著1部,参编多部。在《史学月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发表文章10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西哲学社科规划项目1项。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

04

垂虹问俗

作者: [日]佐藤仁史 / 吴滔 / 张舫澜 / 夏一红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田野中的近现代江南社会与文化
出版年: 2018-10
页数: 317
定价: 42.00元

本书集中反映了历史人类学、社会经济史等研究视角中对近现代江南地区社会文化的若干认知,可以彰显中日学者对固有学术范式的追求和超越以及处理具体学术问题时采取的不同路径。


佐藤仁史:日本一桥大学准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吴滔: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中国社会经济史、中国农业史等。张舫澜:吴江地方文史工作者。夏一红: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

05

20世纪上半期中美史学交流

作者: 刘玲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基于美著史书在华传播与影响的研究
定价: 128.00元

20世纪上半期是美国史学进入中国并对中国史学产生影响的关键时期。通过翻译出版、期刊推介、用作教科书等形式,大量美著史书被引进中国,对中国史学的多个层面产生了影响。本书以20世纪上半期传播到中国的美著史书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详细梳理各类美著史书在中国译介与传播的具体历程,考察美国史学对中国史学(包括中国社会)的影响。

刘玲,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外史学交流、中国史学史等。


06

华北铁路沿线集镇的“差异化发展”

作者: 熊亚平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8-8
定价: CNY108.00

本书以1881—1937年间的华北铁路沿线集镇为研究对象,以铁路沿线集镇发展与近代以来的华北城镇化进程为主线,通过对铁路开通前华北集镇发展、铁路建设运营与集镇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铁路开通后沿线集镇时空格局的演变、铁路沿线集镇的产业发展与社会组织嬗变、教育发展、管理体制变迁等的考察,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现华北铁路沿线集镇的“差异化发展”,从一个方面阐明近代华北铁路沿线集镇的“差异化发展”与当前华北城镇化进程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城镇体系失衡之间的关系。


熊亚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在《史学月刊》《兰州学刊》《历史教学》《理论与现代化》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一部《铁路与华北乡村社会变迁1880—1937》(人民出版社,2011)。

07

人的图像

作者: [德]克里斯托夫·武尔夫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想象、表演与文化
译者: 陈红燕 

出版年:2018年

定价:68

《人的图像》是德国历史人类学的创始人之一克里斯托夫·武尔夫对“图像与人类文化实践”关系研究的又一力作,是其对人类学“人何以为人”以及“人如何获得主体性”这一永恒话题的“图像”回答。该书围绕着什么是图像、图像的形成机制、图像与日常实践生活,想象力、想象世界、模仿与图像的复杂关系等话题展开讨论。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 柏林自由大学教育人类学系主任,德国教育学会教育人类学分会创始人及前会长,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处副主席。创办了历史人类学国际期刊Paragrana,同时也是Zeitschrift für Erziehungswissenschaft的编委会成员。多年致力于历史与文化人类学,教育人类学,模仿,仪式与体态语,情绪与想象力等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他的许多著作已先后被译为英语、意大利语、汉语、日语等国语言。

08

何柳青青

作者: 徐黎丽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0
定价: 90.00元

本成果以陕甘交界的子午岭右侧泾水支流区域的一个具有浓郁陇东文化和红色革命传统相结合、以古代边疆和今天中土相结合的小村庄为个案,以村庄120年的历史发展为时间段,以村庄从无到有、从有到空为主脉,深描了这个村庄前三代以土地为生到后三代无土地外出打工的过程。然后以此村与邻县某村对比,分析陕甘宁边区村庄空巢的内因与外因;再与同处老少边穷的云南某村庄空巢对比,分析西北与西北村庄空巢的异同原因;最后则与中国整个陆疆区域多个空巢化村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边疆村庄空巢对边疆发展不利的原因,提出“小城大村”的边疆村庄发展观点和实现途径。


徐黎丽,1966年出生。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导。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9部。多篇文章为《新华文摘》《民族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入选国务院特殊津帖专家、教育部新世纪“千百万”人才、新世纪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四个一批” 等人才工程。主要学术兼职为:曾任国务院学位办第六届民族学学科评议组委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七届评议组成员、全国青联第十届中央委员、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影视人类学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及边境民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全国青联社会科学联谊会常务理事。


09

《密勒氏评论报》

作者: 郑保国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在华专业报人与报格(1917——1953)
出版年: 2018-5
页数: 303
定价: 58.00元

《密勒氏评论报》是1917年6月创刊于上海的一份“政治与财政之周刊”。在刊行的32年里,它历经了密勒与鲍威尔父子三任编辑。创刊伊始,编辑团队就宣称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新闻专业理念,并致力于将美式专业办刊方式移植到中国。短短几年内,《密勒氏评论报》就培养起了一个包括中国年轻知识分子在内的国际读者群体。刊物以在华”密苏里新闻帮“为核心构建起了一支新闻专业团队,并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语言障碍和新闻封锁,开创了西人在华专业化办报的新局面。


郑保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新闻史,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所教授课程为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


10

澳大利亚混血土著问题研究 

作者: [杨洪贵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 2018-3
定价: 58.00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下,澳大利亚土著“注定灭绝”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可。澳大利亚各殖民地(州、领地)相继确立土著保护制度,把土著圈禁在保留地,任其自行灭绝。然而,就在澳大利亚社会庆幸土著问题即将自行解决之时,长期存在的白人男性与土著妇女的婚姻(性)关系造就的一个特殊群体——混血土著——逐步成为民众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杨洪贵,武汉大学世界史博士,现为西华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世界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以澳大利亚史与西方移民问题为研究方向,在澳大利亚土著史以及澳大利亚、瑞典和荷兰移民与多元文化主义问题上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先后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近20篇发表于CSSCI或北大核心期刊,包括《历史研究》、《欧洲研究》、《世界民族》等核心期刊,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


11

纲维国本

作者: 王晓霞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副标题: 晚清官书局研究
出版年: 2018-7
页数: 290
定价: 98.00

本书为“晚清官书局研究书系”之一。19世纪中叶,清政府实行积极的出版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创办了大量的书局。官书局分设于各地,刊刻传统经典,翻译西学著作,出版量之大,品种之多,内容之丰富,居历代官方出版机构之首。官书局产生于雕版印刷日趋没落,新的印刷技术日渐兴起之际,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出版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晚清官书局是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先声,象征着中国出版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该书梳理了官书局的研究现状,并就官书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对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文化史研究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晓霞,副教授,南开大学博士,从事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著有《中国近代出版史稿》等。

12

百年早餐史

作者: 克里斯穹‧葛塔魯(Christian Grataloup) 
出版社: 聯經
副标题: 現代人最重要的晨間革命,可可、咖啡與糖霜編織而成的芬芳記憶
译者: 蔡孟貞 
出版年: 2018-7-23
页数: 304
定价: TWD350

在《百年早餐史:現代人最重要的晨間革命,可可、咖啡與糖霜編織而成的芬芳記憶》一書裡,作者克里斯穹‧葛塔魯除了直向梳理早餐演變的歷史,還縱向包攬了地域發展、產業、運輸等的演進,以地理學家的獨到眼光,帶領我們看各個異域間的交流如何轉變固有的習慣,而這些習慣又如何內化,逐漸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文化。


克里斯穹‧葛塔魯(Christian Grataloup) 地史學家,巴黎第七大學教授,致力於研究全球化的歷史。 其著作《全球化的地理歷史》(Géohistoire de la mondialisation)榮獲2007年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géographie)獎項與2008年聖德尼獎(Jean Sainteny Prize)。

13

汉唐美术空间表现研究

作者: 张建宇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以敦煌壁画为中心
出版年: 2018-9
定价: 98.00元

“空间表现”是中西艺术史研究的基本主题。本书致力于在汉唐艺术“模拟形似史”的大背景下,运用风格学方法,以北凉至盛唐敦煌壁画之“空间表现”问题为契入点,把汉民族特有的空间表现方式与外来佛教题材的融合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将考古艺术品、传世作品和文献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把风格史的演变置于其所在的历史文化情境中,从观念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宏观背景中阐释风格之变。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以空间画法这一基本视角,重新考察中国佛教艺术研究中的某些重要议题,譬如北魏佛教美术之汉化改革,北朝晚期敦煌工匠集团的分工合作及粉本使用,以及唐代净土式经变画的图式来源等,并力图揭示出古代中国艺术在表现空间方面的独特性。


张建宇,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佛教艺术及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出版著作《枕带林泉——苏州园林之宅园关系研究》等,发表论文《江阴出土北宋端拱元年〈金光明经〉变相研究》、《敦煌西魏画风新诠——以莫高窟第285窟工匠及粉本问题为核心》、《从舍身饲虎到济困护生——5至10世纪〈金光明经〉叙事性图像的流变》、《海外藏河北金铜佛像举要》、《从祖师道场到明藩佛堂:水陆庵的历史与寺院美术》、《从敦煌遗珍到〈秘殿珠林〉:塔形写经的产生与传播》及《克利夫兰藏金书〈法华经〉扉画研究》等。论文《苏州早期宅第园林之宅园关系考》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4

The Invention of Madness

作者: Emily Baum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副标题: State, Society, and the Insane in Modern China
出版年: 2018-10-1
页数: 304
定价: GBP 84.50

Throughout most of history, in China the insane were kept within the home and treated by healers who claimed no specialized knowledge of their condition.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owever, psychiatric ideas and institutions began to influence longstanding beliefs about the proper treatment for the mentally ill. In The Invention of Madness, Emily Baum traces a genealogy of insanity from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o the onset of war with Japan in 1937, revealing the complex and convoluted ways in which “madness” was transformed in the Chinese imagination into “mental illness.”

  Focusing on typically marginalized historical actors, including municipal functionaries and the urban poor, The Invention of Madness shifts our attention from the elite desire for modern medical care to the ways in which psychiatric discourses were implemented and redeployed in the midst of everyday life. New meanings and practices of madness, Baum argues, were not just imposed on the Beijing public but continuously invented by a range of people in ways that reflected their own needs and interests. Exhaustively researched and theoretically informed, The Invention of Madness is an innovative contribution to medical history, urban studies, and the social history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

Emily Baum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往期内容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17)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18)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19)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20)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21)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22)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23)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24)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25)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26)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27)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28)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29)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30)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31)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32)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33)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34)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35)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36)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37)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38)

征稿启事

本平台以扩展史学类学术文章的影响力为目标,现有近6万的订阅者,欢迎各位读者及作者投稿。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推介效果,本平台每期一般只推送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且本平台不会打原创标签,可以继续在其他平台上传播。(对于已经授权其他平台推送且打了原创的文章,本平台无法推介)


来稿请投寄word版本,以便微信排版编辑。我们会进行初步的筛选,通过的文章一般在一周内会推送。期待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